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别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财经组:侯燕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
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
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不对未来作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第二, 保留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而同时发展另一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实现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
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
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权益的“会计侵害”,正在成为全球化中的普遍现象。
其次他指出了与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理论。
试谈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利弊

试谈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利弊.doc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会计收益是指企业经过一定的会计核算,计算出的收入减去成本所得到的利润。
会计收益的计算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业绩评估和纳税申报等方面。
经济收益则是指企业在考虑所有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以及所有收益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利润。
经济收益是客观的、真实的,它可以体现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真实收益,同时也是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
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是密切的,但两者的利弊也存在一定差异。
会计收益的优点是:1. 会计收益是会计核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2. 会计收益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和评估业绩。
3. 会计收益可以用于企业的纳税申报,为企业减轻负担。
但是,会计收益也存在一些缺点:1. 会计收益只考虑了各项费用和市场价格等因素,没有考虑到机会成本等外部因素,因此并不符合真实的经济情况。
2. 会计收益往往表现为短期内的盈利情况,没有考虑到长期投资带来的收益。
3. 会计收益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的经营效益,无法准确评估其市场竞争力。
相比之下,经济收益更具优势:1. 经济收益考虑了所有成本和收益,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效益。
2. 经济收益可以用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帮助企业选择更有利的投资项目。
3. 经济收益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际竞争力。
但是,经济收益也存在一些缺点:1. 经济收益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2. 经济收益比较抽象,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3. 经济收益需要考虑到长期的投资和市场变化,因此在预测和计算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假设。
综上所述,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各有利弊,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业绩评估、纳税申报等方面可以采用会计收益,而在进行投资、市场竞争等方面则应采用经济收益进行评估。
试谈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利弊

试谈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利弊及十分常性损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1会计收益是会计信息运用者停止决策的重要信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是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他们经过买进、卖出或持有企业的股票或许股权,完成社会资源配置,将短期、零散的资金转化生临时、动摇的企业资本金。
投资者在做相关的股权购置决策时需求会计信息来协助他们做出决策,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效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其中,对运营效果的反映主要是经过会计收益的计量。
会计收益是会计核算在四大假定〔会计主体、会计时期、继续运营、货币计量〕的基础之上,依照企业会计准那么的要求,契合其所规范的信息质量特征,运用会计的专业方法,确定企业在一定会计时期实践经济买卖或事项的结果。
1968年,美国的鲍尔和布朗经过实证研讨证明了会计收益具有信息含量;1989年,利弗再次证明收益变化与股价变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这些说明了会计收益的相关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在股票价钱确定的多中模型中,其或多或少地与会计收益有关。
普通投资者都将市盈率作为股价评价的重要目的,市盈率确实定基于每股盈余,每股盈余确定基于每股利润。
由此可见,会计收益是投资者计算股价停止决策时的重要信息。
会计收益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开展发作了很大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惹起信息运用者的不满,1994年,AICPA宣布了jenkins committee的报告«论改良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
这份报告经过调查,对财务报表停止了却论性的评价:〝本委员会研讨一定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普通提供运用者主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在很大水平上影响运用者的决策。
没有证听说明:运用者以为这些信息不相关或由于其他缘由坚持财务报表的剖析〞。
所以,很有必要对会计收益确实认、计量效果停止研讨,促其完善。
一、两种收益的概念经济收益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关于经济收益概念研讨始于1776年Ad a m 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缘由的研讨»即«国富论»,他首先将收益定义为〝那局部不腐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添加。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异与趋同分析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异与趋同分析【摘要】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学与经济学关于收益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所确认收益的概念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不可避免的内在联系性。
也正是由于两者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学吸收经济收益确认上的优点形成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
笔者认为全面收益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趋同。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中对利润表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又一次趋同。
【关键词】会计收益; 经济收益; 全面收益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是纳税、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的基础,也是进行预测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用途。
然而,究竟什么是收益?对于此概念的界定,经济学家与会计学家存在较大分歧。
收益的概念之所以要加以明确,是因为:它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数量化指标,具有可计量、可比较、可分析的特点;它是国家确定税收额度的计量基础;它是投资者、债权人进行相关决策的最为关注的指标;它是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计量基础。
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收益的概念也得以丰富。
经济学基于真实收益和实物资本保全理论将收益定义为经济收益,会计学则基于客观收益和财务保全理论将收益定义为会计收益。
两者定义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导致两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然而随着会计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收益理念的不断更新,两者又表现出趋同趋势。
一、经济学与会计核算收益概念的差异分析(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区别传统的会计学家认为:“收益是主体在一个期间内由于交易而实现的收入与相应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
会计学收益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二是必须依据“会计分期”基本假设;三是考虑“收入实现原则”;四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费用;五是坚持配比原则。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收益概念来自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希克斯,其在所著的《价值与资本》中提出了两种收益概念:事前收益,即“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的数额,并且他在期末的状况保持与期初一样好”;事后收益,即一定时期内,消费额与资本增值或贬值之和或之差。
经济学与会计学之收益概念的比较

