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
2. 学习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3. 认识自然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3. 学生能够认识自然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的顺序,数数的方法,自然数的意义。
难点: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掌握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b.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数数,巩固数的顺序。
2. 学习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a. 老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b.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提高数数的熟练度。
3. 学习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a. 老师出示一组小动物图片,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b. 学生分组进行排序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认识自然数a. 老师讲解自然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b.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5. 课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巩固所学知识。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自然数的认识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七、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第6-10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数总复习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数总复习苏教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认识数字、认识数量是该学年数学教学重点。
认数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它是理解计数的梦想和实践,也是数学学科的入门。
认识数字是指幼儿能正确地读出0~100以内的数字,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并理解小于、等于、大于的意思。
认识数量是指幼儿能用数字表达一个数量的大小,并具有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重视认数的重要性,全面理解与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认识及表达。
2.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掌握。
3.提升学生的口算计算速度,并且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口算的乐趣。
4.通过较多的数学游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数字0-100的读法、认识及表达的理解与掌握,运算符号的认识与应用,数字加减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是运算符号及加减法的认知与应用。
另外,该知识点难度适中,既包含教学新内容,又需要复习已有知识。
四、教学方法1.游戏式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3.广播操类口算练习4.教师引导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趣的教具、卡片,并放在桌子上。
•确定教师区、学生区并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安排座位。
•教师准备一个收音机,每当广播中念到题目的时候,教师便可放开录音。
2. 导入新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数轴,上面标出一些数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用黄色的卡片指出数字30,红色的卡片指出40,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教师采用设计一个话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话题了解到今天的认识数学的内容,例如:“如果老师给你100元钱,你会怎么花呢?”3. 认识和认读数字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游戏:幼儿自己拍出数幅被纸头遮挡住的数字,其他队友看数字部分猜数。
4. 认识和认读数量及口算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一张骰子和一盒小球。
每位学生轮流投骰子,将摇到的点数的球放入袋子里,然后读出口算题并互相检查答案。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数的意义、数的顺序、数的比较。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
3. 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数的比较、数的运算、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计算器、教学挂图。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复习数的概念,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数的排列规律。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概念:数的意义、数的顺序、数的比较。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
3. 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数的概念、数的运算。
2. 提高题:数的应用。
3. 拓展题:数的探索。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4. 作业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我们认识的数
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我们认识的数”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数单元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并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考虑到我所面对的孩子年龄只有7、8岁,他们注意力不易持久,如果单纯让学生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
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最后一个“数一数”环节要是安排学生室外活动,时间又是否允许?基于以上考虑,在课前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以课前调查,课中交流,课中探究,课后实践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一、课内外结合,活动中积累这节课是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这些教学目标光靠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本课最多只能解决一个方法指导的问题。
大量的积累和感悟还要由学生自己在课外解决。
当我问:你们还在哪见过数?孩子们思维活跃,大胆举手,个个争着说。
正是由于课前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数的活动,才有了课上学生争先恐后的表现。
学生在收集和汇报中充分体验到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小组分工,活动中体验小组合作是课标中所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促进集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这节课我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分工明确:组长负责抓,组员一起猜,一起数,记录员填表。
在“猜一猜”活动中采用了五个层次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在活动时,孩子们进行得比较有序。
三、重视估算,活动中指导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可以说,这节课上我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每次学生汇报完所收集的数据后,我都引导他们小结:这是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除此我还注重了估算策略的渗透。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10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对数序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0的认识和读写。
2. 数序的认识和运用。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00的认识和读写,数序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数序图。
