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渗出液
漏出液
原因
炎症
非炎症
蛋白含量 比重
细胞数 /L 黏蛋白实验
25克/L以上 >1.020 >0.50×109 /L
阳性
25克/L以下 <1.020
< 0.05×109
阴性
凝固性
能自凝
不能自凝
透明度
浑浊
澄清
注:是鉴别诊断炎症和非炎症疾病的重要依据
渗出液的作用
深部脓肿形成体表、 体腔、自然管道两头开口 的排脓管道称为瘘管。
•附
• 疖:(furuncle)指皮 肤单个毛囊及其附属 器发生的化脓性炎, 常见于颈项部。
• 痈:(carbuncle)指 皮肤多个疖的融合。 需切开引流
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的区别
脓肿
蜂窝组织炎
病因 病变范围
好发部位
脓腔 全身中毒症 状 继发病变
化脓性炎 2.淋巴、单核、桨细胞增多:慢性炎症、炎
症晚期、病毒感染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炎症、寄生虫
感染
4.核左移:杆状核>5%严重感染 减少 见于病毒、立克次体、原虫、伤寒杆菌感染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肝、脾、淋巴结肿大(巨噬细胞聚集的器官)
第五节 炎症的临床类型
1.超急性炎症:病程数小时至数天, 以变质为 主,如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 (3)好发部位:
• 皮肤、内脏(肺、肝、 肾、脑)。
• (4)结局:
• ①小脓肿吸收消散, 如疖。
• ②大脓肿可致脓毒 败血症,需切开排 脓。
• (5)并发症: • 窦道(sinus):
位于深部的脓肿,如 向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 穿破,形成一端开口的排 脓管,称为窦道。 • 瘘管(fistula):
浓染,浆少;浆细胞核 卵圆形,偏于一侧,染 色质呈车辐状。产生抗 体和淋巴因子。
细胞渗出的规律
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化脓性炎:中性粒 细胞 炎症晚期、慢性炎症、病毒感染:淋巴、 单核、浆细胞。 过敏性炎、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三、增生 限制炎症扩散及修复 一般以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巨噬细胞为主。在某些情况下,炎症灶周 围的上皮细胞或实质细胞也发生增生,有 时伴有淋巴组织的增生。
所至。
(2)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落
2
(3)穿胞作用—穿胞通道
(4)新生毛细血管—分化不成熟,细
胞间连接不健全
3
(三) 液体渗出 血液中的液体成
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 血管壁达到血管外的 过程称为液体渗出。 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 液。
在组织间隙称炎 性水肿;在体腔称为 炎性积液。
液体渗出的顺序 水、无机盐
以组织、细胞的变性、 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 相对比较轻微的炎症。
好发特点: 重症感染或中毒时的 实质器官。
二、以渗出为主的炎症:(exudative inflammation)
是以炎症灶内有大量渗出物为特征的炎 症。轻微的变质和增生。
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和病变特点,可 分为以下类型:
(一)浆液性炎症(serous inflammation)
(2)病因和机制: 溶血性链球菌,
可分泌透明质酸酶和 链激酶,使炎症得以 弥漫扩散。 (3)好发部位:皮肤、肌肉、阑尾。
• 3 脓肿(abscess) :即 局限性化脓性炎。
• (1)特征:以局部织溶解 液化,形成充满脓液的 腔为特征。此囊腔称为 脓肿。慢性脓肿形成的 脓肿膜,由肉芽组织组 成。
• (2)原因:金黄色葡萄球 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 使病灶局限。
死、液化性坏死等。
(2) 间质: 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纤维素性变性和
崩解坏死。
(二)代谢变化 特点: 分解代谢增强
1、局部酸中毒
充血→ 氧化增强 →耗氧量↑ →组织相对缺氧
→氧化不全的酸性代谢产物↑
2、组织内渗透压增高:
K
细胞坏 局部酸 组织坏 + 死释 中毒释 死大分
K+
放K+ 放H+ 子分解
白细胞边集、附壁;阿米巴样运动;定 向游走(趋化);聚集发挥功用。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 白细胞游出:以阿米巴运动方式,需 2~12 分钟。
• ①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 ②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 ③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渗出为主。 • 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游出血管后
物理性因子 高热、低温、 放射性物、紫外线 切割、撞出、挤压等
化学性因子 强酸、强碱、松节油、芥子气, 体内分 解产物
第二节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渗出 增生
