房颤与AF的关系
房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房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房颤概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又称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心房颤动极易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英文名称:atrial fibrillation,AF其它名称:心房颤动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黑蒙主要病因:器质性心脏病为主要病因,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等重要提醒:持续性房颤可引起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血栓栓塞致残或者致死。
临床分类:1、按照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1)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自行或干预终止的房颤。
(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3)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房颤。
(4)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大于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的房颤。
2、按照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分类(1)器质性心脏病后房颤。
(2)局灶性房颤。
(3)多基因房颤。
(4)外科术后房颤。
(5)瓣膜病房颤。
(6)运动员房颤。
(7)单基因房颤。
3、特殊类型(1)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其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等。
(2)非瓣膜病房颤:指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等情况下发生的房颤。
(3)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
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较少应用。
(4)沉默性房颤:又称无症状性房颤,指没有临床症状的房颤。
二、房颤的发病特点三、房颤的病因病因总述: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以及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基础疾病。
心脏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心脏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引言: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无规律地收缩,造成血栓形成和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心脏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无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房颤患者。
本文将探讨心脏射频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I.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及技术A. 射频能量在心内组织中的作用机制心脏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将高频电能转化为温度能量,对异常传导组织进行破坏,以恢复正常传导路径。
射频能量可以使目标组织产生高温、凝固或电解性损伤等效应,从而达到焊接、切割和刻画组织的目的。
B. 射频导管消融技术1. 器械与设备现代心血管介入医学技术已经提供了多种射频导管消融技术和相关设备。
具体的手术器械和导管类型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医生的经验来决定。
2. 操作步骤心脏射频消融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 心电图与多普勒超声检查b. 得到三维心脏结构图像c. 入路选择与穿刺d. 导管置入与定位e. 电生理学评估与标记目标组织f. 射频能量传递与消融II. 房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A. 心律恢复率和房颤复发率改善心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单次手术后,大部分房颤患者能够实现窦性心律的恢复,并且具有较低的房颤复发率。
此外,对于难治性房颤患者进行多次射频消融,可以进一步提高心律恢复率,并减少复发。
B. 改善心功能及降低并发症风险通过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心脏射频消融术可以提高心功能指标,并降低心房收缩期负荷和房颤带来的不适。
此外,由于恢复了正常的房室传导,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如中风)的风险明显降低。
C. 提高生活质量房颤患者常常受到心动过速、虚弱和失眠等症状的困扰,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心脏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解除这些症状以及减少药物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III. 心脏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与并发症处理A. 安全性评估与监测在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手术过程中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手术安全。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课件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课件xx年xx月xx日•心房颤动概述•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目录•心房颤动患者管理和教育•心房颤动未来治疗展望•心房颤动防治建议01心房颤动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房肌出现快速、不规则和无效的收缩,同时心房肌细胞发生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心房颤动定义心房颤动类型与特征发作时间小于7天,常可自行终止;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大于等于7天,不能自行终止,需要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发作时间超过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发作时间超过1年,没有转复愿望。