3.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
2. 新课导入:使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读写。
3. 深入学习:通过数序图,让学生理解数序的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数字1100的读写。
2. 数序的认识。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出1100的数字。
2. 让学生按照数序排列数字。
3. 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3. 需要加强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引导和训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水果、玩具、书籍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并触摸到这些物品,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字来描述这些物品的数量。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数数来回答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数字的概念。
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从1到100。
教师可以先展示数字1的卡片,并教授如何正确读写这个数字。
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展示更大的数字,引导学生一起读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互动活动,如“快速找出数字”或“数字接龙”,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识别数字。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认识和掌握1-50内的自然数;2.熟练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3.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字进行计算;4.通过多种不同的活动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1-50内自然数的认知;2.加强对数的读写能力;3.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2.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的意义;2.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例如人数统计、豆子数数、水果的数量等,与学生互动探讨其中的数字含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认识的数。
3.2 认识1-50的自然数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50的数字,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同时领读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
接着,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题目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快速学会1-50的读法和写法。
3.3 数的合并和分裂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与学生互动探讨数字的合并和分裂,例如1块钱+1元=2元、24个苹果-8个=16个苹果等。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加深对数字合并和分裂的理解和记忆。
3.4 数的运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快速掌握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加强对数字的认知和记忆。
3.5 数的应用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场景,例如数字时钟的读法、距离的估算等,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数字,提高学生的数字运用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2.让学生认识1-50内的数字(10分钟)3.数字的合并和分裂(10分钟)4.数的运算(15分钟)5.数的应用(10分钟)6.检查与回顾(5分钟)5.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数字进行计算。
同时,多种不同的课堂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是一节富有启发性的数学课。
6. 作业布置1.完成苏教版数学下册相关练习;2.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数字的应用场景,并进行积累和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3.数一数
思考:图上是什么地方?图中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你想数到哪些物体的个数?
布置课后到校园去数一数,并汇报。
【版块一】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数,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接数的游戏,老师报一个数,请你快速地接出下一个数。
3、()8、()15、()24、()
师:要没有了这些数会怎样呢?我们来读读看。你们觉得这几句话里有了这些数要比没有这些数怎么样?为什么?
师:对!有了这些数,可以让我们对这件事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具体!
师:那你能用学过的数来说句话吗?给你们一点时间,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组长先带头说说,其他同学再轮流说,等会交流时要看哪些小组说得多说得好哦!(放音乐)(交流时给说得好的小组加红旗)
那猜猜,小明的爸爸今年有几岁了?从这几个数里选(板书:14、35、68、95)为什么不选14、68和95呢?
师:是啊!你们在家里是年龄最小的,才8、9岁,爸爸妈妈年龄中等,一般30多岁,爷爷、奶奶年龄最大,一般在60岁左右。
3.师:下面要进行猜一猜的游戏,请各小组做好准备,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组长要把每次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比这四个小朋友厉害多了,说了这么多!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年龄吗?
师:哦!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小朋友有的8岁、有的9岁,都还没满10岁呢!
小明的年龄和我们的差不多,你猜猜小明今年几岁了?谁又能介绍一下你家里人的年龄呢?
师:真不错!你们不光知道自己的年龄,还知道家里人的年龄,
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了,你猜猜这个人可能是谁?(板书:64)
46、()73、()95、()99、()
师:同学们接得又快又好!前面我们接的都是几以内的数?对,0~100都是我们认识的数。(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们认识的数》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上册的学习,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但是,学生对数的顺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等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数数、比较、排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能够独立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礼物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数字宝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一天,数字宝宝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来了哪些数字宝宝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观察、数一数,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如:“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有几个数字宝宝。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
如:“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教学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数1~9,并能说出它们的读音。
2.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3.能辨认1~9中的奇偶数。
4.能指认比大小的标准。
5.能用数码和数符表示自然数1~9。
教学重点1.认识自然数1~9,并能说出它们的读音。
2.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3.能辨认1~9中的奇偶数。
4.能指认比大小的标准。
教学难点1.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2.能用数码和数符表示自然数1~9。
