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审计底稿要注意“六忌”

合集下载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底稿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1.一致性:底稿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和编制规则进行编制,确保其规范性和一致性。

所有审计师在编制底稿时都应遵循相同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于审计工作的跟踪和核查。

2.完整性:底稿应包含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和所需信息,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完整性。

审计师应将所有的观察、发现、分析和结论都清晰地记录在底稿中,并附上相应的依据和证据。

4.签字和日期:每一份底稿都应由审计师进行签字和日期,以确认其参与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这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审查和复核,并确保底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底稿的详细规范要求如下:1.结构清晰:底稿应有清晰明确的结构,包括标题、编号、工作内容、工作目的、工作方法和结论等。

同时,底稿的排版应整齐有序,字迹清晰,以方便查阅和理解。

2.描述准确:底稿中所记录的信息和描述应准确无误。

审计师应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客观描述,并避免主观臆断或夸大其词。

底稿中的数字和数据应经过核对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4.补充说明:对于一些重要或有争议的问题,底稿应附上相应的补充说明和解释。

这有助于审计师之间的沟通和共享,以及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5.保密原则:底稿应严格保密,仅供审计师和审计机构内部使用。

在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外部组织交流时,审计师应尽量避免使用底稿中的敏感信息和细节,以保护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总之,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要求是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可复核性的重要保障。

审计师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底稿的编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注意:1200字以上,以下是840字。

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

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

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审计报告的五要五忌【1】01、要符合规范要求,忌华而不实规范化的审计报告是审计规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首先是格式必须规范(最好是模板化、提纲化),内容要素必须齐全,定量分析要有数据支持,定性分析要有适用法规支撑(要找到认定的依据条文),对问题的认定要从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角度进行考证,不应带有主观色彩和个人好恶成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用词必须规范、严谨,语言要朴实无华、一目了然,反映审计结果要实实在在地写实,直述事实,切忌华而不实的描述,既不要夸大其辞,也不要形容、烘托和渲染,更不要拐弯抹角。

02、要重视谋篇布局,忌逻辑混乱审计报告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积,更不是问题的任意罗列。

因此,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获得的资料认真斟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撰写提纲,按照公文要求分清段落,突出层次性,增强报告的内在逻辑性。

在语言方面,既要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合乎逻辑、造句符合语法,又要做到意尽言止、无弦外之音;在词语方面,词的内涵必须清晰、不能模糊,词的外延要作必要的限制。

同时,要注意准确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先后颠倒、逻辑关系混乱。

03、要力求简明扼要,忌画蛇添足审计文书实质是法律文书的一种,简明扼要是法律文书的共性。

撰写审计报告要以少寓多、简洁为贵,用最少的文字、最短的篇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切不可冗长,总怕别人看不明白,画蛇添足。

对读者一看就明白的一定要少用笔墨,当然对读者容易模糊的可多用笔墨,力求简繁合理、简明扼要无废话。

同时要避免数字连串、专业术语连篇的游戏式的表述,防止让人越看越糊涂,摸不着头脑。

此外,还应多用短句或长短结合的句式,以增强审计报告的简洁性。

04、要突出个性特色,忌千文一面审计报告缺乏独立个性、写法状似八股、评价趋向雷同是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的共性缺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增强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应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不同的审计内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死板硬套、千文一面。

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精品文档

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精品文档

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底稿编制形式上需注意的问题1.编制底稿应选择合适的笔进行,所有审计标识符及索引号要求用红笔填写,程序表中“适用与否”栏内用红笔填写;如使用电子底稿,可以对标识符、索引号以加粗加黑等方法使之更为醒目。

2.审计工作底稿应编制索引,索引号编制按照审计底稿的分类进行编排,综合性程序中不同类的工作底稿根据第一个字母进行区分,同一类工作底稿根据数字进行区分;实质性程序中不同类的工作底稿根据第一数字进行区分。

3.审计工作底稿应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编制与整理各部分底稿应按照工作底稿索引表上列示的顺序进行编制与整理。

二、实质性工作底稿编制应注意的总体性问题1.审计工作底稿应保持底稿各要素的完整性,审计底稿中各基本要素应全部填写齐全。

审计底稿的基本要素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编号、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它应说明事项。

