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保温材料(墙体和屋面)(征求意见稿)1 总则1.0.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我国绿色保温材料评价与标识工作,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支撑绿色建筑选材,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建筑用墙体和屋面用保温材料的绿色建材评价。
1.0.3绿色保温材料评价时在符合本导则的要求和各地域特征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墙体保温材料附着在建筑墙体外侧、内侧或中间用于提高墙体保温性能的建筑保温产品。
2.0.2屋面保温材料附着在建筑屋面外侧、内侧或中间用于提高屋面保温性能的建筑保温产品。
3 基本规定3.0.1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
控制项为进行绿色保温材料评价必须满足的指标,参评产品及其企业必须全部满足控制项要求。
评分项总分为100分,加分项总分为5分。
总得分按照式3.0.1-1和式3.0.1-2计算。
权重见表3.0.1。
Q总= Q评+ Q加(3.0.1-1)Q评=Σw i Q i(3.0.1-2)式中:Q总——总分;Q评——评分项得分;Q加——加分项得分;w i——评分项各指标权重;Q i——评分项各指标得分。
表3.0.1 评分项各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具体条文权重节能0.42 5.1.1 降低产品生产能耗0.15 5.1.2 降低原材料运输能耗0.10 5.1.3降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0.10 5.1.4降低保温材料的节能设计修正系数0.05 5.1.5能源管理体系认证0.02减排0.20 5.2.1减少厂区大气污染物和污水排放0.105.2.2 减少施工工程的环境影响0.055.2.3提高保温材料的使用率0.05安全0.18 5.3.1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0.055.3.2提高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0.105.3.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03便利0.10 5.4.1 提高保温材料的易施工性0.05 5.4.2 提高保温材料的0.05适用性与经济性可循环0.105.5.1通过产品认证或提交环境产品声明报告0.055.5.2保温材料易回收再利用0.053.0.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获得分值或不得分。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点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点
徐伟;邹瑜;孙德宇;于震;孙峙峰;李怀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5(0)23
【摘要】本文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背景、过程、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阐述了编制思路和要点,重点解读实施过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阐述了超低能耗建筑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为超低能耗建筑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人员提供科学详细的指导.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徐伟;邹瑜;孙德宇;于震;孙峙峰;李怀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点
2.《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要点
3.共同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2015年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第二届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4.2015年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第2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
5.2015年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第2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举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建造技术导则五节一环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绿色建造技术导则五节一环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社会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绿色建造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造不仅强调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建筑的目标,绿色建造技术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绿色建造技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关键的技术导则。
绿色建造技术涵盖了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和环境材料使用等方面。
通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应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并推动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
在节能技术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建筑隔热材料的应用。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和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节水技术方面,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节水设备的应用。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和废水,并采用节水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珍贵的淡水资源。
在环境材料使用方面,本文将介绍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和低碳材料的选择。
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和再生材料,以及选择低碳材料,如砖头和混凝土,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建筑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的绿色建造技术,我们可以构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能提高建筑的室内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绿色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我们有望迈向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本文的结论将对绿色建造技术导则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绿色建造技术导则的实施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行业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每个人的意识和行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宜居的环境,为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参考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和讨论绿色建造技术的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建办[2013]195号 发布《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的通知
关于发布《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规划局、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规划局、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推进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现将《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印发你们,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31日
序号
标准设计号
图别
标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技术导则》的通知-津建科〔2015〕317号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1. 学生基础:经过高一上学期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把握能力有待提高。
2. 学习兴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热情,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3. 思维能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培养。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1. 巩固基础知识(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加强课堂讲解和辅导,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3)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学习兴趣(1)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
(2)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邀请历史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3.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工作计划实施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 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抓住机遇 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写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出台之际
提高我们把握命运的科学能力。 约束人类无度的行为, 控
制对资源的低效益消耗、浪费和过量的攫取,拓展新技术, 鼓励创新 。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在城市建设中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遵循党中 央提出
的” 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全面推广节能技术, 制定
不能满足我们对电力的需求。建设部相关官员指出:
刖 笛
— —
如不采取节能措施 , 0 0  ̄2 2 年的建筑能耗将达到1 1
亿吨 ,为现在能耗 的3 ,那么 ,整个生态系统都 倍 将受到破坏。这方面 , 欧美等发达国家都有过痛苦
的经历与教训。
_2 . 2 .
