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动植物
改变世界历史的十大重大事件
改变世界历史的十大重大事件有无数事件改变了历史,但一些事件像开关一样完全改变了历史文明的进程。
下面店铺整理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十大重大事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0大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10、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长生丹的过程中意外发明的。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历史,战争中使用的各种武器基本上都用上了火药,从火弓箭到步枪,从加农炮到手榴弹,都离不开火药。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9、集市的涌现集市堪称城市的心脏,一般市民在这里买卖东西,政客在这里讨论和传播自己的政见,如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就因此成了著名的哲学家。
如果古希腊没有集市,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呢。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8、尼西亚(Nicea)议会的召开当4世纪康斯坦丁大帝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__领导时,其广大的领土充斥不同的宗教信仰。
为了平息这些争论,他将全帝国318名主教召集到尼西亚镇上,以发现其共同点,从而颁布了其新教规。
这是教会的首次全球性聚会。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__就是这样流芳百世的。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7、黑死病的爆发像龙卷风一样,14世纪爆发的黑死病也惨不忍睹,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这场瘟疫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从加薪到对教会的不信任。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6、糖的发现许多糖果爱好者不会想到糖和历史有关,但他们每人大约一年消耗45公斤糖。
因为糖在现代最阴郁时代里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殖民者称它为“人造白金”,成为了贩卖奴隶的动力,从而让数百万非洲人在16世纪初来到了美洲。
糖贸易的意义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帮助美国从英国独立出来了。
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5、《独立宣言》的宣布独立宣言是一份于由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起草,并由其它13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文件。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动植物的说明文500字
动植物的说明文500字《动植物》篇一动植物,那可真是个超级大的话题,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藏的大箱子,啥都有。
先说说植物吧。
植物就像地球的绿色衣裳,把这个蓝色星球装点得美美的。
就拿我家阳台上的那盆多肉来说吧,它长得肉嘟嘟的,像个小胖子,叶子厚厚的,感觉里面装满了水。
我觉得这多肉可能是植物界的“懒虫”,它不需要太多照顾,给点阳光,偶尔浇点水就能活得挺好。
它就那样静静地待在花盆里,像是在说:“我就这么躺着也能美美的。
”植物的种类可多了去了。
有参天的大树,像一个个巨人站在那里,保卫着大地。
我记得有一次去森林里玩,那些大树的树干粗得我都抱不过来。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就像一道道金色的丝线,那画面简直美爆了。
树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净化空气,还能给小动物们提供住所。
再说说动物。
动物那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本事。
比如说小蜜蜂,它可勤劳了,整天忙忙碌碌的,像个不知疲倦的小工人。
有人可能觉得蜜蜂小小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蜜蜂采蜜的时候,那可专注了,就像在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且它们还很团结呢,如果有外敌入侵蜂巢,那它们可不会客气,就像一群小战士一样,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保卫家园。
还有猫这种动物,那可傲娇了。
我邻居家有只猫,每次看到它,都觉得它像个小皇帝。
它走路慢悠悠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好像在说:“本喵可是这片儿的老大。
”有时候你想摸摸它,它还不一定乐意呢,可能会用爪子轻轻拍你一下,就像在警告你:“别乱动,看在你平时对我还不错的份上,这次就放过你。
”动植物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是没有它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超级无聊。
我们得好好保护它们,不然以后就只能在照片里看到这些可爱的动植物了,那多可惜呀。
《动植物》篇二动植物啊,这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每次一想到动植物,我的脑袋里就像开了一场热闹的派对。
植物界里,有像仙人掌这样的“怪咖”。
仙人掌那模样,就像是从外太空来的生物。
浑身长满了刺,看起来很不好惹的样子。
神奇的植物
神奇的植物作者:吴应海来源:《作文周刊(初一版)》2008年第22期【主题导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植物随处可见,它是那么普通,那么柔弱。
其实,植物世界是神奇的,植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小草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冲破黑暗,茁壮成长;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挺立;莲出淤泥而不染。
