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钾氯测定SOP_电解质三项(KNACL)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合集下载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电解质和无机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参考值及资料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电解质包括血清钾(K+)、钠(Na+)、氯(Cl-)、钙离子(Ca2+)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无机微量元素包括磷(P)、镁(Mg)、锌(Zn)、铜(Cu)、铁(Fe)等;尿电解质主要包括尿钾(K+)、钠(Na+)、氯(Cl-)、钙离子(Ca2+)和尿磷(P)。

【项目名称】血清钾钾在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英文缩写】K【参考值】3.5-5.5 mmol/L【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1)钾的摄入不足,如饥饿、营养不良、吸收不良。

另外严重感染、败血症、消耗性疾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的晚期以及手术后长期禁食等。

(2)钾的过度丢失,如严重的呕吐、腹泻及胃肠引流等。

(3)钾的细胞内转移,如家族性周期性四肢麻痹、肌无力症、给予大量葡萄糖等。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

(5)肾脏疾病: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②肾小管酸中度。

(6)碱中毒。

(7)药物作用:①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②使用利尿剂;③大剂量注射青霉素。

2.病理性升高:(1)肾脏功能障碍;(2)细胞内钾的移出:如重度溶血反应、组织破坏、灼伤、运动过度、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使细胞脱水。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即阿狄森病。

(4)组织缺氧: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中枢或末梢性呼吸障碍、休克及循环衰竭、全身麻醉时间过长。

(5)酸中毒。

(6)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如注射大剂量青霉索钾或长期应用安体舒酮、氨苯喋岭等。

【采血要求及注意事项】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项目名称】血清钠钠的生理功能是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当血清钠的含量发生变化时,体内这些平衡就会被打破,出现病态。

【英文缩写】Na【参考值】135~145mmol/L【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K+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

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

K+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⑵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血清K+低于3.0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

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

Na+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⑵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出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时,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

离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离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离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常见的离子有钠离子(Na+)、氯离子(Cl-)、钾离子(K+)、钙离子(Ca2+)、氢离子(H+)等。

这些离子的浓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水分摄取、肾脏功能等。

因此,测定血液离子浓度可以提供有关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信息。

2. 氯离子(Cl-):正常参考范围为96-106 mmol/L。

氯是体内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成分之一、高氯血症可能与脱水、肾脏问题、代谢性酸中毒等相关,低氯血症可能与失盐、低血钾、肾功能障碍等相关。

3. 钾离子(K+):正常参考范围为3.5-5.0 mmol/L。

钾是维持细胞功能和肌肉活动的重要离子。

高钾血症可能与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药物过量等相关,低钾血症可能与引起排钾过多的药物治疗、呕吐、腹泻等相关。

4. 钙离子(Ca2+):正常参考范围为2.2-2.6 mmol/L。

钙在体内参与神经传导、骨骼形成、心肌收缩等重要生理过程。

高钙血症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等相关,低钙血症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

除了这些离子之外,还有其他离子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如氢离子浓度(血气分析中的pH)、镁离子浓度、磷酸盐离子浓度等。

这些离子的异常浓度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监测离子浓度对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离子浓度的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有时可能是暂时的生理反应或实验室误差的结果。

因此,在评估离子浓度时,临床医生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检验科常见电解质检测项目解析

检验科常见电解质检测项目解析

检验科常见电解质检测项目解析电解质是指在生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相对较稳定的电解质化合物,包括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以及氯离子(Cl-)等。

这些电解质在维持生物体细胞内外电位差、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体液渗透压以及参与神经和肌肉传导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电解质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钠离子(Na+)检测钠离子是体内最主要的阳离子,对于维持体液渗透压、调节神经和肌肉传导以及催化酶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人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约为135至145mmol/L。

当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可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而高钠血症则可能导致口渴、皮肤干燥、肌肉无力等。

因此,对钠离子的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钾离子(K+)检测钾离子在维持细胞内外电位差、调节心肌收缩和神经传导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血浆中钾离子浓度的正常范围约为3.5至5.0mmol/L。