1946 年, 英国经济学家 J. R. 希克斯在其著作《价值 与资本》一书中给经济效益下了一个至今仍广泛流传的 定义: 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 度的前提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个定义虽然是针对 个人而言的, 但企业效益也可以用这个基本的定义来解 释, 即在期末、期初企业资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本 期可以消费或分配的最大金额。但是这个定义对什么才 算“保持同等富有程度”并未作出明确说明, 因而具有很 大的主观性。为了尽量补救主观因素, J. R. 希克斯又提 出了他的事后收益定义: “一定期间内, 消费额与资本价 值的增值与贬值之和或之差。”
尽管如此, 财务会计上对收益仍有不同的解释和观 点。如 1955 年, 美国会计名词委员会认为: “净收益是指 从收入或者营业收入中扣除销货成本、其他费用和损失 后的金额。”1970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 净收益是
收稿日期: 2003-03-24 作者 简介: 程淮中 ( 1964-) , 男, 汉 族, 江苏 淮阴人, 湖 南 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某一期间的收入超过费用的部分。1980 年, 美国 FASB 在第 3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还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 并把它定义为: “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 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 净资产) 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 的权益的一切变动。”与传统净收益概念相比, 全面收益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全面收益是计量交易、事项和 情况对一个主体所产生影响的总括指标。它比净收益涵 盖的内容 要广, 净收 益被归 为全面收 益的一 个组成部 分。第二, 全面收益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将不创造价 值的分配活动从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区分出来, 如果不作 这种区分, 会计人员就不能对权益变动进行适当的会计 处理。第三, 只有在保证资产和负债计价真实的情况下, 才能正确计算出全面收益[ 5] 。
关于发展我国综合收益会计的探讨_基于综合收益与经济收益_会计收益的比较分析

面临遭遇反补贴调查的风险,这对我国对外贸易是极为不利的。
三、规避国际反补贴的会计路径1.健全出口货物核算体系,启动其对反补贴的预警保护机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我们知道了出口货物在达到什么数量时会招致被反补贴调查的风险,在什么范围内我们又可以充分利用补贴进行自我保护和发展,但前提是出口货物核算体系应提供详尽准确的资料。
因此企业或行业协会应建立相关数据库,积极主动地搜集和存储我国和相关进口成员方海关或协会对我国某一出口产品的出口相关信息以及该种产品在进口成员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和所占进口成员国进口总量的比例,及时向我国有关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或相关出口商提供此类信息,及时捕捉对我方有利的信号,发挥出口货物核算体系的监控和预警作用,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2.完善企业自身信息和外国竞争对手的会计信息储备会计信息储备的数量和质量能保证如遇反补贴调查时,我们可以在调查组限定的短时间内提供其所要求地相关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抗辩的效率,以尽量避免我国遭遇反补贴调查所带来的危害并有效利用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进行正当的自我保护。
3.提高会计人员这一“软要素”在反补贴应诉的事前和事中的素质和应变能力主要途径有:(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之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和深化对包括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认识和理解,在会计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工作,而不致出现临时抱佛脚的仓促与低效。
(2)提高对会计人员外语的要求,适时适当增加对此的培训支出。
尽量避免误解读与误填写反补贴调查问卷的情况。
4.加强对反补贴专门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总结,发挥其保护机制会计学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加强合作,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反补贴会计的研究,指导企业和辅助政府对有关政府补贴进行分析、消化,协助解决政府补贴在反补贴中的抗辩并及时发现外方对我方有可能造成的损害和不正当竞争。
5.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提高环境补贴的利用效率努力做好环境会计的核算、记录、计量和报告,可以协助政府在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所允许的框架之内高效利用环境补贴,扶植我国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会计基本概念之损益表(ppt 46页)

