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之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ppt 33页)
《会计理论》第06章-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了解所有者权益的 定义和种类、股东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公司利润的分配等内容,有助于加深 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概述
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归属于所有者的资产净值,包括股东权益和其他所有者 权益。它们是用于评估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除了股东权益和公司利润外,还存在其他综合收益,如外币折算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这 些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对于准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股东权益变动的会计处理
1
股份回购
公司回购股份,减少已发行股本。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2
将资本公积转为股本,增加已发行股本。
3
利润分配
将公司利润分配给股东,例如派发现金
其他权益变动
4
红利。
其他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如股权激励、 增减资等。
股东投资的会计处理
股票投资
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形成投资组合。
债券投资
购买公司债券,获得固定利息。
金融衍生品投资
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机和对冲。
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指与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增强投资者 信心。
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股东作为公司的股权持有者,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他们在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股东权益的确认和计量
股东权益是指股东在公司中拥有的权利和利益。它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 余公积等。股东权益的确认和计量涉及到股票发行、投资收益、股权分置改 革等多个方面。
会计理论课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理论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个组成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 •
分,或者应该说是财务会计理论中直接用于制定 并评估会计准则的部分,即是一个实用的部分。 它是由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组成的,如财务会计 目标、信息质量、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理论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 从1978年到1985年,美国FASB陆续发布了六份 1978年到1985年,美国FASB陆续发布了六份 •
“财务会计概念公报”,标志着概念结构框架体 财务会计概念公报” 系基本形成; 2002年 月,在间隔15年后,FASB又发布了第七 2002年2月,在间隔15年后,FASB又发布了第七 号概念公报:要求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 息和现值去探求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息和现值去探求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 财务会计理论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何联系 与区别? 与区别?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20世纪70年代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20世纪 年代后 世纪70
会计理论的作用
• 实证会计理论只关注经济现象,尤其强调 实证会计理论只关注经济现象 只关注经济现象,
理论来源于实践,认为理论的作用主要是 理论来源于实践, 对解释现有的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的会计 实务, 实务,并为实务中的选择提供一种正当的 理由或借口。 理由或借口。 • 他们对会计理论作用的理解,与规范研究 他们对会计理论作用的理解, 人员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限定。 人员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限定。
会计理论与实务课件(PPT 171页)

2020/5/29
8
第一章 会计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 生掌握会计理论的涵义和功能;
掌握会计理论的特征和体系;了解会计理 论的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方面, 并能联系实际发现一些理论价值和实践价 值都比较高的研究课题。
本章重点:会计理论的涵义和功能;会计 理论的特征和体系。
2020/5/29
11
第一节 会计理论的涵义和功能
一、会计理论的涵义 (一)会计理论的概念 会计理论是反映会计实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会计信 息系统运行、发展的规律性,由会计的特定概念和方 法程序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理论是否能被接受取决于: 它的解释并预测现实的程度; 它的构建完美与否; 理论应用被接受的程度怎样。
股价和会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2020/5/29
6
第二讲 会计理论与实务
2020/5/29
7
内容提要
一、理论的阐释
二、会计理论概述
三、现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四、公认会计原则
五、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六、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七、资产计价理论
八、财务报告理论
九、有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含量
十、契约关系与经理会计行为
2020/5/29
13
(二)研究会计理论的目的 1、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于对会计提 出概念,并有可能发展会计的理论。 2、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信息。 3、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 方面。 4、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 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会计 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17
(二)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源泉
1、会计理论产生于会计实践 会计实践是会计人员有目的地进行会计工作 的活动。
课件5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1.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也叫计量尺度,是指对计量 对象量化时采用的具体标准。如千克、米、 美元、人民币等。
【例】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八条
2.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 外在表现形式。
在会计上,计量属性就是资产、负 债、收入和费用等要素予以货币量化的 具体表现形式。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 基本准则 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
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 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 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即在确认的基础上,根据一 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来确定要素变动 的金额多少,它主要解决记录的金额“是 多少”的问题。
会计理论
第5章 财务会计报告要素的 确认与计量理论
5.1 会计确认与计量概述(参见教材第4章4.5) 5.2 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参见教材第6章) 5.3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参见教材第5章)
