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唯物论)

合集下载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⑵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 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根源、来自、
源泉;
客观存在
通过实践 作用于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 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 物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展示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点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②高3意)意昂识总识的之对精指,人神导意体可识人 人生以具的的理催有行实人活能为践动向动具上把有,性调萎,意的节靡它识理和的是中念控精对制神物变作则质成用会的。使能(现人动意实悲的识的观反与东、映人西消的,沉关又,系对丧)物失质斗具志有。能 动的反作用。 (4)(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哲学专题复习(部分原理)

哲学专题复习(部分原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务必尊重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

【运用】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问题一般用本原理,同时用规律客观性、联系、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运用】常把这一原理拆分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分原理来考查。

一般题干中出现“根据(依据)…实际而作出(或改变)…主观决策(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目标)”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并用);若题干中出现“…意识、思想、理论、主义为指导并促进了客观事物发展或阻碍了客观事物发展”等类似字眼或意思,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并用)。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总结编制:王瑞丽使用说明:1、本单元包括两大部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四个关键词:物质、意识、实践、真理。

2、本单元重点把握唯物论原理、认识论原理(原理包括原理内容及其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一)物质的含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注意:1、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必背)(唯物论原理1)【原理内容】: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不能随心所欲,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要素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论原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物质是运动的1、运动、静止的含义(1(2化;二是空间位置基本没变。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必背)(唯物论原理3)【原理内容】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二单元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二单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
学 的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的基本问题
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生活》
知识架构与梳理
哲学体系
第一单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
马 世界与把握规律 克 思 主 义 哲 第二单元 认识 学 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基本理论)
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3.1:总特征1-联系观

第3课:把握世 界的规律(唯物
辩证法)
3.2:总特征2-发展观 3.3:实质与核心-矛盾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02
Part Tw o and Three
问题引领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生活背诵目录表

哲学生活背诵目录表
矛 盾 观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重点知识背诵 创 新 意 识 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 创新的作用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人类社会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改革的重要性 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原理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贡献原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怎么做(标准)原理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认 识 论
实践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特征、过程)
辩证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 系 观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系统优化的方法论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动力、发展的规律性、辩证否定观 矛盾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同一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背诵目录表
重点知识背诵 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背诵检查签名
辩 证 唯 物 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改造、人体生理活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性,世界物质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背诵检查签名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哲学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清单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其中第四课、第五课为唯物论,第六课为认识论。

一、高考考点:(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加重为考试重点1、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2)、自然界的物质性;(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意识的本质:(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5、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二、知识框架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判断正误(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形而上学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判断正误(1)只要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2)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4)神话是脱离实际一种虚构。

()(5)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

()(6)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判断正误(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认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推翻旧真理,发现新真理。

()连线找出各自对应的选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过程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实践特征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特征三、请默写出唯物论包括的原理名称:(七个原理,原理内容自我背诵)1、2、3、4、5、6、7、请默写出认识论包括的原理名称:(四个原理,原理内容自我背诵)1、2、3、4、四、请默写出八个概念1.物质:2.意识:3.运动:4.静止:5.规律:6.实践: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真理:五、请默写出六个特点1.物质的特点:唯一特性是,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hao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hao

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或人与规律的关系)? 系(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或人与规律的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尊重客观规律, 挥主观能动性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挥主观能动性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 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把 结合起来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独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独 立考查时必须用上此点) 立考查时必须用上此点)
《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和认识论) 唯物论和认识论)
警告: 警告:标题可 以作为理论范 围,一定要加 倍注意! 倍注意!
(1)物质 哲学物质的概念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2)运动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运动的规律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 法论意义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 战略” (1) 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影响,变挑战为机遇。 影响,变挑战为机遇。 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2) 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 实现快速崛起。 力,实现快速崛起。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 文化发展的规律 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 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唯物论认识论习题解析答案

唯物论认识论习题解析答案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全国卷2第21题)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7全国卷1第23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下列各题。

唯物论 复习

唯物论 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它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又是什么?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物质是什么思想?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又是什么思想?4.什么是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什么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又是什么观点?5.什么是规律?规律的特点是什么?其方法论要求又是什么?6.意识的本质是什么?错误的意识是不是对物质的反映?7.意识的作用是什么?分别有哪些表现?8.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哲学依据是什么?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什么是实践?其特点有哪些?1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有哪些表现?11.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特征有哪些?其中,最基本的属性又是什么?12.认识的特点有哪些?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构建知识框架】写出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方法论唯物论认识论【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2.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和实践第一等等。