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 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统称
为变质。
(一)形态学变化
1、实质细胞: 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
局部临床表现 鲜红
红
暗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基本病理变化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液体渗出 局部增生
动脉性充血,代谢 增强,产热增加 炎症介质刺激神经 末梢,压迫或牵引
组织损伤;护痛反射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一)发热 (二)白细胞变化
增多 15~20×109/L (与细胞渗出的规律相统一) 1.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炎症、炎症早期、
①稀释毒素,减轻损伤
②带来营养物质,带走炎区代谢产物; ③带来抗体、补体消灭病原微生物; ④带来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阻止细菌扩散, 利于中性白细胞捕获与吞噬。 ⑤纤维素网架利于修复。 ⑥抗原成分被带到局部淋巴结,产生免疫
• 不良后果:
• ①炎性水肿,压迫作 用(心包积液,压迫心 脏);阻塞作用(肺气 体交换)
• ②纤维素机化,造成 组织的粘连和硬化, 如心包粘连,胸膜粘 连等;
• ③喉头水肿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炎症灶中渗出到血管外的炎细胞,由于 趋化性而进入到组织间隙内的现象称为炎 细 胞 浸 润 (in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它是炎症防御反应的最重要特征。是一个 主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第五章 炎症
概念
1.炎症(inflammation)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 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 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炎症是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过程。
第一节 原 因
种类
具体内容
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 次体、螺旋体、 寄生虫等。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Ⅰ、Ⅱ、Ⅲ、Ⅳ型, 自身免疫反应:抗自身抗体
(三)化脓性炎症(purulent inflammation)
特征:
以大量中性白细胞
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 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
成为特征。 化脓与脓液——中性粒 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 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 过程叫化脓。所形成的 液体叫脓液。
脓液的成分与性状:
成分:
• 化脓菌 、溶解液化的液体、浆液、坏死 组织、脓细胞(脓球)
• 血浆源性:
• 1.激肽系统: • 2.补体系统:C3a、C5a、C4aC5a; • 3.凝血系统:纤维蛋白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共性作用:
血管扩张;血管透性增高;趋化作用;增 强其吞噬功能发热;疼痛;释放溶酶体酶引起 组织损伤.
第四节: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炎症的临床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关系
③杀灭和降解 溶菌酶—水解细菌细胞 壁抑制细菌生长。
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不同时期游出细胞
种类不同
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核分叶,浆内含较大
的嗜酸性(红色)颗粒,吞 噬免疫复合物。
淋巴细胞、浆细胞: 淋巴细胞小,核圆,
特征: 以血清渗出为主,渗出的主要成分是浆
液,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及变质的间皮 或上皮
好发部位: 皮内或皮下:炎性水疱 疏松组织内:炎性水肿 粘膜:浆液性卡他 浆膜:炎性积液(水)
结局:
(1)大多 数 病因 去 除后 , 渗出的浆液吸收,局部不留 痕迹;(2)大量积液,影响器 官功能。如心包腔和胸膜腔 积液。
细菌性痢疾
• 白喉 喉:假膜与
深部结合牢固,称为 固膜;气管:容易脱 落导致窒息,称为浮 膜。
• 痢疾,肠粘膜表面
的假膜容易脱落,局 部留下表浅溃疡。
(3)发生在肺的纤维 素性炎症,因肺泡腔 内大量纤维素渗出而 造成肺实变。镜下观: 形成立体网。
结局:
不易吸收,形成 机化、粘连、浆膜腔 闭塞。影响器官功能。
• 炭疽杆菌、鼠疫 杆菌、钩端螺旋体 及流行性出血热病 毒等 感染
血管壁损伤严重造成漏出性出血
(五)卡他性炎症(catarrhal inflammation) 是一种发生在粘膜的表浅性渗出性炎
症。主要表现为炎性分泌物顺着粘wenku.baidu.com向下 流(即卡他之意)。