第一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概述
(参见教材第4章4.5)
研究意义
财务会计是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 告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确认和计 量是记录与报告的先导,也是会计理论研 究的重要内容。
(5)公允价值。资产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 额计量。
同时特别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 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 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 可靠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
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四章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第一节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内容能够归结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
在这会计六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中,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是最首要、最差不多的,因为资产确认与计量模式的选择直接阻碍到其他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结果构成了其他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础。
一、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概述(一)资产的内涵1.资产的定义对资产实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会计界众多人士、团体作出过各种尝试和努力,试图给资产以明确的定义,并因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类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2)借方余额观(3)经济资源观(4)以后经济利益观2.资产的特征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以后经济利益,应该讲是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全然目的的,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它持有资产因此是为了获得以后的经济利益。
依照以后经济利益观,资产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资产蕴藏着可能的以后经济利益。
(2)资产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操纵。
(3)资产的获得源于过去差不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二)资产的确认不管是从会计理论的角度,依旧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来讲,都需要我们对资产的确认标准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
一般来讲,资产的确认标准有如下几种:1.法定权利标准2.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标准3.稳健主义标准4.资产价值可计量标准(三)资产的计量1.资产计量的目的资产计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问题。
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实是在账簿和资产负债表上记录和反映资产的价值。
资产计量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资产计量是收益计量的必需步骤①资产计量是配比程序中的一个步骤②资产计量是反映企业增值的一种量度(2)资产计量是向投资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3)资产计量能够向债权人提供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有关信息(4)资产计量能够向企业治理当局提供经营治理方面的信息2.资产计量中的计价概念资产的计量能够采纳两种不同的计价概念,一种是交换投入价值,即买价,它反映企业为了取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产而牺牲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另一种是交换产出价值,即售价,它反映企业在以后可收取的预期现金数额,通常以企业出售产品所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表示。
中级会计课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第四节 会计要素
二、财务状况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一)资产
•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二)负债
•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的现时义务。
• (三)所有者权益
•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 净资产。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定是否加以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 资产确认的标准: • 1、所有权标准 • 2、稳健性原则 • 3、可计量性 • 4、企业获得资产的交易或事项
接上页
• (三)负债的确认 • 负债的确认,就是按照负债的定义和具体确认标准,决定
某个负债项目是否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 负债确认的标准: • 1、负债在其发生时就已由合同、契约或债券发行条件等
本章概念(关键词)
• 会计理论结构 会计目标 会计概念 会计信 息质量特征 会计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 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报告 会计报表
本章相关的法规、制度及主要阅读文献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企业会计制度-2001》 • FASB 1978:SFAC No.1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 • FASB 1980:SFAC No.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FASB 1980:SFAC No.3 “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 • FASB 1980:SFAC No.4 “非盈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 • FASB 1984:SFAC No.5 “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 • FASB 1985:SFAC No.6 “财务报表的要素” • FASB 2000:SFAC No.7 “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
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ppt 51页)

1)资本性支出:收益期长于一个会计周期 例如,固定资产,先记资产,之后随着使用,记为费
用 2)收益性支出:收益期在一个会计期内,直接计入费用
4. 发生账项调整时的分录
调整分录类型
借方
贷方
预付费用
费用
资产
折旧
费用
备抵资产
应付费用
费用
负债
预收收入
负债
收入
应收收入
资产
收入
– 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 导致销售年度高估收益和资产,不符合稳健原则
9.备抵法
1)“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其正常余额在贷方, 贷方余额表示企业预计不能收回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冲减 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净值=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
3)会计处理
• 期末估计坏账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
5.交货条件
条件
购买方
销售方
起运站交货, 运费预付 起运站交货, 货到付费 到达站交货, 运费预付 到达站交货, 货到付费
负担运费 负担并支付运费
代垫运费
代垫运费
负担并支付运费 负担运费
销货方分录
• 起运站交货,运费预付。
销售方发货时代购货方垫付运费
借:应收账款—××公司
贷:现金
• 起运站交货,货到付运费
贷:应付账款 货到付款,则
借:库存商品 贷:现金
