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小说语言的狂欢化风格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1b85a8b8f67c1cfbd6b834.png)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
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用他的笔写下了对生活的省思,以及清醒认识到生活的荒谬一面后的不满,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黄金时代》,不仅是主人公王二的黄金时代,是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艺术加工和再现,更是王小波写作黄金时代的巅峰之作。
王小波在小说创作领域,推崇智慧性、趣味性、音乐性,文学主张上强调小说也要有节奏感,他的幽默和智慧往往以讽刺的笔调出之,因而他的小说呈现出一派戏谑和狂欢的风格。
在这种文学创作取向的影响下,他的《黄金时代》里充满智慧的哲思,是智慧的代言。
趣味的语言、辛辣的讽刺,具有鲜明的戏谑和讽刺风格。
在这部小说中,自成格调的色彩搭配,眩人眼球,王小波还将小说和诗歌艺术完美结合,形成鲜明的节奏,铿锵有致的节奏敲动人心,小说极富诗情画意。
本文从修辞学角度,以王希杰先生的《汉语修辞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搜集全面系统的资料,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宏观的把握,综合运用修辞学的鉴赏、归纳、统计、结构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王小波《黄金时代》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揭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修辞艺术,探讨他如何以语音、词汇、句式、辞格四方面的熟练运用为基石构建个人话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总结以往研究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符合我国实际的修辞学理论来完善我国优秀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
浪漫骑士王小波—作品简介及风格赏析pptx
![浪漫骑士王小波—作品简介及风格赏析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6afc2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4.png)
3、语言特点
幽默 粗俗 浪漫 反叛Βιβλιοθήκη 王小波作品中的 后现代性特征
研究现状
(一)以自由主义为视角的王小波思想研究 (二)考察其后现代性特征的王小波作品研究 (三)置于传媒言说语境中的王小波现象研究
1.解构—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
1、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大 多没有固定的、具体的主人公,人物的主体身 份可以随着叙事的发展而变化。《时代三部曲》 中,主人公的名字都叫王二,但,这些王二并 不是一个具体角色,而是一个符号。王二的身 份、年龄等随着作品内容的需要会不断变化。 2、情节的不确定性:在写作中不建构由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层次,不寻求事物发展的线 性因果关系,所叙述的事件变成了断断续续的 碎片。
作品片段
《沉默的大多数》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有着正常的性取向。咱 们这些人见到满大街都是漂亮的异性,就会 感到振奋。作为一个男人,我很希望到处都 是美丽的姑娘,让我一饱眼福——女人的想 法就不同,他希望到处都是漂亮的小伙子。
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 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 却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 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 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真的。 你劝我的话我记住了。我将来一定把我的本心拿给你看。为什么是将来呢?啊,将来的我比现在好,这一点我 已经有了把握。你不要逼我把我的坏处告诉你。请你原谅了这一点男子汉的虚荣心吧。我会在暗地里把坏处去 掉。我要自我完善起来。为了你我要成为完人。现在杭州天气恐怕不是太宜人。我祝你在“天堂”里愉快。请 原谅我的字实在不能写得再好
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特色
![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cfea1fc9e3143323968939f.png)
感 , 而达 到 具 有 诗 般 的 节 奏 的特 从 殊 效 果 。 《 金 时 代》 黄 以短 句 为 主 , 大 量 使 用标 点 停 顿 , 而 使 得字 句 从 都 具 有 一种 短 小 铿 锵 有 力 、 读来 琅 琅 上 口的特 点 。尽 管 语 言 口语 化 . 却 不 影 响其 诗 的韵 律 的传 达 , 至 甚 在 某 种 程 度上 , 种 通 俗 中 的 隐喻 这 与 反 讽 还 折 射 出 关 于 人 生 的 深 刻 哲 理 。 黄 金时 代 》 《 中写 王二 和 陈清 扬“ 搞破 鞋 ” 而被 批 斗 反 省 , 们 却 他 如 既 往 地 “ 破 鞋 ” 这 多 处冷 淡 搞 , 而 睿 智 的 笔 墨 反 映 出 作 者 对 当 时 社 会 无情 的批 判 和 驳 斥 , 以及 对 个 性 的 保守 和 自我精 神 自由 的追求 。 从 这 里 面 , 们 还 可 以 看 出一 我
一
.