2.审计程序表系根据风险评估及控制测试情况确定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汇总,必须填写以下内容:在“适用与否”栏中填写“DO”(适用)或“N/A”(不适用);对于填写“DO”的应在“工作底稿索引”栏中注出对应底稿的索引号;填写“N/A”的应在后面说明原因。

3.导引表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该表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底稿,一般科目的审计均要求编制。

4.明细查证表编制时需注意:要素完整,标识符清晰,如S、G、∧、C、√等审计标识用红笔标出;对明细项目有进一步的查证则在表后用文字描述或另列表格加以细化,并注意交叉索引。

调整事项应过入明细查证表,并注意调整后的汇总数与报表进行核对,而不是简单地在导引表过入调整事项即可。

5.凭证查证表的编制,需要注意:凭证抽样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凭证的抽样可能比编制明细查证表等对专业判断的要求更高,尽量不指派无执业经验的实习生等执行该项操作,避免毫无目的、固定笔数、固定月份地抽查;在抽样时以明细查证表中的重要项目顺序为主线。

审计底稿工作的重要注意事项

审计底稿工作的重要注意事项

审计底稿工作的重要注意事项(一)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为了便于高效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进入审计现场之前应当提前准备好“资料清单”,拟订资料清单时要重点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框架不同,经营模式不同,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需要其提供的证据资料也不完全相同;二是要考虑审计目的,即对方需要事务所出具的业务报告类型,如出具年度审计报告与出具某种专项审计报告,其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会有较大差异;三是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所属年度及其近几年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发生的重大交易事项,与这些活动或交易相关的证据就必须要收集。

(二)注意审计底稿编制的及时性在审计底稿的编制工作上,笔者认为至少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以保证审计底稿编制的及时性:第一,从时间上提高底稿编制的效率。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按照资料清单抓紧收集各种证据,如各种资料、证书、章程、报表、报告、合同、纪要等原件或复印件,及时就有关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并记录在审计底稿上。

第二,从内容上提高底稿的编制质量。

从现场审计开始到出具正式审计报告之日,审计人员一直在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其间有关业务及其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动,这就需要对已经编制过的审计底稿及时进行相应修改,否则审计底稿内容及其数据就会与正式审计报告的内容及其数据出现不一致。

二、审计底稿整理的注意事项整理审计底稿,主要是指收集和编制的底稿达到充分、完整、有效之后,于出具审计报告之日起至审计底稿归档之前的进一步加工整理。

(一)具体科目审计底稿的有序化对每一类(项)审计业务所收集和编制的审计底稿在顺序排列上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

如对资产负债科目的审计底稿整理顺序一般应当排列为:1.对应科目的审计程序(审计底稿模板及其说明);2.审定表(审计结论);3.明细表(审计说明);4.盘点表(如有);5.函证程序底稿(如有);6.函证复函件(如有);7.替代测试程序底稿(如有);8.具体科目专用底稿;9.细节测试底稿;10.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复印件。

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记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记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记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那么在记录审计过程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随小编来看看吧!一、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在底稿中记录审计过程时,需要用识别特征来指出具体项目或事项。

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其识别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识别特征,找出其唯一对应的具体项目或事项。

以订购单为例,其识别特征通常可以是订购单的唯一编号,同一天可以有多个订单,如果以订购单的日期作为识别特征,可能会对应多张订购单。

审计人员在记录时应当注意确定的识别特征的唯一性。

二、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必须要记录到审计工作底稿当中,在记录时,审计人员必须要汇总重大事项概要,包括审计过程识别的重大事项及其如何得到解决,或对其他支持性审计工作底稿的交叉索引。

这是因为重大事项可能分散在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同部分,这样做可以让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者对重大事项一目了然。

三、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审计人员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为解决问题而执行的所有程序,包括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的咨询情况等。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方面是为出具审计报告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另一方面,审计工作底稿也可以作为审计人员己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的证据,可以说是审计人员自证清白的证据,所以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记录往往是越详细越好。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