它们不仅能用自己的方式“观看”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运动,甚至还能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它们是神奇的、伟大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吧!【一号美文厅】植物改变世界蒋韡薇植物能改变世界吗?刚听到这个问题时,我瞥了一眼办公室里那些小盆景。
那些绿色或红色的、形状各异的小植物,有的养在土盆里,有的就简单地插在灌了清水的废弃可乐瓶里。
没错,劳累的时候看一眼,能让人舒缓压力,可它们能改变世界吗?我心存疑问。
151年前,英国人理查德·斯普鲁斯来到巴西。
在亚马孙河热带雨林里,采集到一棵完整的小树——它的树皮光滑平坦,开黄绿色小花。
割开树皮,里面流出白色的黏稠物质。
理查德把这棵不起眼的小树带回了英国皇家植物园,便转身去了南美。
尽管在6世纪的壁画上,就有阿兹克特人(现在的墨西哥人)向部落首领奉献生胶的场景,但人类真正认识到橡胶的巨大价值,也不过就是近200年之内的事。
1823年,一个叫麦金托什的工人不小心把橡胶溶液沾到衣服上,意外发现橡胶能够防水。
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件能挡雨水的衣服诞生了。
直到今天,英语中的“雨衣”一词,还叫做麦金托什(mackintosh)。
1887年,约翰·博伊德·邓洛普在帮儿子修理自行车的过程中,灵机一动,发明了充气轮胎,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两年后,爱德华·米其林也在一次修理自行车轮胎的过程中,想到可以把轮胎做成可拆换的,由车主自己修理。
1891年,米其林申请了这项轮胎改革专利。
从此,人类对橡胶的需求剧增。
如今,米其林公司已是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巨头。
因为橡胶树,因为有了橡胶、橡胶轮胎,整个世界从此“转”了起来。
动植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动植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动植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树木:树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它们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并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 蜜蜂:蜜蜂是重要的授粉者,帮助植物繁殖。
它们在采集花粉的过程中,将不同植物之间的花粉传播开来,促进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生长。
3. 蚯蚓:蚯蚓在土壤中穿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它们还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植物易于吸收的形式,提高土壤肥力。
4. 海洋珊瑚: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和栖息地。
珊瑚礁还可以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暴和海浪的侵蚀。
5. 鸟类:鸟类通过捕食昆虫、种子和果实等方式,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它们还可以将有机物质带到不同的地方,促进物质的循环和分布。
6. 森林中的狼:狼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它们控制着其他小型动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如果狼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这些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变化的植物有哪些
变化的植物有哪些会变化的植物有如下:1、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受各个地方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颜色可能不同,早上是闭合状,中午开花,晚上重新闭合。
2、向日葵,因花朵形状像太阳并且会跟随太阳调整自己的花盘朝向而得名。
一般每天凌晨三点时向日葵已面朝东等待太阳升起,早晨随着阳光升起,它会慢慢更加挺立,并且根据太阳的移动而逐渐调整花盘和叶子的朝向;等到中午太阳正在头顶的位置,向日葵也会直立向上。
3、含羞草,由于它的叶子会对外界的光和热产生反应并且受扰外界刺激后会自动闭合而得名。
早上太阳升起后,含羞草的叶子感知到外界的光和热,开始伸展开它的叶子;正午时,外界的光线和温度到达了一个极点,含羞草的叶子会稍微合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护自己;傍晚太阳落下,空气中的湿度开始增加,温度降低,含羞草的叶子就会闭合起来。
4、郁金香,郁金香早晚主要是花朵有变化,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花朵盛开并散发香味,这样可以吸引昆虫前来授粉;晚上太阳落山时,花朵闭合,减少能量的消耗。
5、牵牛花,早晨时开放蓝色花朵且花朵很薄;中午有太阳时,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碳酸反应,水分蒸发花朵慢慢凋谢,并且花朵颜色由蓝色变为红色;随后放置在光下的植物花的颜色变为紫色,放置在无光照环境中的植物花的颜色仍为红色。
6、睡莲,属于睡莲科睡莲属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睡莲在花期时会随太阳而变化。
清晨时植株的枝会慢慢挺立,花瓣也会伸展出来;正午阳光强烈,睡莲的花瓣完全绽放;随着太阳落下,睡莲的花朵也会渐渐关闭,仿佛花晚上也要睡觉,睡莲也因此而得名。
7、木芙蓉,其颜色变化与水分、温度等条件密切关系。
清晨时花色为白色或浅粉色,在中午时气温会慢慢升高花色会变为浅红色,在下午气温到达顶点时它的花色会变为深红色,因此木芙蓉又被称作“三醉芙蓉”。
这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花中含有的花青素和酸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三年级降温了作文植物动物人们什么变化
三年级降温了作文植物动物人们什么变化篇一:《降温了》今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打了个大大的哆嗦。
哎呀,这天气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冷啦,就像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里一样。
我赶紧穿上厚厚的衣服,心里想着,这降温可真是来得又快又猛啊。
我走出家门,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看看那些植物吧。
路边的小草呀,以前都是绿油油的,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个个小卫兵。
