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通过使用液压或电动装置,提供额外的驾驶力量,使得驾驶人员可以轻松地操控车辆。

然而,由于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对各个零部件的高度依赖,助力转向系统也容易出现故障,给驾驶安全造成风险。

因此,对于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排查和修复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了解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2.探讨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如液压泵故障、油泵故障、电动助动器故障等,并分析其原因;3.研究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步骤,确定一套系统的故障诊断流程;4.提出针对不同故障类型的解决方案,如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5.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故障类型及其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步骤和方法研究、故障解决方案探究以及实验测试等。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资料收集和阅读,了解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2.实验室测试和测量,对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故障;3.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故障类型的判断和原因的分析;4.基于已有理论和实验结果,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5.结果分析和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和归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驾驶安全性:通过对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研究,可以有效地排查和修复系统中的故障,提高驾驶安全性。

2.降低维修成本: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科学的故障诊断流程和解决方案,可以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μ分析与综合控制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μ分析与综合控制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μ分析与综合控制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μ分析与综合控制及试验研究1. 研究背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车辆驾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其作用在于提供给驾驶员最佳的转向力和转向力矩,辅助驾驶员轻松完成转向操作,提高车辆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目前,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中,而μ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电动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

2.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基于μ分析方法,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框图、数学模型和控制环节;(2)采用μ分析方法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稳定性分析,并进行系统优化和控制器设计;(3)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平台,验证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控制器的性能。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来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具体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系统建模方法: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框图和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结构和性能;(2)μ分析方法: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3)控制器设计方法:根据μ分析结果,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优化系统性能;(4)实验方法: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析和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汽车转向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具体意义包括:(1)深入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性和性能,为其控制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2)采用μ分析方法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3)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5.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完成以下阶段性任务:(1)准备阶段:收集和整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文献资料,熟悉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原理;(2)建模阶段: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框图,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3)分析阶段:采用μ分析方法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性能优化,获取系统参数和控制器参数;(4)实验阶段: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与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与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与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和推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与仿真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参数和控制策略,从而使汽车的转向性能更加稳定、灵活和安全。

同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优化系统设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问题,并利用仿真分析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优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参考。

2. 研究内容(1)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原理(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匹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4)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匹配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

(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 等软件工具,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并进行系统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3)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利用实车测试等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评估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掌握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匹配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

(2)建立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3)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评估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优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参考,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专业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注:纸张填写不够可另加附页。
设计(论文)题目:力帆320汽车电动转向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 生:陈健
指 导 教 师:李志鹏教授
专业(年级、班级):2010级车辆工程专业
学 院:交通学院
2013年12月20日
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外动态,初步设想及创新点等)及可行性论述。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际市场发展现状。20世纪8O年代,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简称EPS),在此之后,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及本田汽车公司均研制出适合各自车型的EPS。日本精工已成为世界最大的EPS生产厂,占全球的3O%,日本光洋2006年已达到800万套,日本丰田从2003年开始批量生产P-EPS,年产已上100万套,美国的Delphi公司、TRW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EPS系统,大大促进了EPS技术的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EPS技术日趋完善,其应用范围从最初的微型轿车配套向负荷较大的中、高档型轿车配套发展
2014.4.14~2014.5.11完成论文(说明书)初稿
2014.5.12~2014.5.18指导教师审定论文(说明书)内容、格式,修改后参加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2014.5.19~2014.5.25论文预答辩。(毕业论文完成初稿及中英文摘要等全部内容,提供论文打印稿,并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毕业设计完成所有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的全部内容,并提供打印稿,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
二初步设想及创新点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驾驶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对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现有技术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二、发展历程1. 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最早期的汽车转向系统采用的是机械传动方式,通过转向轴和转向杆将驾驶员的转向动作传递给前轮。

这种机械转向系统简单可靠,但操控性和灵活性有限,对驾驶员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为了改善操控性和降低驾驶员的操作力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液压泵和液压缸提供辅助力,使得驾驶员可以更轻松地操纵转向。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大大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成为了主流的转向系统。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电机和传感器实现转向辅助,不仅能够根据驾驶环境和车速自动调整助力大小,还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转向控制。