反讽 性 与荒 谬 性
可是 陈清 扬 不 肯 跟 我 走 。她 还 说 , 她 无 疑 是 当 地 斗 过 的破 鞋 里 最 漂 亮 的一 个 。 斗 她 的 时候 , 围好 几 周
个 队 的人 都 去 看 , 让 她 觉 得 无 比 这 自豪 。 ” 里通 过幽 默 而 戏 谑 的语 这 言 , 达 出 对 当 时社 会 批 斗 之 风 的 表 蔑视 和 嘲 讽 , 是 对 自我 精 神 独 立 也
本真 。
种 对 现实 的理 性 思考 。 者 通 过把 作 存 在 的 可笑 性 揭 示 出来 , 有强 烈 没 悲 愤 的 控诉 ,而是 淡 然 地 微 笑 , 不 问对 错 与 真假 , 去 追 求 道 德 的 尺 不 度 。他 只是 用 深沉 而 敏 锐 的理性 淡 然处 之 , 穿于小说 的始末 , 贯 由此 达 到 了诗 性 与 理性 的交相 辉 映 。 纵 观 王小 波 的《 金 时代 》 都 黄 , 是平实 、 浅显 的文 字 。但 他 又 以 其 语言的 “ 反讽 性 与 荒 谬 性 ” “ 味 、趣 性 与 粗 俗性 ” “ 性 与 理 性 ” 等 特 、诗 点 凸 现 出 来 , 覆 传 统 的文 学语 言 颠 创 作 , 为 当代 文 坛 一 个 最 独 特 的 成
论王小波小说的语言特色—以黄金时代为例
![论王小波小说的语言特色—以黄金时代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8287b3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7.png)
论王小波小说的语言特色——以黄金时代为例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迎来重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国人开眼看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强盛也为文学发展提供机遇。
王小波的作品以后现代语境特色进入大众视野,在时代发展和大众心理转变的双重呼唤下,《黄金时代》以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另辟蹊径的写作风格登上文学论坛之巅,作者用荒诞的故事情境和灵动的语境刻画来塑造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理压力和生活状态,进而凸显出主人公王二的人物性格,以抒发王小波内心深处对“文革”的反抗[1]。
可以说,《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如果想系统全面地研究王小波写作特色,必定要从《黄金时代》入手。
据不完整统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从文学角度研究王小波作品的资料多达四百篇,其中不乏报纸、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等形式[2]。
谈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孟繁华认为,该作品中大量的性爱描写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是作者追逐健康向上生活的代表,这种语言特色已然超越性爱本身的意义[3];在吕德强看来,王小波用大量的辩证性语言对“破鞋”一词进行探讨,让这个与轻佻、卑微的词汇焕发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文革”严肃正式的背景下,以幽默风趣、调侃讽刺的语调叙述事物,有举重若轻之感[4];梁沛好则从故事叙述角度出发,点出隐匿于故事情境之中的属于王小波的儿童情节,将其中的趣味和狂欢本质呈现于读者眼中[5]。
而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鲜少针对语言特色进行详细阐述的,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以《黄金时代》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合我国实际的语言艺术理论,从用词特点、句式衔接、修辞方式三方面入手,归纳完善王小波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
二、用词(语言)特点(一)文白夹杂文白夹杂,“文”指文言文,有书面语之意,“白”指白话文,是口语的指代;从叙述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白夹杂是指文学作品不拘一格,将书面语和口语进行灵活运用,这也是王小波语言功底深厚、文学造诣高深的突出表现。
在《黄金时代》中出现大量的文白夹杂片段,如“吾友许由见了我的红色药水,问清用途,深表赞同”一句中,就用“吾友”这一文言词汇置入口语色彩浓厚的语句之中,在语体上给人不协调、不舒服之感,却也能充分表明主人公王二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通过词汇的精准表达展现新旧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与磨合期,能很好地让读者代入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具有极大的渲染效果。
解读王小波《红拂夜奔》中的狂欢化色彩
![解读王小波《红拂夜奔》中的狂欢化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439eadf9ad51f01dc381f11c.png)
解读王小波《红拂夜奔》中的狂欢化色彩作者:田韵致来源:《大观》2017年第12期摘要:王小波的长篇小说《红拂夜奔》以现代人的眼光观照历史,展现出强烈的“狂欢化”文学色彩。
文章借助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中的复调小说理论来解读《红拂夜奔》,分析小说人物之间的“多声部合唱”,并尝试解读王小波对人类命运深切的关怀。
关键词:王小波;巴赫金;《红拂夜奔》;复调《红拂夜奔》是王小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将唐朝“风尘三侠”的故事与发生在现代的王二与小孙的故事相结合,运用独特的“狂欢化”的写作手法,在荒诞不经的外壳之下阐释出作者独特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对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命意义的理解。
一、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简述“狂欢化”诗学理论,是前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欧洲狂欢节民俗的影响时提出的。
