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的,因此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和临床价值。
一、研究背景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在脑血管意外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症状和障碍,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负担。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传统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足,必须从阳气入手来进行调理。
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1.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具有补阳祛邪的中药方剂,它由黄芪、人参、防风、白术、茯苓五味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祛风通络、益肾固精等功效,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中风后遗症。
2. 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常用的针灸疗法,通过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
这种针刺法适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
三、临床观察为了验证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
选取了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言语功能改善情况等。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有27例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完全恢复,对照组仅有15例;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本次临床观察,我们得出了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较好的结论。
这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来恢复脑窍及其连属组织功能的方法,可用于治疗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使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针刺手法是醒脑开窍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关穴的针刺深度为1.0~1.5寸,操作时需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
人中穴的针刺方向是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使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穴的针刺方向是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穴的针刺方向是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使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穴的针刺方向是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的针刺方向是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使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穴的针刺方向是针向舌根1.5~2.0寸,使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穴的针刺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
丘墟穴的针刺方法是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在操作醒脑开窍针法时,需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等工具,必要时还需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包括备齐用物、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感觉、消毒进针部位后选取合适的毫针,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癃闭2例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癃闭2例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癃闭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取穴的针刺方法[1]。
尿潴留为中风病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癃闭病名源于《素问·宣明五气篇》之“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临床治疗2例中风后癃闭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男,80岁,主诉:小便困难1周。
现病史:脑出血病史1个月,因左侧肢体运动障碍入院,进1周出现小便困难,1次/日,尿量700~1000ml,伴小腹坠胀。
查体:精神疲惫,面容痛苦,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少腹膨隆,有压痛,舌淡,苔白,脉细。
实验室检查泌尿系B超提示:前列腺肥大增生。
西医诊断:尿潴留。
中医诊断:癃闭。
治疗原则:调神通闭,利尿。
针灸取穴: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辅穴:百会、水分、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归来。
治疗方法:内关、三阴交直刺,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人中,针刺向鼻中隔方向斜刺,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
百会穴从前向后15°角平刺。
进针后捻转,有酸麻胀感后留针,其他腧穴均直刺,提插泻法,令针感向前阴部放射。
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治疗结果:治疗15天,1~13天治疗未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内关、人中。
后严格执行上述手法量学,2天后,小便通畅如常。
病例2:患者,男,49岁,主诉:小便困难10余天。
现病史:脑出血病史16天,因右侧肢体运动障碍入院,伴神志谵妄,运动性失语,排尿困难,留置间歇导尿,尿量1500ml/日。
查体:精神谵妄,面容痛苦,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少腹膨隆,有压痛,舌红,苔黄,脉弦滑。
实验室检查泌尿系B超提示:前列腺未见异常。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牛宝宝文章网> 醒脑开窍> 中医诊断学“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300193)李军李妍卞金玲“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
历经三十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
该体系充分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
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认真总结,深入探讨石学敏院士设立“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1.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的“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中的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疗效。
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个体化医疗”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学理论。
但是,现代医家对“辨证施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临床中的缺陷。
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非常不利于中医针灸临床研究。