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关于审计工作底稿规范要求的那些事儿》在审计这个神秘而又严谨的世界里,审计工作底稿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宝贝”,就像是厨师的独家菜谱,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原料(信息)都得记得清清楚楚。

对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要求,我那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首先呢,你得知道这就像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或者其他审计同行写一封超级详细的信。

字得写清楚啊,别像鬼画符似的。

毕竟你想象一下,要是把一份乱糟糟的工作底稿给后面复查的人,人家就像在解一团乱麻,估计一边看一边想把你“揪”出来好好谈谈。

我之前看过一份底稿,那字迹跟抽象画似的,连个数字都得猜半天,这就像捉迷藏的时候一下子把人给藏到火星上去了,太不厚道了。

然后内容完整性,那必须是像拼图一样,一块都不能少。

不能说你审了个企业的账目,只把几个大数字一写就完事。

这就好比你去探店,只说了人家店门面大不大,可里面啥菜品、啥服务都不提。

从企业基本信息,到你用的什么审计方法,再到得出的结论,都得完整展现。

要是有人来质疑,你得能把底稿翻出来,告诉他:“看,哥啥都清楚着呢!”还有就是审计工作底稿的逻辑得清晰呀。

这就像讲故事,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顺着一条线走。

比如说,你要查明一家公司为啥利润下降了,那你得先描述下这公司之前的盈利状况,接着说说你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像生产成本啦,市场销售环境啦,然后得出结论为啥利润下降。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让人看了感觉像是进了迷宫还没地图。

索引和编号就更是一个小贴心的设计了,就像给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标上页码可以方便找到一样。

这样以后找起来那叫一个迅速,不至于像在大海捞针。

就比如说,你同事找你要关于固定资产审计那块的数据,你就能直接告诉他,在第56号底稿附件3那里,利利索索的。

不过说实在的,遵循这些规范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有时候忙起来就想偷个懒,少写点或者写得简单点。

但回过神来又得告诫自己,这可是自己的“护身符”,是整个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要是为了一时的轻松,导致以后某个项目出了岔子大家都两眼一抹黑,那可就惨兮兮了。

审计底稿 原则

审计底稿 原则

审计底稿的制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完整性:审计底稿应全面、完整地记录审计程序和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应遗漏任何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资料。

规范性:审计底稿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准确性:审计底稿中的数据、信息、记录等应准确无误,确保所搜集的审计证据和记录都是真实、有效的。

合法性:审计底稿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所搜集的审计证据和记录都是合法、合规的。

保密性:审计底稿中涉及的商业机密、客户隐私等信息应予以保密,不应随意泄露或向外界透露。

可追溯性:审计底稿应保留审计过程的轨迹和证据,以便对审计结果进行追溯和验证。

客观性:审计底稿中的记录和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结果,不应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高效性:审计底稿的制作应注重效率,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审计工作,并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

质量控制:审计底稿应经过严格的复核和审核,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持续改进:审计底稿的制作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遵循以上原则有助于确保审计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十个问题【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十个问题【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六、问题摘要及主要事实,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阐述,要说明问题 发生的时间、数量、金额、地点、方式、用途等内容。要注意语言简 练,事实清楚。
七、定性依据及处理处罚依据,即引用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定性及处 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可以在《财经违法行为审计处理处罚手册》 中查找相关法律法规。注意引用的法律法规要与问题对应好,法条内容 要写全。
三、明确审计范围。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此项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 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 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 员及编制日期,明确工作职责,便于追查审计步骤及顺序。
五、审计结论必须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 持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 辞,模棱两可。审计结论及问题性质,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比 如:“性质:大额支付现金”,注意定性要准确,要根据《财经违法行为 审计处理处罚手册》中对应规定进行定性,切记自取名称,随意定性。
十、附件,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据材料及相关资料。要求: 除一个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外,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必须要附 有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高质量的审 计工作底稿无疑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最有力保证。离开审计工作底稿, 缺乏审计记录或审计记录不全,高质量的审计便无从谈起。