他认为欧洲自古以来的狂欢节文化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小说《巨人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具体阐释,将“狂欢化”诗学总结为复调、杂语和怪诞现实主义三点。
“复调”一词原指音乐中的多声部合奏,巴赫金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多声部性”和“全面对话性”的特征,并借用这个音乐概念来阐释小说中的多声部的结构构成。
他指出复调小说是“有着众多独立的而不相混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和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复调”且“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的小说。
正是通过多个主体之间的独立对话关系,使复调小说从成为社会价值多元性和矛盾性的具体体现,成为对现实世界面貌的本质性还原。
二、从多重的复调结构看《红拂夜奔》的“狂欢化”色彩王小波的长篇小说《红拂夜奔》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其叙述打乱了时间、空间的顺序,将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事件用看似随意的方式进行有意识地拼贴组合,形成错综复杂的复调形式,以此营造出众多不同声部的“发声者”间的对话关系。
小说中,作者展现了王二、李靖等来自不同时空的不同客体对世界以及对自己本身的最终看法,并以他们之间的碰撞与对话还原现实社会中处在不同营垒、拥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的分层,形成恣意狂欢的艺术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测试题 (6)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测试题 (6)](https://img.taocdn.com/s3/m/5887ace2763231126fdb1136.png)
泛读部分《散文》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王小波的思想随笔的语言风格,表述错误的是()A、犀利幽默,妙趣横生B、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C、诙谐中谈论沉重的主题D、语言严肃,思想沉重【解析】(P365):D 语言是幽默诙谐的。
2.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表述错误的是()A、对听任权势和命运摆布的否定与批判B、对理想主义理想和独立自由精神的赞赏C、对“文革”时代的荒诞现实的凸显和批判D、对猪的特立独行的怜悯和痛恨【解析】(P365):D 考查文章主题,全篇蕴含着的令人警醒的主题,即对听任权势和命运摆布的否定与批判,对理性主义理想和独立自由精神的赞赏。
作者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
在这只猪身上,体现了作者自嘲中的自许,又寓讽刺和批判于幽默诙谐之中。
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学会了()给它招致了麻烦。
A、汽车响B、汽笛叫C、拖拉机响D、人说话【解析】(P364):B考查内容情节,猪学会了汽笛叫给它招致了麻烦。
4.下列作家是“七月”派成员的是()。
A、牛汉B、周涛C、台静农D、丰子恺【解析】(P353):A 考查作家作品,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生于山西定襄,“七月诗派”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诗歌《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等。
5.《下列不属于张炜长篇小说的是()A、《古船》B、《九月寓言》C、《秋天的愤怒》D、《丑行或浪漫》【解析】(P355):C 《秋天的愤怒》是中篇小说。
6.《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在()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P353):C 考查【提示】内容。
《早熟的枣子》是对作者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一个生动诠释。
7.下列对《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首含蓄的散文诗,具有浓郁的诗意。
文学名家的风格分析与比较
![文学名家的风格分析与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8e6e61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3.png)
文学名家的风格分析与比较文学作品是文学名家的创作结晶,每位文学名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对不同文学名家的风格进行分析与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追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鲁迅的风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突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人性的扭曲。
同时,鲁迅的作品中也不乏讽刺和幽默的元素,以此来让读者对社会现象产生思考和反思。
与鲁迅截然不同的是,余华的作品风格更加幽暗和悲观。
余华擅长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孤独、绝望和死亡等主题,以此来唤起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余华的语言简洁而凝练,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来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绪。