钾离子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心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因此,钾离子的检测是评估患者心脏、肾脏功能以及调整用药方案的重要指标。

三、钙离子(Ca2+)检测钙离子对于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和维持心肌收缩、神经传导等机能均起重要作用。

血浆中的钙离子分为游离钙和蛋白结合钙两种形态,全钙正常范围约为2.08至2.54mmol/L。

钙离子浓度异常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低钙血症可能导致手足抽搐、心动过缓等,高钙血症则可能产生疲劳、多尿等症状。

钙离子的检测可用于早期筛查骨质疏松、肾功能异常等疾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镁离子(Mg2+)检测镁离子是体内第四丰度的阳离子,参与细胞内外电位平衡、酶活性催化等多种生理过程。

血浆镁离子的正常范围约为0.65至1.05mmol/L。

镁离子浓度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症状。

镁离子的检测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镁剂的使用以及观察治疗效果。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目录一、生物化学检验 (2)1.1 血糖测定 (4)1.2 血脂测定 (5)1.3 电解质测定 (6)1.4 血清铁蛋白测定 (7)1.5 肌酐测定 (8)1.6 尿素氮测定 (9)1.7 胆红素测定 (10)二、免疫学检验 (11)2.1 肝功能检查 (12)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 (13)2.3 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14)2.4 甲状腺功能测定 (15)2.5 肿瘤标志物测定 (16)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17)3.1 基因检测 (18)3.2 药物代谢酶测定 (19)3.3 病毒抗体测定 (20)四、血液学检验 (22)4.1 血细胞计数 (23)4.2 出血时间测定 (24)4.3 血块收缩时间测定 (25)4.4 血小板计数 (25)五、尿液检验 (26)5.1 尿液常规分析 (27)5.2 尿沉渣分析 (29)5.3 尿液生化分析 (30)六、体液检验 (31)6.1 脑脊液检验 (32)6.2 精液检验 (34)6.3 阴道分泌物检验 (35)七、其他生化检验项目 (36)7.1 血清蛋白电泳 (38)7.2 免疫球蛋白测定 (39)7.3 血清酶学测定 (41)一、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如酶、蛋白质、糖类、脂质、电解质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其活性水平的异常可能反映出机体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酶类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提示肝损伤。

谷草转氨酶(AST):同样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当肝细胞受损时,AST 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升高也提示肝损伤。

乳酸脱氢酶(LDH):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其水平升高可能与组织坏死、缺氧、炎症等有关。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

电解质是什么检查项目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它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酸碱平衡和电位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电解质检查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主要离子浓度来评估机体的电解质状态。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检查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电解质检查项目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检查的基本原理电解质检查是通过测量体液中的离子浓度来评估机体的电解质状态。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钠(Na+)、钾(K+)、氯(Cl-)、钙(Ca2+)、镁(Mg2+)和磷酸盐(PO43-)等离子,它们在人体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维持了细胞膜的电位差,从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功能。

电解质的浓度在人体内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饮食、排泄、药物使用等。

因此,对于某一电解质的浓度出现异常,可能反映了机体某些方面的异常情况,如水、电解质的摄入与排出不平衡等。

电解质检查一般使用离子选择电极、电解质分析仪等设备进行。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特殊的电极,它能够选择性地与某种离子反应,并产生电信号。

通过测量这些电信号的强度,就能够计算出体液中对应离子的浓度。

二、常见的电解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1. 钠(Na+)钠是人体最主要的阳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钠的浓度异常常见于水分摄入或排出的失衡,如过度饮水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或大量出汗导致的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常见于失水引起的水分丧失过多,如严重腹泻、呕吐等。

2. 钾(K+)钾在维持细胞的电位、调节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参与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钾的浓度异常常见于饮食中钾的供给与排泄不平衡,如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组织破碎等;低钾血症常见于疾病状态引起的钾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