审计底稿质量关注问题

审计底稿质量关注问题

审计底稿质量问题一、货币资金1、银行函证(关注有无贷款,同时函证)2、未达帐项,关注并根据金额大小,涉及损益事项建议调整。

3、对帐单的获取与检查,对帐单不能替代银行函证程序。

4、外币折算,关注折算差异5、现金必须监盘,如若能监盘,需在底稿说明未能实施监盘程序的理由。

(1)制定监盘计划,确定监盘时间。

(2)将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

(3)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4)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在盘点表中注明,如有必要应作调整。

6、大额支出及特殊事项必须有抽证,查看凭证。

7、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进行截止性测试,关注是否涉及损益相关事项。

8、关注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对变现有限制或存在境外的款项。

是否已作必要的调整和披露。

二、应收票据1、对未到期应收票据未实施监盘,必须监盘原始票据,未能实施监盘程序需说明原因。

2、被审计单位将未到期票据贴现,直接冲销应收票据,对此事项CPA 未予以关注(需有支撑依据,未到期备查簿登记),编制已贴现和已转让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清单,并检查是否存在贴现保证金。

3、实施盘点日与审计截止日,票据变动情况需有明细。

4、检查逾期票据原因,不能收回转为应收账款。

5、关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

三、预付帐款1、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2、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3、分析预付款项账龄及余额构成,确定:(1)该笔款项是否根据有关购货合同支付。

(2)检查一年以上预付款项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检查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的是否需调整至正确科目、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款项是否已按管理权限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预付款项。

4、检查期后转销情况5、预付款项是否存在减值,计提坏账准备。

四、应收帐款1、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未能实施函证程序需说明理由。

审计底稿注意事项

审计底稿注意事项

审计底稿注意事项一、审计底稿的重要性审计底稿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审计师在进行审计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审计底稿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审计底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二、审计底稿的编写要求1.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在编写审计底稿之前,审计师需要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明确审计目标有助于确定审计底稿的内容和方向,避免不必要的工作。

同时,明确审计范围可以帮助审计师集中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

2.准确完整地记录审计过程审计底稿应准确记录审计师进行审计的全过程。

包括审计师对相关信息的收集、资料的分析和解读、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内控的测试等。

记录应详尽、清晰,以便于他人理解和复核。

3.保持审计底稿的机密性审计底稿属于敏感信息,应妥善保管,确保其机密性。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审计底稿。

此外,审计师应注意避免在审计底稿中包含任何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的信息。

4.注意审计底稿的时效性审计底稿应及时编写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审计过程保持同步。

及时更新审计底稿可以帮助审计师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审计底稿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审计底稿的编写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包括使用统一的格式、符号和缩写,以及统一的命名和编号方法等。

这样有助于审计师进行底稿的查找、比对和整理。

6.审计底稿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审计底稿应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以方便审计师和他人对底稿内容的理解和使用。

在编写审计底稿时,审计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式,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

7.审计底稿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审计底稿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审计师的工作思路和结论。

在编写审计底稿时,审计师应注意将底稿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呈现,确保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和统一。

8.审计底稿的审查和复核编写审计底稿后,审计师应进行审查和复核,确保底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内部审计报告“六要六忌”

内部审计报告“六要六忌”

内部审计报告“六要六忌”2015-03-04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出具的,客观、公正、准确反映被审计单位有关事项,为单位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和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规范的书面材料,有其独特的质量要求。

结合工作经历及感受,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报告撰写应做到“六要六忌”。

“六要”:一是格式要规范。

内部审计报告格式必须规范,符合公文写作基本规定,主要内容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相关要求编制,做到要素齐全,特别是不得遗漏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

二是内容要客观。

实事求是、无偏见、不失真,是内部审计报告最起码的质量要求。

审计报告所述内容,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由于审计人员个人好恶而存在偏见、主要以负面为主的审计报告,通常难以让被审计单位接受,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亮点,审计组应归纳提炼给予肯定。

当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更要揭示其真相,分析其原因。

三是表述要清晰。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符合逻辑且易于理解,力求语言简洁明了、观点清楚,能完整地表达审计结果即可,防止空泛的议论,避免内容冗长。

要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专业术语,对报告阅读对象可能不明了的术语应作适当标记。