相比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更加节能环保,并且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现有技术1. 可变助力转向系统可变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根据驾驶环境和驾驶员需求自动调整助力大小的技术。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驾驶环境的变化,如车速、转向角度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助力的大小,使得驾驶员可以更加轻松地操纵转向。

可变助力转向系统能够提供不同的驾驶模式,满足驾驶员在不同路况下的需求。

2. 主动转向系统主动转向系统是一种能够主动参与转向过程的技术。

该系统通过电机和传感器实现对转向角度的主动控制,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指令或者驾驶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转向角度。

主动转向系统能够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减少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是未来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四、未来趋势1. 自动驾驶转向系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转向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转向系统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转向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需求。

因此,设计一种先进的转向系统对于改善车辆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我们的研究目标、问题陈述、方法和预期结果,以及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先进的转向系统,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我们将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的转向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升驾驶体验。

3. 问题陈述传统的转向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转向精度不高、转向时延较大等。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设计一种具有高精度的转向系统?•如何减小转向时延,提高转向的效率?•如何保证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4.1 技术研究和分析我们将对现有的转向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其优缺点。

同时,我们将调研先进的转向技术,包括电子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

4.2 系统设计和模拟基于技术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将设计一种先进的转向系统。

该系统将结合电子转向技术和传感器数据,通过适当的控制算法实现高精度的转向和快速的响应。

我们将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模拟和验证。

4.3 系统实现和测试在系统设计和模拟完成后,我们将进行实际的系统实现和测试。

我们将搭建一个实验平台,用于测试转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将评估设计的转向系统是否满足预期的要求。

5. 预期结果我们预期通过本研究能够设计出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可靠性的转向系统。

该系统将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满足用户对于驾驶体验的要求。

6. 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本研究的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如下:•阶段一:技术研究和分析(2个月)•阶段二:系统设计和模拟(3个月)•阶段三:系统实现和测试(4个月)•阶段四: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1个月)7. 结论本开题报告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目标、问题陈述、方法和预期结果,以及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

转向系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1.1 本课题的意义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已从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发展到利用现代电子和控制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线控转向系统(SBW)。

转向器的生产厂商主要在质量、价格、舒适性及其他因素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且将改进汽车的舒适性、易操作性和安全性作为转向器的发展方向。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草坪绿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文明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草坪业的发展必然促进草坪机械的应用和发展。

(2) 草坪割草机按动力可以分为以汽油为燃料发动机式、以电为动力的电动式和无动力静音式,三者之中,具有无污染、噪音低功能的电动割草机在未来的市场上更具有发展前途。

(3) 控制转向系统是割草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割草机工作效率及安全性能,因此,完成割草机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对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具有长远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我国生产剪草机起步较晚,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用途单一,品种数量少,远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质量与发达国家的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所以长期以来,草坪剪草机多以进口为主,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国。

据统计,1999年的剪草机销售量在3万台左右,其中80%为进口;2000年我国各类草坪机械保有量达13余万台,剪草机进口量在3.16万台左右;近两年,草坪机械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0%左右,国内每年草坪机械的销售总额大约为1.2亿~1.3亿元人民币,其中从国外进口的机械占85%,国内自行生产的产品占15%左右,其合计销量约在1万台左右。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和其他液压系统中。

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已经被证明比传统的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更为精细和高效。

由于其具有高效、稳定性好、控制自由度高等优点,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实现了对汽车操控性及行驶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

但是,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常见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器存在着控制精度不高、响应速度不够快、系统能耗大等问题。

因此,如何优化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原理、优化控制策略、提升系统性能和效率等关键技术,以应对现有控制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目前常见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器的结构和控制策略,提出针对其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2. 探索控制器内部的控制算法,改进其控制逻辑,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及效率;3. 通过仿真实验以及实际实验验证改进后的控制器的性能和效果,为业界提供较为全面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器改进方案。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器的性能和效率,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同时也为研究者和业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分析;2.分析目前常见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器的结构和控制策略,提出改进方案;3.探索控制器内部的控制算法,改进其控制逻辑,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及效率;4.通过仿真实验以及实际实验验证改进后的控制器的性能和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技术路线包括:1. 归纳、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理论基础;2. 设计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并改进其控制算法;3. 利用仿真软件对改进后的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性能和效果;4. 根据上述仿真实验结果,调整改进方案,制定实际试验方案;5. 利用实际设备进行试验,在试验中获取有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和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和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和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的电动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而其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也日益重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仅可以使得车辆转
向更加轻便、灵活,同时还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满足人们对于
高性能、环保、智能化汽车的需求。