3. 氯(Cl-)氯是体内最常见的阴离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氯的浓度异常常见于饮食与排泄的失衡,如高氯血症可见于应用含氯盐的药物或失水引起的水分丧失过多,低氯血症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等。

钠钾氯测定SOP_电解质三项(KNACL)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钠钾氯测定SOP_电解质三项(KNACL)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血清钾降低常见于:(1)经口摄入减少;(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4)尿钾丧失 肾小管性酸中毒。
血清钠升高常见于:(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清钠降低常见于:(1)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3.2质控品
美国BIORAD液体多项质控品。
3.3校准品
西门子校准品。
钠钾氯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 页 共 页
3.4仪器
SIEMENS DIMENSIONXpand Plus/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4操作程序
4.1检测过程流程
签收样品 → 离心 → 上机检测 → 审核报告 → 签发报告 → 标本保存。
血清氯升高常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血清氯降低常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尿中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尿液中钠和氯保持相对平衡。但两者并不是永远平衡的。例如: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尿氯比尿钠高;相反,连续服用大量碱性钠盐时,尿中钠比氯高。另外,尿液呈碱性很可能是尿钠含量高于氯。
5.2校准条件
在室内质控失控、更换试剂批号、更换仪器主要配件或进行大保养后均需校准。
5.3校准程序
主屏幕按F5:PROCESS CTRL→F1:CALIBRATION,按enter→F2:SET-UP&RUN,按项目键选择所需要校准的项目名称METHOD,选中相应试剂批号LOT,输入操作者姓名Operator、校准液货号Calibrator

电解质测量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量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K+、Na+、Cl-、Ca2+、pH 、TCO2测量的临床意义钾的临床意义人血清中钾平均为5mmol/L,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

但当呕吐、腹泻、用利尿剂后、饥饿和创伤时,钾排出过多又得不到补充,以及酸中毒组织破坏后,由尿排出了大量的钾,输入多量液体但没有补钾等情况,可造成低血钾。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增高血钠和降低血钾浓度的作用。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素激素治疗,以及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时,血钾多降低。

在注射葡萄糖及用胰岛素后,液体中的钾进入细胞内,血钾可暂时性降低。

与上述情况相反,如尿闭、尿少、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输入的钾过多、严重溶血,以及组织大量破坏,放出钾而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时,血钾多升高。

钠的临床意义血钠比较恒定,其增高、降低不及血钾明显。

血钠增高甚少见,偶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补入钠盐溶液过多,以及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

血钠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腹泻、严重呕吐、胃肠瘘管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以及肾炎病人用大量利尿剂后。

尿钠增高见于埃迪森氏病,尿钠减低见于长期禁食钠盐。

氯的临床意义机体内氯化物,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于血细胞内。

正常人主要靠食物摄入,随尿、大便、汗液排出。

当氯摄入过多时,如食盐过多,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及碱中毒等,均可使血氯增加。

排泄受阻,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性肾炎的无尿期以及摄入蛋白质减少时,也可使血氯增加。

此外,血氯增加也可见于心力衰竭浮肿、大叶性肺炎退热后、柯兴氏综合征等。

血氯减少的原因有:1.严重腹泻与呕吐造成失氯过多如肠道阻塞、贫血、子痫幽门痉挛等。

2.肠瘘等引起胃液胰液胆汁大量丢失。

3.长期缺盐饮食如肝硬化病了腹水抽出过多大量盐类丧失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限盐并大量利尿后。

4.肾脏排泄过多如慢性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埃迪森氏病尿中毒的肾病等。

5.肺气肿二氧化碳张力增加氯离子进入血细胞内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电解质是指能够自由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控制细胞膜电位、参与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

临床上,电解质紊乱常常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常见电解质的临床意义。

1.钠离子(Na+):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阳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参与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

钠的浓度异常升高称为高钠血症,可以导致脱水、尿少、乏力、肌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

钠的浓度异常降低称为低钠血症,常见于临床上,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脑水肿甚至生命危险。

2.钾离子(K+):钾在细胞内液中浓度很高,与钠离子相互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电位差,这对于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