另一位文学名家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则更加奇幻和超现实。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离奇的情节和超现实的元素,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的体验。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孤独和迷失的描写,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探索和对情感的表达来传达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追求。
他的语言优雅而富有诗意,使读者在阅读中沉浸于一种独特的文学氛围之中。
除此之外,王小波的作品风格则更加诙谐和幽默。
王小波擅长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荒诞和离奇的情节,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荒诞。
王小波的语言幽默而机智,他善于通过对话和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忍俊不禁。
通过对以上几位文学名家的风格分析与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独特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余华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孤独绝望的描写,村上春树的作品则充满了奇幻和超现实的元素,王小波的作品则以幽默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每位文学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特点,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试论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艺术
![试论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3f149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b.png)
试论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艺术王小波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和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叙事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突出之处。
他的小说在叙事艺术方面独辟蹊径,常常采取误导读者、反复叠加和折中叙述等方法来化解小说的情节复杂性,优美自然的叙述方式更是让他的小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本文将就王小波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一些探讨。
第一,王小波小说的叙述总是非常生动。
他的叙述总是充满着大量的生动情感化的描写。
在他的小说中经常使用一些童话式的语言,来为读者营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样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通过充满生动情感的描写容易感受到小说的情节和背后的情感。
第二,王小波小说的叙述十分有趣。
他的小说有时并不遵循常规的故事结构,而是采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叙述方式,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表述不同的情节,从而让读者更加感兴趣。
这种方式在不同的小说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总的来说,都是采用了比较特别的叙述方式。
第三,王小波小说的叙述方式极具古怪。
他的小说中有一些对于情节的笔墨用语非常别致,带有着一些非同寻常的意味。
这种情况的表现很多,它们大都是表达出来的情感是一种没有什么言语能够地表达出来感觉,一般搭配上王小波独特的调调和词汇,在叙述中往往有一种奇异的魅力。
第四,王小波小说的叙述往往伴随着一种时髦的舞蹈。
他的小说在表现人物关系、情节推进等方面采用了一些时髦的元素,这些元素除了增加娱乐性外,也让小说表现出了时代的特征。
这种方式在不同的小说中表现出来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非常有特色。
王小波小说的叙述艺术丰富多彩、卓尔不群,以生动、有趣、时髦、古怪的叙述方式来不断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表达出作者内心丰富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于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760字)王小波的小说以叙事艺术的高度著称,他在小说情节的构建和叙述方式上采取了一些十分独特的手法。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采用误导读者、反复叠加和折中叙述等方法来化解小说的情节复杂性,同时也因此创造出了许多充满故事性和有趣性的情节。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召唤结构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召唤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d1e9577312b3169a451a4f4.png)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召唤结构作者:肖晓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以对文革的独特书写和对性的直接展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其幽默、戏谑的口吻,荒谬的逻辑推理,对性的叙述,在文本中留下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空白。
这些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文本的召唤结构,吸引读者发挥想象,参与到文本意义的建构中来。