四是重点要突出。

不同类型的报告内容应有侧重。

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要重点突出对高管人员履职情况的评价。

经营成果真实性审计报告则侧重于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的评价。

五是建议要可行。

帮助被审计单位有效改进不足、促进管理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的。

因此,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有可操作性,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真正得到落实,而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的建议,以及“万处皆可用”的建议,既无助于后续整改,又加大了审计报告的篇幅,降低了审计报告质量,更给人工作不踏实、作风漂浮的感觉。

六是时间要及时。

审计报告要按照既定的审计计划及规定时间撰写、编制发出,既能提高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更便于被审计单位及时落实整改。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1. 重大不一致情况和它的处理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对如何解决不一致的记录要求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保存不正确的或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注意审计工作底稿的不包含的四种内容: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反映不全面或初步考虑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假如某些信息是错误的或不完好的,并且初步显示的不一致可以通过获取正确或完好的信息得到满意的解决,那么注册会计师无须保存这些错误的或不完好的信息;对于职业判断的差异,假设初步的判断意见是基于不完好的资料或数据,那么注册会计师无须保存这些初步的判断意见。

审计工作底稿不包含的四个内容,被取代的草稿,错误的,不全面的初步,重复的,这些都是没有必要保存的,看见这些关键字眼就知道说的是这个了,都没有必要保存。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在完成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可以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只有两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已施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务施行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特别注意:这里的日后事项是有详细所指的,不是说的今年在审计报告日后发生的新事项,而是属于上年的期后事项,该事项一定是上年已经就存在了,在归档期后才得知,这时候就要考虑修改,也就是会计里面的日后调整事项。

还有一点,在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这是属于归档期,在这个期间是没有审计程序和新的审计结论的,这个期间都是事务性工作。

假如是上年的未决诉讼在今年的审计报告日后,且在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判决,这个事项去年由于不知情没确认预计负债,而且已经披露的话,这里就没有必要施行新的审计证据了,因为去年的报表做法没有问题,都是正确的,需要变动的情况通常是今年发现了新情况,发现了去年报表弄错了,或者去年可能有舞弊,这个就要修改了。

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使用的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使用的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使用的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为了使各级业务人员正确使用本所新修订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以下简称“底稿手册”),提高工作底稿编制质量,现将使用底稿手册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说明如下:一、仔细阅读“审计业务流程图”。

鉴于新修订的底稿手册与以前执行的底稿手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有明显差别,各级业务人员应首先认真阅读“审计业务流程图”。

该图既反映了本底稿手册的编制思路,也是审计人员编制工作底稿的流程图。

二、“当期审计档案目录”应及时编制。

永久性工作底稿、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计划及风险评估程序工作底稿、与沟通相关的工作底稿、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特定项目工作底稿、合并财务报表及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原则上应在结束审计现场工作时编制完成(个别不需要编制的底稿除外),并在“当期审计档案目录”相应空格中标记“√或×”。

其他底稿应在审计报告提交审核前编制完成,并在“当期审计档案目录”相应空格中标记“√或×”。

以电子底稿归档的项目,还应做好纸质工作底稿的“当期审计档案目录”编制工作。

三、对于永久性工作底稿应提前告知被审计单位准备,以提高审计效率。

永久性工作底稿的内容大多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或填写相关表格,在现场工作开始前,应将相关要求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使其做好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审计效率。

四、当期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底稿的核心,其编制质量高与低,将直接决定审计质量的好与坏,甚至审计成败,必须全力做好。

1、除被审计单位不存在某类业务或事项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或事项不适用底稿手册的相关要求外,各级业务人员应按照底稿手册的要求,全面、完整、准确地编制当期工作底稿。

2、由于当期工作底稿是按照一般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设计的,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当期工作底稿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3、当遇到某些业务或事项未在底稿手册中明确以及底稿手册中存在明显不适用的情况时,各级业务人员应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执业准则”)及其指南的要求编制相应的工作底稿,并向技术部反馈此项信息,以便完善。

审计底稿编写要求

审计底稿编写要求

审计底稿编写要求下面就是审计底稿编写的要求啦,听好咯!一、内容完整性方面。

1. 资料全搜集。

就像拼图一样,你得把跟审计项目有关的各种碎片都找齐。

什么凭证啦、合同啦、报表之类的。

要是少一块,这底稿就像缺了角的拼图,看着就不舒服,而且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呢。