可现在呢,它们都变得有点无精打采的,绿色也没有那么鲜亮了,就像被谁欺负了似的。
我弯下腰,轻轻摸了摸小草,小声说:“小草呀小草,你是不是也觉得冷呀?”风一吹过来,小草沙沙沙地响,好像在回答我:“冷呀,冷呀,这突然的降温可把我们折腾坏了。
”再看看那些大树,树上的叶子以前是那么茂密,风一吹,就像在跳舞。
现在呢,好多树叶都变黄了,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就像大树妈妈给叶子宝宝们说:“宝宝们呀,天气变冷了,妈妈没办法再给你们足够的温暖了,你们就自己去找个温暖的地方休息吧。
”树叶们就听话地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
我站在大树下,捡起一片落叶,对着它说:“小叶子,你要去哪里呀?”叶子好像在说:“我也不知道呢,风把我带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吧。
”动物们也有很大的变化哦。
以前经常能看到小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开音乐会。
现在呀,它们都躲起来了,偶尔能看到一两只也是急匆匆地飞过,可能是去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吧。
我想它们肯定在说:“这降温可真讨厌,把我们的快乐都给冻没了。
”还有那些小蚂蚁,以前它们总是忙忙碌碌地在地上爬来爬去,现在也不知道都躲到哪里去了。
我猜它们一定是在自己的小窝里,紧紧地抱在一起取暖呢。
我要是能变小,去它们的窝里看看就好了,我肯定会对它们说:“小蚂蚁们,你们可真聪明,知道抱团取暖。
”我们人就更不用说啦。
街上的人们都穿得厚厚的,像一个个大粽子。
以前那些爱美的阿姨们都穿着漂亮的裙子,现在也都换上了长长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小朋友们也都戴上了帽子、围巾和手套。
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甘 蔗
• 糖对世界产生的 影响不仅是在饮 食上, 食上,它直接导 致了跨越洲际的 人口大迁徙, 人口大迁徙,不 过这是在贩卖黑 奴贸易的强制下 发生的。 发生的。相比烟 草而言, 草而言,甘蔗的 栽培费时且费力, 栽培费时且费力, 它需要大量的劳 动力。 动力。
甘 蔗
• 所以,当欧洲国家 所以, 在加勒比海地区的 殖民地大肆兴建甘 蔗种植园时, 蔗种植园时,他们 首先想到从非洲运 进大量奴隶来进行 劳作。结果, 劳作。结果,加勒 比海地区乃至南美 地区的人口构成, 地区的人口构成, 随着甘蔗种植园的 不断增加而发生了 惊人的变化。 惊人的变化。
茶 叶
• 到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商机,取得了 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商机, 世纪初 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此后, 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此后,东印度公 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 4000吨茶叶 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
烟 草
• 烟草的使用与栽培就像一大块石头扔进池塘后激起的涟漪 那样,一波波扩散出去。到了1620年时, 1620年时 那样,一波波扩散出去。到了1620年时,烟草已经成为不 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烟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 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烟草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 是人们曾认为它有神奇的药效。 是人们曾认为它有神奇的药效。
烟 草
• 16世纪的欧洲, 16世纪的欧洲, 世纪的欧洲 几乎所有医生 都把烟草当 神药”使用, “神药”使用, 用它来医治牙 痛、肠寄生虫、 肠寄生虫、 口臭、 口臭、破伤风 甚至癌症。 甚至癌症。
烟 草
• 另一方面,吸烟具有独特的自娱自乐功能,深受贵 另一方面,吸烟具有独特的自娱自乐功能, 族和老百姓喜欢。 族和老百姓喜欢。上流社会的人士为保持优雅风度 吸鼻烟和雪茄,一般民众则热衷于抽烟斗和卷烟。 吸鼻烟和雪茄,一般民众则热衷于抽烟斗和卷烟。
改变世界的动植物
改变世界的动植物橄榄树,木犀科,亚热带常绿乔木,耐旱,耐寒,是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
全世界橄榄树的栽培品种有500余种。
橄榄枝叶茂密,可作为庭荫树、行道树或观果树;橄榄果实食用、药用皆宜;橄榄油被人们誉为“液体黄金”。
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因世人行恶,降洪水灭世。
四十天后,洪水退落,诺亚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退去。
鸽子口衔一枝橄榄叶子飞回,表示洪水已退去,人类和自然又重新获得生机。
从此,人们便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冠军奖牌雕有希腊女神雅典娜像,手持由橄榄叶织成的花冠,以象征胜利。
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的外形是卷起的橄榄叶,像是向上喷发的烈火,表达了促进各国人民沟通的愿望。
盖伦校树—全球盖伦员工的精神选择橄榄树象征和平,能够代表盖伦人博爱的情怀。
橄榄树象征着胜利,代表了希望,古代奥运会的奖品就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
橄榄树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象征盖伦人顽强的拼搏精神。
橄榄树是坚强和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永远!桃花为辐射对称花,萼片5个合生,花瓣5个离生,雄蕊多而不定数,雌蕊一心皮,一室,子房上位。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后来逐渐传播到亚洲周边地区,从波斯传入西方,桃花的拉丁名称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
现在中国,法国,地中海,澳大利亚等温暖地带都有种植。
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湿,种植时最好选择空气流畅处。
营养需要为氮肥,秋季时最好加些骨粉。
现在在中国各地广为种植。
摩羯座守护花之一。
形态特征桃花为落叶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无毛,叶柄长1~1,5cm,高可达6~10米。
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
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