因此,研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控制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原理;(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历
程和现状;(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涉及到的控制策略;(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
优点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专利资料,从中总结归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探讨控制策略的种类、优缺
点等。

具体的研究步骤包括:(1)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2)搜集并整理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关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3)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控制策略,总结其优缺点;(4)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
通过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其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并探讨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揭示其在汽车领域中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同时,提
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柴油动力SUV车设计转向系统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柴油动力SUV车设计转向系统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柴油动力前悬学生姓名 专业车本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表)院系: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当今,汽车车型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和多元化。

汽车消费根据个人的爱好 要求外形的多样性。

因此,“四平八稳,千车一面”的传统造型风格已经不合 适。

所谓多元化就是汽车应该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要求。

SUV 是Sport& Utility Vehicle 的英文缩写。

即多用途运动车。

它既能在市区公路上行 使,乂能越野行使。

所以,它强调良好的越野性能的同时要有最佳的乘坐舒适 性。

SUV 的市场状况,国外繁荣景象近儿年并不多见。

山1992年的200万辆 上升2004年630万辆,在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呈上升趋势。

在国内,众多皮卡厂家的进入。

如金杯、通用开拓者、中兴、长城等。

2001 年44301辆到2002年84204辆,增长率高达90.07%,超过MPV 、轿车。

2003 年达20万辆供不应求。

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速,越野车适合西部特殊的 地理环境、路况条件而受到青睐,一些大城市消费量多元化趋势,道路建设的 发展和条件的改善,对改善驾乘舒适性提高、促进越野车向轿车发展,SUV 遂大行其道。

根据以上市场的需求、现有技术情况,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发 一款适合现代年轻人潮流的SUV,即越野性能兼城市性能SUVoSUV 的悬架和转向系是整车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舒适性是汽车最 重要的使用性能指标之一。

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 振动特性乂与悬架的特性相关。

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

同时,汽车悬架作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乂 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

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 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汽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动力转向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在重型汽车上必须装备,在高级轿 车上应用的也较多,在中型汽车上的应用也逐渐推广。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转向系统在现代交通工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决定了车辆的操控性能,还关系到行驶安全和驾驶者的舒适感受。

本文旨在探讨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二、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机构、转向器和转向控制系统组成。

转向机构通过机械传动将驾驶者的操纵力转化为车轮的转向角度,转向器则负责将转向力传递给车轮。

转向控制系统则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转向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1. 操控性:转向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使驾驶者能够准确、灵活地控制车辆的转向角度。

2. 稳定性:转向系统应能够保持车辆在行驶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不稳定的转向现象。

3. 舒适性:转向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驾驶者的舒适感受,减少驾驶疲劳和不适。

四、转向系统的优化方法1. 机械优化:通过改进转向机构的结构和材料,减小传动间隙和摩擦,提高转向系统的机械效率和响应速度。

2. 控制优化:通过引入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实现对转向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操纵性和稳定性。

3. 动力学优化: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研究车辆在不同转向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优化转向系统的设计参数。

五、案例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转向系统之一。

它通过电机和传感器实现对转向力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操纵性和舒适性。

同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可以根据车速和驾驶条件调整转向力的大小,提高行驶稳定性。

六、挑战与展望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向系统的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将对转向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更高的安全性。

此外,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也将促使转向系统朝着更轻量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七、结论转向系统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和优化对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机械优化、控制优化和动力学优化,可以改善转向系统的性能。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篇一: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篇二:转向系开题报告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表)学院:车辆与动力工程 XX年 4 月 10 日篇三:开题报告-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工业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装 0 8 2 姓名:胡亚军学号:0 8 9 0 5 4 2 7 2日期:XX年3月1日一.课题名称: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二.课题研究背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

XX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实现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将近7500万辆。