当钾的浓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严重时能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衰竭、向心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其症状包括心悸、肌无力、呼吸困难等;低钾血症多见于利尿剂滥用、酗酒、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情况,其症状包括乏力、肌无力、心律失常等。

3.钙离子(Ca2+):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阳离子,它不仅仅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还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

血钙浓度异常升高称为高钙血症,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骨髓瘤等疾病,其症状包括多尿、便秘、脱水等;低钙血症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其症状包括手足抽搐、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

4.氢离子(H+):氢离子指的是酸碱平衡中的氢离子浓度,是评价体内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范围内的轻度酸中毒或碱中毒可由肺腺体质、细胞外液排烦功能障碍而引起,如肺疾病等。

严重的酸中毒和碱中毒则常常与严重的疾病状态、骨骼疾病和肾功能衰竭有关。

总之,电解质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以及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电解质发生紊乱时,会导致多种疾病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生命安全。

检验科常见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解析

检验科常见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解析

检验科常见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解析体液化学检测是临床检验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体液化学检测项目包括电解质、血糖、肝功能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体液化学检测项目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和作用。

一、电解质类检测项目1. 血钾(K+)血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对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心脏跳动有重要作用。

正常人的血钾范围为3.5-5.3mmol/L,高血钾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低血钾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因此,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监测血钾水平非常重要。

2. 血钠(Na+)血钠是血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对于调节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正常人的血钠范围为135-145mmol/L,高血钠可能与脱水有关,低血钠则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

因此,血钠的检测对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3. 血钙(Ca2+)血钙是维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重要离子,正常人的血钙范围为2.1-2.6mmol/L。

血钙偏高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骨质疏松的表现,血钙偏低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因此,血钙的检测有助于评估骨骼健康和代谢状况。

二、血糖类检测项目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评估胰岛功能和糖代谢的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范围为3.9-6.1mmol/L。

空腹血糖偏高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空腹血糖也是评估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糖化反应生成的产物,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低于6%,超过6.5%可能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三、肝功能类检测项目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肝脏细胞中常见的一种酶,其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肝脏细胞损伤。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参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血糖【正常值】3.6—6.1mmol/L 【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

2.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

【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

3.尿素氮(BUN)【正常值】2.8—8.2mmol/L。

【临床意义】判定肾功能。

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4.肌酐【正常值】44---135μmol/L。

【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5.尿酸【正常值】150--440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6.钾【正常值】3.5--5.1mmol/L。

钠【正常值】135--147mol/L。

.氯【正常值】95--108 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7.钙【正常值】2.1--9mol/L。

【临床意义】判定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总蛋白【正常值】60-80 g/L。

白蛋白【正常值】35--55g/L。

【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5.5--19μ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正常值】1.7—6.8μmol/L。

【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10.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8—40U/L【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11.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5--40 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12. .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正常值】8--53 U/L。

【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钾钠氯 K Na CL电解质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钾钠氯 K Na CL电解质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三、系统维护
1..“ANALYZE BLOOD?”选择“NO”,直到显示“CHECK OR SERVICE?”按“YES”,仪器进入维护菜单。
2.“DEPRO/CONDITION?”(去蛋白/活化)。按“YES”,准备好试剂。“DEPROTINE?”,按“YES”,仪器显示放入试剂,放入试剂后,按“YES”,仪器吸入试剂并去蛋白,在屏幕中显示剩余时间(约需5分钟)。
3.如果未能及时记录结果,仪器保留最后一个结果,“ANALYZE BLOOD?”选择“NO”,直到显示“LASE RESULT RECALL?”,按“YESOD?”选择“NO”,直到显示“STANDARDIZE?”按“YES”,可选择一点或两点定标。仪器吸入定标液并进行定标。
ABCD医院
生化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3-01
644 K Na CL仪操作程序
版序:ABCD
页码:第1页,共1页
一、测定
1.打开仪器后面的开关。放置好试剂及废液瓶。
2.稍候片刻,仪器显示“ANALYZE BLOOD?”仪器有两个选择键“YES”,“NO”。选择“YES”,仪器显示放入标本,放入标本后,按“YES”,仪器吸入标本并测定结果,在屏幕中显示测定结果。记录所得结果。
3.去蛋白后,仪器会问“CONDITION?”,按“YES”,仪器显示放入试剂,放入试剂后,按“YES”,仪器吸入试剂活化电极,在屏幕中显示剩余时间(约需5分钟)。
4.活化后,仪器自动进入两点定标。
注意:其它选项目为工程师维修时用。请避免按“YES”。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