1.2 中医诊断学是否仅以“辨证施治”理论。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经证中共设立了16个处方,8个处方治疗太阳中风(表虚);8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表实)。
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衍生而来。
同样抓住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麻黄汤”基础上衍生而来。
充分体现了将疾病共性病机和个性病机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因此,张仲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
1.3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
中医的证是指证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
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证)与辨症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1.4 中风病是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该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化学”新理论,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脑梗死的各个时期,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220/120mmHg以上者)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主方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1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
吞咽障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眩晕: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生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 2 -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研究
运用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研究中风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
其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源远流长,对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其中尤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反响,并且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石学敏院士通过对《内经》中“神”的独特见解及对现代医学的综合分析,形成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风病诊疗观念,不但创立了“醒脑开窍”针法,而且率先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理论,使针刺手法从经验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1.醒脑开窍针法理论基础1.1“神”的概念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 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明代·李时珍曰: “脑为元神之府。
”元者,气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
中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脑神经细胞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证。
因此,中风病病机中之“神”是“元神”、“脑神”。
石学敏院士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开窍”。
1.2“醒脑开窍”的理解石学敏院士结合几十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遵《灵枢》“粗守形,上守神”的重要诊疗思想,结合中西医对中风病的认识,从针刺角度,创造性的提出“神”的改变在中风病各期病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而区别于脏腑气血的层面; 他对“神”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并对神的生理、病理及诊治加以概括: 神之所在—脑为元神之腑; 神之所主—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神之所病—百病始生皆本于神; 神之所治—凡刺之法必先调神。
因此他明确提出,中风病以脑府立论,其它脏腑阴阳失调皆为发病的病理基础。
发病关键是各种病理机制在诱因下,上犯于脑或阻闭脑脉或损伤脑络,血溢脉外,最终造成元神之府脑窍闭阻,脑神不能支配人体各种正常的功能活动发为中风,即“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为中风病的总病机。
中风病非药物疗法
中风病非药物疗法中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赛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
相当于西医学急性脑血管病。
现将中风病的非药物疗法及护理调摄论述如下:针灸疗法一般在中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可给予针灸治疗。
运用以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基本针法的针灸三联法,辅以常规毫针刺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补益肝肾。
昏迷病人要进行针灸促醒,用30号针以雀啄手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一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穴辅穴均不留针。
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常规毫针刺法)中经络上肢: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八邪等。
下肢:环跳、承扶、风市、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委中、太冲、足三里、丰隆等。
操作:弛缓期手法以补为主,痉挛期手法平补平泻。
若病人肌张力低下、肌力为0级,可配合背三针刺法。
若出现肌张力增高或患者躁动不安,可选醒脑开窍针配合头皮针(头皮针取患肢对侧运动区)。
手指握固加八邪、后溪;足内翻加丘墟、照海。
中脏腑脱证取穴:关元、足三里、施大艾柱隔姜灸,神阙隔盐灸。
闭证取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等。
语言功能障碍的治疗醒脑开窍针配合头皮针、舌针。
头皮针分别取言语1区(运动性失语)、言语2区(命名性失语)、言语3区(感觉性失语);舌针取金津、玉液、哑门,海泉点刺放血,上廉泉、夹廉泉(电针)。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一、定义:中风又名卒中,本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进以歪避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
二、概括:中风病和现代医学的脑血管颇为一致,它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也是“古已有之”达数千年之久的“大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1968年中华医学会曾将脑血管病分为十二大类,每一类中又分为若干种病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闹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从病理上讲,前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受损,后者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及水肿挤压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57个国家进行调查,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是这些国家人口总死亡数的11.3%,仅次于心肌梗塞和癌肿,很多国家将中风列为前三种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残率的疾病。
在我国很多地区,中风发病率比冠心病高,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大疾病。
