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论述题畜牧微生物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完全抗原的特性及 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
1. 完全抗原的特性:
① 免疫原性: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② 反应原性: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
2. 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
① 异物性:只有异源蛋白进入机体内才有免疫原性;
② 分子大小:分子量较大(1万Da以上)的抗原性才好;
③ 化学结构与结构复杂:化学组成和结构越复杂的抗原, 免疫原性越强。
试述进行疫苗免疫预防中 应该注意的事项
3. 免疫程序:
根据本群动物或本地区疫病流行规律、动物品种、年龄、 母源抗体水平、抗体维持期、动物健康状况、生产规律, 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剂量等因素,综合考 虑,科学制定。
4. 检查免疫效果:
每次接种疫苗后,应检查免疫效果;若发现免疫失败, 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补种。
列举4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4. 传染性贫血病毒:
圆环病毒科;球状;单股环状单链DNA;20面体对称 核衣壳。
5.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反转录病毒科成员,近球形,有囊膜,单股RNA病毒, 螺旋对称核衣壳。
(回答其中4种,即得10分)
列举4种引起家禽产蛋下降的病毒,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3. 体液因素:
局部分泌液的抗菌物质,如汗腺中的乳酸、皮脂腺中的 脂肪酸、各种分泌液中的溶菌酶、胃与生殖道的酸类物 质等;全身体液中的抗菌物质,如补体、乙型溶素、吞 噬细胞杀菌素、白细胞素、乳素等。)
4. 细胞因子:
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各种单核因子,均具有天然的防御 作用;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增强NK细胞杀伤功能、 促进抗原提呈作用;趋化因子具有吸引免疫细胞向病原 入侵部位移行。
列举4种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4.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单 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螺旋对称核衣壳;有囊膜,有 冠状的纤突。
Biblioteka Baidu
5. 流行性腹泻病毒:
形态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相似,但无抗原交叉。
6. 轮状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球形;11个节段的双股线 状RNA;无囊膜;20面体对称,双层衣壳,内层衣壳呈放 射状排列,形似车轮幅条,称为轮状病毒;胞浆内复制; 可凝集人O型、豚鼠、绵羊、马等红细胞。
又名魏氏梭菌; G+,粗而短、两端稍方、直正大杆菌, 单在、成双或呈短链;组织片中有荚膜;卵圆形芽胞在菌 体中央或近端,但很难形成;血平板有双重溶血,暴烈发 酵石蕊牛乳;由其所产生的毒素而致病。
3.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G-,维多利亚蓝、姬姆萨氏和镀银法均能较好着色; 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两端尖锐,形似双燕翅 状。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呈活泼的蛇形运动。可通过滤 菌器;严格厌氧菌。
5.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处理病死畜。
4. 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试验:
对分离的细菌可接种于各种鉴别培养基、生化培养基, 观察其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病毒则接种禽胚或细胞, 观察其死亡、病理变化或空斑形成;
5. 动物实验:
用被检材料或纯培养物,接种于敏感的实验动物,以 观察病原的致病性;死亡后进行剖检,观察病理变化及 进行病原的再分离;
6. 免疫学试验:
试述抗原抗体试验的 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2. 影响因素
① 免疫血清的质量:血清中大量蛋白将影响抗原抗体定 量检测的准确性;
② 电解质:适当浓度电解质可降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电 势,利于现象出现;
③ 温度: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增加抗原抗体分 子运动和接触的机会,加速反应的进行; ④ 酸碱度:常用pH 6~8,如靠近蛋白抗原或抗体的等电 点,则抗原或抗体会发生自身凝集。
试述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的主要组成
1. 生理屏障:
皮肤与粘膜屏障:机械阻挡、溶菌酶及多种蛋白酶的 化学作用、菌群的生物学作用。内部屏障: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血肺屏障等,可阻止病原侵入组织。
2. 吞噬与杀伤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等的吞噬作用,NK细胞 的杀伤作用。
试述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的主要组成
5. 禽流感病毒:
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病毒子呈球形或丝状, 80~120nm,单股、负链、8节段、线状RNA,螺旋对称 核衣壳;有囊膜、表面有纤突,可凝集人、鸡、豚鼠和 小白鼠的红细胞。
(回答其中4种,即得10分)
试述家禽的免疫器官组成及其功能
家禽的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试述抗原抗体试验的 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1. 一般规律
① 严格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严格的特性,这 是免疫学诊断的基础;
② 反应可逆性:抗原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通过非共价 键的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
③ 反应阶段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相遇即可发生特异性 结合,这是反应的第一阶段,但要经过第二阶段的反 应,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现象。
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猪疱疹病毒Ι型,病毒子 为球形,有囊膜,核衣壳20面体对称,核酸为单分子双 股DNA。
6. 猪瘟病毒:
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子为球形,有囊膜,核衣壳 20面体对称;核酸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