发病机制A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和炎症反应等。
诱因AF的诱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糖尿病、肥胖等。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和诱因02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1临床诊断23心房颤动患者通常有心悸、呼吸困难和头晕等症状。
症状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律不规则和心跳强度变化。
体征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心脏病史、家族史等。
病史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心房颤动。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房颤动的原因。
03评估方法02 01可记录到不规则的心律,确定心房颤动的诊断。
评估指标心房颤动发作频率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小时或天为单位计算。
发作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也是评估病情的指标,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等。
持续时间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可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如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等。
症状严重程度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评估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如CHADS ₂评分等。
血栓栓塞风险03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03控制心室率当心房颤动发作时,使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减轻患者症状并防止并发症。
药物治疗01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房颤的治疗及护理诊断
02
房颤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华法林、利伐沙班等,预防血 栓栓塞。
控制心室率
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等,控制心 室率,改善心功能。
病因治疗
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甲状 腺功能亢进、慢性肺部疾病等。
射频消融手术
肺静脉电隔离
通过导管在肺静脉周围放电,使肺静脉与心房之间的异常电 活动消失,从而治疗房颤。
房颤的治疗及护理诊断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房颤的简介 • 房颤的治疗方法 • 房颤的护理诊断 • 房颤的预防措施 • 房颤的注意事项
01
房颤的简介
房颤的定义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房肌细胞在快速、不规 则和无效的收缩状态下的临床综合征。
AF通常由心脏结构或代谢异常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 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及时反馈病情
房颤患者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或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心理支持
房颤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病情影响较大,家属和医生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 心理负担,增强其治疗信心。
THANKS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在心房内进行消融,使心房内的异常 电活动消失,从而治疗房颤。
3
药物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射 频消融手术、人工心脏消融等,提高治疗效果 。
03
房颤的护理诊断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
房颤患者常常因为疾病病程的不确定性和并发症的风险而感到焦虑和恐惧。有效 的心理护理需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担忧,提供疾病相关的信息和解释,并采取措 施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
医学交流课件:认识房颤
导管消融术后症状消失长期维持正常窦律 证实该患者无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异常
病例二
男,64岁,高工 肥厚型心肌病病史30年 阵发性房颤病史7年 入院前半年房颤由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 口服阿司匹林皮下出血/瘀斑
心室率难以控制
入院前半年内用药: 地高辛0.25mg/d 倍它乐克150mg/d 合心爽30mg 3次/日
研究名称
RE-LY1-3
ROCKET-AF4 ARISTOTLE5 ENGAGE AF TIMI 486
房颤病人的左心耳封堵术
房颤的心率控制
房颤的心房率可以在每分钟300次以上,心室率在60~90次是 合适的,超过110次/分临床上称为快室率房颤,长期室率过 快会导致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
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
常见种类
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素、丙咪嗪、 西咪替丁等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维生素K、雌激素、制酸剂、缓泻剂、利福平、氯 噻酮、螺内酯等
西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带、花菜、甘蓝、胡萝卜等
心房颤动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病人、家属、社会和 医务人员共同的努力,如高血压的控制,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肾脏病等全身性疾病的管理和防治,在房 颤的发生和发展,治疗有效性和并发症等都有密切的关联
心房颤动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伴随着房颤的长期发展,心脏结 构和功能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改变,所以,治疗窗口需提前,疾 病预防和治疗提倡,越早治疗收效越大,若因房颤出现难以逆转 的脑梗塞, 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对病人本人、家庭和社会都会承受 巨大的生活压力
A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内三科盛香艳A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慢性心律失常和早搏,而居第3位,这种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很多危害。