教学内容1. 自然数1~91.教师向学生出示1~9的数字卡片。
2.学生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相应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9的数字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纸牌,上面写着0。
2.教师向学生解释0的概念和作用,比如0表示没有东西。
3.引导学生举例说明0的作用,比如电话号码最后一位缺失时,用0代替。
3. 奇偶数1.教师向学生写上1~9的数字卡片。
2.教师讲解奇偶数概念。
3.教师和学生一起数数,并指出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4. 比大小1.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卡片。
2.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比大小,并引导学生分别用“大”、“小”、“一样大”来比较数字大小。
3.引导学生用数码和数符表示1~9中的自然数,并在比大小时使用。
教学方式本课采取讲解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反馈,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2.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联欢活动,提高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3.在评估方面,可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游戏等操作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确认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让学生认识自然数1~9,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辨认奇偶数以及比大小的标准。
通过此次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比较大小,为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我们认识的数
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等活动,加深同学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二、实践活动1.教学“说一说”。
(1)分组活动。
4人一组,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比一比谁说得好?谁说得多?集体交流。
(2)人的年龄也可以用数来表达,你能说出自己家里各个人的年龄吗?猜一猜你同桌爸爸、妈妈今年有多大? :(3)出示教材第46页的“家庭图”提问: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爷爷或奶奶)2.教学“猜一猜”,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集体交流活动结果。
(1)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2)抓一把花生米,猜猜大约有多少粒?说一说在猜一把花生米的粒数时是怎样想的?把抓出来的花生米数一数,你猜得怎么样?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糖的粒数多?(3)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3.教学“数一数”。
(1)出示教材第47页“校园图”,说一说这些同学在校园里数了些什么?(2)在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3)分小组活动,到校园里去数一数。
三、课时小结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注意它,课后,同学们仍然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所认识的数,看一看,谁找得多。
:。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
2. 掌握数的顺序,能较熟练地从1数到100。
3. 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
难点: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玩具、水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
2. 新课导入: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数数比赛,每组从1数到100,数得又快又准确的组获胜。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玩具或水果,进行数数练习。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还学会了数的顺序和组成。
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数数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孩子用家里的物品进行数数练习,拍照记录,并发到班级群。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数的组成教学中,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关注。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丨苏教版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9
2.能够正确快速地写出数字0~9
3.能够正确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4.能够简单应用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方法
第一课时数字0、1、
2、3
看图讲解认识数字0、1、2、3,用手指和纸片DIY数
字
第二课
时
数字4、5填数字,用图片演示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第三课
时
数字6、7翻转卡牌比数字大小,用磁带练习写出数字
第四课时数字8、9用拼图游戏复习数字0~9,布置练习作业,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第五课时综合复习做数字的填空题,双人协作口算加减法,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0~9
2.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快速准确地写出数字0~9
教学难点
1.综合运用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
2.快速准确地写出数字0~9
教学方法
1.图片、拼图、卡牌等教具的使用
2.看图、口算、填空等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评价方法
1.布置练习作业,查看学生掌握程度,掌握不足的针对性地进行再教学
2.课后及时记录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回馈,调整授课策略
学生评价及问题处理
1.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2.在下一次课堂上及时答疑解惑
3.课后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补救
教学反思
1.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在备课时应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的概念,认识数字0到100。
2.构建正确的数学意识,掌握0到100之间的数字。
3.能够正确读写0到100之间的数字,并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0到100之间的数字。
2.能够正确读写数字,包括个位、十位和百位数字。
3.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并用这个数字问候同桌。
比如,“你好,我最喜欢的数字是3,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2.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最喜欢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如个位数字是几等。
3.利用“数字接龙”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比如,“我说1,你接一个数字,使得这个数字比我说的数字大。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掌握来回答。
2. 学习数字1.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图形和写法,并学习数字0-9的写法和发音。
2.进一步了解10-100的数字写法和发音,并找到它们与0-9数字的关系。
3.多角度呈现数字,如年龄、人数、时间等。
3. 数字大小比较1.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数字大小的表示方式,如大于、小于、等于。
2.让学生在游戏、运动中加深对数字大小的感知,如组织一个抢红灯游戏,学生听到比自己数字大的指令就停住,听到比自己数字小的指令就继续前进。
4. 数字的加减法运算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些数字组合,进行加减法运算。
2.注重实物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概念。
如,用按钮、玩具、点数卡片等实物表示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