收入(实现)原则
•收入实现,是指由于销售货物或提供 服务而产生的现金或现金要求权(应 收账款)的流入。 •原则上,“销售”业务完成(发生) 的基本标志应该是交易对象“所有权” 的转移。其具体要求是:发出商品 (提供劳务)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 取价款的凭据)。
收入(实现)原则(续)
• 收入确认的金额,应该是销售所能 给企业带来的净的收入额,亦即要扣 除“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及 “销售折让”等。(注:这并不十分 严格,如“坏账”在实务中就被作为 “费用”处理,而不是直接冲消“收 入”。)
收益表概述(续)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 各种费用。
•财务费用:企业财务活动所发生的利息 (净)支出及汇兑损益。
收益表概述(续)
• 营业收益(利润):毛利加上其他业 务利润,再减去期间费用的差。
• 投资收益:企业对外投资(直接与间 接、债权与股权投资)的净收益(或 净损失)。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与企业生产 经营(及投资)无直接联系的各项收 入/支出。如资产盘盈、灾害损失等。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续)
•“支出”与“费用”关系: •〈1〉从企业整个寿命期来看,所有 “支出”基本上都会成为“费用”-----股利分配及企业清算时所剩余的资 产除外;但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 两者(“支出”与“费用”)之间无 必然联系。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续)
• 〈2〉 持续经营过程中,“支出”与“费用”的关系方式有以下四
•现代会计采用“多步式”收益表。其目 的是“利于分析收益的来源‘结构’, 从而便于预测未来收益”。
收益表的项目分类
• 销售收入(总额):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商 品或提供服务的发票价格总额。但应注意----• 商业折扣(Trade discount),即就价目单价格 所打的折扣,不反映到会计记录之中。 • 增值税(销项税)为价外税,故不反映在 “销售总额”之中,营业税及一些附加税 则例外。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比较

一
经济学家将收益定义 为资产现时价值的增加 , 希望 认识 到通货膨胀 、 持产利得 、 商誉提高 及其他价值 变动 所产生 的影响 。 国企业会 计准则 也体现 了全面收益的 我 观点 。全面收益涵盖的内容更广泛 , 不仅包括 了传统的 会计收益 , 而且包括其他全 面收益 。即不仅包括企业的 营业 活动导致 的损益 , 也包括 利得和损 失 , 不仅包 括 已
能力的部 分。 经济 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 内净资产 现值 的差额。 这种认识 在经济学理论上能全面地反映资产收 益 的真实状况 。然而“ 经济收益 ” 属收益 的定性 范畴 , 理 论上非常完美 , 实践 中很难进行确认 和计量 。资本所有 者投入 的原始 资本 ( 资产 ) 与一定 时期后 的期末所有者 权益资本 ( 资产 ) 净 价值 的计量都 是按未来 预期现金 流 的折现来计算 的。也就是说 , 收益是原始投入资本 与期
离所产生 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 。 市场 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一 环就是 资本市场 中的信息能够 及时 、 高效 、 高质 的传 递 给每一个信息需求者。 在投 资者的要求 和经济收益概念
末所有者权 益资本所带来 的未来 现金流折 现价值 的差 额 。未来 的现金流折现具有不确定 因素 ( 现金流及折现
经实现 的损益 , 也包 括持产损益 。资产负债观是与经济 收益 的最为接近的会计概 念。 全面收益采用资产负债观 代替传统 的收入费用观来 确认 收益 。在资产负债观下 , 收益 的计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 把企业一定期间
(完整word版)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与联系刍议

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与联系刍议摘要:本文就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与联系论题,阐明了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内涵;分析了会计利润的特点与缺陷和经济利润的优势状况;论述了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区别;联系一、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内涵1。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
会计利润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对收益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成本和费用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为了使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可以在遵循一致性及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收减去费用成本后的差额。
2。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
按照经济利润概念,利润是通过对企业期末净资产进行计价,并将其与期初价值相比较来计算的,但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排除与所有者的交易。
一般来说,产生经济利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风险,风险是指某种事件尤其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风险越大.由于大多数人倾向于回避风险,在预期收益给定的情况下,人们比较愿意接受较为稳定的收益。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决策效果是充满风险的,因此为了促进人们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利润对之进行补偿。
二、会计利润的特点与缺陷会计利润是按照会计的原则和方法计算的利润,具有以下特点:会计利润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得的各项收入,与为实现收入而付出的相关成本费用相抵后计算出来的。
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所形成的利润,也包括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方面形成的利润。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基于企业性质的解析