首先,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这意味着人的意识是由人的物质生活决定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句话表达了唯物论的核心思想,即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含义。

其次,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重要原理之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
矛盾和运动的世界。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些原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规律性,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最后,实践第一是唯物论的又一重要原理。

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
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才能确保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总之,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和实践第一等等。


些原理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唯物论和认识论核心考点梳理

唯物论和认识论核心考点梳理

• (2009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 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 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 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 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 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 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 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 实经济意义。(8分) •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 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012山东文综,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 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 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 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 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 志愿者精神。 •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 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 解析 本题设问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 明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限定了原理依据。回答时 要先答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再结合 材料说明在学雷锋活动中怎样做。 •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 •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第五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考点】 (一)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015届《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 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 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略) 〖方法论〗
2、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 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 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 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其本质 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①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运动。
客观存在≠Leabharlann 观实在客观存在指个人主观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客观实在、 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他人的意识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本专题知识范围: 包括《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 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什么是物质?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模板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和认识论即第四、五、六课)一、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时会是“意识的相关知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错误的,树立正确的意识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萎靡的……)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三个特点可拆分)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不常用)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意:单独考察意识的作用时,要考虑是否能用这一点;要是考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这一点则不用单独写)3、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具有客观的性普遍性,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守旧思想。

5、运动与静止关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哲学12观点原理总结

哲学12观点原理总结

哲学史部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于人们对的追问和对的思考。

2、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是。

2、哲学是是。

3、(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化、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需要通过专门学习才能掌握。

4、(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

5、(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也就是。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二是,即。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和。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理解前两者的缺陷)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理解二者的区别)《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牢牢地,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自然科学基础是,直接理论来源是,其中主要是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了的有机统一,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基础上的的统一。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1、(理解自然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都有自己的,都是的组成部分。

2、(理解社会物质性)从社会的起源看,人类社会是。

从社会的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4、物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理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第二单元唯物论+认识论第四五课(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2.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的作用)原理。

(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3.规律的有关知识(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四、知识运用
1.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气候问题,
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耗、 低开支为核心,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 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低 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们
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 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开 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 区域自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 原则,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 场。这激发了各族儿女爱国爱家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 团结中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 答案:(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 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 权利,这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 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2)充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或科学理论对实践具 有指导作用)。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这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 证。
3.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
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
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
,因此,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a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
b. 离开运动谈物质,陷入 形而上学。
规律 意识
(2)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因此,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a. 离开物质谈运动,陷入 唯心主义 。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单元
对哲学的理解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 时代精神
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 时代精神的精华
辩证唯物论 第四、五课
马 克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第六课
思 主
唯物辩证法 第三单元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 价值选择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错误倾向 唯心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c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
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09海南20)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 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 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 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 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原理
本质:4方面 作用: 认识世界(2点)
改造世界(2点)
学习提示:识记关键词;区分各种错误倾向(理解课本各种名言及 例子)
物质
运动的含义:注意:变化与过程
误区:P218
唯 物 论 运动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注意:识记关键词)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
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一、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一)为什么世界是的物质性的?
原理名称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原理内容 展的,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书28) ②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根本前提是承认自然的客观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应在尊重自然基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什么世界是物质性的?
运动的含义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能动性原理
本质:4方面 作用: 认识世界(2点)
改造世界(2点)
物质 唯物论运动
物质含义?P29
注意三方面:不依赖于 ,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 的

注意:
a.区分物为质什的么唯世一界特性是(物根质本性特的性?)、P2固8有-3属0 性
b.物质是万事万物之和吗? 误区:P217- 1
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
规律 意识
物质 唯物论运动
规律 意识
物质含义?误区:P217- 1
为什么世界是物质性的?P28-30
(1)自然界是物质性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性(产生、本质)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的 世界,世界的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 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
物质 唯物论
运动 规律 意识
物质含义?
物质 运动的含义: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唯 物 论 运动
规律 意识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 含义
别 特点 绝对的、
相对的、
无条件的、永恒的 有条件的、暂时
联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的质世界是绝对
系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 。
错误倾向 各种“神创论” ,各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自然界是物质性的,人类社会 的产生、发 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 性。(课本P30)

原理名称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 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要看 到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原理名称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 的。
方法论 必须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用运动变化的 观点看问题
错误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学习提示:识记关键词;区分各种错误倾向(理解课本各种名言及 例子)
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A)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 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 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 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上述材料说明 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
B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
规律
C.世界是物质的
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物质 唯物论
运动 规律 意识
物质含义?
为什么世界是物质性的?
运动的含义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