3)购货退回和折让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商品 4)取得现金折扣,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 1000
贷:财务费用 200(现金折扣) 现金 800
9.商业企业的收益表(要会计算,可能考选择题)
• 多步式收益表-分别计算一些非常重要的小计(收益)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 会计计量幻灯片PPT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8
2.1 债权资产计量
应收账款计价模式
应收账款账面数-坏账=应收账款净额
核心问题
坏账确实认与计量
债权资产计量方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账龄分析法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9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计量公式
坏账损失数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坏账率
数量 200 160 360 280 480 240 240
结存 单价
12
14
金额 2400
3360
加权平均 2单 010位 220 成 10 42 本 0106 1( 4 元 202 002 000
期末持有 2存 410货 433 ( 成 60 元 本) 本期耗用( 货或 成 3销 本 610售 450 ( ) 40 元 存)
√
非历史成本
现行市价
可实现净 值
√
√
√
√
现值 √ √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6
1.3 会计计量的内容
资产计价 以历史本钱作为根本的计量属性 保持资产计价方法的一致性 收益决定 取决于特定期间收入、费用确认与计量的
结果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7
2、流动资产计量
2.1 债权资产计量 2.2 存货资产计量 2.3 流动资产计量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会计学基础·第七章·会计计量
27
2007年 月日 10 1
4 8 15 18 25 10 31
摘要
期初库存 销售 购入 销售 购入 销售
本期合计及结 存
数量
200 200 400
会计基本理论

西德尼.戴维森(1972):会计是个信息系统——一种用来将一 个企业或其他实体的有意义的经济信息传达给有关部门的信息 系统。
葛家澍(1983):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 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 息系统。它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所 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其基本的职能; 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控制作用。会计的上述 两项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
❖ 信息系统论
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1953):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 服务。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 意义的信息。 美国会计学会(1966):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会计既是一个经营实体一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又是信息概念 范畴中的一部分。
2.1会计的定义及其分支(续)
1000 (237) (200)
563 500
2.2会计的目标与职能(续)
❖ 2.2.2会计的职能
反映经济活动
财务会计:主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经营成果 管理会计:提供各种预测信息
控制经济过程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评价经营业绩
财务报表分析 责任会计
参与经济决策 预测经营前景
2.3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管理会计:提供一个经济组织有关内部管理所需
会计处理方面信息的一种会计。成本习性与本量利分 析、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
2.1会计的定义及其分支(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会计学原理》幻灯片PPT

全文共分七章五十二条
《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1个基本会计准则和 38个具体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 公司实行。
第三章 会计前提、原那么和方法
3.1 会计核算根本前提 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 3.2 会计核算一般原那么 3.3 会计核算方法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利得和损失主要由以 下交易或事项引起: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 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会计的六大要素:
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 售商品、提供劳务及 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 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 济利益的总流入,包 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成 本 计 算
财 产 清
资产负债利润表
现 金 流 量
表表
查
第四章 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
4.1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
的最根本的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 的具体化。 4.2 会计科目 4.3 会计账户
➢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 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资 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分为: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根底—— 权责发生制
❖ 是收付实现制的对称,它是指收入和费用在应收 或应付时予以确认,而不是在实际收到现金或支 付现金时才确认。
❖例1、某企业6月份销售商品,售价40000元,办妥了托收 承付手续,发了货,货款未收到。
❖例 2、甲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乙企业为了能买到甲企业的 产品,3月份预付货款2万元,甲企业于5月份将该批货发 运给乙企业。
会计理论第03章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优秀课件

2024/6/2
《会计理论》第3章-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20
2.2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概况
(一)西方主要国家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 及成果
➢ ASB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 ➢ AcSB关于会计目标的界定 ➢ AASB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
2024/6/2
《会计理论》第3章-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21
2.2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概况
7
1.2其他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加拿大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
➢ CICA的《公司报告:它的未来发展》
编制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 公司报告的用户 用户的需求 评价准则质量与公司受托责任的判别标准
➢ AcSB的《财务报表概念》
财务报表的目标、效益大于成本的约束、重大性、 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确认标准、计量和公 认会计原则九个部分
➢ 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财务报表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假设——会计要 素(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会计报告(分 析与利用)
2024/6/2
《会计理论》第3章-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16
第2节 财务报告的目标