一
存在于经济学的广 阔视野之 中。我们认 为 ,企 业的性 质 是理解二者产生分歧之根本所在 。
罗纳 德 ・ 斯 (97 科 1 )在 < 业 的 性质 >一 文 中指 3 企
是 在损 益表上用企 业期间交易 已实现的收入超过 为取得 收入而发生相应费用 的数额来表 示。会计学 上的收益 概
念是企 业根 据实际发 生的经济 业务 ,遵循 “ 认会计 原 公 则” ,以现时价格计量 的收入与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合 理 配 比后所确定的事后 收益或定 期收益 ,与会 计的 一些 基本特 征相 符合 。经 济学 上的收益概 念一般称 为经济 收
其 中: 代表经济 收益 ;K 代表会计收益 ;C 加数 ; 代表 本期 未耗 费的资产现行成本的减少数 ;c 代表 本期 已耗 费 的资产 3 现行成本 的减少数 ;Q 代表本 期已耗 费的资 产现行成 本
的增加数 。但这里所指 的资 产既包 括有形 资产 又包 括无 形资 产。
[ 要]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是 两种不 同的企业收益概念。文章基 于企业 的性 质解析 了会 摘 计收益与 经济收益概念在确定企业收益时所发 生差异 的原 因,接着对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的应用进
行 了分析 ,最后形 成 了全文的结论。
[ 关键词] 会计收益
经济收益
企业性质
[ 中图分类号]F7 [ 24 文献标识码 ]A
2 两种 收益概 念 的 “ 量差 ”解 析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作 为两种 不同 的确 定企 业 收益
的方法 ,在企业收益 的确 定上所 产生 的差异 ,人 们 常从 会计学的角度来分析 。如把 差异 的原 因归 于会计 核算 原 则或会计收益与经济 收益计量 模式 的不同等 等。造成这
会计收益浅析

计准则、 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确认 、 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损。一般 来说 。 会计收益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润总额或者净利润。 会计收益概
念是指本期已实现收入与其相关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 其特点是 :
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 , 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 遵循收入
实现原则 , 按现时价格计量收入, 以历史成本列计费用进行配 比。
告着眼于用 户》 。这份报告通过调 查, 对财务报表进 行了结论性 的评价 :本 委员会研究肯定了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财务报表一 “ 般提供使用者主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使用 者
概念能否满足投资者的使用需求呢? 其与经济收益有何区别呢? 投 资者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吗?两者的差异会对会计信息产生产生 影响吗?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的决策 。没有证据表明: 使用者认为这些信息不相关或 由于其他 原因放弃财务报表的分析” 。所以, 很有必要对会计收益的确认、
1 会计收益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
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是投 资者 的投 资活动 .他们通过买
进、 卖出或持有 企业 的股票或 者股权 , 完成社 会资源配 置 , 短 将
会计收益浅新
张 星
(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山西太原 ,30 I 003 ) 摘 要: 从决策有用观 出发 , 讨 了会计收益的本质, 探 并通过经 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
三种收益观经济收益账面收益与变现收益