三、增生性炎 以增生为主,多为慢性,也可急性
第七节 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局限, 与周围组 织界线清楚 皮下、内脏
有 无或较轻 溃疡、窦道、瘘 管
溶血性链球菌
弥漫, 与周围组织 界线不清
皮下、肌肉、阑尾 等疏松结缔组织 无
较重 脓毒败血症
(四)出血性炎症
(hemorrhagicinflammation)
• 不是一种独立的炎 症类型。当任何急 性炎症渗出物中出 现大量红细胞时, 均可称为出血性炎 症。
性状:
混浊的凝乳状液体、灰黄色或黄绿色,粘稠
类型:
根据原因、部位和形态不同分为三类
1、表面化脓和积脓 粘膜或浆膜的化
脓性炎症。大量中性 白细胞主要向表面渗 出,深部组织没有明 显的炎细胞浸润。
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1)病变特征:
大量中性白细胞 弥漫地浸润组织间隙 使组织呈蜂窝状。
三种基本病变的规律:
急性炎症、炎症早期:以变质渗出为主。
慢性炎症、炎症晚期:以增生为主
第三节、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是指参与并诱导炎症反应的某些 生物活性物质(化学介质)
炎性介质的种类
• 细胞源性:
• 1.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5-HT。 • 2.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产物:活性氧产物; • 3.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白介素,干扰素、 • 4.溶酶体释放的介质:
1.一般慢性炎症
炎性息肉 粘膜上皮、腺体、
肉芽组织增生,形成 突起于粘膜的小肿块 常有蒂。
第七节 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
炎性假瘤:局部组织炎 性增生,形成的一个 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 块,常发生于眼眶和 肺。
2.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granuloma):主要由渗出的单核 及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所形成的境界清楚 的结节状病灶。 分类: (1)感染性肉芽肿
(二)纤维蛋白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 特征: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原,纤维蛋 白原在组织凝血物质的作用下,转变成纤维 蛋白。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及细胞碎片。 好发部位:
粘膜、浆膜、肺
注: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形态特点
(1)发生在粘膜者:渗出的纤维素、白细 胞和坏死组织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 色膜状物,称为假膜。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 性炎症又称假膜性炎症。
1. 细动脉痉挛(短
暂) 2. 动脉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短暂) —动 脉性充血(通过轴突反 射)
3.静脉血管扩(淤 血),血流速度减慢 , 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 渗出。
4.血流停滞,轴流 增宽—细胞渗出。
概括:缩、扩、淤、滞、渗、漏
(二)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1
1、血管通透性升高机理:
(1)内皮收缩—连接缝隙扩大: 致炎因子、炎性介质、代谢产物
向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白细胞的作用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指白细胞对病原体和组织崩解碎片
进
行吞噬和消化的过程。为炎症防御反应的
最重要过程。
吞①噬识过别程及包附括着以下三个阶段。 指吞噬细胞与病
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 等接触、附着的过 程。
② 包围吞入:指吞噬细胞 伸出伪足把异物包围摄入 胞浆内,形成吞噬体的过 程。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后,形成吞噬溶酶体)
2.急性炎症: 病程几天至一个月,以变质和渗 出为主,如急性阑尾炎。
3.亚急性炎症:介于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之间, 病程一月至数月,如亚急性重型肝炎。
4.慢性炎症: 病程数月至数年,以增生为主, 如慢性肝炎。
第六节:急性炎症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
一、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alterative inflammation)
离子数、分子数均增加 胶体、晶体渗透压升高
蛋白分子
二、渗 出(exudation) 是指炎症局部血管内的血液成分通过血
管壁进入炎区组织内的过程。其中渗出的液 体成分称为渗出液;细胞成分称为炎性细 胞;两者合称渗出物。
渗出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注:只有炎症才用渗出这个名词,非炎症时 用漏出。
