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合集下载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异与趋同分析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异与趋同分析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异与趋同分析【摘要】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学与经济学关于收益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所确认收益的概念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不可避免的内在联系性。

也正是由于两者的相关性,使得会计学吸收经济收益确认上的优点形成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

笔者认为全面收益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趋同。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中对利润表的调整进一步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是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的又一次趋同。

【关键词】会计收益; 经济收益; 全面收益收益是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是纳税、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的基础,也是进行预测的要素之一,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用途。

然而,究竟什么是收益?对于此概念的界定,经济学家与会计学家存在较大分歧。

收益的概念之所以要加以明确,是因为:它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数量化指标,具有可计量、可比较、可分析的特点;它是国家确定税收额度的计量基础;它是投资者、债权人进行相关决策的最为关注的指标;它是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计量基础。

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收益的概念也得以丰富。

经济学基于真实收益和实物资本保全理论将收益定义为经济收益,会计学则基于客观收益和财务保全理论将收益定义为会计收益。

两者定义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导致两者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然而随着会计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收益理念的不断更新,两者又表现出趋同趋势。

一、经济学与会计核算收益概念的差异分析(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区别传统的会计学家认为:“收益是主体在一个期间内由于交易而实现的收入与相应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

会计学收益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二是必须依据“会计分期”基本假设;三是考虑“收入实现原则”;四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费用;五是坚持配比原则。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收益概念来自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希克斯,其在所著的《价值与资本》中提出了两种收益概念:事前收益,即“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的数额,并且他在期末的状况保持与期初一样好”;事后收益,即一定时期内,消费额与资本增值或贬值之和或之差。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收益的构成
10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损失)+营业外收 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 收入。 营业外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 支出。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1

1)收入的性质





第一种论点是传统的收入定义,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第二种论点认为,收入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导致权益增加的未来经济利益流 入或其他增加,或流出的节省,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收入定义。 2)收入的确认标准 收入的确认标准同其他要素的确认一样,必须首先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 4个前提条件: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收入实现原则是确 认标准在收入这一特定会计要素上的具体运用。 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有3种:在销售时确认收入、在销售前确认收入、在销 售后确认收入。 计量 一般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2
1)费用的性质
广义地说,费用是企业的全部耗费,既包括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狭义的费 用),也包括不生产营业收入的耗费。这一观点的代表机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 员会。 费用的性质揭示了费用与收入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即费用与 收入的配比原则,亦称为费用的确认规则。 2)费用的确认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某项支出的效益是否长于一个会计期间? 权责发生制原则 当期应负担的费用当期计入 配比原则 费用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确认费用不能离开收入而单独进行。

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经营收益

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经营收益

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经营收益【摘要】收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理论界有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与经营收益三种不同的观点。

这三种收益是不同的收益概念,笔者在阅读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说明三种收益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三种收益的核算方法,并指出了三种收益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经营收益收益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基本和重要的项目,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用途。

一般认为,收益是纳税、决定股利政策、指导投资和决策的基础,也是进行预测的要素之一。

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与经营收益是不同的收益概念,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三种收益的概念、核算方法及三种收益的关系。

一、三种收益的概念经济收益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对于经济收益概念研究始于1776年Adam 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他首先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

而主要的集中的发展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

Fisher把经济收益定义为对应不同状态的一系列事件:精神收益享受、实际收益享受和货币收益享受。

精神收益是个人实际消费的能够产生所需要的精神愉悦和满足的商品及服务。

实际收益表示能够带来精神愉悦的事件。

货币收益是指收到的并为达到成活成本而用于消费的所有货币数额。

英国经济学家Hicks 对经济收益下了一个更广为流传的定义: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度的前提下所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

其立足点是要通过成本的足额补偿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

显然,经济收益所关注的是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变动,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经济收益必须在耗用的存货得到重置后方可确认和分配。

因此,经济收益概念比会计收益概念更真实,它是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

会计收益是会计学上的概念。

收益就是指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的差额。

它遵循一系列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在对本期已发生交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确认和计量本期已实现的收入和相应的成本费用,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后的差额,即为会计收益。