因此对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房颤非常重要。
一、发病机制1、心脏协调中心失常学说,最初认为心脏各部协调一致的活动依赖于间隔协调中心的控制。
Koonecker依据此学说用穿刺间隔的方法破坏协调中心制造房颤的模型,但Porrer与Menillion观察到与心脏间隔分离开来的心肌既可颤动也可自发复律。
——故不支持协调中心失常单说。
2、单中心和多中心异位冲动学说支持此学说的证据有:○1某些af继发于房早、房速。
○2af常见于洋地黄中毒,甲亢、肺部疾病,交感N↑,发热等。
○3af常见于心房肌受牵拉,细胞内钙超载和心力衰竭等易于诱发房颤的条件。
○4局部注射乌更碱可产生房颤,但消融后可消除af。
○5单一点快速心房起搏,使心房组织不能保持1:1夺获,可模拟出房颤的心电。
○6用计算机等时标测技术研究af有时可见af激动顺序局灶激动模式。
3、多折反学说Af发生和维持的电生理基础是有效不应期缩短。
心房超速起搏表明,心房肌波长在9.7~12.3cm—超速起搏骤停出现2~3个连发性早搏;心房波长在7.8~9.7cm者超速起搏诱发房扑反应;心房波长<7.8cm,超速起搏才能诱发af,可见短波长才能在心房内建立子波拆反,此与af心房肌有效不定期缩短相一致。
心房内有4~6个以上的子波折返才表现出af—心房越大越容易af。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延长有效不应期。
治疗afIC类抗心律失常药,减慢房内传导,延长折反波长4、af的心房肌重构,所谓的电重构即在快速心率或其他病理条件影响下,发生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Af时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即是电重构的基本表现。
给狗心房 800次/min 30min 就可产生af叶持续时间越长,招致af、引起af、越不容易复律。
5、自主N介导的af,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在于迷走N与交感N活动的平衡。
房颤治疗指南
避免危险动作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危险动作, 以免诱发房颤。
及时就医
如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免延误治疗。
THANKS
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
超声心动图
02
可显示心房扩大、收缩期血流紊乱等征象,有助于明确房颤的
诊断。
心脏听诊
03
房颤时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
心悸、气促、乏力、头晕等。
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出现f波,心室率不规则。
心脏听诊
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
超声心动图
显示心房扩大,收缩期血流紊乱等征象 。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用的房颤非药物治疗方法,其通过将导 管经静脉插入到心脏,在三维标测系统的指导下,对房颤病 灶进行精确的消融,从而消除房颤。该方法适用于多种房颤 患者,如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等。
心律转复及心脏除颤
总结词
心律转复及心脏除颤是一种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 要意义。
详细描述
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可有效控制房颤患
者的心率。
02
抗凝药物
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
03
改善症状药物
地高辛、螺内酯等,可改善房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流程
心率控制
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疗
首先使用药物控制患者的心率,使患者的心 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应进行抗凝治 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病因治疗
长期治疗
针对房颤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 进患者可采取甲状腺素治疗。
(整理)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详细描述
导管消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消融技术破坏引 起心房颤动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根治心房颤 动。该治疗方法适用于症状较轻、发作不频 繁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外科手术治疗是另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对 心脏进行修复和改造。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发作频繁的患者,尤 其是对于因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心房颤动。手术治疗 包括肺静脉隔离、左心房消融等。
动。
体检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听 诊心音,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常用方 法。在发作时,心电图可显示P 波消失,出现形态、振幅、节律
都不规则的f波。
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
血栓风险评估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包括患者的年龄、 性别、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疾病认知
向患者详细解释心房颤动的病 因、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让患者对疾病
有全面的认识。
心理疏导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过 大,医生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 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患 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重视, 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
患者监测: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影响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胸闷、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黑曚、晕 厥等症状。
影响
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且容易导致心力 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01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收集
