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是有关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一、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他们迁移到城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在此阶段,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

2.第二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面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更加迫切。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3.第三阶段: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的面积也不再扩大。

城市化的重点转向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人口聚集在城市。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聚集在城市,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增加了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的多样化功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市场规模更大,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城市更容易吸引和集聚人才,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市政设施等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城市社会面貌多样化。

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交方式。

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

一、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过程:1.农业城市化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主要以农业为生,农村是主要的人口聚居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农村逐渐发展成为农业城市。

2.工业城市化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行工业生产,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城市。

这一阶段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工业的集聚和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3.现代城市化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城市化进入现代阶段。

现代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复杂化。

现代城市化是以经济为重点,兼顾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

这是城市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人口集聚可以带来人口规模经济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人口集聚也带来了城市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等。

2.资源集中: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成为各种资源的中心,吸引着各种资源的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集中在城市,形成城市资源聚集效应。

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

3.功能多样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城市不仅承担了经济功能,还承担了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医疗等多种功能。

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城市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的压力。

4.文化多元化:城市是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方。

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口相互融合,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这使得城市成为文化的熔炉,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5.制度变革:城市化对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城市化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ppt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ppt
音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 织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文化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城市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世界级城市。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推进产 业升级,打造创新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城市规划
纽约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城市。
城市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等活动增加温 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热岛效应增强
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城市的 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形成 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候 环境。
风蚀和水蚀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破坏了自然 植被,导致风蚀和水蚀问 题加剧,对城市环境和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 面。
政策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 因素,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城市 化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推动力 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和机会选择迁移到城市。
02
城市化的影响
对人口与产业的影响
人口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 模扩大,同时农村人口减少。这种人口城市化现象在发展中 国家表现尤为明显。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好用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好用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具有以下基本过程:1.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的人口通常会以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会逐渐转变。

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强,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中心。

3.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城市圈或都市圈。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差距逐渐拉大。

2.功能多样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城市不再只是一个工业化的中心,也成为了文化、教育、贸易、服务等方面的中心。

3.空间扩张: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不同的城市等级和城市圈。

4.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环境改变: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虽然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以下问题:1.人口过多导致社会问题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积累的垃圾、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带来的感染病等。

2.面临环境压力:城市化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环境。

3.居住和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就业和居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房价上涨、城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等。

4.区域分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不平等问题,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城市化过程及特点课件

城市化过程及特点课件
总结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道路拥堵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还增加了汽车尾气排放,加剧了城市环境问题。因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广绿色出行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城市住房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另一大挑战,主要表现为房价高涨、住房条件差等问题。
城市化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漫长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和后工业革命时期。
在不同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特点都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居住地。
02
CHAPTER
城市化过程
农村人口占主导,城市发展缓慢。
城市化率低于30%
总结词
城市环境污染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水污染则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这些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02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域逐渐被纳入城市地域范围。
1
2
3
城市产业发展的过程。
总结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产生变化,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转变。
详细描述
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
产业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共33张PPT)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共33张PPT)

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发展 低 不合理
练习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 A.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B.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练习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D )
A.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B.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2. 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 到空前程度的时间是 ( ) A. 1750年之前的几千年 B.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C. 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D. 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 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
到空前程度的时间是 ( D )
A. 1750年之前的几千年 B.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C. 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D. 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人口和产业活动 在空间上集聚 1.含义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一、城市化
2.标志
第一
产业
人口
乡村聚落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城市聚落
一、城市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一、城市化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城市化率
3. 城市化的意义
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三、城市化特点
低水平 缓慢增长
加速发展
迅猛发展
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起步早 起步晚 发展快
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

《城市化及其进程与特点》 知识清单

《城市化及其进程与特点》 知识清单

《城市化及其进程与特点》知识清单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还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等向农村地区的扩散。

二、城市化的进程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30%以下,城市数量少,规模小。

此时,城市的主要产业多为第一产业,如农业。

2、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 70%之间。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数量增多,工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但这一阶段也可能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70%以上,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开始向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地区转移,形成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迁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纷纷涌入城市。

2、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化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3、城市用地扩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向周边扩展,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生态用地。

这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4、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燃气等。

城市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5、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使得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念和社交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推动城市化的因素1、经济发展经济的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的推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