电解质的各项指标和临床意义!血液电解质检查:1、钾(K) [正常参考值] 3.6-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

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2、钙(Ca) [正常参考值] 2.1-2.6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

3、钠(Na) [正常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4、血清磷[正常参考值] 0.87-1.4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减低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

5、镁(Mg) [正常参考值]0.8-1.2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

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

6、铁(Fe) [正常参考值] 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

血清钠六项临床意义

血清钠六项临床意义

血清钠六项临床意义
血清钠六项是指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了解其体液平衡情况,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一项检查。

血清钠六项包括:血清钠(Na+)、血清钾(K+)、血清氯(Cl-)、血清碳酸氢根(HCO3-)、血清总二氧化碳(CO2)、血清氯化物(Cl-)的检测。

血清钠六项的结果可以提供以下临床意义:
1. 体液平衡评估:血清钠、血清钾和血清氯是体内主要的电解质成分,可以反映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情况。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体液平衡紊乱的情况。

2. 肾功能评估:血清钠六项中的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可以反映肾功能的情况。

肾功能异常常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通过检测血清钠六项中的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肾功能是否正常,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脏疾病状况。

3. 疾病诊断和监测:血清钠六项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或进展。

例如,高血钠可能与脱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相关;低血钠可能与饮水过多、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相关。

通过监测血清钠六项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之,血清钠六项的检测结果对于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肾功能和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电解质检查项目

电解质检查项目

电解质检查项目电解质是指在生物体内能够分解成离子状态的物质,包括钠、钾、氯等阳离子和阴离子。

在人体内,电解质起着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如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水分平衡、促进神经肌肉兴奋等。

因此,对电解质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钠离子检查钠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也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物质。

钠离子检查可以用来评估水分平衡的状态,包括血容量和血压等。

正常情况下,血钠浓度在135-145mmol/L之间,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出现水钠不平衡的情况。

高钠血症可能由于脱水、高盐饮食、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而低钠血症则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失盐等原因引起。

2. 钾离子检查钾是人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对心肌、神经、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血钾浓度在3.5-5.5mmol/L之间。

高钾血症可能由于肾脏疾病、酸中毒、休克等原因引起;而低钾血症则可能是由于失盐、药物作用、酸中毒等原因引起。

3. 钙离子检查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之一,对于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血钙浓度在2.1-2.6mmol/L之间。

高钙血症可能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疾病等原因引起;而低钙血症则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4. 氯离子检查氯离子是体内最多的阴离子之一,也是人体维持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成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氯浓度在97-109mmol/L之间。

高氯血症可能由于脱水、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而低氯血症则可能是由于失盐、肾上腺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

5. 磷酸盐检查磷酸盐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阴离子之一,对于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代谢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血磷浓度在0.8-1.5mmol/L之间。

高磷血症可能由于肾脏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而低磷血症则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电解质检查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人体内水分平衡、酸碱平衡等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电解质临床意义

一、电解质临床意义1、血清钾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K十增高:血清K+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

血清K+高于7.5mmol/L 将引起心律失常其至心脏骤停,必须给予治疗。

K十增高见于: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含K十溶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②K+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醛固酮症;③细胞内K+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2)血清K+降低:血清K+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血清K+低于3.0mmol/L, 可出现心脏骤停。

K+降低见于:①K+摄入不足,如大手术后,不能进食又未补钾;②K+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岀汗、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服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③钾的分布异常,如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细胞外液稀释,血钾降低;④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尿,伴细胞外钾大量进入细胞内,致血钾降低;⑤原因不明的低血K+性麻痹症。