3.呈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减运算,比如节日礼品、日用品购物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能正确认识0-100的数字,并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实物表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掌握数字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巩固学生对数字大小和加减法的理解,并通过课外作业和考试等途径进行检测和评估。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
2、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由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建立数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身边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计能力。
教学难点:会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估计出一把花生,一把黄豆的粒数。
教具、学具准备:1、前布置学生询问自己家里每个人的年龄(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准备一句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2、前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好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
3、分小组准备好蚕豆、花生米、黄豆等。
[评析:前准备充分。
本节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教师根据活动所需的材料和活动的方式作了充分、周密的考虑,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提供了保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前些日子,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板书题:我们认识的数)今天这节,我们就要用这些认识的数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出示红红的草莓图片)老师在每个草莓图片的反面写了一个两位数,谁猜中了,就送给谁,谁来猜一下?[评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标明确,并以学生喜欢的红草莓图片为奖品,激励学生猜两位数,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说一说,比一比。
(一)说一句话。
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评价一下,谁说的话比较好?为什么?[评析:让学生在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在堂上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进一步体验与数相关的单位,以及与数相关的事物,把数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联系起来,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表现。
] (二)说年龄。
1、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了解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2、一般情况下,小朋友及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约是多少岁?[评析:“爷爷、爸爸……大约多少岁?”的问题提得好,好在不是简单地运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的加工、重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数数、数的含义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数数、数的含义丨苏教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的含义,掌握数数的方法,巩固数字0-5的认识。
教学重点1.数的含义2.数数的方法3.数字0-5的认识教学难点1.掌握数数的方法2.认识数字0-5并能够熟练书写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2.数字骰子3.数的图片、物品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一看手上拿的这些数字卡片,问问他们知道数字是什么意思吗?数字有什么用呢?2. 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对应数字的图片或者物品,如一只手、两个鞋子、三本书等等,让学生自己数一数,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数这些物品的集合数目。
3. 定义向学生解释数字的含义,数字是表示各种事物的集合数目的符号。
数字0表示没有物品,数字1表示一件物品,以此类推。
4. 数数的方法将一些物品随意摆放,在学生的帮助下,数一数这些物品的数目,并尝试复述数数的规则:“从1开始数,直到数完为止”。
5. 巩固数字0-5的认识使用数字骰子,让学生边数数边将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到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加减法。
6. 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含义,数数的方法以及数字0-5的认识。
作业1.完成与此课程相关的作业;2.练习书写数字0-5;3.背诵数字0-5的顺序。
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数的含义,数数的方法和数字0-5的认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数物品的方式来体会数的含义以及数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熟练地进行数数,并且对数字0-5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我们认识的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知道数字0-9,认识并能够读写这些数字。
2.能够通过情境模拟、拨打电话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数字的认识和记忆,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
3.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他们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和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0-9。
2.熟练运用数字0-9。
教学难点
1.大小数的比较。
2.数字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步:认识数字
从0开始,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数字0-9并解释数字的含义,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数字并跟着教师一起写出数字。
接着,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与图片对应的数字。
最后,教师可通过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字。
第二步:数字的比较
教师可通过呈现数字图形、长度、面积大小等不同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字的大小的差异,并教授数字的比较方法。
第三步:数字的拨打
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数字的拨打练习,让学生能在电话中流利地说出数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数字记忆能力。
第四步:综合运用
教师可设计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把数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数数,购物,售货员和顾客间的对话等,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掌握了数字的认识和正确读法的技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习步骤和教材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数学思维模式,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案教学设计我们认识的数我们认识的数教材第40、第41页的内容。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切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花生米,糖,黄豆。
1.口算。
84-4= 60+2= 50+4= 79-70= 83-80=53-50= 83-3= 96-6= 74-4= 56-6=以上这些口算,都是数的运算。
2.说一说。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或听到100以内的数。
例如咱们班有45名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在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想一想,请你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好吗?(在小组内完成)老师提问:你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吗?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会是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3.猜一猜。