三种收益观:经济收益、账面收益与变现收益收益作为一个大体的会计学概念,其内涵和人们对其熟悉的演变对会计理论的进展有着重大的阻碍。
从不同的理论动身,对收益概念进行熟悉和评判,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收益观。
而不同的收益观,又会引发对收益的实现、确认、分派等问题的不同明白得,进而阻碍社会资源的配置。
基于此,本文对三种收益观进行以下剖析。
一、经济收益:社会财富观依照经济学的观点,收益是纳税的基础,是社会财富分派的对象,也是评判企业治理绩效的重要标准,是信息利用者进行决策的要紧依据。
收益的确认、计量、评判及真实性研究一直都是经济学和会计学研究的重点。
经济收益源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缘故研究》。
亚当·斯密把收益概念为“财富的增加”,并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使得收益概念成立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
而欧文·费雪在《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一书中那么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①精神收益,指心理的知足;②实际收益,指经济财富的增加;③货币收益,指资产货币价值的增加。
在这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中,精神收益因主观性太强而无法衡量,货币收益因只考虑货币价值的转变而成为一个静态概念,因此经济学家仅着重研究实际收益。
经济收益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是希克斯提出的。
他以为: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维持一样富有程度的前提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
那个概念尽管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但也能够用它对企业收益进行说明。
即企业收益是在期初、期末企业资本没有转变的情形下,企业本期能够用以消费或分派的最大金额。
经济收益和资本保全概念是紧密相连的。
要想更好地明白得收益的经济学概念,必需了解资本保全概念。
所谓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取得维持或本钱取得补偿以后多余的部份才可确以为收益,也确实是说,在确认收益时必需区分资本收益和资本返回。
二者如何划分,有不同的标准,相应地就有三种资本保全概念:1.财务资本保全。
亦称名义资本保全、货币资本保全。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参 考 文献 :
范化建设 , 减少 审计工作和审计判 断的随意性。同时 , 加大执法力 度, 做到有法必依 、 违法必究 , 不经 审计不得离任 、 不经审计不得提 拨等硬性规定 , 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力 。同时 , 经济责任审计机构 在审计 的过程 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审计 规章制度 ,保证审计形 式的正确性 。 三是优化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一方面 , 明确经济责 要 任审计 的依据 ,建立相 应的指标体系。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方案
机构要切实贯彻“ 积极稳妥 、 量力而行 、 提高质量 、 防范风险 ” 的十
时, 既要考虑领导干部在任期 内各项 决策的正确性 、 合法性 , 个人
经济行为的廉洁性等共性方面外 ,又要考虑他们不 同岗位所具有
的个性特征 , 制定一套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 使审计人员 的审计评价有据可依 , 以进一步增 强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 如对政府
( ) 一 会计收益的概 念 从操作 的角度讲 , 会计收益被定义为 本期交易 中已经 实现的收人 和与此相 对应 的历 史成 本之间 的差 额。 从该定义中可 以看出会计收益 的五个特点 : 一是会计收益是基
( i s 价值 与资本》 Hc ) k 在《 一书中将 经济 收益定义 为 :一个人在期末 “
领 导应 以财政预算 编制和调整的真实性 、 合法性 、 理性 , 合 各项财 政 资金 收支计划完成情况 , 各项专项资金 、 基金 、 各种规费 、 其他财
政 资金 的收支情 况 , 各项财政 收人和支出 的真实性 、 合规性 、 合法
六字方针, 突出重点, 强化职能, 有为有位, 、 稳步 健康 、 扎实地推动经 济责任审计工作 的可持续性 发展 。 (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 审计风险控 制的措施 一是审计人员 二) 自身素质的提 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高风险属性 , 审计人员具备 要求 良好的政治素质 、 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
全面收益-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对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两种收益概念: 事前收益与事后收益。 事前收益,即“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的数额,并且他在期末的状 况保持与期初一样好”;事后收益,即一定时期内,消费额与资本额增值 或贬值之和或之差。该概念获得广泛的认可,现在仍在西方经济学理论 中占支配地位,并对会计的收益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二)经济收益与资本保全概念密切相连 所谓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到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 才可确认为收益。经济收益强调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 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其有以下特征: 以现 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有利于生产耗费的足额补偿,使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既考虑交易对收益的影 响,又考虑非交易收益对交易的影响,使收益表能够反映币值的变化, 即通过币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和资产的现实价值;既包括 营业收益,又包括意外收获和周围或次要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 益,又包括未实现收益。
收益法评估相关问题的分析

收益法评估相关问题分析本课件中描述的概念和实务:◆不是评估师唯一使用或考虑的评估概念;◆不是唯一的、单独的方法;◆不是对所有的评估项目均合适。
◆部分分析是《BV202》内容,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些做法在某一特定时刻适用于某公司的特定评估方法,可能在其他时或对其他公司并不适用.。
像“大夫”手中的“患者”一样,评估师手中的每一个评估项目,都是一个“课题",绝不存在完全一致的评估项目,完全“跟风”式的减少审核问题、降低执业风险,是不可能的,充其量是借鉴!——提高执业水平、减少或避免执业风险的根本,在于理论、原理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本课件内容,力图体现这一思想………P1:收益法评估中的五个概念一.收益法的作用二.企业价值评估对象三.收益指标四.企业价值评估准则的两个现金流模型五.收益口径与折现率的口径一致性一、收益法的作用企业价值评估传统的模式及收益法的功能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上一直以来惯有的模式,即:以成本加和法为主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采用收益法对成本加和法评估结果的辅助验证。
⏹从2006年起,这种模式没彻底打破.代之于三种方法的同时进行⏹应当清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以及由以上三种基本评估方法衍生出来的其他评估方法共同构成了资产评估的方法体系。
验证定价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将“收益法”的功能定位于“验证”2005年《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将“收益法"的功能定位于“定价"第115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设过程中,投资机制、价格体系、企业资产重组、市场环境等方面正在发生较大变化,总体上说,企业未来收益额及其与资产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尚不能确定。
因此,近期内,对整体企业进行评估时,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即整体企业的成本加和法)确定总资产、总负债和净资产的评估值,同时采用收益现值法分析、验证重置成本法的评估结果,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无形资产,并为收益现值法的运用积累数据、摸索经验。
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