2、血清钠测定临床意义:⑴血清Na+增高:见于①输入含Na+溶液过多;②肾排Na+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血管病或脑外伤等。

Nf增高常与脱水及其他代谢紊乱并存。

(2)血清Na+降低;见于:①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和腹泻;②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或糖尿病酸中毒尿钠排岀过多;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钠经尿排出过多;④大量使用利尿剂时钠随尿排出,特别是长期限制钠摄入的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病人易出现低血钠;⑤大面积烧伤或出现大量肺泡渗出物,大量抽取胸水和(或)腹水。

当血清Na+浓度低于或等于115mmol/L时,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和头痛,当低于110mmol/L时,病人处于半昏迷和昏迷状态,极易发生抽搐,鼓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当血清Na+测定值低于133mmol/LW,应考虑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其他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解质测定的临床意义1. 介绍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包括钠、钾、氯、钙等离子。

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正常的细胞功能和体液平衡。

电解质测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人体内电解质的水平,以及诊断和治疗与电解质相关的疾病。

2. 临床意义2.1 评估水电解质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测定血清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可以评估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

钠离子(Na+)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其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出细胞外液容量和分布的改变。

低钠血症可能表明失水或过多饮水,高钠血症可能与脱水或肾脏功能异常有关。

2.2 监测肾功能肾脏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器官,通过排除废物和调节电解质的浓度来维持体内稳态。

电解质测定可以用于监测肾脏功能的变化。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

高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受损。

2.3 诊断和治疗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指人体内某种或多种离子浓度超出正常范围。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这些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异常、肌肉无力等严重后果。

通过电解质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紊乱,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2.4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会影响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如利尿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通过定期测量电解质水平,可以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3. 电解质测定方法3.1 血液样本采集电解质测定通常需要采集静脉血样本。

在采集之前,患者需要空腹,并且遵循标准的血液样本采集流程。

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3.2 常用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常用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是一种常见且快速的方法,能够直接测量血清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则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

常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一临床化学部分:1 电解质:在医学范围里电解质通常是指钾、钠、氯化物和二氧化碳。

电解质在体内起到帮助水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作用。

它们通常用于检查肾脏功能的好坏。

(1)钾K (3.5 ~ 5.0mmol/L)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它主要通过口和静脉摄取,在体内由肠吸收。

肾脏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钾。

钾↑:严重感染烧伤、休克、尿排泄障碍。

钾↓:碱中毒、频繁呕吐腹泻。

(2)钠Na (135 ~ 145mmol/L)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体内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冲动。

钠↑:严重脱水、高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钠↓:肾盂肾炎、呕吐、腹泻。

(3)氯化物Cl (96 ~ 108mmol/L)氯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体内一定的渗透压、和电解质平衡。

它通过口和静脉摄取,在体内由肠吸收。

通过尿和汗排出。

氯↑:高钠血症、脱水、肾炎、呼吸性碱中毒。

氯↓:呕吐、腹泻、肾功能减退(阿狄森氏病)。

(4)二氧化碳CO2(22 ~ 32mmol/L)二氧化碳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而产生的物质,它主要通过呼吸排出,也可由肾脏通过尿排出。

二氧化碳↑: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肺气肿)。

二氧化碳↓: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2 肝功能:(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GPT (0 ~ 40U/L)ALT↑: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

(2)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GOT (0 ~ 40U/L)AST↑:急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心肌炎。