(一) 血流动力学改变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渗出液
漏出液
原因
炎症
非炎症
蛋白含量 比重
细胞数 /L 黏蛋白实验
25克/L以上 >1.020 >0.50×109 /L
阳性
25克/L以下 <1.020
< 0.05×109
阴性
凝固性
能自凝
不能自凝
透明度
浑浊
澄清
注:是鉴别诊断炎症和非炎症疾病的重要依据
渗出液的作用
深部脓肿形成体表、 体腔、自然管道两头开口 的排脓管道称为瘘管。
•附
• 疖:(furuncle)指皮 肤单个毛囊及其附属 器发生的化脓性炎, 常见于颈项部。
• 痈:(carbuncle)指 皮肤多个疖的融合。 需切开引流
脓肿和蜂窝组织炎的区别
脓肿
蜂窝组织炎
病因 病变范围
好发部位
脓腔 全身中毒症 状 继发病变
化脓性炎 2.淋巴、单核、桨细胞增多:慢性炎症、炎
症晚期、病毒感染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炎症、寄生虫
感染
4.核左移:杆状核>5%严重感染 减少 见于病毒、立克次体、原虫、伤寒杆菌感染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肝、脾、淋巴结肿大(巨噬细胞聚集的器官)
第五节 炎症的临床类型
1.超急性炎症:病程数小时至数天, 以变质为 主,如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 (3)好发部位:
• 皮肤、内脏(肺、肝、 肾、脑)。
• (4)结局:
• ①小脓肿吸收消散, 如疖。
• ②大脓肿可致脓毒 败血症,需切开排 脓。
• (5)并发症: • 窦道(sinus):
位于深部的脓肿,如 向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 穿破,形成一端开口的排 脓管,称为窦道。 • 瘘管(fistula):
浓染,浆少;浆细胞核 卵圆形,偏于一侧,染 色质呈车辐状。产生抗 体和淋巴因子。
细胞渗出的规律
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化脓性炎:中性粒 细胞 炎症晚期、慢性炎症、病毒感染:淋巴、 单核、浆细胞。 过敏性炎、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三、增生 限制炎症扩散及修复 一般以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巨噬细胞为主。在某些情况下,炎症灶周 围的上皮细胞或实质细胞也发生增生,有 时伴有淋巴组织的增生。
所至。
(2)内皮细胞损伤—坏死脱落
2
(3)穿胞作用—穿胞通道
(4)新生毛细血管—分化不成熟,细
胞间连接不健全
3
(三) 液体渗出 血液中的液体成
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 血管壁达到血管外的 过程称为液体渗出。 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 液。
在组织间隙称炎 性水肿;在体腔称为 炎性积液。
液体渗出的顺序 水、无机盐
以组织、细胞的变性、 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 相对比较轻微的炎症。
好发特点: 重症感染或中毒时的 实质器官。
二、以渗出为主的炎症:(exudative inflammation)
是以炎症灶内有大量渗出物为特征的炎 症。轻微的变质和增生。
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和病变特点,可 分为以下类型:
(一)浆液性炎症(serous inflammation)
(2)病因和机制: 溶血性链球菌,
可分泌透明质酸酶和 链激酶,使炎症得以 弥漫扩散。 (3)好发部位:皮肤、肌肉、阑尾。
• 3 脓肿(abscess) :即 局限性化脓性炎。
• (1)特征:以局部织溶解 液化,形成充满脓液的 腔为特征。此囊腔称为 脓肿。慢性脓肿形成的 脓肿膜,由肉芽组织组 成。
• (2)原因:金黄色葡萄球 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 使病灶局限。
死、液化性坏死等。
(2) 间质: 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纤维素性变性和
崩解坏死。
(二)代谢变化 特点: 分解代谢增强
1、局部酸中毒
充血→ 氧化增强 →耗氧量↑ →组织相对缺氧
→氧化不全的酸性代谢产物↑
2、组织内渗透压增高:
K
细胞坏 局部酸 组织坏 + 死释 中毒释 死大分
K+
放K+ 放H+ 子分解
白细胞边集、附壁;阿米巴样运动;定 向游走(趋化);聚集发挥功用。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 白细胞游出:以阿米巴运动方式,需 2~12 分钟。
• ①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 ②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 ③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渗出为主。 • 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游出血管后
物理性因子 高热、低温、 放射性物、紫外线 切割、撞出、挤压等
化学性因子 强酸、强碱、松节油、芥子气, 体内分 解产物
第二节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渗出 增生
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 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统称