比如说查一家公司的销售业务,你不能只看销售发票,还得把销售合同、发货单、客户签收单都找来,这样才能完整地知道这个销售是怎么回事。

2. 程序全执行。

规定的审计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好比做饭,菜谱上写了要放多少盐、多少油,你不能偷工减料。

该做的盘点、函证、测试等都得做。

要是没做某个程序,就像炒菜没放盐,味道不对,审计结果也不可靠。

二、准确性方面。

1. 数据要精准。

底稿里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

数字这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你要是把一个数字抄错了,或者计算错了,那就可能把整个审计结果都带歪了。

就像盖房子,一块砖放错了位置,可能整面墙都会塌。

所以啊,写底稿的时候,对数字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该复核的要复核好几遍。

2. 描述要确切。

对审计事项的描述得确切。

不能含含糊糊的,让人看了云里雾里。

比如说你发现一笔可疑的支出,你不能只写“有个支出好像不太对”,得写清楚是什么支出、金额多少、为什么觉得不对,是不符合公司规定还是和业务逻辑不符之类的。

三、清晰性方面。

1. 结构要清晰。

底稿得像搭积木一样,有个清晰的结构。

先有个框架,比如按照不同的审计循环或者项目板块来分。

就像整理书架,把同一类的书放在一起。

比如说把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内容分开写,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从哪里找相关内容。

2. 字迹要清楚(如果是手写的话)或者排版要清晰(电子稿)手写的话,字得写得工整,要是像鬼画符一样,别人怎么看呢?电子稿的话,排版也很重要。

字体大小合适,段落间距合理,别让内容挤成一团。

就像给人穿衣服,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才好看,底稿排版整齐了才方便阅读。

四、逻辑性方面。

1. 逻辑关系明确。

底稿里各个部分之间得有逻辑联系。

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文档

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文档

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审计底稿编制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编制审计底稿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充分发挥底稿的作用,为审计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就审计底稿编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与分享。

1、审计底稿应具备可读性作为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审计底稿的可读性直接关系到审计师在后续审计工作中对底稿所记录信息的准确理解。

为此,在底稿编制过程中,审计师需要注意:•底稿应有清晰的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表达底稿内容。

•底稿应有明确的编号:编号应有规律性。

•底稿应有明确的时间:时间应标注清楚。

•底稿应有条理清晰的内容:应按照逻辑结构进行排列。

2、审计底稿应真实、准确、完整底稿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是底稿的最基本要求,底稿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底稿中记录的数据应真实可信,不得夹带虚假信息;•底稿中记录的数据应经过核实,确保准确无误;•底稿记录需要全面,不得漏项,不得出现所记录内容不全面的情形。

3、审计底稿应依照审计程序编制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目的和任务制定的行动计划。

审计底稿的编制应根据审计程序进行。

如果跳过某个环节,容易遗漏重要信息,或者给审计带来风险。

因此,审计师在编制底稿时,应细节到位,遵循严格的审计程序操作。

4、审计底稿应符合规范底稿的规范性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审计师在编制底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底稿格式应统一,避免出现多种格式;•底稿字迹应认真仔细,清晰可辨;•底稿中应注意使用符号、缩略语等标志符号,以增强底稿的可读性。

5、审计底稿应具备机密性审计底稿中所记录的信息,往往涉及到被审计机构的重要秘密,因此,审计师在编制底稿时,应注重机密性。

•底稿宜分类存储,备份;备份后应制定保密措施;•底稿防止泄密,甚至是在操作底稿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机密信息的保护。

6、审计底稿应具备自洽性底稿应该具有自洽性,即底稿的组成部分之间应该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要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要求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要求1. 引言1.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底稿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底稿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记录了审计员的工作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是审计工作的实质性产物。

底稿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底稿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审计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通过规范化的底稿管理,可以确保审计员在工作中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避免主观片面的判断和操作,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底稿管理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合理的底稿管理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使得审计员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底稿管理还可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科学的底稿管理,可以减少审计员在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工作的价值。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喗,只有加强底稿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审计质量,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2. 正文2.1 内部审计底稿的定义内部审计底稿是内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文件、报告和数据等具体资料的总称。