(3)总胆红素TBIL (1.7 ~ 20.0 μmol/L)TBIL↑:肝炎、胆石症、新生儿黄疸。

(4)直接胆红素DBIL (0.0 ~ 8.0 μmol/L)DBIL↑:肝炎、胆石症。

(5)总蛋白TP(60 ~ 80g/L)TP↑:高度脱水(呕吐、腹泻、高热)、多发性骨髓瘤。

TP↓:肝硬化、肾病综合症、恶性肿瘤。

(6)白蛋白ALB (35 ~ 55g/L)ALB↑: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

临床电解质检查临床意义

临床电解质检查临床意义

电解质检查临床意义K+增高:钾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细胞内钾外移:如酸中毒、洋地黄中毒等细胞外液浓缩:如失水等钾摄入过多:如补钾液过多等降低: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或少食且静脉补钾不足等钾丢失过多:如频发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剂等细胞外钾内移:如静脉注入大量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静脉滴注)、碱中毒等其他:如大剂量注射青霉素钠盐等NA+增高:浓缩性高钠血症:如摄水少、失水多等潴留性高钠血症:如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中枢性尿崩症:ADH 减少,尿量大且供水不足个降低:缺钠性低钠血症: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利尿剂、急性肾衰多尿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稀释性低钠血症:如 ADH 分泌过多而未限制入水;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量给水;顽固性充血性心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消耗病性低钠血症:各种慢性消耗疾病CI-增高:高钠血症、失水大于失盐、注射过量生理盐水等降低:氯化钠异常丢失或摄入减少,如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或胆汁大量丢失,ADH 分泌增多的稀释性低钠、低氯血症等TCO2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库欣综合征、碱性药过多等呼吸性酸中毒:如呼吸中枢抑制、肺气肿、气胸、支气管扩张等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腹泻、肾衰竭、糖尿病、酸性药物过多等呼吸性碱中毒:如长时间呼吸增速、肺泡中PCO 2 减低、肾小管代偿性 HCO 3 —排出增多等IAG增高:代谢性酸中毒,此时酮酸、乳酸、磷酸盐或硫酸盐滞留和碳酸氢盐减少。

降低:低白蛋白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多发性骨髓瘤、高镁血症、高钙血症等血液中重要的电解质有钾、钠、氯、钙、镁、碳酸氢根等和微量元素,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作用。

钾离子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血浆钾浓度不仅受体内总钾量的调节,还反映了体内总钾量的变化。

血浆钾浓度的变化是由细胞内部或外部的钾平衡紊乱引起的。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和它相应的阴离子构成了95% 以上的血浆渗透压。