XX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微型汽车一般是指发动机排量不超过1.1L,车身长度、宽度、高度不超过3.8m、1.6m和2m,最大载货量不超过600kg的汽车。

微型汽车产品具有燃料消耗少、使用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用途多、适应性广等特点。

微型汽车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微型货车。

微型轿车主要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升以下的,微型客车主要是指长度不超过3.5米,微型货车主要是指载重在1.8吨以下。

近年来,中国的微型汽车业快速增长,成为汽车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车种之一,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拉动力量和生力军。

中国的微型汽车在国际上也有着一定的竞争能力,在价格、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实力。

微型车行业之所以能保持增长势头,与行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有着直接关系。

经过近几年的稳步发展,微型车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了。

与轿车行业群雄竞争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型车行业里的无序竞争状况,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微型车完成了群雄纷争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市场寡头局面,规模效益开始凸显。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

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分析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汽车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的故障检修分析分院:机电分院专业:08汽服班级:1班学号:***************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2012 年02 月08 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简称EPS)越来越成为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EPS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可以获得理想的操纵稳定性,能动态地适应汽车行驶状况的变化,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环保、节能、易于维修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在国外,EPS系统首先是在微型轿车上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在其Cervo轿车上安装了EPS 系统,随后还应用在其Alto车上。

此后,EPS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

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欧、美等国的汽车公司也相继对EPS进行了开发和研究。

虽然比日本晚了10年时间,但是欧美国家的开发力度比较大,所选择的产品类型也有所不同。

日本起初选择了技术相对成熟的有刷电机。

有刷电机比较成熟,在汽车上的应用较广,比如雨刷、车窗等部分,稍做改进就适应了EPS的要求,因此研发周期较短,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产业化,主要装配在微型车上。

而欧美则选择了难度较大的无刷电机,但是电子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延长了研发周期。

直到90年代中期欧美才开始批量生产。

从长远发展看,有刷电机存在一定弊端,比如电刷产生的噪声较难克服,磨损较严重,存在电磁干扰等问题。

因此,日本现在国内配装的EPS也逐渐转向无刷电机类了。

国内EPS的发展现状: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的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汽车对环保、节能和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代表着现代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的E 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被我国列为高新科技产业项目之一,国内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纷纷开始对EPS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使得EPS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转向系统是汽车重要的控制系统之一,对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高性能的转向系统,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2. 项目背景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转向系统,如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式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设计一款高性能的转向系统迫在眉睫。

3.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具有以下特点的高性能转向系统:•提供更快速的转向响应和更准确的操控性;•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转向系统的重量和尺寸,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高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 设计思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项目将采取以下设计策略:4.1 使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使用电动助力器件辅助转向的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具有响应更快、操控更准确等优点。

因此,本项目将选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基础。

4.2 优化转向系统结构本项目将对转向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转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转向系统的传动机构,减少传动损失;•使用较轻的材料,降低转向系统的重量;•优化转向系统的布局,提高转向系统的稳定性。

4.3 提高电动助力器件的性能本项目将进一步提高电动助力器件的性能,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优化电动助力器件的控制算法,提高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电动助力器件的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5. 预期结果通过以上设计策略,本项目预期将实现以下结果:•转向系统响应更快,操控更准确;•转向系统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转向系统重量和尺寸减少,车辆燃油经济性提高;•转向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高。

6.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项目,需要以下资源:•电动助力器件及相关的电子控制模块;•转向系统的相关设计软件和模拟工具;•实验室设备和测试工具。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通过对转向助力的控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并减轻驾驶员的转向压力。

因此,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不同控制方法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深入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2.分析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选择最佳的控制策略;3.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4.设计实验验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

其次,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设计实验平台,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环境,开展实验研究,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特点和优化方向。

技术路线如下:1.理论研究: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2.动力学模型建立: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3.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实验设计: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实验平台,并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环境;5.实验研究:开展实验研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6.总结与展望: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特点和优化方向,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系统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其中,汽车的转向系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为核心的转向系统改进方案。

2.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汽车转向系统是指通过操纵方向盘,将转向力传递给汽车车轮,实现车辆的转向动作。

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盘、转向柱、转向齿轮、转向杆和转向节等组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在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成为了控制转向系统的核心。