关键词:召唤结构;不确定性;空白;《黄金时代》作者简介:肖晓莉(1991-),女,湖南衡阳人,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2一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发表于1991 年,同年获得了“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王小波以一种戏谑的口吻,颠倒的叙事,讲述了一个荒诞却又带着十足“趣味性”的故事。
小说从陈清扬要王二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入手,继而写出王二与陈清扬由原始性爱冲动导致的“破鞋行为”。
在特殊年月里,以军代表为首的势力开始让王二与陈清扬对“搞破鞋”的行为进行交代反省。
而王二与陈清扬就在反复地交代与持续地“搞破鞋”中走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970年,康士坦茨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沃尔夫冈·伊瑟尔发表了《本文的召唤结构》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伊瑟尔提出了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召唤结构,并认为“召唤结构”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进行阅读的基本条件。
当文学文本中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时,其各级语义单位之间就会存在连接的“空缺”。
当本文与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冲突时,就会引起读者心理上的“空白”。
这些“空白”、“空缺”会成为诱导读者进行创作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驱动力,即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
但凡优秀的作品,本文中大都存在着这样的召唤结构,吸引读者参与到本文意义的建构之中。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以其诙谐的语言,对人们生存状态的反思,对社会荒诞的呈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显得极为独特。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9ed11db52acfc789ebc972.png)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王一迪 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三(3)班摘 要:王小波被认为是中国的乔伊斯与卡夫卡,其作品多表现的是其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呈现荒谬生活下作者的不满。
《黄金时代》作为王小波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王二的黄金时代,更加是作者本人黄金时代的艺术呈现,更加是作者本人写作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的小说艺术创作追求智慧性、趣味性以及音乐感,在文学方面比较强调节奏感。
王的艺术作品的呈现集中表现为幽默以及智慧性。
《黄金时代》之中更多充斥着的是智慧的哲思,也可以说是智慧的代言。
本研究基于语言修辞的角度出发,并具体探究《黄金时代》的语言修辞艺术。
关键词:王小波;《黄金时代》;语言修辞[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57-01语音作为语言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十分看重音乐美,看重对音律的和谐。
话语语言通过音乐性能够展现其声调以及音韵等特点。
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叠音词应用得当,节拍更加严肃庄正,韵脚则长短有序,从而让小说也能够在阅读时生动悦耳,节奏明快,就如同一首婉转的谱子,呈现出小说的音乐感。
1.反语反语也就是指“说反话”,一般包括两重含义,且两重含义之间意思相反,表层意义表达本义,深层含义则是表达真正的含义。
从修辞效果上进行区分,可以划分为讽刺反语以及愉快反语。
讽刺反语的重点是正话反说,也可以理解为反话正说。
愉快反语同样也具有讽刺含义,但是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幽默调侃的态度。
反语的应用在《黄金时代》比比皆是,在使用反语中,《黄金时代》主要为讽刺反语,偏重对权利时代中社会生活与现实环境的一种嘲弄与自嘲。
例如:“我以为我的交代材料最有文采。
”“她还说,她无疑是当地斗过的破鞋里最漂亮的一个,斗她的时候……这让她无比自豪。
”王二的胶带材料陈述的是关于他与陈清扬两个人“搞破鞋”的一种惩罚,本应当是可耻的事情,但是王二却说自己的材料写的有文采,甚至引以为傲。
云边有个小卖部语言风格鉴赏笔记
![云边有个小卖部语言风格鉴赏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39327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3.png)
云边有个小卖部语言风格鉴赏笔记一、介绍在百家云边有个小卖部中,作者王小波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刻地描绘了云边小镇的风土人情和各色人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全面评估和鉴赏,以深入理解王小波的文学特点。
二、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在《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王小波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如书中所写,“他像坐在水晶球里面或者在外太空中作变戏法,只能望着听众发笑。
”这种夸张而幽默的表达方式,为作品增添了活泼趣味,使读者在阅读中不禁会心一笑。
三、忧郁凄美的情感描写除了幽默风趣的表达,王小波在小说中还运用了忧郁凄美的情感描写,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深刻内涵。
比如书中写到,“小路愁眼望着我,他像小叭嗒一样细密。
”这样的语言描写,给人以深沉的情感印象,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