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
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绒毛,因品种不同,果熟6~9月。
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
变种有深红,绯红,纯白及红白混色等花色变化以及复瓣和重瓣种,较重要的变种有:油桃、蟠桃、寿星桃、碧桃。
会“动”的植物有哪些_植物科普小知识
会“动”的植物有哪些_植物科普小知识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大自然的一员。
在大自然中,有一些植物是会“动”的,你知道会“动”的植物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会“动”的植物有哪些_植物科普小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会“动”的植物有哪些1、向日葵向日葵会动,这应该不稀奇了,好多朋友也知道,向日葵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向光性运动。
由于向日葵花盘下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有背光生长的特点,遇到阳光直射就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从而造成背光的一面比向阳的一面生长的快,因而随着太阳移动,光照方向改变,向日葵花盘就会朝着太阳弯曲。
2、含羞草含羞草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闭合,故称为含羞草。
含羞草的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有历史根源的。
它原生于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当雨滴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3、睡莲睡莲是水生花卉中的名贵花卉。
随着太阳落下,它的花朵也会渐渐关闭,仿佛花晚上也要睡觉,因此而得名。
由于睡莲的昼舒夜卷,它也被誉为“花中睡美人”。
4、舞草又称跳舞草、情人草。
其各枝叶柄上长有3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连续不断上下摆动,故名'舞草',给人以清新神秘之感。
5、捕蝇草捕蝇草的捕食器官是叶子,叶子上有感觉毛,任意一根感觉毛被触碰到两次,或是分别触碰到两根感觉毛。
其叶子就会快速闭合,当叶子将昆虫夹住时,刺毛就会紧紧相扣的交互咬合,以防止昆虫脱逃。
6、茅膏菜茅膏菜的叶上长着像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腺毛,这就是她们的捕虫器。
腺毛上面布满腺体,能分泌吸引昆虫的蜜汁与粘液的混合物和消化酶,当昆虫被粘住后,周围的腺毛一起弯过来,叶片也会随之卷起,将昆虫牢牢困住,待消化吸收完全后,叶片和腺毛又重新展开。
7、紫薇树又叫痒痒树,长大以后,树干外皮落下,光滑无皮。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十集:花卉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十集:花卉花,是开花植物生命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却是后面所有发生一切的关键一步。
先有花,才会有包含种子的果实,而种子,也代表了下一代。
在中国已知的35000多种植物中,有将近30000种开花,在这其中,因为花开而被人关注,并被栽种的植物超过1500种。
在植物眼中,花是繁衍的器官;在昆虫眼中,花是食物的来源;在人类眼中,花是欲望的象征。
花,撬动人们的审美、传递人们的情感、点亮人们的视野,也融入了各种美的想象。
大树杜鹃:森林的顶层物种大树杜鹃是翘首杜鹃的一个变种,比普通杜鹃高大,在不断地进化中超越了自身的极限,在竞争激烈的森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众多科学家眼中的传奇。
通常来说,八九米高的杜鹃树已很少见,而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却远远超过了这样的高度,可达25米以上,已然跻身于森林顶层。
在这片物种密集、竞争激烈的丛林,大树杜鹃创造了杜鹃花高度的纪录,成为森林顶层树种,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对它的关注。
在竞争激烈的森林中,即使是一捧土壤,其间的生物数量也是极其惊人的。
大树杜鹃在这样茂密的丛林中尽情舒展枝丫,以抓取更多阳光,这是它数百年挣扎和坚持后赢得的特权。
几百年的时光中,大树杜鹃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至今,这个生命的奇迹,仍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对它的关注。
大树杜鹃所结的蒴果,蒴果里的种子已经踏上了旅程,去寻找适合它们繁衍生息的家园。
大树杜鹃的种子若是落在附近的荒草里,是没法发芽的,只有偶然落到竞争不是很激烈的地方,它才能发芽。
丛林生存环境复杂,初来乍到的大树杜鹃的种子们,面对的世界并不友好。
从大树杜鹃的幼年开始,它就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
幼年时期的它,叶片鲜嫩甜美,正是猎食者们难得的盘中餐,有幸逃过虫子的蚕食还不够,它们需要获取更多的能量。
谁能抓取足够多的阳光,谁就能让自己的躯干更健壮。
这是一个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地方。
正在成长的大树杜鹃树苗身高如果被同伴超越,从头顶射进来的太阳光会越来越稀少,自己平时也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如果不迅速长大,其结果将是自己越来越虚弱,慢慢在阴暗中枯萎,腐烂,或最终化为同伴们的肥料。
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作者:刘作奎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2006年第11期越洋贸易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一些原本只生长在某个地区的植物从此跨越万水千山,传播到遥远的异地。
植物的传播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们不仅改变了数十亿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让世界上瘾的烟草烟草源自美洲,将之传播到世界的却是欧洲人。
1492年10月12日,在哥伦布踏上美洲海岸第一天所记的航海日志里,就写着几种当地人送来的礼物,其中之一就有“发出独特芬芳气味的黄色干叶”——烟草。
只不过当时这些叶子被扔在甲板上,无人问津。
半个月后,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古巴,水手们惊奇地发现一些土著在吸食那些卷成筒状的黄色叶子,口鼻中不时冒出缕缕青烟。
不少水手也试着效仿,因此成为欧洲最早的烟民。