、
经 济 收 益
在一 般 意义 上 , 收益 概 念 起源 于经 济学 当 亚 斯密 19 8 0年 在 《 民 财 富 的 性 质 和原 因 的 研 国 究 》 将 收益定 义 为“ 富 的增 加 ” 中 财 。而 后 , 他 一 其 些古 典 经 济 学 家 , 别 是艾 尔 弗 雷 德 ・马歇 尔 将 特 亚 当 ・ 密 的 收益 概 念 具 体 化 并 引入 企 业 , 斯 他们 区分 了固定 资本 和流 动 资本 , 把 实体 资 本 和增 并 值( 收益 ) 加 区分 . 还提 出收人 必须 是 已实现 的 2 世 纪 初 , 国著名 经 济 学家 欧 文 ・费雪 进 一 步 O 美 发 展 了经 济 收 益 理论 , 出 了三 种 不 同形 态 的收 提 益 + : 神 收益 . 际 收益 和货 币收益 。其 中 , 即 精 实 精 神 收益 是指 人 的 心理 需 要 的满 足 ; 际收 益 是 指 实 经 济财 富 的 增 加 ; 币 收 益 是指 增 加 资产 的货 币 货
会计理论

而S*ST集琦于1月12日发布公告称2009年借非经常性损益已成功扭亏保壳,试比较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评价这两个收益的利弊,并根据某上市公司实际利润的构成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以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例)4会计收益仅仅反映企业的短期利润,是按照人为划分的等长会计期间定期提供的。
对一个生产经营带有明显季节性或存续时间很短的企业来说,当经营周期和会计期间不一致时,分期计算的会计收益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
(二)会计原则对会计收益确认和计量的影响1会计收益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和计量,当款项收付的日期与收入、费用的归属期间不一致时,会计上要求通过递延、预提、应计等专门技术进行人为的跨期调整。
这容易导致收益操纵。
2会计收益只确认已实现收益,而不确认未实现的资产持有收益、接受捐赠的收益等,收益信息揭示的不完整,必然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
从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实现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资金形态,其收益的实现程度不同,只有最终以货币形态形成的收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已实现收益。
会计将以债权形式形成的收益也确认为已实现收益,而从经济学角度看,以债权形式形成的收益只能是可实现收益。
3配比原则要求收入和为创造这些收入而发生的支出在同一期间确认。
配比原则要求在收入和支出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配比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逻辑关系很难找到。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会计收益带有主观性和武断性,影响收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也为管理层选择于己有利的分配程序敞开方便之门。
配比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脱节,不利于反映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收益质量等。
(四)会计收益因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对收益确认产生重大影响。
如:一家挪威公司,1992年按所在国规定报告净收益为1.67亿挪威克朗,若根据美国会计准则却高达17.63亿挪威克朗;一家澳大利亚公司,1992年按所在国规定报告利润为5.02亿澳元,但若根据美国会计准则仅有2.41亿澳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别
会计收益是公司利润表计算出来的,经济收益还包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区别:
1.经济收益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的本质--财富的增加;会计收益更多地依赖人为设计的确认和计量模式,包含很多选择、分析、判断和估计程序,较多地关注形式和名义,强调符合特定的会计标准.
2.经济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收益,还包括未实现收益,可以完整反映企业收益信息的全貌;会计收益更强调经营活动,强调实现、应计、配比、历史等概念,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3.经济收益更强调资本保全,原资本(期初资本)必须得到保全,成本耗费得到充分补偿后,超过期初资本的部分,才能确认为收益;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会计收益虽然可使财务资本得到保全,但却不能体现实物资本的保全.
4.经济收益的计量按照"期本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的模式进行,只与资产、负债的计量属性有关,不会因为会计核算模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会计收益的计量则根据"收入一费用"的模式进行,因采用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不同而不同.
5.经济收益的计量结果从属于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计价,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人为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很小;会计收益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包含大量不确定因素,很多地方需要估计和判断,从而使会计收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成分,调整的弹性较大.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有什么区别?
一、定义不同
1、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
2、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二、计算口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