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与人类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洪水与人类命运
【摘要】4000年前爆发过一场给人类制造了灭顶之灾的大洪水,淹没了丘陵、包围了高山,其真实性已被众多古籍证明,包括西方的《圣经》记载以及世界绝大多数民族的传说在内。最可珍贵的是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十分肯定地证实了此事、表述了洪水的浩大、歌颂了大禹治水的艰辛。类似的灾难是否还会重演?成为众多地质学家、历史学家和民间热心者苦心探究的动力源泉。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查清楚大洪水发生过程的梗概:尧的时代黑云自北方铺天盖地袭来、高空狂风怒吼、黑障遮天蔽日、粘糊糊的黑色雨下了40天、有发红光的物体坠落、灾难持续了150天、出现了十日并出的神奇天象。太空望远镜拍回的天文照片足以揭示其原因,原来是太阳系撞上暗星云的缘故。预测和防范灾难的再次发生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
【关键词】大洪水;踏青;暗星云;十日并出;冰雪团;山顶洞城
农历十月初一乃中华民族传统的鬼节,至今流传着烧纸钱、送寒衣的习俗。一百五十天后的三月初三又是自古的踏青、祭祀之日。何以由来?经众多热心者的苦心考证,其由来径直指向四千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大洪水。仅十月初一这一天,突如其来的黑色暴雨引发特大洪水淹没了群山、仅露出高山之尖、绝大部分人都被淹死了,直到150天后洪水才退尽、天空露出久违的骄阳。数量少得可怜的幸存者终于熬出了头、踏青庆贺劫后余生、祭祀缅怀故去亡灵、传承延续人类文明。
关于那场大洪水,众多古籍留下了简明而珍贵的记载。
《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与中国。”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山海经?海内篇》:“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洪兴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
《史记?夏本纪第二》:“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罕见的水灾,洪水滔天,包围了高山,没过了丘陵,平原地带到处是一片汪洋,……大禹身负治水重任,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走遍黄河上下,……‘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大禹终于治理好了泛滥的洪水,他的威望也大大提高,舜便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他。”“禹说:‘洪水泛滥,浩浩荡荡,包围高山,淹没丘陵,老百姓都深受其害。’”
尽管含有些许神明的影子,但对灾难的总体面貌已描述得清清朗朗。尤其是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对史料的考证极其严格,他在《史记》中对大洪水状况和大禹治水的陈述不容置疑。倘若不信,那么值得怀疑的倒应该是我们自己了。
世界各地的情形如何呢?无独有偶,西方人崇拜的《圣经》在开篇中即详细记述了那场可怕的天灾。
《圣经?创世纪…洪水》:“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
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长,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内容情节大致相同。个别民族的传说缺失,跟其地势相关,或许本来就不多的人全淹死了。各民族的传说有差异,正好从不同的关注角度把灾难描述得更全面。
热心的地质学家、历史学家、民间考证者们历尽艰辛,终于梳理出那场大洪水的梗概:
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尧在位的时候,大团的黑云自北方铺天盖地袭来。高空狂风怒吼、黑云翻滚恐怖、霎时暗无天日、四周一片漆黑、粘糊糊的黑色雨如注般倾泻而下、毫不歇息,洪水急速上涨,人们发疯似地往高处跑,黑暗中有发红光的大小物体坠落。逃到丘陵上的人们被逐渐升高的洪水淹没、无以存身,只有那些逃到大山之顶的极少数人得以存活。黑色的雨接连下了四十天,侥幸活着的人们又遭到艰难困苦的折磨和各种野兽的袭击。洪水往东南方流入大海,直到一百五十天后才退尽,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出来踏青、祭祀亡灵,苦难终于熬到了头。
这场大洪水究竟淹没了多高?有说800米、有说1000米,古人说水高自300仞以上。一仞相当于周8尺、汉7尺,一周尺约23厘米,折合下来超过552米,相信这是在比较开阔的区域从附近山上量出的高度。崇山峻岭中由于山间狭窄,洪水被挤兑抬高到800-1000米也是合理的。
四千年前那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带给人类的灾难是那样的沉痛、难以忘怀。类似的灾难是否还会重演?成为众多热心者苦心探究的动力源泉。难怪儿时看到画报上西方古代为何把城堡建造在高山之巅是那样的不解?猜想那是为了便于打仗时防御。至今才想明白,那是信奉《圣经》的先民们牢记着大洪水的灭顶之灾的教训,再艰难也要把城堡建造在洪水淹没线之上的缘故。
纵观当今的世界,文明之花几乎尽数开放在洪水淹没线以下。或填海造城、仅高出海平面几米,或高出宽大的河床几十米。若以552米的平川淹没线来衡量,恐怕十之八九都处于洪水通道或新形成的浅海之底。仅峨眉山、武当山、泰山之巅的庙宇和重庆山城的顶部有望幸存。可悲的是,不少智者不相信那场灾难会再度发生,满足于百年大计、百年一遇,慰人亦自慰。四千年过去了,下一个坎是在四千年之后?还是三千年?两千年?或许近在百年之内?我们浑然不知。
多么期望决策者们不仅把眼光放在百年,也适度放开眼量。像西安那样的文明古都,不妨在附近的秦岭之巅建造一座城堡,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凿纵横隧道,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山顶洞城,附以少量的山顶建筑。生存保障自成体系,足以容纳百万之众长时间生活。平时用作旅游、休闲、度假、消费,灾难来临时庇护种族得以存活、繁衍。全国若有十来座山顶洞城得以建成,民族之大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