它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和证据,是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内部审计任务时积累的思路、方法、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的明确体现。

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底稿具有指导和跟踪审计过程、论证审计结论、记录审计结果、评价内部控制等多种作用。

内部审计底稿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底稿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审计程序安排、工作底稿、抽样方法、取证分析、审计结果、审计意见等。

内部审计底稿应当真实、完整、可靠,能够清晰地反映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内部审计底稿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规性和完整性。

内部审计底稿的准备和管理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建立规范的底稿管理制度,并配备专门的底稿管理人员。

底稿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底稿管理原则和方法来进行,确保底稿的保密性和可追溯性。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的问题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的问题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内审工作实践,谈谈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在编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引起同行们的关注,提高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质量,达到准则要求的水平,使审计工作底稿起到考核审计小组成员工作业绩的作用。

1、对账簿的数字进行统计处理,简单地罗列、抄写。

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审计组一到被审计单位,就埋头查看并抄写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做些简单的验算,出一张 Excel表,形成一张审计工作底稿。

如对销售收入的审定,只是把被审计单位的销售账简单地统计罗列出来,没有按照审计程序进行相关的符合性测试,即没有对被审计单位销售内部控制的满意程度以及是否可以信赖进行审查;没有进行实质性测试,即对销售收入的余额或发生额是否可以确认进行审查;没有进行截止性测试,检查有无跨期收入;没有对抽查部分收入进行测试,以检查有无异常现象。

由于这样的审计工作底稿既没有审计过程记录,也没有专业判断,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正确的做法应是: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必须有审计说明和审计结论,来记录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及专业判断。

销售收入可以确认或销售收入存在多少不实,要有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来支撑。

这样才能做到让被审单位口服心服,水到渠成地得出审计结论。

2、缺乏对审计程序的记录,没有问题的项目不做记录。

在审计工作中,经常只把查出的问题做记录,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而对没有什么问题的则不做记录。

如一审计人员对一家控股公司应付账款项目进行审计,实施了样本函证,函证结果没有发现差错,他就没有编写相应的底稿,结果项目负责人看不出应付账款这一审计事项是否按审计方案全部实施了,也无法考核审计小组人员的工作。

为克服这种错误做法,必须严格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实施审计业务,不但要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记录,也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全面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法,包括查看了哪些账目、资料和文件,做了哪些取证工作,找哪些人了解过情况等等。

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查出问题,只要是实施过的程序,必须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审计报告七大注意点

审计报告七大注意点

审计报告七大注意点审计报告七大注意点一忌事实不清,武断下结论。

事实是审计调查报告的基础,是作出审计结论的根据。

事实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离开了事实的审计结果和结论将成为“无本之木”。

叙述事实时要从审计事项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等方面入手,揭示审计事项的本质,使分析与事实一致,结果与事实一致。

偏面、虚假、歪曲的情况是审计调查报告之大忌。

二忌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

审计调查报告重在反映情况,揭露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

所以报告内容要突出审计事项的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剖析产生问题的关键原因,做到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突出重点,张弛有序,防止罗列现象、报流水账。

三忌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

要对审计调查所取得的`大量资料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和提炼,层层深入,把握事物的特点,不能就事论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注意发现光环后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漏洞和隐患。

四忌堆砌数字,没有活情况。

审计调查报告只有把“死数字”与“活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才有说服力、可信度。

如果只是数字的堆砌、指标的罗列,必然是软弱无力,这种空洞无物,枯燥死板的报告肯定不会受欢迎。

五忌内容单一,报喜不报忧。

审计要发挥“免疫”功能作用,成为领导的“参谋”,就应真实、准确、客观,敢于揭短,敢于暴光,才不会贻误“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审计调查报告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揭露问题;既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客观因素,又要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找原因。

六忌缺乏文采,专业味太浓。

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的最终成果,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为领导决策当参谋,让群众知实情的载体,主要服务于外部。

所以要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语言,多用大众词汇,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要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清楚,文字要精炼,用词要准确,避免口语化。