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城市化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D

3、下列国家中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C ) 下列国家中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D、日本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4—6题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 回答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 题 4、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A A、城市化水平很高 城市人口约为2500 2500万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10%的人口住在郊区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城市化与工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 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业化关系 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 系尤为密切,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系尤为密切,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考考你: 考考你: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 (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71
1960 114 29.5
1980 222 33.4
2000 408 34.0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二战以后
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读右图, 读右图,结合 P37、38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P37、38阅读材料, 思考: 思考:
工业化进程 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化的动力: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步时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否协调 发展结果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趋缓

协调
不协调
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
探究活动三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6判断,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分别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
2.结合材料7中两幅示意图,说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人 口迁移分别有什么特点?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 化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指标
归纳总结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人口城市化

市 农村地域
城市地域

地域城市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果
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
前提和本质
产业城市化
归纳总结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 工业化进 第三产业
主 率不断提高
程加快
的发展



动 农村剩余劳动 安排大量劳 吸收劳动力 动
力 力涌向城市 动力就业
4.深圳的发展为何如此迅速?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 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
深圳二十多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农村文明转化为城市文明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归纳总结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为其提供服务 力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化
探究活动二
1.结合材料4的表格数据,试着画出世界、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
2.结合教材37—38页的阅读材料及上题的折线图,对 比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5,判断美国与阿根廷,哪一个国家城市化 水平更高?说说判断的理由。你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刘旭东 2018/4/1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特区成立前,站在梧桐山顶远眺深圳,当年的深圳还是一片荒凉。
短短二十年,当年小渔村已经发展成为繁华大都市。
二十多年前的深圳第一大道深南大道 尘土飞扬,农田村落分布两侧
现在的深圳港,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连接世界。
改革开放初期的罗湖山建设工地
现在的罗湖关,深圳香港在这里交汇,远处的香港高楼清晰可见。
早年的深圳华侨城至南山的海边建设用地
现在,这里是深圳最美丽的城区之一。
【基础问题】
1.城市与城市化有何区别?
2.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3.简单说一说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 来了什么意义?
3.结合教材P43和P45内容,谈谈逆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从环境、交通、基础设施、人的观念等方面思考)逆城 市化的出现是否代表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退?
4.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试着画出再城市化的人口迁移示意 图。
70% 25%—30%
逆城市化的原因分析
基础设施完善
乡村和小城镇
环境质 量下降
1.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 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 降。
城市人口 比重 上升
第二产 业发展
第三产 业发展
会 经 济 发 展
主 要 动 力
城 市 化
概 念 表 现
第一产业
第二、三 产业
城市用地 规模 扩大
特点









现在的深南大道,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观光大道 高楼林立,风景如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福田CBD中心区,还是一片平坦的荒地。
今天的福田CBD中心区已经成规模,高楼林立,一片繁荣景象。
改革开放前,深圳渔民在海边捞蚝。
现在深圳海边已经没有渔村的影子,深圳香港跨海大桥将两座 城市连为一体。
特区建立初期的盐田港码头,一切都从零开始。
探究活动一
结合教材P36—37内容及探究活动一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80年至2004年,深圳市的城市面积和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又是如何变化的?
2.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上述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提示: 人口、用地、产业哪个变化起着本质的作用)如何衡量深圳城 市化水平的高低?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 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 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 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 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 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如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就属于这种状况。
起步时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否协调 发展结果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趋缓

虚假城市化,也叫过度城市化,是指过量的乡村人 口向城市迁移、并超越国家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城市化现 象。主要发生在一些拉美和非洲发展中国家。
拉美国家 是“虚假城镇化”典型代表,即城镇化水 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引发了经济和社会问题。 拉美各国过于强调市场机制而排斥政府作用,奉行土地私 有制,加剧了农村的土地兼并,使大量农民破产而涌入城 市。“虚假城镇化”导致大量的城市失业群体,带来贫民 窟的产生和犯罪率的上升等社会不安定问题。
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3.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交通和通讯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城市与 郊区的时空距离等。
4.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的观念和 意识增强。迁移的人群主要是中高级收 入的人群。
再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课堂小结 初期 中期 后期
进程
第一产 业发展 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