工程经济效益审计方案怎么写

工程经济效益审计方案怎么写

工程经济效益审计方案怎么写一、前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自身效益问题越来越凸显。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种效益诊断手段层出不穷,而工程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效益管理和控制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估,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效益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方案主要介绍了工程经济效益审计的相关内容,包括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报告以及工作总结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二、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工程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调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改善和创新的建议,从而指导企业的发展。

在进行工程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循一些总体要求,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具体成果:1. 审计工作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调查,不能只重点检查某些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审计工作要有全局观念,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全面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

2. 审计工作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审计工作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审计,保证审计的准确性,消除主观偏见,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3. 审计工作应该具有预防性和改善性。

审计工作不应该只是在事后发现问题和错误,更应该在事前预防问题的发生,在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出改善措施,预防风险,提高效益水平。

4. 审计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审计工作要有针对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具体的审查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具体的改善和创新的建议,确保审计的实效性。

5. 审计工作应该有主动性和灵活性。

审计工作不应该只是 passively接受委托,而应该主动担当起审计的责任,积极参与审计工作,灵活应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6. 审计工作应该有标准性和规范性。

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幻灯片PPT

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幻灯片PPT

2002211/5/5/1/212
?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确实认与计量
77
1.1 收益
〔五〕收益信息的价值 可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创利能力 可引导投资者进展投资决策 可引导债权人做出信贷决策 可作为企业税赋征缴的根底 有助于政府和主管部门实施监管职能
2002211/5/5/1/212
?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确实认与计量
〔四〕经济学收益和会计学收益理念的比较 经济学收益可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的本质——财富的增
加;会计学收益更多地依赖人为设计的会计原那么和会 计方法 经济学收益强调资本保全 ;会计学收益那么更多关注名义 上的财务资本保全 经济学收益能较完整地反映企业收益信息的全貌;会计学 收益那么较多地强调经营活动 经济学收益可从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来倒挤求得 ;会计学收 益那么主要基于对交易或事项的分析 经济学收益要求考虑时机本钱;会计学收益那么更多考虑 可计量的实际本钱
收入已赚得,是指当企业实质性地完成了为享有收入 所代表的利益而必须完成的行为时,那么收入已经 赚取
2002211/5/5/1/212
?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确实认与计量
2244
3.1 收益确认与计量的根本要求
〔四〕遵循配比原那么 即收入和费用配比原那么, 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本钱、费用应相互配合,在
同一会计期间确认入账,既不能推迟,亦不 能提前,以便合理计算各期损益 会计上的配比有两种表现形式 按因果关系配比 按时间配比
总括收益观
强调收益应反映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交易或事项的影响
除正常经营活动创造的损益外,非经营业务损益、非正常
工程损益、前期损益调整,均应被纳入当期收益
2002211/5/5/1/212
《?会计理论》?第第7章7章--收收益益确的实确认认与与计计量量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
从操纵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申已经实现的收进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本钱之间的差额。

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进减往实现这些收进的必要的本钱)。

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

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

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进原则之上的,需要对收进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

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本钱计量用度,要严格遵守历史本钱原则。

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本钱核算直到被销售,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

因此,用度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本钱。

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进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本钱联系。