3.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汽车转向系统采用机械传动方式,通过操纵机械元件来实现转向动作。

随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继出现,大大提高了驾驶体验和操控性能。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电子转向系统逐渐成为主流,可以通过传感器和ECU实现对转向系统的精确控制。

4. 当前存在的问题目前,汽车转向系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存在响应速度较慢和操纵精度不高的问题。

其次,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能耗和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一些电子转向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存在安全隐患。

5. 改进方案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为核心的转向系统改进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5.1 提升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操纵精度通过引入高速传感器和优化控制算法,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操纵精度。

高速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车辆的转向角速度和方向,ECU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对转向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升操纵性能。

5.2 优化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目前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液压助力泵和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设计,提高能效和降低成本。

基于DSP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正在快速发展。

传统的汽车助力转向系统采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存在液压油漏、换油周期较短、污染环境等缺点。

而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因此已成为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将以DSP为基础,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转向系统进行控制,实现更加精准的转向效果,提高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二、选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基于DSP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旨在:1.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特性和影响因素;2. 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并进行系统集成;3.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控制,实现更加精准的转向效果;4. 评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分析改进方案。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基于转向系统的结构和运动学原理,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包括转向电机的选择、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转向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等。

3.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控制利用DSP的高速计算能力和精确控制能力,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控制,实现更加精准的转向效果。

4. 系统性能评估和改进方案分析评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改进方案。

四、选题的预期结果1. 基于DSP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设计基于DSP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模块的设计、系统集成和优化。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算法的设计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算法,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更加精准的转向效果,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3. 系统性能评估和改进方案通过对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评估,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转向系统的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的开题报告

转向系统的开题报告转向系统的开题报告一、引言车辆转向系统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驾驶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向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现有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转向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汽车的诞生。

最早的汽车转向系统是通过人力来操作的,驾驶员通过操纵车辆前轮的方向盘来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液压转向系统应运而生,大大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然而,液压转向系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油液泄漏、能量浪费等问题。

近年来,电动转向系统逐渐取代了液压转向系统,成为主流。

电动转向系统通过电机驱动,实现了对转向的精确控制。

与液压转向系统相比,电动转向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可靠性。

此外,电动转向系统还可以与其他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驾驶系统)进行集成,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

三、现有技术目前,电动转向系统主要有两种技术:齿轮齿条式电动转向系统和电机直接驱动式电动转向系统。

齿轮齿条式电动转向系统是传统的电动转向系统,它通过齿轮和齿条的组合来实现转向。

这种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部分传统汽车。

然而,齿轮齿条式电动转向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噪音大、机械损耗大等。

电机直接驱动式电动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将电机直接连接到转向系统中,实现了无齿轮传动。

这种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噪音,但由于技术相对较新,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高档车型和新能源汽车。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向系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转向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

智能化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控制算法,转向系统可以实现对驾驶环境的感知和分析,从而提供更准确、更安全的转向控制。

例如,当车辆行驶在弯道上时,转向系统可以根据车速、转向角度等参数自动调整转向力度,提高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试验台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试验台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试验台方案设计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够降低驾驶者对车辆的操作难度。

而对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研究和试验台方案设计,对于提高汽车整体效能和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针对车辆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试验台方案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该部分将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探讨如何优化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提高转向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

(2)试验台方案设计:该部分将根据研究的结果,在实际车辆上设计和搭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试验台,测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控制策略和性能。

3.预期结果及应用价值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分析和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性能,设计出可靠的试验台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获得相关数据和结论,从而得到如下预期结果:(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与改进;(2)试验台方案的实现与验证。

应用价值: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车辆制造商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进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自动驾驶的实现效率,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也可推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发展,为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4.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研究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

研究过程及进度安排如下:阶段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2021.03~2021.06)1. 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理论分析,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和转向过程的特征,为后面的实验设计打下基础。