2.1财务报告目标概念与理论价值 2.2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概况 2.3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两种观点
➢ 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 本准则》
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做了比较准确的描述
我国采用的观点是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同时列 为财务报表的目标,但在顺序上与西方有别
2024/6/2
《会计理论》第3章-财务会计理论结构
23
2.3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两种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
➢ 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 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 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的情况,财务报告应主要反 映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可靠 性
配套课件-中级财务会计.ppt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 件时,确认为资产:
资产的确认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 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 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 债
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 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 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 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资产的计量、负债 的清偿均以此为前
提
三、会计分期
含义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 若干连续、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
会
计 作用 分
明确会计计算经营成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
期 我国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的划分
其中会计年度和日历年度相同
四、货币计量
第二部分 (第2~13章)
第三部分(第14~15章)
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
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目标
通过《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中级 财务会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 确认、计量及具体会计处理;掌握资产负债表、利 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学习方法No.1
No.1 No.1
●期末考试:上机 60%
第一章 总论
中级 财务会计
1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学习目标
第一章 总 论
No.1
No.1
No.1 熟悉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属性
NNoo.2.2 熟悉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No.3 No.3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资本和收益关系的许多方面,会计学和经济学的观点 是一致的。比如,它们都认为只有收益才能用于消 费,而为了计量收益必须保持资本完整。但是,由 于会计理论与经济理论界定资本和收益的原则、范 围不同,所持的资本保全概念也不同,因而对收益 的确认与第二节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5.2.1收益与资本保全 1、资本保全 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 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确认收益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将资本和收益区分 开来。资本保全是计量期间收益的重要争论点,不 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在确定收益上产生的结果是不 同的。
2、收益
(1)亚当· 斯密关于收益的定义 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收益“乃是以不侵蚀资 本为条件”,从而使收益与资本保全联系起来。 (2)费雪关于收益的定义 心理满足的“精神收益”;财富增加的实际收益;增 加资产货币价值的“货币收益”。 现实的三种收益形态要分别加以准确计量是不现实的, 如主观性极强的精神收益的准确计量就难以做到, 而货币收益因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则成为静态概念。 实际收益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4
(2)会计学中的资本
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归 出资人所有,并以资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 资本与资产的概念 资本是投资人拥有产权的资产,是投资人权益或净资产。而企 业可支配的资产既包括投资人投入的,又包括债权人投入的, 即负债。 资本概念反映了一定权力主体的产权关系。资本的增加或减少 代表了投资人对企业财产求偿权的增加或减少,资产则不反 映这种关系。 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而不完全是其经济意义, 反映的是产权关系;而经济学中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 5 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17
5.1.2盈利、净收益、综合收益与 利润概念
会计计量

任务控制是公司作业层保证特别任务有效完成的过程,它是管理控制活动的具体化,可以看成管理控制的基 础工作。任务控制涉及公司作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它的特征是最具有系统化和结构化。
层次成本
公司不同层面人员关心的问题侧重点不同,最高管理当局关心企业与经营环境的关系和企业竞争力问题;中 层管理者所关心的是计划执行情况和管理效益问题;而作业层执行人员只关心任务是否完成和工作效率问题。反 映到企业成本问题上,三个层面对成本行为的理解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由于依赖于账户系统,存在着结构性的先天缺陷,无法很好地满足多目标的要求。H·托 马斯·约翰逊和S.卡普兰(on & Robert S.Kaplan,1987)指出,目前的成本会计系统试图满足三个目标:(1) 将部分期间成本分配到产品,以便能及时编制财务报表;(2)为成本中心管理者提供过程控制信息;(3)为产 品和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个产品成本估计数据。典型的是仅用一种成本系统来实现这三种完全不同的目标。由于财 务会计的思想已占主导地位,只有第一个目标完成得较好。然而,仅满足外部财务报告需要的成本系统,不能加 强成本中心的过程控制,还将导致产品成本的歪曲和错误。
以1920年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一体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成本计量模式已面临着“相关性消失”这一严峻 的挑战,80年前,英国和美国的会计师们曾为成本记录是否与会计账户体系结合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今天这个争 论的问题又被提出。成本计量模式突破成本与账户单一结合体系势在必行,这并不是对现行的成本会计计量系统 的简单否定,也不是80年前反对成本与会计账户结合的英国和美国会计师们的成功复辟,而是一种新的升华。
会计计量与会计的旨在提供有关经济主体数量信息的基本功能密切相关,是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力之一。自19 世纪末以来,西方财务会计在诸如成本计算、存货计价、折旧处理、损益计处、递延摊销、税金处理、盈利分配、 投资计算、价格变动调整等方面的实务和理论问题,在很大程序上也是会计计量不同内容和所面临不同问题的反 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收益的概念
6.1.2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盈利、净收益 、综合收益与利润
• 盈利与净收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会计原则变动 对以前年度的累计影响”项目的处理不同。