据调查,我国各地区的发病趋势为: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近年来,我国中风的患病率更是高的惊人,并由年轻话的趋势,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一大敌,积极防治中风病已成为医患共同的历史重任。
三、危险因素中风病的发生主要与血管壁和管腔内理化因素的改变有凡影响二者改变的因素都能对中风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凡能产生这些不利影响都能对中风的发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凡能产生这些不利影响的因素均可称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但应看作是中风的催化剂。
中风病的发生绝非某单一的危险因素所致,而是若干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体外因素:居住地理位置、海拔、气候、时间节律、放射治疗、电磁物、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等。
(二)自身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病、TIA、既往中风史、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肥胖、血液成分改变、吸烟、口服避孕药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
风、瘀血、痰浊等)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故“醒脑开窍,益脑调神,疏通经络”为治疗中风
的基本大法。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及各脏腑关系密切,因此,调通督脉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 有一定的作用;人中属督脉为醒神之要穴,针泻人中可以开窍启闭以醒元神。通调脏腑,“心藏 脉,脉舍神”《灵枢・本神》;心是维持元神功能的重要脏腑,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通 阴维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针泻内关具有宁心调血安神之功;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之所,因 此,针补三阴交对肾、肝、脾三脏均有调节作用。三脏功能得调则脑髓化生有源。此外,针极 泉、委中、尺泽等穴,以激发患肢经气,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讨论已在不同层次展开。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针 法对处于异常状态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对中风病理过程中的自由基损伤具 有抑制作用,通过提高SOD活性减缓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的脑神经元的损害,从而保护脑组 织的结构和功能。PGl2、TXA2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 “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提高处于低水平的PGl2,降低处于高水平的TXA2,从而对PGl2/曰(A2 的平衡起到调节作用。
89.50±18.0。 46.00±7.5。’ 57.50±11.4。 0.56±0.07。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一P<0.01 表3针刺前后SOD、LPO的结果比较X±8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一P<O.01 表4针刺前后PGl2、TxA2的结果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长期大样本的临床观察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显著,各期中风病的总的临 床有效率达96.69%,急性期的总有效率为97.78%,并且经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证实,其疗效 明显优于传统针法和药物疗法。 我们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涉及心、肾、肝、脾等脏器,其病机在与各种病理因素(如肝
醒脑开窍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日照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金新美中风病(脑梗塞或脑出血)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居于首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病变迅速,与风的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称之为中风。
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头晕头痛、口角流涎、语言不利,重症者表现为猝然昏倒、半身偏瘫、语言困难等。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不但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高,易复发。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我国发病率居世界第二,是各类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治疗后有3/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残疾,其中劳动力丧失者占40%以上;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是医学界研究的难点之一。
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中医针灸对中风后的康复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是针灸特效疗法之一。
“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是由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
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即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引起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提出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
在取穴方面也一改常规,有别于传统取穴配方,变传统的阳经取穴为阴经取穴,重用督脉穴,尤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全身体质,缓解相关症状,对大脑和与大脑功能有关的多系统具有良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在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率方面,效果尤其显著。
这一学术思想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脑中风的指导性理论。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适用于中风病的各个时期(包括中风先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不仅对中风及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合并症、并发症(吞咽障碍、足内翻、手指握固、共济失调、二便失禁、复视)有明显疗效,而且对临床神志、精神疾患、厥、闭、脱证、顽固性疼痛、现代脑病(小儿脑性瘫痪、脑外伤)及各种疑难杂症多有良效,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独具特色。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针刺技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在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时,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技术操作规范:一、治疗前准备1.病历摸底:诊断确认中风病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和服药情况。
2.基本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面部、舌象、脉象及四肢活动情况的检查,包括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
3.针具准备:准备好消毒干净的针具,包括针头、针管、拔针器等。
4.患者床位准备:患者应平躺于舒适的床位上,身体放松,头部稍微偏转。