阶段二:试验台方案设计(2021.07~2021.12)1. 试验系统硬件设计,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向装置的结构也有很大变化。现代汽车转向装置的设计趋势主要向适应汽车高速行驶的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轻便性、低成本、低油耗、大批量专业化生产发展。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对转向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结合通过实习了解的知识对转向系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转向系统的深入认识
三.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所谓机械转向系统即转向系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其组成部分有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所谓动力转向系统是件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动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
1.动力转向装置的设计
采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相比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只是在转向时才由电机提供助力,不转向时不消耗能量,因此可以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同时,结构紧凑,质量轻,非常适用于微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转矩传感器测出驾驶员施加在转向盘上的操纵力矩,车速传感器测出车辆当前的行驶速度,然后将这两个信号传递给ECU;ECU根据内置的控制策略,计算出理想的目标助力力矩,转化为电流指令给电机;然后,电机产生的助力力矩经减速机构放大作用在机械式转向系统上,和驾驶员的操纵力矩一起克服转向阻力矩,实现车辆的转向。
二、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对汽车转向系统在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有更为充分、细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转向系统的原理、应用和CAD/CAM软件应用。
三、设计工作
1、概述
2、转向系统现阶段的主要类型
3、汽车转向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分析
4、汽车转向系统的新发展---整体式、半分置式及联阀式动力转向结构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其实,齿轮齿条转向机构早在一世纪前的汽车萌芽发展阶段已经有了,只是那时还不完善,机件加工粗糙。1905年通用汽车卡迪拉克部的工程师将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理论化,并加工成蜗杆一扇形齿轮型式所垄断,但许多人仍然继续完善齿轮一齿条转向机构。由于近代材料科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齿轮一齿条转向机构的安全可靠系数,人们再次重视这种转向机构的简单实用性,由于它具有构件少质量轻,成本低的优点,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青睐,现在大多数的轿车转向器都采用齿轮齿条型。
完全靠驾驶员手力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机械转向系统。
借助动力来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动力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因此熟悉汽车转向系统,熟练掌握现代化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操作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2.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
转向传动机构是由转向摇臂至左、右转向车轮之间用来传递力及运动的转向杆、臂系统,其任务是将转向器输出端的转向摇臂的摆动转变为左、右转向车轮绕其转向主销的偏转,并使它们偏转到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的不同轨迹圆上,实现车轮无滑动地滚动转向。为了使左、右转向车轮偏转角之间的关系能满足这一汽车转向运动学的要求,则要由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机构的精确设计来保证。采用最优化设计方法优选转向梯形结构参数则可得到最佳设计效果。
一类以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左置方向盘,实行右上左下的汽车行驶规则;另一类以英国及英联邦,日本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右置方向盘,实行右下左上的汽车行驶规则。
几十年来,各种汽车都使用蜗杆扇形齿轮转向器,现在的循环球式转向器也是这种转向器的一种变型,轿车也经常使用。在这种转向器中,蜗杆与扇形齿轮之间嵌入了钢珠,大大降低了摩擦力,使汽车的转向操纵变得比较轻松。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摆动应最小。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的能力。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的小。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8)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现代汽车马力大、速度快,为了操纵的轻便和灵敏,转向器都加装了转向动力装置。
二、现代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汽车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的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的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统(俗称汽车转向系)。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从70年代起轿车兴起了齿轮齿条转向机构,它由方向盘、方向轴、方向节、转动轴、转向器、转向传动杆和转向轮(前轮)等组成。方向盘操纵转向器内的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紧密啮合,推动齿条左移动或右移动,带动转向轮摆动,从而改变轿车行驶的方向。
这种转向机构与蜗杆扇形齿轮等其它类型的转向机构比较,省略了转向摇臂和转向直拉杆,具有构件简单,传动效率高的优点。而且它的逆传动效率也高,在车辆行驶时可以保证偏转车轮的自动回正,驾驶者的路感性强。
开题报告
一、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转向系统: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
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汽车转向系发展史
早期的汽车转向是用舵柄或横杆(即一种两端带有手柄的水平杆)进行操纵,转向比是1:1,因而汽车转向时的操作是很吃力的。后来,带有齿轮减速比的转向机构很快被推广使用,但是,这种机构的方向盘不象舵柄或横杆要置放在汽车中线的位置,而是要置放在汽车的左边或右边,这样触发了方向盘位置的争论。这场争论旷日持久,导致了今天的汽车分成了两大类方向盘装置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