维普资讯
月 I 笛 J
《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还阐明了发展绿色建筑的的意义 ,并明
确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绿色建筑虽然有诸多优点 , 但是社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义 ,缺乏 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 ,更缺少相关的技术规范 ,造成绿
色建筑在付诸实施 时没有操作依据。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
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 ;全社会参与 ,挖掘
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 : 正确处理节能 、节地、节水、 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坚持技术创新 。走
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我国建筑节能实施的目标将分
导则》明确提出。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 节地、 节水 、 节材) 、保 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光源对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第 1~8 种标准颜色样品显色指数的 平均值。 3.0.6 低质原料 low quality raw material
铁、钛和锰等着色元素含量较高,以及各种工业尾矿、废渣、废料等用作 陶瓷生产的原料。 3.0.7 灰料 ash material
由水泥、骨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 比例,在搅拌站(楼)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 物的混凝土建筑材料,包括常规品和特质品。 2.0.6 建筑节能玻璃 building energy-saving glass
由普通平板玻璃经过深加工后,用于建筑透明围护结构用的玻璃制品,包 括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 2.0.7 陶瓷砖 ceramic tile
- 15 -
2定义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建筑。 2.0.2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 “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3 保温材料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
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经成形、高温烧成等生产工艺制成的实心或 空心板状建筑用陶瓷制品,包含建筑陶瓷砖、陶瓷板、陶板、瓷板等。 2.0.8 卫生陶瓷 sanitary pottery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发布单位】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发布文号】建科[2005]199号【发布日期】2005-10-27【生效日期】2005-10-27【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建设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及有关建设部门、科技厅(委),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及有关建设部门、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科技局: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建设的指导,促进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健康发展,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现印发你们,并就贯彻落实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组织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要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和试点示范,积极推进本地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要遵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内容,调整和完善本单位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树立绿色建筑意识,强化绿色建筑导向,建立健全实施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机制,培养骨干技术人才,逐步形成本单位开展绿色建筑工程实践的特点,确立核心竞争力。
三、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要按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要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强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和工程化配套,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促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设部科技部印发二OO五年十月目录前言 31.总则 32.适用范围 4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4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 5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7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7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8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5.4 节材与材料资源 105.5 室内环境质量 106.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26.1 场地环境 126.2 节能 136.3 节水 136.4 节材与材料资源 137.绿色建筑的智能技术要点 147.1 智能技术 147.2 智能化系统 148.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 148.1 管理网络 148.2 资源管理 158.3 改造利用 158.4 环境管理体系 169.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 169.1 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 169.2 发展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 16 9.3 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 17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前言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_摘要_
编者按:为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在住宅建设中应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 1.总则;2.能源系统;3.水环境系统;4.气环境系统;5.声环境系统;6.光环境系统;7.热环境系统;8.绿化系统;9.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10.绿色建筑材料。
《导则》适用于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新建工程,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地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
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在《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本刊在此刊载《导则》的总则以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两部分内容。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摘要)专题专论总则1.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参照世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
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3.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能原则。
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生态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卫生陶瓷(征求意见稿)2015年4月1 总则 (3)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3)4 控制项 (4)5 评分项 (4)5.1 节能 (5)5.2 减排 (5)5.3 安全 (6)5.4 便利 (6)5.5 可循环 (6)6 加分项 (6)1.0.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我国绿色卫生陶瓷评价与标识工作,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支撑绿色建筑选材,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卫生陶瓷的绿色建材评价。
1.0.3绿色卫生陶瓷评价时在符合本导则的要求和各地域特征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卫生陶瓷由粘土或其他无机物质经混炼、成型、高温烧制而成的用作卫生设施的陶瓷制品。
3 基本规定3.0.1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控制项、评分项和加分项。
控制项为进行绿色卫生陶瓷评价必须满足的指标,参评产品及其企业必须全部满足控制项要求。
评分项总分为100分,加分项总分为5分。
总得分按照式3.0.1-1和式3.0.1-2计算。
权重见表3.0.1。
Q总= Q评+ Q加(3.0.1-1)Q评=Σw i Q i(3.0.1-2)式中:Q总——总分;Q评——评分项得分;Q加——加分项得分;w i——评分项各指标权重;Q i——评分项各指标得分。
3.0.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获得分值或不得分。
3.0.3绿色卫生陶瓷由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都应满足本导则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评分项和加分项的总得分确定等级。
三个等级划分见表3.0.3。
4 控制项4.0.1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应符合表4.0.1的要求。