因此,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

从本质上讲,某些本钱或期间本钱被分配或与收进相配比,而其他的本钱则结转为资产。

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理论-第0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一般要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基础。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相结合,可衍生出多种不同的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财务资本保全模式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财务资本保全模式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财务资本保全模式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实物资本保全模式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实物资本保全模式
2019/9/9
2019/9/9
《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16
2.1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前提
(二)两种资本保全观 财务资本保全
强调资本货币价值的保全
实物资本保全
强调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如重置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存货 所需资本)
在物价比较平稳时,财务资本与实物资本基本一致,财 务资本保全可以使企业收益计量真实可靠,而又不致侵 蚀资本。
EVA是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差 E V如A果= EN VAO 为-正IP C 数 D A ,D E 说 T K 明D 企D 业E E 创 (造R 了R F 价P 值) ,反之,
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 如果EVA为零,说明企业创造的经营利润仅能满
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最低收益
1.1 收益 1.2 全面收益 1.3 收益观念的发展:经济增加值
2019/9/9
《会计《理会论计》理第论7章》-第收1益章的-确绪认论与计量
3
1.1 收益
(一)收益的不同称谓
盈利
企业在当期通过各种经营活动创造的净收益
净收益
产出扣除投入后的净额。盈利是净收益的一部分
全面收益
企业在报告期内,除与所有者的交易外,由于其他原 因所导致的净资产变动
净收益是全面收益的一部分
2019/9/9
4
《会计理论》第7章-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全面收益-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对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全面收益-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对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一、经济收益:社会财富观 (一)收益概念与经济学渊源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把收益 定义为“财富的增加”,并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其后,一些经济学 家,特别是艾尔费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将亚当·斯密的收 益概念具体化并引入企业,区分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将实体资本 和增值(收益)加以区分,还提出收入必须是已经实现的。到 20世纪 初,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中对收益概 念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经济学的收益具有三方面涵义:精神收益, 指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实际收益,指一定期间经济财富的增加; 货币收益,指经济资源货币价格的增加。以上三种形态的收益中,精神 收益因主观性太强而无法计量,而货币收益因只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化而 成为一个静态概念,所以经济学家仅着重研究实际收益。经济学家林德 赫尔将收益视为利息,该观点将收益确定视为既定时期内的消费加储 蓄,积蓄就等于期间内资本的变动。1946年 J.R.希克斯(J.R.Hicks)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两种收益概念: 事前收益与事后收益。 事前收益,即“一个人在某一时期可能消费的数额,并且他在期末的状 况保持与期初一样好”;事后收益,即一定时期内,消费额与资本额增值 或贬值之和或之差。该概念获得广泛的认可,现在仍在西方经济学理论 中占支配地位,并对会计的收益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二)经济收益与资本保全概念密切相连 所谓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到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 才可确认为收益。经济收益强调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 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其有以下特征: 以现 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有利于生产耗费的足额补偿,使 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既考虑交易对收益的影 响,又考虑非交易收益对交易的影响,使收益表能够反映币值的变化, 即通过币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和资产的现实价值;既包括 营业收益,又包括意外收获和周围或次要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 益,又包括未实现收益。

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比较分析

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比较分析

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比较分析在我国,收益被作为上市、获取配股资格和分配收益的主要条件。

然而,会计收益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缺陷。

为客观揭示企业活动的本质,如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性和盈利能力,会计应更多地从经济学角度来设计收益确认和计量的模式。

本文就此作以下比较。

一、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差别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首先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拥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将“财富的增加”这一收益观念引入企业,并提出“增值收益”。

英国著名经济学J.R.希克斯认为:“收益是一个人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的前提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

”希克斯的收益概念建立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并对会计收益理论产生很大的。

一般认为经济收益以资本保全为基础,是剔除追加投资和利润分配等企业与投资人交易之后,净资产的增加额。

会计收益的确认理念是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的差额,它遵循一系列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在对本期已发生交易进行的基础上,分别确认和计量本期已实现的收入和相应的成本费用,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后的差额,即为会计收益。

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差别:1.经济收益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的本质――财富的增加;会计收益更多地依赖人为设计的确认和计量模式,包含很多选择、分析、判断和估计程序,较多地关注形式和名义,强调符合特定的会计标准。

2.经济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收益,还包括未实现收益,可以完整反映企业收益信息的全貌;会计收益更强调经营活动,强调实现、应计、配比、等概念,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3.经济收益更强调资本保全,原资本(期初资本)必须得到保全,成本耗费得到充分补偿后,超过期初资本的部分,才能确认为收益;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会计收益虽然可使财务资本得到保全,但却不能体现实物资本的保全。

4.经济收益的计量按照“期本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的模式进行,只与资产、负债的计量属性有关,不会因为会计核算模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会计收益的计量则根据“收入一费用”的模式进行,因采用会计和程序的不同而不同。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其他论文文档]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其他论文文档]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和方法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每个阶段都应遵循一定的程序,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