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气短、头 晕等症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 史,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房颤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AF伴预激者,也可选择电转复。
*
药物选择:
奎尼丁(Quinidine): 口服1.2~1.6g/天,分次用,转复率为40~84%,适合于肾功能衰竭者,但副作用多。 普罗帕酮(Propafenone):静脉注射,2mg/kg。口服,150~300mg,q8h。转复率45~87%,适合于无心脏病者或Ia类药物无效者。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中等度的负性肌力作用,胃肠道反应等。
4
*
常规处理----转复心律
01
02
03
04
排除心房血栓,可肝素化并即刻转复。
如左心耳看不清楚,也要先抗凝3周。
无论哪种方法,转复后均应继续应用华发令3~4周以防转复后血栓形成。
在没有二尖瓣病变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首先考虑药物转复。
*
常规处理----转复心律
03
02
01
48内的AF,口服或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转复成功率为60~90%。但时间长的AF仅15~30%可以转复。
*
概况
Paroxysmal(发作性):可以自行终止,通常在48小时内,可以反复发作。
01
Persistent(稳定性):通过化学或电转复可以恢复窦性心律。
02
Permanent(永久性):转复失败或医生认为成功率很低。
03
*
常规处理----初发性房颤
2
1
大约有50%的新近发生的AF,就诊时已经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
静脉维持:5μg/kg/min。
口服:每天120~360mg。
疗效好,可能发生低血压。
与地高辛有协同作用,且增加其血药浓度。
房颤判断标准
房颤判断标准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心律失常,心脏的上腔搏动(心房)不规律、快速,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以下是房颤的一些判断标准:
1. 心电图(ECG/EKG):
•不规则的R-R间隔:在心电图上表现为R波之间的间隔不规律,缺乏规律的心脏搏动。
•快速的心率:房颤通常伴随着快速的心率,心室率可超过100次/分钟。
•缺乏P波:由于心房不规则搏动,导致心电图上缺乏规律的P 波。
2. 症状:
•心悸:患者可能感到心脏跳动不规律,有时非常明显。
•呼吸急促:由于心脏搏动过快,导致呼吸急促。
•胸痛或不适感: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胸痛或不适。
3. 脉搏检查:
•脉搏不规律:通过在患者的动脉上检测脉搏,可以发现脉搏的不规则性。
4. 心音听诊:
•心音不规则:在心脏听诊时,医生可能会听到心音的不规则性。
5. 持续性的心电监测:
•24小时Holter监测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监测有助于检测房颤,尤其是在患者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
6. 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
•可以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是否有血栓形成的风险。
7. 临床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来评估房颤的可能性。
请注意,房颤的确诊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他们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心电图、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
及早发现和治疗房颤对预防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因此任何怀疑患有房颤的情况都应该及时就医。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与治疗建议
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有助 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
特殊人群的关注与处理
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较高,应注意关注其症状及病情变化 ,避免发生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孕妇
孕妇如发生心房颤动,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母婴安全 。
运动员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避免因运动 诱发心房颤动。
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监测病情变化
02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心率、心律及心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并就医。
规范治疗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循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并
注意定期复查。
患者筛查与预防
筛查
对于有易患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应定 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其对 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监测
教授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包括心率、心律等 ,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支持系统
建立患者支持系统,包括组织病友交流会、提供 心理支持等,以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归属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AF分为阵发性AF、持续性AF和永久性AF三种类型,其中阵发性AF最为常见。
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危害
AF的症状包括心悸、气促、乏力、头晕等,但部 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01
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03
02
AF的危害包括
04
引发心力衰竭
影响生活质量
05
06
增加死亡风险
心房颤动的分类与病因