4.0.2 卫生陶瓷应具备详细、合理的应用技术文件。
4.0.3卫生陶瓷的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卫生陶瓷》GB 6952的要求。
4.0.4卫生陶瓷的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准规定的3级。
5 评分项5.1 节能5.1.1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的要求。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56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华夏奖专刊2011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三等奖)一、立项背景建设部在2006年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北京、上海等地积极编制地方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但这些标准都还是对建成建筑的后评价标准,各地缺乏可在规划设计阶段有效指导与规范设计的标准文件。
深圳市规划局率先提出了编制《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课题。
《导则》是全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文件,有利于设计人员加深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有效避免设计误区。
《导则》的发布使深圳市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为我国其他地区制定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项目简介1、目标及原则主要目标:(1) 倡导绿色建筑理念;(2) 推动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3) 指导绿色建筑设计;(4) 设计标准与国家评价标准衔接;(5) 综合反映深圳地域特点和经济特点。
主要原则:(1) 本土化;(2) 大众化;(3) 定量化。
2、主要内容简介《导则》按照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六大专业进行条文组织,内容涵盖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方便设计人员查阅,进而有效指导设计。
《导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有关新技术在深圳地区的适用性进行了明确界定,在绿化方式、生态化景观、通风、场地遮阳与建筑外遮阳、场地声环境、场地开放性、绿色交通网络、功能适用性、地下空间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节水设计、雨水收集、人工湿地与中水利用、空调系统优化设置、节能照明与控制方式、光污染、节能电梯等二十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导则》通过对设计技术的提升,增加了绿色建筑内涵,并通过对精细化设计的明确要求,扩大了外延,同时增加了设计对策划、施工、运行管理、使用的要求。
三、总体思路《导则》编制根据大量调研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本项研究工作,同时采用理论分析与多种模拟工具(通风模拟、能耗模拟、声环境模拟、太阳能模拟、设备系统模拟分析软件)结合的方法对各类案例与标准中出现的分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判断,通过对既有绿色建筑运行数据的实测与分析,对标准体系内容进行修正,以保证各指标的合理性。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遮阳为主,兼顾冬季的保温要求;过渡季节能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 (2)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目标应根据本导则技术指标的要求,结合不同气候
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等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 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欧盟 2002 年通过并于 2010 年修订的《建筑能效指令》 (EPBD),要求欧盟国家在 2020 年前,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近零能耗水平。 丹麦要求 2020 年后居住建筑全年冷热需求降低至 20 kWh/(m²·a)以下;英国要 求 2016 年后新建建筑达到零碳,2019 年后公共建筑达到零碳;德国要求 2020 年 12 月 31 日后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2018 年 12 月 31 日后政府部门拥有或 使用的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德国“被动房”(passive house)是实现近零能耗目标 的一种技术体系,它通过大幅度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同时利用高效 新风热回收技术,将建筑供暖需求降低到 15 kWh/(m²·a)以下。美国要求 2020-2030 年“零能耗建筑”应在技术经济上可行;韩国提出 2025 年全面实现零能 耗建筑目标。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制定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目标和技术政策,建立适 合本国特点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及相应技术体系,超低能耗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节 能的发展趋势。
附件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技术导则(试行)
(居住建筑)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5 年 10 月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 3 第二章技术指标 ........................................................................................................... 5 第三章设计 ................................................................................................................... 7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前言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
1.总则1.1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2本导则所称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页脚内容11.3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4发展绿色建筑,应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5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
1.6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1.7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
1.8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页脚内容22.适用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绿色建筑(主要指民用建筑)的建设,适用于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单位、建筑产品研发企业和有关管理部门等。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星级绿色建筑全装修实施技术导则》的通知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星级绿色建筑全装修实施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9.08•【字号】渝建绿建〔2020〕19号•【施行日期】2020.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提升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市领导对建设工地规范管理工作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工作,我委组织编制了《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并请结合以下工作要求,遵照执行。
一、各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应在《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本项目实际,细化提升工作标准和措施,将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员工,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
二、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市安全总站、有关单位要以贯彻执行《标准》为切入点,持续深入开展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攻坚行动,对执行情况良好的企业和项目给予评优评先等政策支持,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企业和个人督促整改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和曝光。