四、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在《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王小波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挖掘,并通过语言风格的独特运用,使这些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他以“云边小镇”为背景,通过各色人物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多样,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阅读《云边有个小卖部》时,我深受王小波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
他运用幽默、忧郁的语言表达,深刻地描绘了云边小镇的风情和人物,使作品充满了生活的鲜活气息,引人深思。
通过对人生、情感、社会等主题的深入挖掘,王小波向读者展现了对生命的理解和探索,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结通过对《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语言风格进行鉴赏和深度评估,我们深刻领略到了王小波作为作家的独特魅力。
他的幽默风趣、忧郁凄美的语言表达,以及对主题的深入挖掘,使作品充满了深刻内涵和思想意义。
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享受语言的美感,还能够获得对生命、情感的启迪和感悟。
以上是我对《云边有个小卖部》中语言风格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人本自由狂欢——论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
![人本自由狂欢——论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8200bdf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d.png)
人本自由狂欢——论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宋如珊【期刊名称】《励耘学刊:文学卷》【年(卷),期】2006(000)002【摘要】《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个人最满意的作品,也是研究其文学创作的入口。
该小说以"文革"时期为描写重心,对于知青出身的王小波而言,这不仅是立足文坛的起点,也是成长历程、时代历史的投射与思考。
本论文由三方面析论小说集《黄金时代》:一、人本主题,由沙特的存在主义观点,探讨主人公荒谬宿命的生存状态,及其追求存在价值的自我意识;二、自由叙事,由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解析作者运用叙事层的镶嵌和时间网的交错,开创自由不羁的叙事风格;三、狂欢语言,由巴赫汀的狂欢节语言理论,论述潜隐在黑色幽默和红色戏拟背后,关于人生和时代的深层省思。
《黄金时代》的写作风格,颠覆新时期以来"文革"书写的模式,在90年代的后现代文学语境中,自成一个有趣开放的诠释空间。
【总页数】22页(P166-187)【作者】宋如珊【作者单位】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相关文献】1.浅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狂欢化 [J], 巩红玉;巍钰霏2.自由精神的独行者——从《黄金时代》看王小波的创作姿态 [J], 陈三保3.特立独行的自由主义者r——简析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人物形象 [J], 董丽;曹晓丽4."自由主义"的主体狂欢——论王小波小说叙述视角的"复古"与"创新" [J], 吕逸新;房伟5.狂欢传统与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论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中的文革书写 [J], 王杰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叙事的游戏 ——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叙事的游戏 ——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94a42ac06f1aff00bed51ed4.png)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叙事的游戏——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李嘉文 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三(14)班摘 要:王小波是中国小说艺术创作中的异端,学术界针对王小波的研究也已经从现象研究进入到了文本研究。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更加已经被称为是经典作品。
但是,王小波的长篇小说却始终都被忽略,这也却成为了一种怪现象。
这也是《青铜时代》的知名度远远低于《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为王小波对中西诗学的不断研究与努力,更加从叙事开放性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叙事;游戏;王小波;《青铜时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49-01王小波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家,其艺术作品的思考与实践均充分在《青铜时代》中得以表现。
但是,有别于《黄金时代》,青铜时代并未如《黄金时代》中作品那般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王小波的这部作品之中拥有大量纷繁复杂切支离破碎的效果艺术结构以及风趣幽默的艺术修辞。
单就叙事方法而言,《青铜时代》充分体现出了王小波的纯熟技艺,本研究中就结构以及语言两个方面探究阐述叙事手法。
一、交叉与重合《青铜时代》之中设置了一张类似“迷宫”式的结构,但是,这种迷宫式结构的设计与形成与博尔赫斯之间有所差异。
王小波的小说彻底打破了传统叙事之中的固定性结构,最终却又能够充分回归到文本之中。
王小波本人对小说结构的执着甚至已经超脱了小说叙事本身的封闭性特点,而是将叙事引入到了更加开阔的空间之中。