• 净收益与综合收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业主交往 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项目的的处理不同。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 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 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2.2 收益的确认
在会计上,收益的确认不仅受不同的资本保全概 念影响,而且也受不同的收益观影响。
1)本期经营收益观 本期经营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应只反映本期的 经营(活动的)收益,而非常项目的收益则不包 括在内。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按本期经营收益观确认收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的问题: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区分。正确区分 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目的是使损益表中的收 益数额能恰当地计量企业业绩。 (2)本期与非本期收益的区分。列入经营收益 的收益应与本期业绩相联系,这样使不同会计期 间的收益可以更好的比较,以对不同时期的业绩 作出评价。
• 经济收益概念的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反映受托责 任的履行情况。
6.1 收益的概念
•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 环境中,即假定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 性、不存在交易之外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
• 在理论上,它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有以 下主要特征: (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 础,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
6.1 收益的概念
(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认为收益必须是已实 现的。 (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 (6)适当运用稳健原则。 • 因此,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下确定的收益额比较 客观、可核查,有利于反映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 情况。
6.1 收益的概念
•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比 较严重,传统会计收益概念下的财务报表越来越 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扩展会计收益概念”被提了出来。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2)全面收益观
全面收益观亦称总括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 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持这种收益 观计量收益的理由是: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界限很难划分清 楚,而且也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2)按全面收益观编制的利润表,由于较少掺 杂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而使会计 报表更具客观性。
6.1 收益的概念
6.1.3 收益与资本的关系
• 资本和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经济理论上讲, 资本是某一特定时点存在的财富,收益是某一特 定期间内由财富产生的利益流动。
• 在资本和收益关系的许多方面,会计学和经济学 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会计理论与经济理论界 定资本和收益的原则、范围不同,所持的资本保 全概念也不同,因而对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也会产 生不同的影响。
2)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 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亦称一般购买力资本保全, 主张在不改变会计计量标准但改变会计计量单位 的前提下来确定收益。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3)实物资本保全 实物资本保全亦称在生产能力资本保全,主张企 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原有的实物资产或原 有的生产经营能力。 • 根据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可以提出多种评价资产 和资本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又会得出许 多不同的收益计量模型。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2.1 收益与资本保全
• 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 后,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 资本保全是计量期间收益的重要争论点,不同的 资本保全概念,在确定收益时产生的结果是不一 样的。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1)财务资本保全 财务资本保全亦称名义资本保全、货币资本保全 ,是传统会计所主张的观念,主张以名义货币表 示的资本的保全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收益。
6.1 收益的概念
• 会计学中的资本,通常是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 的那部分财产。其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并以资 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资本账户成为联 系企业与投资者的核心。
• 从经济学和会计学对资本概念的分歧可以看出: 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反映的是产 权关系;而经济学中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 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目录
6.1 收益的概念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3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6.4 收益与现金流量
6.1 收益的概念
6.1.1资本与收益
1)资本 •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资本,一方面因其所站的立场
不同,形成的资本定义也不同;另一方面,就资 本的本质来讲,既有其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属 性。 • 资本的内涵包括了以劳动为中心的各种生产要素 ,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 扩展会计收益概念仍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 ,但允许有适当的灵活性,它既考虑了经济收益 概念所强调的“真实”收益,又注意到了收益项 目在计量方面的可操作性,因而容易被接受。
6.1 收益的概念
• 虽然会计收益概念和经济收益概念完全走向统一 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未来的会计收益概念将会进 一步适应动态经济环境的需求却是令人信服的, 这也是会计收益概念发展的大势所趋。
6.1 收益的概念
2பைடு நூலகம்收益
• 经济收益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强调收益 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 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 (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其他活 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 。
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收益概念,明确资本保持与 收益计量、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关系,掌握收入与 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标准与计量。
• 技能目标:掌握我国的利润与国外盈利、综合收 益以及净收益在构成内容上的异同,并能准确计 算。
•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关收益确认和计量 的会计准则,对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有更深入的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