烟草随着哥伦布船队的返航最先来到西班牙,不久后传到葡萄牙,紧接着又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地区。
1580年,烟草经葡萄牙传入土耳其,随后辗转进入伊朗、印度、日本等国。
1575年左右,西班牙人用一艘大帆船将烟草运到菲律宾移植,烟草在那里迅速成为赚钱的作物。
1600年前后,福建的水手和商人又把菲律宾烟草带到中国。
烟草的使用与栽培就像一大块石头扔进池塘后激起的涟漪那样,一波波扩散出去。
到1620年时,烟草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
掀起两场重要战争的茶叶茶叶,另一种让人上瘾的植物,但却没有危害。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熟知茶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的国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饮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中国及其周边一些国家。
茶的全球传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
大约公元850年,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
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
在当时的欧洲,饮茶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价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
到17世纪初,独具慧眼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贸易的商机,花了整整66年时间,最终取得了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
当今全球化下的物种交流
当今全球化下的物种交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物种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物种交流是指不同地区的动植物通过各种途径相互迁移、交配或互相影响的现象。
这种交流不仅改变了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物种交流的加速。
在过去,物种之间的交流主要依赖于自然力量,如气候变化、地理障碍等。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动植物从一个地区引入到另一个地区。
例如,人们通过航空、船运等方式将外来物种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如入侵物种的出现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全球化也加强了物种间的遗传交流。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加强,动植物之间的遗传物质也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
例如,农作物的基因工程改造使得转基因品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这导致了遗传物质的广泛流动和交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还推动了物种间的信息交流。
现代科技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关于动植物的信息。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迅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物种信息,从而促进了物种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的特点和分布,从而促进了物种的保护和研究。
然而,全球化下的物种交流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入侵物种的扩散成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大威胁。
由于人类活动的推动,一些外来物种得以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并迅速繁殖,对本地物种造成了严重的竞争和压力。
其次,物种交流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由于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本地物种的消失,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应对全球化下的物种交流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入侵物种的威胁。
各国应该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入侵物种的扩散。
其次,加强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物种灭绝与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物种灭绝与生态平衡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特别是物种灭绝与生态平衡的问题。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使得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发生了改变。
一些物种被迫迁移到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的地区,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然而,这种迁移并非总是成功的。
许多物种在迁移过程中面临着食物短缺、繁殖困难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其次,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例如,干旱可能导致水源枯竭,使得依赖水源的动植物无法生存;洪水则可能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它们失去生存的空间。
此外,气候变化还影响了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许多物种的繁殖和生长周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四季变化的不稳定性增加,一些物种可能无法在适宜的季节完成繁殖和生长,从而影响其种群的繁衍和生存。