七忌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

不同事项的审计调查报告应有自己的特色,形式上多样、灵活、新颖是审计调查报告生命力的重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审计人员最真实的专业水平,是专业理
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说审计底稿是受法律保护的一块“芳草地”,那就决不能让其杂草丛生。

笔者认为,做好
审计底稿,要避开“六忌”,具体如下。

一忌:“小零件”不全
在翻阅审计底稿时,笔者常常发现有的财务报表没有盖章、签字。

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财
务报表算是一张废纸。

若有一天“东窗”事发,这样的底稿在对簿公堂时,对方是不承认的。

此外,无编号、无日期的现象也屡屡出现。

对于上述问题,有的审计人员认为是“小零件”,不影响审计质量,只要把审计程序做到位就
可以了。

殊不知,这些签字、盖章、编号等,是与审计程序浑然一体的,是审计底稿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小零件”管大事。

这些“小零件”都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的。

审计人员要牢记,在行业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一份好的审计底稿,就是审计人员的“辩护词”。

审计人员一定不能忽视审计底稿的法律作用。

二忌:做无用功
在有的审计底稿中,审计人员竟把客户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复印下来,页数占底稿总数的四分
之一。

还有的审计底稿中,货币资金、管理费用抽取的凭证也过多。

也许有的审计人员认为,表格数量可以体现审计质量。

但其实,这是“小儿科”行为,是在做无用功。

也可以说,这是
一种毫无价值的成本消耗。

审计程序是否到位,不在于审计资料的页数,而在于是否审在“要害处”,是否对财务报表做
出了正确的鉴定。

对审计底稿的要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充分、适当。

审计技能在本质
上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准确把握审计理论内涵和实物精髓,才能把底
稿做得“精美”。

遗憾的是,在实践中,一份好的风险评估底稿并不多见,它们大多数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审计技能。

三忌:乱替代
在“年审季”,有的审计人员因工作忙或因侥幸心理,随意改变审计准则程序,自己做主对某
些程序进行替代。

例如,笔者总结出了底稿中的“六个替代”:银行对账单替代银行函证;存货、固定资产明细
账替代监查;截止测试替代抽查会计凭证;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替代折旧测试;应缴税金明
细账替代应缴税金测算表;企业盘点替代审计监盘。

实际上,替代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替代是具有针对性的,不能牵强附会,不是自己随意作
决定就可以替代的。

四忌:按部就班忽略“地雷”
从有的审计底稿中可以看出,审计人员的确按照会计科目和审计程序从头到尾审计一遍,按
部就班,看起来很“顺溜”,但其实忽略了其中暗藏的“地雷”。

如果有人为了追逐利益违反规则你却视而不见,那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

审计质量是一个定
性指标,很难量化和排序。

如果发现“怪点”或者“疑点”,审计项目经理就需要增加审计程序,一定不能视而不见,草草放过。

一旦事后出现问题,就可能是审计项目中的“败笔”。

尤其是
函证、盘点、测试、测试分析等审计程序,审计组一定要做到位。

五忌:资料残缺不全
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审计底稿丢三落四,缺东少西。

比如,在审计货币资金科目时,有的审计人员对银行存款审计未实施函证程序,银行存款大
额未达账项审计未予查明,银行账户仅有余额调节表,但并未进一步针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

这时候,审计人员要注意抓住现场取证,“时过境迁”再去追补就困难了。

同时,要关注审计
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审计人员要用审计证据说话,证据不全或忽略了该获取到的重大资料,证据就没有力量,甚至失去了鉴定作用。

六忌:走形式
有的审计底稿做到了按常规要求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积累了厚厚的资料。

但光好看不管用,不能为了相关部门检查做审计,遇到问题绕道走,这样的底稿还不如不做。

审计人员在做底稿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思考现象背后的真相。

例如,离职审计和高
新技术企业审计为什么要获取连续3年的财务报表?实际上主要是看其经济状况有无重大变动。

类似的审计程序内在联系要知道,懂得某些审计程序与整体的关系。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指出:“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方面,周代在古
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

可以看出,对于审计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我们的祖先已做出了突出贡献,早于西方国家上千年,更早于美国,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

来源:《中国会计报》5月31日3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