要积极打造本地区、本单位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亮点示范项目,高标准、严要求,补短板、强弱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我委将适时组织开展《标准》执行情况全市督查行动。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8日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试行)目录1. 总则61.1 目的61.2 编制依据61.3 适用范围62. 行为准则62.1 基本要求62.2 各方主体责任72.3 施工组织要求82.4 维护保洁要求93. 施工围挡93.1 基本要求93.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04. 出入口及大门124.1 基本要求124.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25. 扬尘控制和裸土覆盖14 5.1 基本要求145.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56. 材料堆码及垃圾处理15 6.1 基本要求156.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57. 防护立网167.1 基本要求167.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68. 外脚手架178.1 基本要求178.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79. 临边防护189.1 基本要求189.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810. 高处作业吊篮1810.1 基本要求1810.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911. 建筑起重机械1911.1 基本要求1911.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912. 污水处置2012.1 基本要求2012.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2013. 噪音防控2113.1 基本要求2113.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2114. 临时设施(民工宿舍、办公房、加工防护棚等)21 14.1 基本要求2114.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2215. 城市道路文明施工管理2315.1 基本要求2315.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2316. 轨道明挖站点封闭施工2516.1 基本要求2516.2 施作要点及注意事项2517. 附则261.总则1.1目的聚焦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突出问题,巩固工作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工作,有效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等的不良影响,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印发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印发佚名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5(0)23
【摘要】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更好地指导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广,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以下简称”导则”).并干近曰正式印发各地。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居住建筑;被动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国情;标准体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1.48
【相关文献】
1.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深度解读 [J], ;
2.《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路及要点 [J], 徐伟;孙德宇
3.《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要点 [J],
4.《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印发 [J], 钱进
5.住建部印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 [J], 侯恩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在充分借鉴国外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15年11月印发。
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为什么编制《导则》,《导则》的主要内容和看点有哪些?■什么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以下简称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定义对超低能耗的技术应用次序和目标进行了阐述,即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消耗。
超低能耗建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更加节能。
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
与现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相比,供暖能耗降低85%以上。
二是更加舒适。
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三是更好空气品质。
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四是更高质量保证。
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导则》编制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室内环境标准低,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和产业水平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和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相比存在很大不同,无法照搬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迫切需要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
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标准体系,并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相结合,更好地指导我国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广,2014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相关单位正式启动了《导则》编制工作,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先后修改11稿,于2015年11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实施。
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
2021 年第04期Macro window("宏观视窗1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 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 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建造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
1总则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推习惯于从环境、城市、文化角度去更 加直接地思考,这种思考带来的设计 方向也许更加“减碳”。
生态思想的思考起点是人和环境 的关系,对这个关系有恰当的定位是 一切的基础。
人类的先民对自然是“敬畏”的情感,人的安定感和自我认知是将自 己安放到一个可认知的、有系统的宇 宙秩序中。
但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西 方社会开始将自然放在与人相对立的位 置,可以说一切的环境危机来自于这种 对立,即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没 有完全突破这种对立的认知。
到近代,因为全球化的影响,地 域文化衰败,东、西方趋同,凌驾于 自然之上的思想占了统领地位,将环 境危机推向严峻的地步。
试想,人类 是否有一天真的有“超能力”,游刃 有余地操控环境为我所用?可以说,许多寄望于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 人,都依赖于类似的期望。
这究竟是 狂妄的自毁,还是人类进步的终极理 想?笔者认为,这恰恰是不同环境价 值观分歧的根源。
以不同理解为出发 点,引出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个 选择是如此重要,关系到人类的存亡。
具体到建筑,其实一直也有这样的讨论,寻找“绿色建筑”的“中庸之道”,谈何容易。
同时,人类的文化和环境的变化存在着互动关系。
可以说环境危机来自于人类的野心和贪婪,而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文化的演进。
城市和建筑作为文化的外延和载体,必受影响,但这个过程是相当滞后的,而且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生态文明”是中国建筑的指路标生态思想所涉及到的价值问题,不仅包括道德价值,还包括美学、精神、科学以及文化上的价值,当然还要考虑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和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目标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包括:1、减少能源消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和节能设备,降低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需求。
2、节约水资源: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等措施,减少建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
3、节约材料:选用可再生、可回收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4、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5、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整合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项目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将建筑、结构、设备、景观等各个专业整合在一起,共同考虑建筑的性能和环境影响。
通过跨专业的协作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3、被动式设计优先优先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如合理的建筑朝向、遮阳措施、自然通风和采光等,以减少主动式设备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4、灵活性和适应性设计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建筑,能够根据未来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三、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1、节能技术(1)建筑围护结构优化建筑的外墙、屋顶和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密封措施,减少热量的传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前言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
1.总则1.1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2本导则所称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3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4发展绿色建筑,应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5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