• AF的分类 • 阵发性AF:持续时间≤7天,一般小于48小时,可自行终止。 • 持续性AF:持续时间>7天,一般不能自行终止,需要药物或电复律干预。 • 永久性AF:持续时间>1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长期使用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 • AF的病因包括 • 心脏结构异常: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 心脏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特发性AF:无明显诱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房颤治疗方案
房颤治疗方案第1篇房颤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方案旨在为房颤患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房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治疗目标1. 缓解房颤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控制心室率,预防心功能不全。
3. 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4. 改善心血管预后,降低死亡率。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凝治疗:所有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口服抗凝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沙库巴曲等。
(2)心律控制:针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可选用以下药物:①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②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硝唑、维拉帕米等,用于控制心室率。
③钠通道拮抗剂: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3)心功能不全治疗:针对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ACEI/ARB、β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2. 电生理治疗(1)电复律:适用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2)射频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
3. 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房颤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迷宫手术、左心耳封堵术等。
4. 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
(2)心理干预:针对房颤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治疗。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指标。
2.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 长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心血管预后。
五、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抗凝治疗期间,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临床与心电图
诊断
心电图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心房扑动 还是心房纤颤,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治疗
根据心电图的分析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 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以 控制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
预后评估
通过心电图的监测,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心房扑动(AF)心房纤颤(Af) 临床与心电图
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各有不同。 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其与心电图的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 重要。
心房扑动简介
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有规律的心脏收缩,心房的收缩速率通常超过每分钟250次。这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 房功能减退和血液循环不足。
心房扑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心脏病病因
心脏病是心房扑动最常见 的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疾 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2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 等可以引发心房扑动。
3 其他病因
如甲亢、药物不良反应等 也可导致心房扑动。
心房纤颤简介
心房纤颤是一种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脏收缩,心房的收缩速率可能超过每分钟400次。这种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 形成和中风的风险。
心房纤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结构性心脏病
心脏病是导致心房纤颤的主要病因, 包括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3 甲亢
甲亢患者容易出现心房纤颤。
2 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房纤颤 的风险。
心房扑动与心电图的关系
1
快速和规律
心电图上呈现为窄QRS波群,R波波幅规则且频率较高。
2
扑动波
心电图上可见一系列的扑动波(F波)代替正常的P波。
3
心房节律失去
心房部分节律完全丧失,代之以心房内部的不规则电活动。
房颤
治疗
• 治疗目的: (1)恢复窦性心律 (2)控制快速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
非药物治疗
• 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 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 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 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 • 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 小,病人易于接受 • 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它心脏疾病需 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效果好,但是创 伤大