这就形成了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契约。
可读性文本的代码本身就是读者十分熟悉的,读者则属于其中的消费对象。
本研究从小说元叙事以及互文性等角度阐述叙事技巧。
1.元小说元叙述被称为是元故事叙事,元虚构或者后设并非通过当代小说,产生时间相对更早。
元小说更加看重的是作者采取何种方式对待小说,小说中往往声明作者本人只是在虚构作品。
但是,在进行叙述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自我意识、自觉以及反讽等特征。
向死而生——论王小波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向死而生——论王小波小说中的死亡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283f279183d049649b665846.png)
王 小 波 的 作 品 具 有 十 分浓 厚 的死 亡 情 结 这 不 仅 表 现 在 几 乎 每 一 部 小 说 中 都 描 写 了 死亡 场 景 . 更 表 现 在他对死亡天马行空的想象 、 丰 富 多彩 的叙 事 与 孜 孜 不 倦 的表 达 。王 小 波 小 说 中的 死 亡 场 景 ( 包 括死 亡想 象) 大致 可以分为几类 : ( 1 ) 艳丽美好 、 狂 欢 化 的 死 亡 场景: ( 2 ) 滑稽 、 戏 谑 的死 亡 场 景 ; ( 3 ) 丑 恶 的死 亡 场 景 三 者 在 叙 事 上 的共 同特 点 是 想 象 力 丰 富 奇 特 , 笔 法夸张或怪诞 . 颠覆 了死 亡 固有 的庄 严 肃 穆 印象 。作 者 对 死 亡 场 景 漫 画式 、 夸 张化 、 狂欢化的描写 , 或 具 有 游 戏的性质 . 或举重若 轻地表达讽刺 与批判 。 使 形 式
、
在 王 小 波 的 小说 中 . 死 欲 和 爱 欲 紧 密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成 为 一 道 独 特 的景 观 。濒 死 体 验 或 死 亡 想 象 能 够 刺激人的性欲 , 正如《 似水 流年 》 中所 写 : “ 临 刑 前 的 示 众场面 . 血迹斑 斑酷烈无 比的执行 。 白马 银 车 的 送 葬 行列 . 都 能 引起 我 的性 冲动 。 在 酷 刑 中勃 起 , 在 屠 刀 下 性 交 .在 临 终 时 咒 骂 和射 精 ,就是 我 从 小 盼望 的 事 。 我 爸 爸 早 就 发 现 我 有 种 寻 死倾 向 … … ”② ” - 他 的 小 说 中多 处 写 到 死 亡 对性 欲 的 刺激 . 不 同 作 品 中反 复 出现 的 性 与 死 的 紧 紧 纠 缠 . 可 以成 为 解 读 王 小 波 死 亡 意 识 的具 有 隐 喻 性 的 符 码 在《 三 十 而立 》 的写作草稿 中, 有 着 对 这 种 与性 欲 紧 紧联 系 在 一 起 的 死 欲 的 极 为 细 腻 真 实 的 描 述 这 是 壬 二 给 小 转 铃 讲 的他 小 时 候 沿 着 河 边 向城 里 去 的路 上 的事 : 当我 拨 弄 死 人 头骨 时勃 起 了 . 这 是 有 生 第 一 次 勃起 可 以是 对 很 多事 的 反 应 … … 第 一 次 是 对 死 亡 的反 应 。 以后 是 这 样 的 : 每 当想 到 死 亡 。 反 应 就 格 外 强 烈。 尤其 是 想 到 死 之 将 近 , 就会 把 其 他 事放 下 。 在 这件
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分析
![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44be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e.png)
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分析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位独特存在,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反讽,成为文学界的一抹亮色。
通过对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王小波的幽默可以说是一种戏仿性的幽默,他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之处。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常常被夸大和放大,以达到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
例如,在《黄金时代》中,当主人公李银河说自己坐在凳子上每次都被电到时,读者无法不被其荒诞可笑的遭遇所逗乐。
这种戏仿性的幽默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戏谑,更是对社会陋习和愚昧现象的一种嘲讽。
此外,王小波的幽默常常伴随着一种讽刺的意味。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批评,他揭示了现实中的种种荒谬和矛盾。
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文革时期的普遍愚昧和虚伪,将之置于一个荒唐可笑的背景中,使得读者不禁对现实的荒谬感到讽刺和自嘲。
这种讽刺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一种启示和震撼。
与此同时,王小波的反讽艺术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反讽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颠倒和扭曲来表现出事物本质的一种手法。
王小波善于运用反讽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通过对事实的逆向解读,让读者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产生不同寻常的思考。
在《黄金时代》中,他以母女的关系为例,透过对母亲的反讽描述和对李银河的描写,表明了社会中性别、家庭和个人意识形态的种种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一种关怀和悲悯。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批判,他试图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对自我行为的改变。
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抱歉,从而引起了读者对现实的认同和反省。
正如他在《黄金时代》中所写道:“我很抱歉,我可能已死,但我曾有个好看的妹妹。