总论——生化电解质检测项目、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总论——生化电解质检测项目、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生化检测项目、参考范围、临床意义1、项目2、标本3、参考值4、临床意义一、肝功: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浆)5~34U/L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浆)9.0~48.0U/L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3、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浆)31~115U/L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4、乳酸脱氢酶(LDH-L)血清(浆)89~221U/L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5、谷氨酸转肽酶(GGT)血清(浆)0.0~53.0U/L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生物参考区间
血清/血浆 Na+:136~145mmol/L,K+:3.5~5.1mmol/L,Cl-:98~107mmol/L
尿液Na+:40~220mmol/24h,K+:25~125mmol/24h,Cl-:110~250mmol/24h
9临床意义
血清钾升高常见于:(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2)钾流入细胞外液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5)毛地黄素大量服用;
Product和批号Lot,以及最低值校准液在样品架上的位置Start at Position,最后把校准液各个水平的值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输到对应位置,按F4:ASSIGN CUPS指定样品杯,校准液按顺序排列在样品架上,按F7:LOAD/RUN→F4:RUN或“RUN”运行键运行校准程序。
钠钾氯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 页 共 页
6质量控制程序
6.1质控品准备和储存
质控品为液体,可以直接使用。原包装质控品-10~-70℃可保存到瓶身有效期,未开启2~8℃可保存90d,开启后2~8℃可保存30d。
6.2 质控水平和分析批长度
每24小至少进行一批,每批2个浓度水平。
6.3 质控操作程序
与4.4标本检测步骤相同,只需要按F4:NEXT PRIORITY将ROUTINE修改成QC状态。
钠钾氯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 页 共 页
1检测原理
Dimension®系统上有5个电极用来测量电解质。这些电极中有三个与QuikLYTE®电解质检测电极块结合在一起,对钠、钾和氯有离子选择性。另有一个集成到电极块中的参考电极。在把稀释的样本放入传感器后,Na+, K+或Cl-离子会在电极表面达到平衡。这样就会产生电压,该电压随着样本中分析物的活动所得的对数而变化。在样本上生成的电压会与标准溶液上生成的电压比较,所希望的离子浓度则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得出。
3.2质控品
美国BIORAD液体多项质控品。
3.3校准品
西门子校准品。
钠钾氯测定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页码:第 页 共 页
仪器
SIEMENS DIMENSIONXpand Plus/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4操作程序
4.1检测过程流程
签收样品 → 离心 → 上机检测 → 审核报告 → 签发报告 → 标本保存。
7性能参数
本法线性范围为血清/血浆Na+:50~200mmol/L,K+:1~10mmol/L,Cl-:50~200mmol/L;尿液:Na+:50~300mmol/L,K+:1~100mmol/L,Cl-:10~330mmol/L。对于超过测定线性范围的结果,用净化水对标本进行稀释,输入稀释因子后再重新检测。
5.2校准条件
在室内质控失控、更换试剂批号、更换仪器主要配件或进行大保养后均需校准。
5.3校准程序
主屏幕按F5:PROCESS CTRL→F1:CALIBRATION,按enter→F2:SET-UP&RUN,按项目键选择所需要校准的项目名称METHOD,选中相应试剂批号LOT,输入操作者姓名Operator、校准液货号Calibrator
血清氯升高常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血清氯降低常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尿中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尿液中钠和氯保持相对平衡。但两者并不是永远平衡的。例如: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尿氯比尿钠高;相反,连续服用大量碱性钠盐时,尿中钠比氯高。另外,尿液呈碱性很可能是尿钠含量高于氯。
血清钾降低常见于:(1)经口摄入减少;(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4)尿钾丧失 肾小管性酸中毒。
血清钠升高常见于:(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清钠降低常见于:(1)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采血方法
空腹采不抗凝静脉血2~3ml,未酸化尿液或随机留取尿液。
2.2标本保存
血清、血浆或尿液标本置2~8℃可保存一周。
2.3注意事项
标本管应在未开启状态下进行离心,且血清或血浆应在静脉穿刺后1小时内分离,这是因为长时间与红细胞接触会导致钾离子浓度升高。轻度溶血会导致钾离子浓度升高,故标本应避免溶血。尿液标本不应添加防腐剂,非随机尿应收集冷藏于2~8℃,检测前可恢复至室温。
4.4.2双向条形码标本分离血清后直接运行仪器。
4.4.3运行:输入完毕后按F3:LOAD LIST,确认样品已经装载在样本盘上,按Run键,仪器开始进行样品检测。
4.4.4检验后标本保存
标本检验完成后用采血管原盖盖紧,保存于标本冷藏库内,按日期放好,保存期为7天。
5校准程序
5.1校准品准备和储存
直接使用,室温保存。
4.2样品签收
严格按照标本接收程序签收标本。
4.3标本处理
以2500~3000r/min,离心6~10min,分离血清上机测定。
4.4标本检测
4.4.1手工编排测试项目:样品按编号装入样品架,主屏幕按F1:ENTER DATA,在Position处输入样品所在样品架字母及所在位置号,按enter,在Patient Name处选择性输入病人名字,按enter,在Sample No处输入样品号,按enter,在Tests处使用检验键或检验组合键选择相应项目,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按键改变Mode(按F7:MEXT MODE选择样品管类型)、Priority(按F4:NEXT PRIORITY选择样品的处理模式)、Fluid(按F8:NEXT FLUID选择标本类型)。
3试剂和设备
3.1试剂
采用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
3.1.1试剂组成
QuikLYTE®电解质检测电极块,标准A,标准B,冲洗液,样本稀释液,稀释核对液。
3.1.2试剂准备
直接使用。
3.1.3试剂保存
QuikLYTE®电解质检测电极块和稀释核对液2~8℃保存,有效期内稳定。其他室温保存,有效期内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