列举4种引起孕畜流产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7. 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
1. 中枢免疫器官: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① 骨髓:既是造血器官,也是免疫器官。
骨髓多功能干细胞是各类淋巴细胞、粒细胞、 红细胞的前体细胞。
②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心。 ③ 法氏囊: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 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试述家禽的免疫器官组成及其功能
2. 外周免疫器官: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进行应答的场所。 ① 脾脏:主要对来自血液的抗原反应。 ② 淋巴结:主要对来自皮肤或淋巴循环系统的抗原反应。 ③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对来自黏膜的抗原起反应。
畜牧微生物学
02798
五、论述题
详述防制感染的综合性措施
• 应针对流行过程的3个环节,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即消灭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1. 严格执行兽医防疫法规:
做好边境检疫、交通检疫及屠宰检查,加强兽医监督; 对健康动物定期做好检疫,及早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2. 进行科学管理: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选用血清型符合的疫苗进行免疫 接种,提高畜禽免疫力。
各种血清学试验可用于检测或鉴定分离培养的病原, 或用于疾病的血清学诊断。
列举4种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G-直杆菌,中等大小,散在或成对,无芽胞,多数菌 株具有鞭毛,常有微荚膜;兼性厌氧;菌毛是感染的首要 毒力因子;肠毒素是腹泻的直接致病因子。
2. 产气荚膜梭菌:
2. 涂片染色镜检:
用被检材料作涂片,染色后观察有无病原细菌及其形 态;病毒性病料则看有无包涵体的存在以及用电子显微 镜检查是否有病毒及其形态结构;
3. 分离培养:
细菌性病料通常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病毒性病料通 常接种于禽胚或细胞或动物;并对分离的病原进行各种 鉴定;
详述传统微生物学诊断的内容和步骤
3. 禽脑脊髓炎病毒: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球形;单分子线状单股 正股RNA,具有传染性;衣壳20面体对称;没有囊膜; 只有1个血清型。
列举4种引起家禽产蛋下降的病毒,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4. 新城疫病毒:
副黏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病毒子呈球形;单分子 负股RNA,螺旋形对称核衣壳,有囊膜、表面有纤突, 可凝集动物的红细胞。
1. 禽白血病病毒:
反录病毒科;球状;单股正股RNA,二倍体;20面体 对称核衣壳;有囊膜;具有反转录酶。
2. 马立克氏病毒:
疱疹病毒甲亚科;球状;线状双股DNA;20面体对称 核衣壳;有囊膜。
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双股双节段RNA; 20面体立体对称核衣壳;无囊膜。
(回答其中4种,即得10分)
列举4种引起孕畜流产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1. 沙门氏菌:
直杆状,中等大小,G-,周生鞭毛;兼性厌氧,麦 康凯上大多形成无色菌落;葡乳麦甘蔗+-++-, IMViC-+-+。
2. 布氏杆菌:
为球杆状或短杆状细小的G-菌,多单在,短链较少, 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柯氏染色法染成红色;需氧, 营养要求较高,麦康凯上不能生长。
试述进行疫苗免疫预防中 应该注意的事项
为保证疫苗免疫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疫苗:
了解每种疫苗的适用动物、品种、年龄,保存条件、保 存期,接种剂量、途径,免疫期,预防的疾病、针对的血 清型等,切实按照说明使用。
2. 选择疫苗:
本群或本地区已有过流行或受到威胁、可能发生流行的 疾病,应选择相应疫苗进行免疫;对当地从未发生也不可 能有流行的传染病,不必接种,尤其不要引入毒力较强的 疫苗。根据动物品种、年龄、疾病流行情况、病原血清型 选择合适疫苗。
1. 禽减蛋综合征病毒:
腺病毒科/禽类腺病毒属;球形,20面体对称,无囊膜, 线状、双股DNA,能凝集鸡及其他禽类的红细胞。
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球形,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有囊膜,囊膜上可见梨状纤突;未经处理的IBV不能凝 集红细胞;但鸡胚尿囊液以1%胰蛋白酶(或乙醚)处理后, 能凝集鸡的红细胞。
详述防制感染的综合性措施
3. 搞好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制度,杀虫灭鼠,粪便无害化处理,消除或 减少病原的传播。
4. 发生传染病后采取正确措施:
尽快诊断,及时隔离病畜,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以及 紧急预防接种。
详述传统微生物学诊断的内容和步骤
1. 检验材料的采集:
采集病料和送检是进行微生物学诊断的第一步,必须 十分恰当,否则将影响诊断结果;
3.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G-短杆杆菌,单在、成V形或成对平行排列,有鞭毛、 无荚膜、无芽胞。需氧或兼性厌氧。
列举4种引起孕畜流产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4. 胎儿弯曲杆菌:
G-杆菌,呈弧形、S形或螺旋状排列,有极鞭毛形态 与霍乱弧菌相似;微需氧到厌氧,CO2有利于生长。
5. 伪狂犬病病毒:
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 膜,核衣壳立方体对称,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股RNA。
8.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子为球形,有囊膜,核衣壳 20面体对称;核酸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
(回答其中4种,即得10分)
列举4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原体, 并详述其微生物学特性
试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有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规律 1. 初次应答: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 现抗体,且含量低、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早期主要产 生IgM;随着应答的不断发生,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通过 重链转换可逐渐产生IgG、IgA、IgE。
2. 再次应答:
一定时间后,机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抗体出现的潜 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高,且维持时间长;再次应答时 产生的抗体则以IgG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