1.准备阶段:审计项目确定后,就要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适当配备财会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或有相应技术特长的审计人员,以便发现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效益不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和途径。

在准备阶段中大量使用调查方法,采用抽样技术,选取调查样本,对其邮寄问卷、电话调查或者当面询问。

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的财政、税务、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现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内部控制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同时,对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发生变化的信息等,都要予以关注。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详细调查了解、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酝酿审计意见三个方面的工作。

(1)运用访谈等审计方法详细调查了解,进行初步测试。

在企业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经常需要当面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获取某些特殊证据,因此访谈就成了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审计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加强对所审事项的理解,而且可以当面向访谈对象搞清楚有关事项的来龙去脉。

如以访谈的方式详细调查企业的背景情况,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及现状,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状况等。

同时运用检查法、实验法、现场观察法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质量制度、劳动定额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抽样测试。

(2)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原因。

首先,开展成本费用效益审计,促使企业减本增利。

从成本费用的计划及开支范围的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到考核及评价的全过程,审查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等,考核成本费用的节约额和降低率,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r\n 一、
收益与
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
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申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

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

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

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

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入原则之上的,需要对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

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成本计量费用,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

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成本核算直到被销售,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

因此,费用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成本。

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入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成本。

因此,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

从本质上讲,某些成本或期间成本被分配或与收入相配比,而其他的成本则结转为资产。

\xa0
(二)经济收益的概念
亚当·斯密(Adam\xa0Smith)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最早将经济学上的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

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尤其是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Marshall)遵从斯密的收益概念并将其引入企业。

当代经济学家J·R·希克斯(Hicks)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将经济收益定义为:“一个人在期末与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

该定义虽然指的是个人收益,但企业收益也可以用这个最基本的收益定义来加以解释,即在期末与期初资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本期可用以消费或分配的最大金额(汤云为,1997)。

由此可见,经济收益是与资本保全或资本维护密切联系的,它实际上要求在确认企业收益时必须严格区分资本收益和资本保全。

\xa0
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
(一)会计收益的计量会计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分析该期间实际发生的交易,确认和计量各种收入和费用,根据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来计算。

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遵循收入实现、应计制、历史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原则。

对于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波动,如无客观事实认定,不予确认。

会计收益只确认已实现收益,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xa0
(二)经济收益的计量根据经济收益观,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比较该会计期间期末和期初的净资产,_在扣除投资人追加投资、加回已对投资人所分配利润后,即为该期间的损益。

若期末和期初净资产相等,资本得到保全;若期末净资产小于期初,资本就没有得到保全,差额为资本亏绌;若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资本不仅得到保全,而且产生盈余,差额即为利润。

人们按资本计量属性的不同,又将资本保全分为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

前者强调名义货币资本的保全,后者强调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

在资本保全观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为取得收益而发生的费用必须以现行成本(资产的现行购买市价)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在企业已经耗费的资产未得到重置之前,不得确认企业收益。

在这类资本维护概念下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收益。

此时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所确认和计量的收益在量上存在如下的关系: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一前期发生的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经济收益(公式1)。

上式中的无形资产不是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传统的无形资产,而是另一个概念即主观商誉。

以资本化方法举例加以说明:\xa0
[例1]某经营实体总资产剩余有用寿命4年,每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如表1:(假设贴
现率为5%,每年折旧7000,单位为$)\xa0第一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R1)=7000,第一年初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7000\xa0x(1+5%)-1=6667,8500×(1+5%)-2=7710。

100(0)×(1+5%)-3=8638,12000×(1+5%)-4=9872,合计为32887。

第一年末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8500×(1+5%)-1=8095,10000×(1+5%)-2=9070,12000×(1+5%)-3=10336,合计为27531。

第一年的主观商誉=(折旧)7000-(32887-27531)=1644,每一年的会计收益=每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一每一年的折旧,第一年的会计收益=第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一第一年的折旧,0=7000-7000。

同理可得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主观商誉和会计收益,将各年的数据带入公式1可得到各年的经济收益(本题中有形资产未发生变化,故其数值为0),汇总见表2:\xa0
\xa0\xa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