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撂荒问题须切实解决的提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建议

提案名《关于如何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建议》

提案者王银利

界别特邀

联系地址镇原县庙渠乡人民政府

邮编744509

电话

内容: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县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后山的乡镇更为明显,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制约了农民增收,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如果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土地撂荒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当前造成我县土地撂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农民自身的原因。因农民自身原因造成土地撂荒:一是农民全家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他人代种,而种植责任人没有完全尽到责任,使土地撂荒,或者没有落实种植责任人,任其撂荒;二是大多数农户家中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承包地留给在家的父母或未成年的子女种植,而留在家的劳动力不能完全胜任种植任务,造成家中部分承包地撂荒;三是由于一些农民的土地地处山高沟夹地带,土壤贫瘠,零星分散,耕种条件差,产量不高,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

害能力弱,一些农民干脆弃耕不种造成撂荒。

二、国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土地撂荒问题的政策。尽管《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先后出台,但在其中并没有明确地针对土地撂荒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就使在处理土地撂荒问题上找不到准确可行的依据,当前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撂荒制止乏力,给处理土地撂荒问题带来困难。

三、政府对土地撂荒问题重视不够。土地撂荒由来已久,而且近年来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得不到解决,主要还是各级政府并没有对土地撂荒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对土地进行定期检查,对土地撂荒情况掌握不清,导致没有及时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四、农业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较低,农民不愿意耕种。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我乡一个农民一年完全依靠人力耕种1亩耕地,以种小麦为例,亩产480斤,折合人民币480元,扣去种子、农药、化肥等不包括人工工资在内的成本149元,可收益251元。如果农民全都守着有限的耕地,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更谈不上致富奔小康,农民外出进厂、进城就成为必然,部分耕地撂荒难以避免。

五、现行的农业补助政策不尽合理,挫伤了部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中央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些惠农政策在我县都是按照农村承包地人口按面积直接打卡下发,不种地同样享受国家政策,极大地挫伤了代耕者

们代耕积极性,加剧了耕地撂荒。

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本人特建议如下:

一、从农民自身问题出发,解决土地撂荒。一是对长期在外务工无能力耕种长期撂荒的土地,要通知撂荒农户限期复垦,不能按期复垦的我们将委托村集体代为管理和进行土地流转,或者将土地交由种粮大户代管,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二是交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扶贫等开发部门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的乡镇、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实施综合开发,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出台专门针对土地撂荒的政策。完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对农村土地撂荒作一些制度性的强制约束。一是取消撂荒农户的强农惠农政策,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和草改补助等政策,不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配权;二是村组可根据撂荒程度所造成的后果以及承包户应负的责任,制定适当的经济处罚办法;三是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凡耕地撂荒2年以上的,由村组集体责令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组集体强令收回重新发包。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及时化解撂荒耕地问题。县政府应成立解决撂荒耕地领导办公室,以解决撂荒耕地为主要责任,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制定

目标,并纳入对各部门及乡镇的年度考核,争取在3—5年内解决我县的撂荒耕地问题。

四、完善国家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前我县执行国家的各项粮食补助均是按土地承包人口打卡下发,那些代耕撂荒耕地的农民拿不到国家的各项补助,极大地挫伤了代耕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撂荒地的解决。政府要本着谁种地谁得补助的原则,根据土地耕作面积,实事求是地将补助发放到种地人的手中,对于撂荒无人耕种的土地不发补助,该补助款由乡政府作为公积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根据实际发放情况,在各村进行张榜公示,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强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更正和处理,杜绝该款被贪污和挪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