抗凝治疗
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同时考虑实行导 管消融根治的危险较大者, 应当进行抗凝治疗: 1.年龄≥65岁 2.以前有过中风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 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高血压 5.糖尿病 6.冠心病 7.左心房扩大 8.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
• 华法林:
a.过量易致出血,不足易发生中风或肺栓塞 b. 治疗剂量狭窄 c.抗凝监测需要有专科医生指导,剂量调整主 要靠反复监测INR,许多病人不能长期坚持 d.药物之间以及药物和食物之间相互反应
房颤控制心室率。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房室结,从而减慢 房室传导降低心室率
②β受体阻滞剂:延长房室传导不应期和传导时间,抑制
交感神经对房室结的作用。对于控制运动引起的心室率加 快效果明显。对于明显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或房室传导阻 滞者慎重应用,注意观察,细心调节
③钙离子拮抗药:维拉帕米 药理作用: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房 室结传导速度,可减慢安静及运动时房颤 的心室率 ④胺碘酮:可延长房室旁路前传的不应期, 可用于预激合并房颤的患者。紧急控制心 室率应用静脉制剂,维持窦律时改为口服
疾病症状
(1)心悸:心跳紊乱、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 呼吸困难 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扑的解剖基础
峡部依赖性右房房扑
完整的大折返环包括:位于三尖瓣和下腔静脉之间的界嵴、房间 隔、右房前上壁、以及连接到界嵴的前侧壁。界嵴是缓慢传导的 关键部位,使折返得以维持的基础。 其心房内的大折返环不累及界嵴,其折返环路中同样存在关键的 缓慢传导区
非峡部依赖性
非典型性房扑
折返的缓慢传导区是功能性的,而非解剖性的
房扑与房颤的关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杨新春
临床体会
房扑与房颤可以同时存在,其共存的发生
率达20%-56%, 房扑与房颤在发作时可以相互转换 房扑、房颤在病史上并不是一连续的发展 过程 由于客观资料的缺乏,明确的阐述房扑与 房颤的关系十分困难。
房扑与房颤的临床概况
房扑在50岁以下的人 群发病率为0.05%,随 着年龄的增长,80岁 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增 加为5.87%,男女发病 率比为2.5:1。
房颤更为常见,50-59 岁的人群房颤发病率 达到0.5%,80岁以上 达8.8%。随年龄增长 达10%以上。
根据折返环路---房扑分型
峡部依赖性, 非峡部依赖性(损伤性大折返型房性心动过 速), 非典型性(在机制上与粗房颤难于区分)。
房扑的治疗
峡部依赖及非峡部依赖房扑
• 射频消融得到根治,
非典型性房扑的治疗相对困难,
• 与房颤的治疗基本一致。
房颤可能的机制
房颤的机制更为复杂,到目前为止,依然不清。
Moe假设的AF的基础是由心房存在随机无序的多个折返环,在治 疗上,主要采用外科迷宫或改良迷宫术,或使用射频和冷凝模拟 外科方式进行消融治疗。 某些患者房颤产生机制是右心房内存在一个大的折返波,当其变 得不稳定时,产生出多个继发的小波而引起房颤,临床上消除了 房速或房扑,则房颤也不再发生。 近年来的研究及射频消融经验证实,部分房颤病人的发生,与肺 静脉内的肌袖的电活动有关,尽管机制存在争议,但对肺静脉的 电隔离,可以治愈房颤,成功率在30%-95%之间,但复发率也高, 达30%-50%
房扑射频消融后房颤出现情况及 可能机制:
典型的房扑消融后临床观察发现的现象,
许多临床报道房扑患者射频消融后出现房颤的发生率为6-22% 术前房颤的发生率为20-56%,术后仅为6-22%,房颤的发生率在房扑消 融后下降50%,。 对房颤的发生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的发生与术前存在房颤和心功能不全 有关,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术后发生房颤的的比率为40%,只存在一个 参数时,发生率为20%,没有房颤与心功能不全时,发生率仅为10%
房扑与房颤之间的转化及机制
人的典型的I型房扑进行电生理检查时发现,房扑与房颤的转化关系与 动物不同,89例房扑患者无一例发生房扑向房颤的自然转化,即使在 使用腺苷时,也未发生房扑向房颤的转化。而这些病人中,有10例患 者在出现了无序的房颤后,经过右房侧壁的电静止期,以及激动的进 一步延迟,转化为相对有序的房颤,最后转化为典型房扑的现象,而 且在房颤发生时,沿小梁化的右房游离壁,房颤波的激动方向决定了 房扑折返的方向(6)。根据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典型房扑的经验,在 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间的阻滞线的形成,可治愈绝大多数的房扑患者, 而且,临床经验表明,尽管腺苷可缩短不应期,但并不会使大多数的 房扑转化为房颤,支持心房内存在的天然的解剖屏障,是房扑形成的 基础,与房颤的发生机制截然不同
房颤的发生率在房扑消融后下降 50%
从理论上讲,房扑的发生机制与房颤的发生机 制不同,为什么消融房扑会使房颤的发生率下 降 可能的原因:房扑的根治,有助于限制和逆转 房扑反复发作对心房的电重构,使心房不应期 正常化,从而从机制上减少房颤发生的可能。
10%的患者房扑消融后出现了新 的房颤
,房扑消融术本身是否是术后出现房颤的
房颤发生机制 (1)
多个子波折返激动
房颤时心房激
动电位标测 Cox的Maze外 科手术治疗效 果 Swartz的 Maze导管线 性消融治疗效 果
房颤发生机制 (2)
主导环+多个继发子波
房颤时心房激动 电位标测 Ic类AAD相关房 扑 房扑线性消融后, 房颤消失
房发性房颤 肺静脉早搏消融后 可治疗房颤 起源心房其他部位 的局灶性房颤
Ic类药物敏感性房颤
有些房颤病人,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Ic类普罗帕酮或III 类胺碘酮),可使房颤变为大折返波的房扑,对房扑进行 经典的右房下部的峡部线性消融后,继续服用上述抗心律 失常药物房颤可以得到控制,这种病人约占房颤病人中的 10% 可能机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减慢传导或延长心房不 应期,使折返激动只有当界嵴包括在折返环路内时才能得 以维持。
房扑与房颤之间的转化及机制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房扑和房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房扑 可以自发的,活给予三磷酸腺苷后转化为房颤,而房颤也 可以自发的转化为房扑,在转换过程中,右房游离壁的等 时标测显示:沿小梁化的右房,主要在终末嵴区域存在着 功能性阻滞线,功能性阻滞线的逐渐延长,决定了房颤向 房扑的转化。ATP是这条阻滞线缩短,从而导致房扑转化 为房颤。
原因?即手术本身是否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首先有关Holter地回顾性总结发现,不少患者 存在着无症状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很 难说术后出现房颤的患者术前没有房颤。另外, 由于房扑消融的消融线是消融房颤的基本线条 之一,不支持其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房颤发生机制
多子波折返激动
(Moe,1959) 主导环+多个继发子波 异位局灶自律性增强 (Scherf,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