气候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生态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当某些物种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或数量减少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例如,某些捕食者可能因为猎物数量的减少而面临饥饿,而某些植物可能因为传粉昆虫的减少而无法繁殖。
这种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
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其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总之,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种灭绝、生态平衡的破坏等。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假如地球上灭绝的动植物全都复活了的作文
假如地球上灭绝的动植物全都复活了的作文哇塞,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啊!地球上灭绝的动植物全都复活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可是要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啊!我们得想想哪些动植物能复活。
嗯,恐龙、剑齿虎、猛犸象、翼龙......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史前巨兽。
还有那些传说中的神兽,比如凤凰、龙、麒麟等等。
这些生物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复活的,它们可是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神秘的魔力。
那么,这些动植物复活后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它们的出现肯定会引起一片轰动。
人们会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来拍照留念,甚至有些人会为了亲眼见到这些神奇的生物而远赴他乡。
这可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啊!这些动植物的出现也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影响。
比如,恐龙复活后会不会破坏我们的森林?翼龙会不会飞到我们的城市里捣乱?这些问题可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管理这些生物,它们就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麻烦。
当然啦,这些动植物复活后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它们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历史,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它们的基因也可能会被科学家们用来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问题。
这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地球上灭绝的动植物全都复活了,这是一个充满惊奇和机遇的时代。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利用这些神奇的生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当然啦,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警惕这些生物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信在人类的智慧和勇气面前,任何困难都能被克服!哎呀妈呀,这可真是太神奇了!地球上灭绝的动植物全都复活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可是要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啊!我们得想想哪些动植物能复活。
嗯,恐龙、剑齿虎、猛犸象、翼龙......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史前巨兽。
还有那些传说中的神兽,比如凤凰、龙、麒麟等等。
这些生物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复活的,它们可是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神秘的魔力。
那么,这些动植物复活后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它们的出现肯定会引起一片轰动。
动植物的演化与地质变迁
动植物的演化与地质变迁地球上的动植物世界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生命体系,它们的存在和演化与地质变迁密切相关。
地质变迁是指地球表面形态、构造和环境发生的变化,包括地壳运动、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
这些变迁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动植物的演化过程。
地质变迁对动植物的演化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观察和理解。
首先,地质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差异。
动植物需要适应这些不同的环境因素才能生存下去。
例如,一些动物可能适应了高海拔的寒冷环境,而另一些动物则适应了炎热的沙漠环境。
这种适应性的变化是动植物演化的结果,它们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其次,地质变迁也改变了地球的气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气候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冰川时期的到来使得许多动植物适应了寒冷的环境,而随着气候的变暖,它们不得不迁移到更适宜的地区。
这种迁徙和适应性的变化推动了动植物的演化。
此外,地质变迁还导致了地球上的生境分隔和连接。
地球表面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地貌,这些地貌障碍了动植物的迁徙和交流。
然而,地壳运动也可以创造新的生境,使得动植物得以扩展和繁衍。