”这一句话在包含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之外,也表达了对人性尊严和幸福追求的一种坚持。
综上所述,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既是对现实的一种戏谑和嘲讽,也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一种批判和启示。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ce24a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0.png)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在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是作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词汇、句式、修辞等手法塑造作品的氛围和个性。
不同的作家和不同的文学流派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一、词汇运用词汇是构建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基石。
作家通过精准地选择和使用词语,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意境。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运用了大量的生僻词汇和口语化的词语,以表达主人公的疯狂和病态心理;而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他运用了许多典雅而贴近生活的词汇,展示了知识分子的独特思辨与人性困境。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字词组合也给作品添加了特殊的语言风格。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他广泛使用短句和短语,营造出简洁、富有冲击力的语言效果,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主人公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二、句式结构句式结构是体现语言风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作家通过句子的长短、成分的排列和语法结构的运用,塑造作品的节奏和情绪。
例如,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作者善于运用长句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有节奏感,流畅而富有变化;而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作者采用了短句和精炼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地传达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此外,修辞手法在句式结构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使用平铺直叙的句式,以描写武功精妙、打斗激烈的场面;而余华的小说则善于使用疑问句和反问句,加深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精华所在。
通过巧妙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作家能够塑造丰富多彩的形象和意境。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他用“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这一排比句,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牵挂;而在杨绛的散文《四世同堂》中,她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描述了幸福家庭的温馨和和谐。
此外,对比和对偶也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他通过王子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对比生死的真实与虚幻,探讨人生的本质。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人物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4fbf477431b765ce050814be.png)
战福 是 一 个 黑 色 幽 默 人 物 。 战福 生活 的年 代 是 2 0
世纪 6 0年 代 。 他 的父亲在 1 9 6 1年 就 死 去 了 。 他 和
哥 哥 生 活在 一 起 。 哥 俩辛 勤 劳 动 , 盖 起 了两 间房 子 。
但是嫂嫂一 过门 , 战福就被撵 了出去 , 从 此 变 成 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8
基金项 目: 广东 省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 黑色幽默与 2 0世 纪 后 期 中 国小 说 ” ( G D 1 2 X WW 1 1 )
作者简介 : 李 曙豪 ( 1 9 7 0 一 ) , 男, 湖 南 洞 口人 , 韶关学院科研处编审 , 博士 , 主要 从 事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研究 。
第 3 4卷
第 9期
论 王小 波 小 说 的黑 色 幽默 人 物
李 曙 豪
( 韶关 学 院 科 研 处 , 广东 韶 关 5 1 2 0 0 5 )
摘要: 王 小 波 的 小说 具 有 浓 厚 的 黑 色幽 默 色彩 。 因 为 受到 文 革 文化 心 理 的 影 响 , 王 小 波 的 小说 人 物 都 是 “ 革 命 时 代 的 精 神 迷路 者” 。这 些人 物 幽默 、 卑琐 、 有 自嘲 的 特 点 , 既 有 传 统 喜 剧 中的 “ 小丑” 的 角 色特 征 , 又具有“ 英雄 ” 的 部 分 特 征 。 因为 这 些 人 物. 使 得 王 小波 的 小说 具 有 浓郁 的 “ 反乌托邦 ” 叙 事 特 征
一
个 流 浪 汉 。战 福 没 事 的 时 候 喜 欢 到 供 销 社 去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