1.6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1.7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
1.8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适用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绿色建筑(主要指民用建筑)的建设,适用于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单位、建筑产品研发企业和有关管理部门等。
3.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3.1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
3.2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2.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
3.2.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1)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2)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3)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4)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3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1)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者的适度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2)保障使用的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室内环境质量;(3)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时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3.2.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1)通过优良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2)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消费方式,减少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3)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4)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5)增强耐久性能及适应性,延长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
(6)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是按定义,对绿色建筑性能的一种完整的表述,它可用于评估实体建筑物与按定义表述的绿色建筑相比在性能上的差异。
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
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
表1绿色建筑分项指标与重点应用阶段汇总表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5.1节地与室外环境5.1.1建筑场地(1)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2)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3)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4)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
5.1.2节地(1)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2)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3)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5.1.3降低环境负荷(1)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2)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3)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4)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5)采用雨水回渗措施,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5.1.4绿化(1)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2)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3)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5.1.5交通(1)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2)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3)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
5.2节能与能源利用5.2.1降低能耗(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3)采用用能调控和计量系统。
5.2.2提高用能效率(1)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1)合理选择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2)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
(2)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1)考虑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营时的节能措施;2)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如采用热回收技术;4)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5.2.3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参考下表2:表2可再生能源的应用5.2.4确定节能指标(1)各分项节能指标;(2)综合节能指标。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3.1节水规划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3.2提高用水效率(1)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2)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空调冷却水和游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冲洗便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提倡使用免冲厕技术等;(3)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5.3.3雨污水综合利用(1)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2)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3)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5.3.4确定节水指标(1)各分项节水指标;(2)综合节水指标。
5.4节材与材料资源5.4.1节材(1)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2)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3)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4)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减少施工废料;(5)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5.4.2使用绿色建材(1)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2)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3)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4)使用可节能的功能性建材。
5.5室内环境质量5.5.1光环境(1)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2)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3)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4)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如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可利用光导纤维引导照明,以充分利用阳光,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5)照明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场景设置等技术措施,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6)分级设计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满足低标准的一般照明与符合工作面照度要求的局部照明相结合;(7)局部照明可调节,以有利使用者的健康和照明节能;(8)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
5.5.2热环境(1)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2)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建筑物内的加湿和除湿系统能得到有效调节;(3)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温度可调区域的大小,满足不同个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5.5.3声环境(1)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2)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的要求;(3)综合控制机电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噪声,如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风道)和机房采用有效的减振、减噪、消声措施,控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