出示花生米和糖。
请学生先抓一把糖,数一数是多少块。
然后再抓一把花生米,先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是多少粒,再数一数。
(可以多叫几个学生做这个实验)你发现什么了?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糖的数量多呢?请你想一想。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块糖比一粒花生米大许多,因此同样是一把,花生米的数量要比糖多。
请学生抓一把黄豆,估计一下数量。
4.数一数。
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到校园里寻找我们学过的知识——100以内的数。
从桶里摸一个球,会是怎样的结果呢?(用线连一连)很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黑球也可能是白球一定会是黑球很可能是黑球课堂作业新设计1. 80 62 54 9 3 3 80 90 70 502~4.略思维训练略说一说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猜一猜一把花生米多,还是一把糖多?数一数数数周围不同物体的个数。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并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数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数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棒、数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并掌握。
3. 数数练习:教师给出一个数,学生能够迅速数出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4. 的大小比较:教师给出两个数,学生能够判断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5.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内容,正确数出数量,并进行大小比较。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数数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课后加强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并尝试进行大小比较。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九、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的游戏,如数数比赛、大小比较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
2、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由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建立数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身边的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计能力。
教学难点:会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估计出一把花生,一把黄豆的粒数。
教具、学具准备:
1、前布置学生询问自己家里每个人的年龄(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准备一句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2、前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好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
3、分小组准备好蚕豆、花生米、黄豆等。
[评析:前准备充分。
本节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教师根据活动所需的材料和活动的方式作了充分、周密的考虑,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提供了
保证。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前些日子,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板书题:我们认识的数)今天这节,我们就要用这些认识的数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出示红红的草莓图片)老师在每个草莓图片的反面写了一个两位数,谁猜中了,就送给谁,谁来猜一下?
[评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标明确,并以学生喜欢的红草莓图片为奖品,激励学生猜两位数,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
二、说一说,比一比。
(一)说一句话。
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评价一下,谁说的话比较好?为什么?
[评析:让学生在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在堂上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进一步体验与数相关的单位,以及与数相关的事物,把数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联系起来,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表现。
]
(二)说年龄。
1、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了解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一般情况下,小朋友及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约是多少岁?
[评析:“爷爷、爸爸……大约多少岁?”的问题提得好,好在不是简单地运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的加工、重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3、小明家有个人,今年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小明的妈妈今年年龄在30和3岁之间,而且是一个单数,她可能几岁呢?、
4、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大约多少岁?
、请大家比一比你们家年龄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你能用“大一些、大得多、小一些、小得多、差不多”等词比比自己家人的年龄的大小吗?(先个别说后同桌交流,每人说一句。
)
[评析:学生用数描述和表达自己身边的人及事物,不但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用“大一些、大得多、差不多……”等词语,比较家人年龄的大小,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而且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
三、猜一猜,数一数。
1、猜蚕豆粒数。
(师抓了满满的一把蚕豆)请大家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1)个别猜。
(2)指出数的方法。
究竟有多少粒呢?我们应该来数一数。
数的时候,你准备怎样数?(一粒一粒数,二粒二粒数,五粒五粒数……)。
(3)学生示范。
谁愿意来数一数?
(4)人人动手数。
请大家在组长的安排下,每个人都抓一大把蚕豆,数一数有几粒?
()比较思考。
大家同样抓了一把蚕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16粒,有的数到20粒,有的数到24粒呢?(蚕豆有大有小,手有大有小)
猜花生米颗数。
(1)请组长抓一大把花生米放在桌上,其它小朋友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粒,最后大家数一数。
(2)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
3、猜黄豆颗数。
(1)如果让你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为什么比花生米多呢?
(2)验证:请小组长抓一大把黄豆,放在桌上,数数一共有多少粒?
4、归纳推理。
同一个人同样抓一把,东西越大,抓的粒数越少,东西越小,抓的粒数越多。
如果抓一把米,你们猜大约有多少?
、联系生活。
其实刚才同学们的“猜”也可以说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不光抓花生、抓黄豆的时候要用到估计,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
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评析:以猜、数蚕豆为重点,带动花生米、黄豆的猜与数,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数的方法,而且使学生对大小不同的手抓同一谷物、同一个手抓不同谷物的实践过程,进一步加深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
四、看一看,数一数。
1、请小朋友先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们都数了些什么?
2、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以后你们走出堂经常看到许多事物,请大家也去看一看、数一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