为变质。
(一)形态学变化
1、实质细胞: 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
局部临床表现 鲜红
红
暗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基本病理变化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液体渗出 局部增生
动脉性充血,代谢 增强,产热增加 炎症介质刺激神经 末梢,压迫或牵引
组织损伤;护痛反射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一)发热 (二)白细胞变化
增多 15~20×109/L (与细胞渗出的规律相统一) 1.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炎症、炎症早期、
①稀释毒素,减轻损伤
②带来营养物质,带走炎区代谢产物; ③带来抗体、补体消灭病原微生物; ④带来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阻止细菌扩散, 利于中性白细胞捕获与吞噬。 ⑤纤维素网架利于修复。 ⑥抗原成分被带到局部淋巴结,产生免疫
• 不良后果:
• ①炎性水肿,压迫作 用(心包积液,压迫心 脏);阻塞作用(肺气 体交换)
• ②纤维素机化,造成 组织的粘连和硬化, 如心包粘连,胸膜粘 连等;
• ③喉头水肿
(四)白细胞渗出及其作用
炎症灶中渗出到血管外的炎细胞,由于 趋化性而进入到组织间隙内的现象称为炎 细 胞 浸 润 (in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它是炎症防御反应的最重要特征。是一个 主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第五章 炎症
概念
1.炎症(inflammation)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 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 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炎症是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过程。
第一节 原 因
种类
具体内容
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 次体、螺旋体、 寄生虫等。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Ⅰ、Ⅱ、Ⅲ、Ⅳ型, 自身免疫反应:抗自身抗体
(三)化脓性炎症(purulent inflammation)
特征:
以大量中性白细胞
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 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
成为特征。 化脓与脓液——中性粒 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 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 过程叫化脓。所形成的 液体叫脓液。
脓液的成分与性状:
成分:
• 化脓菌 、溶解液化的液体、浆液、坏死 组织、脓细胞(脓球)
• 血浆源性:
• 1.激肽系统: • 2.补体系统:C3a、C5a、C4aC5a; • 3.凝血系统:纤维蛋白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共性作用:
血管扩张;血管透性增高;趋化作用;增 强其吞噬功能发热;疼痛;释放溶酶体酶引起 组织损伤.
第四节: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炎症的临床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关系
③杀灭和降解 溶菌酶—水解细菌细胞 壁抑制细菌生长。
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不同时期游出细胞
种类不同
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核分叶,浆内含较大
的嗜酸性(红色)颗粒,吞 噬免疫复合物。
淋巴细胞、浆细胞: 淋巴细胞小,核圆,
特征: 以血清渗出为主,渗出的主要成分是浆
液,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及变质的间皮 或上皮
好发部位: 皮内或皮下:炎性水疱 疏松组织内:炎性水肿 粘膜:浆液性卡他 浆膜:炎性积液(水)
结局:
(1)大多 数 病因 去 除后 , 渗出的浆液吸收,局部不留 痕迹;(2)大量积液,影响器 官功能。如心包腔和胸膜腔 积液。
细菌性痢疾
• 白喉 喉:假膜与
深部结合牢固,称为 固膜;气管:容易脱 落导致窒息,称为浮 膜。
• 痢疾,肠粘膜表面
的假膜容易脱落,局 部留下表浅溃疡。
(3)发生在肺的纤维 素性炎症,因肺泡腔 内大量纤维素渗出而 造成肺实变。镜下观: 形成立体网。
结局:
不易吸收,形成 机化、粘连、浆膜腔 闭塞。影响器官功能。
• 炭疽杆菌、鼠疫 杆菌、钩端螺旋体 及流行性出血热病 毒等 感染
血管壁损伤严重造成漏出性出血
(五)卡他性炎症(catarrhal inflammation) 是一种发生在粘膜的表浅性渗出性炎
症。主要表现为炎性分泌物顺着粘wenku.baidu.com向下 流(即卡他之意)。
三、增生性炎 以增生为主,多为慢性,也可急性
第七节 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局限, 与周围组 织界线清楚 皮下、内脏