二、穴位选择1.温针:选择合适的温针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印堂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2.刺具选择: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刺具,包括针头长度和针径的选择。
三、针刺操作1.消毒:将选定的穴位以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保证刺入皮肤和穴位的针具的无菌。
2.刺入:针头从穴位入口处以约30°的角度刺入,深度取决于穴位的具体部位和患者的体质。
3.触感:刺入后当感到针与组织的抵抗感减轻并出现酸、胀、沉、麻、电感时,认为已刺到穴位。
4.取气:在刺入针头后,应稍微调整握持力度和角度,然后用轻轻的手法取气,使针具能进一步刺深到穴位。
5.按插连接推:将插入的针杆与针头连接起来,进行其中一方向的按插入口推,以增加刺激效果。
6.留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留针10-30分钟,取下针具后对针眼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以加强刺激效果。
四、治疗后护理1.结束时,应完成治疗区域的消毒,以防止感染。
2.患者术后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特别是治疗下肢的穴位。
3.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如局部疼痛、麻木等,医生需要向患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告知患者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技术操作规范。
在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和对病情的全面了解,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三个有机部分
1、特定穴有序组成的严格针刺处方; 2、科学的手法量学标准; 3、规范的腧穴加减应用
选穴处方的独创性
主方1
以醒神调神为要旨; 阴经为主,阳经为辅。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风池、翳风、完骨(吞 咽);合谷;廉泉、金津(言 语);丘墟照海(足内翻)
主方2
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 印堂、三阴交(患侧)
副穴:同1 配穴:同1
2.操作方法
主穴1:先 刺 内 关
直刺0.5~1寸, 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 施手法1分钟;捻转并配 合提插泻法。 捻转角度大于180°, 频率50 ~ 60转。 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主穴1:继 刺 人 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 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中风后遗症
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风池、上星透百会、印堂 加减: 清窍郁闭型: 失语点刺金津玉液;吞咽困难配翳风、上廉泉; 口角歪斜配面部足阳明经筋排刺;眼外斜配上睛 明、攒竹;耳鸣耳聋配听宫、听会;眼睑下垂配 阳白。 筋脉失养型: 上肢拘急配曲池、外关;手握不伸配合合谷透劳 宫;握力欠佳配八邪;腕下垂加刺阳池;足内翻 阳陵泉、丘墟;下肢肌肉萎缩配足阳明经排刺。
上廉泉、金精玉液
针向舌根1.5~2寸,用提插泻法; 金精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
• 注意针刺顺序,先内关(心-脑)后人中。
•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 疗程。
中风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1) 便秘:针பைடு நூலகம்水道、外归来、丰隆。
(2) 呼衰:针刺双侧气舍。
(3) 尿失禁、尿潴留:针中极、曲骨、 关元、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
便秘
腧穴组成:双侧丰隆(ST40,足阳明胃经)、左侧水道、归来 (ST28、ST29,足阳明胃经)、左外水道、外归来(自定 腧穴)。 规范操作 双侧丰隆,直刺1.5~2寸,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 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 法1分钟,留针30分钟。 左侧水道、归来和外水道、外归来,左侧外水道、外归来分 别位于水道、归来旁开2寸。4穴均直刺,进针2.5~3寸,施 用大幅度;低频率捻转泻法,即捻转幅度大于180°;捻转 频率为40~60转/分钟,行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注意: 此穴虽属捻转泻法,担用力应轻柔,避免腹膜纤维缠绕于针 体,造成牵拉,形成机械性腹膜炎。
醒脑开窍针刺法 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 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历经三十余年的临床 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 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该体系充分 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国内外数 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 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谢谢大家
处方1
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人中(Du26;督脉)、患侧三阴交 (SP6;足太阴脾经)。 规范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 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内关穴捻转法,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 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配 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继刺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 啄手法(泻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使 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º 角斜刺,进 针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插补法,即快 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 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并发症中的应用
最新版整理ppt
9
处方:上廉泉(RN23,任脉) 金津、玉液点刺放血(EX-HN 12、
X-HN 13,经外奇穴)
最新版整理ppt
10
上 廉 泉
位于任脉走行线上,舌骨上缘至下颌之间 1/2处,向舌
根部斜刺 2 寸,施用提插泻法,以舌根部麻胀感为度。
最新版整理ppt
11
金 津 玉 液
用舌钳或无菌巾将患者舌体拉起,在舌下可见两支静
左侧外水道、外归来分别位于水道、归来旁开2寸。4
穴均直刺,进针2.5~3寸,施用大幅度;低频率捻转泻法,
即捻转幅度大于180°;捻转频率为40~60转/分钟,行手法
1分钟,留针30分钟。
最新版整理ppt
16
(4)小便失控
脑卒中患者随着脑功能的蜕变,或部分小 便控制中枢(旁中央小叶)的损害,常出现小 便失控,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小便失控包括小 便失禁和遵尿潴留两类,也是脑卒中治疗中比 较难以解决问题。
最新版整理ppt
5
处方:双侧风池(GB 20,足少阳胆经) 双侧完骨(GB l2,足少阳胆经) 双侧翳风(TEl7,手少阳三焦经) 咽后壁点刺
最新版整理ppt
6
风 池 、 完 骨 、 翳 风
三穴均向喉结方向斜刺,进针2~2.5寸。施用小幅度;高
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 90°;捻转频率为120 ~ 160
最新版整理ppt
2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最新版整理ppt
21
最新版整理ppt
2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穴
配穴是根据脑卒中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合并 症、并发症针对性的选穴,醒脑开窍针刺法的 配穴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传统原则,是 个性化治疗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