例如,地壳运动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导致了海岸线的改变,创造了新的海滩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一些动植物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
最后,地质变迁还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密切相关。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地质变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地质变迁改变了地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创造了不同的生境,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其次,地质变迁也导致了物种的灭绝和新物种的出现。
一些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而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则可能使得新的物种出现。
动物植物作文十篇(精选)
动物植物作文十篇流星划破夜空,会触动文人的心灵。
瀑布飞流直下,会触动诗人的心灵。
鸟儿站在树枝上低声歌唱,会触动才子的心灵大自然,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你看,田野里,麻雀、青蛙在吃害虫;天空中,燕子、蜻蜓在捉蚊子;森林里,啄木鸟在为树治病,猫头鹰捕田鼠等等。
它们在默默地为人类做事,还不求回报。
它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不能捕杀动物,要保护动物。
为它们造鸟窝,建家园。
要保护动物就要保护植物。
树,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它有着许许多多对人有益的用处。
比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人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等作用。
既然树有那么多作用,许多人为什么还要滥伐树木呢?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龙舟下扬州。
哪一次不是树的劫难?许多树疑惑、无奈,心里有成千上万个痛楚说也说不出来。
如今,森林覆盖率明显大减保护动物植物作文保护动物植物作文。
一棵棵大树变成了一个个树桩,几只小鸟在树桩上呻吟,似乎在说:“人类啊,你们别再伐木了,不然,我和我的伙伴就无家可归了。
”可是人类还是乱砍伐森林树木,破坏了地球周围的大氧层,还有的商家为了自己的私欲,把大片森林变成了一栋栋豪华的高楼大厦和一座座制造工厂,还不断把污水往河里排。
看看,小河不清澈了,黑乎乎的水臭臭的,人们路过都掩鼻而逃。
许多小鱼和小虾都侧躺在河面上,被无情的“死神”夺走了一条条宝贵的小生命。
天空不蓝了,工厂不断排出浓浓的黑烟,使天空变成了灰暗。
绿绿的草坪不绿了,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饮料罐和塑料袋子,还有废纸都躺在上面,似乎那是它们的乐园。
看来,“春来江水绿如蓝”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所以,美化环境就要多植树造林。
近些年来,人们肆意捕杀动物,大面积滥伐森林树木,造成了洪水泛滥、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来,已严重影响人类。
实在太可怕了。
所以,保护动植物是必然的,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昆虫改变世界文化——桑蚕摘要:桑蚕又称家蚕,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
桑蚕起源于我国,桑蚕生产在我国非常广泛,在各个省份均有不同规模的养殖。
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形态和习性与今天食害桑叶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见桑树害虫)十分相似,血清沉淀反应强度也相同,杂交能产生正常子代。
桑蚕的染色体是28对,野桑蚕则有27对和28对两种类型,一般认为桑蚕与中国的28对型野桑蚕同源。
人类最初可能是从桑林中采集原始野生蚕茧取丝利用;随着人类生活的定居和对蚕丝用途的进一步了解而试行在室内养蚕。
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野生蚕才逐渐驯化成为具有今天这样经济性状的桑蚕种。
1.家蚕的生物学特性1.1家蚕的分类学地位家蚕,又称桑蚕,属鳞翅目(Lepidoptera),家蚕蛾科(Bombycidae),而家蚕蛾科中,年家蚕蛾属(Bombyx),喜马拉雅野桑蚕属(Theophila,),桑竣属(Rondotia)等属,此等均皆为食桑的泌丝虫。
1.2家蚕的生活史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家蚕以卵态越冬,4月下旬,桑树新芽开始萌伸,将蚕卵出库,如保温25 C,约经一周即可孵化。
刚孵化幼虫称为蚁蚕(newlyhatched larva),如给桑叶,则成长,约经3日即停止食桑入眠(molting)。
从孵化到一眠的蚕称1龄幼虫,1眠期间约经20小时,其后脱皮,脱皮完了的蚕称起蚕(newlyecdysed larva,此场合为2龄起蚕),开始再度食桑,眠与脱皮,更加反复,到五龄末期则皮肤透明,头胸昂举,成吐丝状。
将此种蚕称熟蚕(matured Iarva),如果放到簇(cocooning frame)上则结茧。
蚕在茧中,脱皮化蛹,约经10日再度脱皮变为成虫(蛾)。
蛾在早晨破茧而出,当日内交尾,随即产卵。
从而自孵化到次代卵产下,约需40~45日。
2.家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世界文明史上,我国人民的许多发明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就纺织技术来说,我国在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制造丝绸,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
中国蚕桑起源有实际根据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主要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
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人工切成的半个蚕茧(})测定其所出地层的年代为公元前220(}一前1700年,可能属于中国仰韶文化时期。
日本著名科技史专家布目顺郎②对其进行仔细地研究后认为:这个蚕茧被切除的部分占整个茧的三分之二,这样做可能是为了不使其蛹损坏,蚕蛹当作食品,蚕丝则用于抽丝或纺织。
他依据三分之二这个比例,通过精密的测量,推算出这个茧的原长约为1.52厘米,最大宽度约为0.71厘米,可能属于白眼蚕种,是古代的一种野生的蚕类。
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家蚕丝织物的遗址,是1958年发掘的浙江吴兴县钱山漾遗址,在第二十二号探沟内的一个竹筐里发现了丝织物的残片((3)。