有 无或较轻 溃疡、窦道、瘘 管
溶血性链球菌
弥漫, 与周围组织 界线不清
皮下、肌肉、阑尾 等疏松结缔组织 无
较重 脓毒败血症
(四)出血性炎症
(hemorrhagicinflammation)
• 不是一种独立的炎 症类型。当任何急 性炎症渗出物中出 现大量红细胞时, 均可称为出血性炎 症。
性状:
混浊的凝乳状液体、灰黄色或黄绿色,粘稠
类型:
根据原因、部位和形态不同分为三类
1、表面化脓和积脓 粘膜或浆膜的化
脓性炎症。大量中性 白细胞主要向表面渗 出,深部组织没有明 显的炎细胞浸润。
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1)病变特征:
大量中性白细胞 弥漫地浸润组织间隙 使组织呈蜂窝状。
三种基本病变的规律:
急性炎症、炎症早期:以变质渗出为主。
慢性炎症、炎症晚期:以增生为主
第三节、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是指参与并诱导炎症反应的某些 生物活性物质(化学介质)
炎性介质的种类
• 细胞源性:
• 1.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5-HT。 • 2.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产物:活性氧产物; • 3.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白介素,干扰素、 • 4.溶酶体释放的介质:
1.一般慢性炎症
炎性息肉 粘膜上皮、腺体、
肉芽组织增生,形成 突起于粘膜的小肿块 常有蒂。
第七节 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
炎性假瘤:局部组织炎 性增生,形成的一个 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 块,常发生于眼眶和 肺。
2.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granuloma):主要由渗出的单核 及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所形成的境界清楚 的结节状病灶。 分类: (1)感染性肉芽肿
(二)纤维蛋白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 特征: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原,纤维蛋 白原在组织凝血物质的作用下,转变成纤维 蛋白。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及细胞碎片。 好发部位:
粘膜、浆膜、肺
注: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形态特点
(1)发生在粘膜者:渗出的纤维素、白细 胞和坏死组织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 色膜状物,称为假膜。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 性炎症又称假膜性炎症。
1. 细动脉痉挛(短
暂) 2. 动脉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短暂) —动 脉性充血(通过轴突反 射)
3.静脉血管扩(淤 血),血流速度减慢 , 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 渗出。
4.血流停滞,轴流 增宽—细胞渗出。
概括:缩、扩、淤、滞、渗、漏
(二)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1
1、血管通透性升高机理:
(1)内皮收缩—连接缝隙扩大: 致炎因子、炎性介质、代谢产物
向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白细胞的作用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指白细胞对病原体和组织崩解碎片
进
行吞噬和消化的过程。为炎症防御反应的
最重要过程。
吞①噬识过别程及包附括着以下三个阶段。 指吞噬细胞与病
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 等接触、附着的过 程。
② 包围吞入:指吞噬细胞 伸出伪足把异物包围摄入 胞浆内,形成吞噬体的过 程。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后,形成吞噬溶酶体)
2.急性炎症: 病程几天至一个月,以变质和渗 出为主,如急性阑尾炎。
3.亚急性炎症:介于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之间, 病程一月至数月,如亚急性重型肝炎。
4.慢性炎症: 病程数月至数年,以增生为主, 如慢性肝炎。
第六节:急性炎症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
一、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alterative inflammation)
离子数、分子数均增加 胶体、晶体渗透压升高
蛋白分子
二、渗 出(exudation) 是指炎症局部血管内的血液成分通过血
管壁进入炎区组织内的过程。其中渗出的液 体成分称为渗出液;细胞成分称为炎性细 胞;两者合称渗出物。
渗出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注:只有炎症才用渗出这个名词,非炎症时 用漏出。
(一) 血流动力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