后通过C14测年法测定此文化层的年代为公元前275。
土100年,可能属于良诸文化时期。
遗物中有一块保存相对完好的绢类,长2一4厘米,宽1厘米左右,每平方厘米的经线密度和纬线密度各为48根,经线和纬线的直径相等。
布目顺郎(’)认为这块绢是用一种家蚕的丝织成的平纹组织的绢类,并推测可能是三千年前的遗物。
1977年,著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件牙雕器((s)平面呈椭圆形,中空,长方形,圈底。
口沿处钻有对称的二圆孔,孔壁有清晰可见的罗纹。
外壁雕刻编织纹和蚕纹图案一圈。
外口径4.8厘米,高2.4厘米。
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层代表河姆渡早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一前4000年。
1980年,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枚陶蚕蛹⑥,‚陶蚕蛹外观黄灰色,长2厘米,宽和高均为0.8厘米,基本上是长椭圆形。
正定南杨庄遗址经过北京大学试验室进行C14测定,距今5400土70年。
‛1985年,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为数众多的刻划符号(;)。
其中有表现蚕正在吐丝结茧的状态,蚕体刻划形象逼真,各部位特征清晰准确。
除此之外在其它陶器底部花纹中也出现了‛等符号。
这些符号同甲骨文的‚丝‛‚束‛等字十分相似,如果这种联系无误,那么蚌埠先民们的养蚕史和纺织史并不晚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先民们。
这副刻划可以说填补了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养蚕史的空白。
西苗城西王村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蚕蛹形陶饰((s>,该标本长1.5厘米,高、宽均为0.6厘米,蛹身上的横线为五条,两端比较平齐,根据这一标本出土的层位判断,其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距今约5000年。
甘肃临挑冯家坪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二连罐所绘的群蚕图((9):二连罐由两个大小、造型相同的陶罐所组成,系泥质红陶。
两罐的腹部用细阴线勾画出三条蚕纹,一条竖刻,头在上尾在下;两条平行斜刻,头部向下,尾巴向上。
竖刻的蚕头刻画出了嘴巴和眼睛,平行斜刻的蚕头则只表现侧面,极其简略。
从这个二连罐的造型看,是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
其实,有关这方面的发现还有很多,如北京平谷上宅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蚕形饰‛,( lo)吴江梅堰褚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器皿上装饰的蚕纹(‛),陕西神木石易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玉蚕(1i等等。
但是,新石器时期的蚕丝业生产无文献记载,仅存嫉祖始蚕一类的传说。
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宋朝罗泌著的(路史》后记五,其文日:黄帝‚元妃西陵氏曰螺祖,以其始蚕,故祀先蚕。
‛‚先蚕‛,即养蚕的创始者,这句话意思是说把螺祖作为先蚕供奉。
其实,所谓的螺祖是根本不存在的,蚕桑技术是我国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正如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所说‚盖古有蚕祭者皆无名。
‛夏代的丝织品遗物目前尚未发现,但已有关于蚕桑生产情况的记载,这也是关于蚕桑起源的最早文献记载。
在反映夏代部分生产情况的《夏小正》中记载了夏历三月要‚妾子始蚕‛‚执行宫事‛‚摄桑‛,所谓的‚妾‛是蚕妾,‚子‛是古代对妇女的尊称。
其大意是说,春天到了,蚕妾们得和女主人到宫中昼夜劳动,做饲蚕的工作。
‚宫‛,根据南北朝时皇侃的解释为蚕室。
把蚕列为要政,可见养蚕的规模已经很大了。
‚摄桑‛可能为采摘桑叶,修理桑树的意思。
据‘夏小正》中的记载可以推测,夏朝时期我国的蚕桑业巳经有了极大发展。
殷商时期,我国蚕丝业的发展已经极盛,有关例证可以从考古发掘的遗物遗迹、甲骨文字的考证以及古文献记载中找到,以下主要是从这三方面简要介绍殷商时期我国蚕丝业的发展状况。
1953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东南发掘的晚商墓葬M27中出土玉蚕一件(13),白色,扁圆长条状,长3.15厘米,分七节,造型生动逼真。
以玉蚕作为随葬品,说明墓主人生前对蚕的偏爱,这和商代成功地利用了蚕这种生物资源是分不开的。
商代的玉蚕极少发现,它应该象征着墓主人有很高身份。
在商代还有将蚕纹作为青铜器物的装饰,如父癸鼎、婆臀纹蕊等著名青铜器都饰有蚕纹,这可能与蚕的种种传说有关。
当时民间流传‚蚕神‛的传说,盛行伏曦氏化身为蚕之说,贵族以玉蚕作为饰物可能是祈求神灵保佑之意。
1962年,同在大司空村东南殷墟四期基葬M53中出土了著名的‚,‛小集母乙解(14)。
器体横截面呈长方形,有盖,口径7.4-7.8厘米,通高16厘米,侈口,束颈,微鼓腹,矮圈足,器盖和腹部饰人面纹,颈部和圈足部饰双夔合成的篓髻纹。
器盖内有铭文‚二‛小集母乙解五字,器内底补铭文有‚。
‛小集母乙四字,故命名为‚二‛、集母乙解。
此铜器铭文中的‚二‛应为器物主人族徽,对照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资料来看,一般认为这个族徽是代表商代纺车车轮的形象。
河北菜城台西村早商遗址出土过两件绢纺纺锭cls)经有关专家反复研究,基本上肯定其为手摇纺车上的零件,推断当时可能已经有原始的纺车。
根据清代学者杨著的《幽风广义》:(纺车)轮制用木板六块,俱长一尺四寸,以三板正中斜锯扣子。
硬定成轮子;以两轮相去四寸,中安木样洗六个,遍相合成一轮,周围用皮弦样紧,以承转弦。
这样形制的纺轮,形态与‚,,’极为形似。
即使从今天纺车的形制来看,虽说其轮辐超过六条,但具体的形式仍与‚,‛形相象。
商时丝织物的数量很多,品种较为齐全。
箕城台西村遗址早商基葬M38出土铜解( 1s)猫附的丝织品已有平纹的‚执‛,平纹纱夹,平纹给丝的‚毅‛,纹纱类的纱罗等;晚商时期的殷墟妇好墓出土铜器附有丝织品执、色帘、回纹绮等(’‛;后岗圆祭坑还有成束放置的丝线和一段丝绳(1s)0 除了为数众多的遗迹遗物外,殷商时期甲骨文字方面的证据也极为重要。
以孙海波重编的《甲骨文编》(19)及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幼为据,甲骨文中有桑、蚕、丝、帛等字。
从甲骨文中‚桑‛字诸形反映出,殷人对桑树的三种树形(低杆、高杆、荞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又有断丝的盆,束丝的束,用丝线钓鱼的锹,用丝网擒获的罕,以及用丝帛制成的衣、巾等类文字很多。
3.家蚕在人类发展史上所体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