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1020陆晓光-马列文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马列文论(Marxism-Leninism Literary Theory)

一、课程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本人是研究者、兴趣者乃至信奉者。以此为前提,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文艺现象与相关经典或代表性作品研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问题意识、基本观点、价值关怀、方法特点、意义影响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立场,为中文专业学生提供涉及文艺学领域的思想、知识、技能及美学情趣等方面的“世界文学”资源。

二、课程内容:

原理研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问题意识;马克思美学的逻辑基点;马克思美学的价值关怀;马克思美学的方法论特点;马克思美学的“世界文学”视阈。

经典与作品讲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学术性的作家及作品。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义与问题讨论;特色是注重理论研讨与中外文学作品之解读相结合。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使用教材与教师论著

童庆炳等著:《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陆晓光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马克思的一个美学命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陆晓光著:《黑格尔〈美学〉中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劳动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八辑,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陆晓光著:《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华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3期。

陆晓光著:《文心雕龙》“物”字章句与马克思美学反“物化”思想》,《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3期。

(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卢卡其:《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丁扬忠等编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

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

社,1988年。

萨特:《萨特文集》第1、5、7卷,沈志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玲译,三联书店,1988年。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北京三联,1997年。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坤译,三联书店,2003年。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各占40%与60%,平时成绩主要以读书札记为据,期末考试或以小论文方式进行。

六、讲授大纲:

上篇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文化矛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起源与问题意识

1,《资本论》揭示的文化矛盾;

2,马克思提出的美学问题;

3,马克思美学问题的“现代性”。

二、“按照美的规律建造”:马克思美学的基点

1,黑格尔《美学》中的“劳动”;

2,马克思美学中的“劳动”;

3,“劳动”与马克思美学的基点。

三、“完整的人”:马克思美学的价值关怀

1,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完整人”;

2,马克思美学中的“完整人”;

3,“完整人”与马克思美学的价值关怀。

四、唯物史观:马克思美学方法的轴心与周边

4,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美学方法论的轴心;

5,马克思美学分析的多面性与综合性;

6,多元文化中的马克思美学方法。

五、“世界文学”:马克思美学的全球视阈

4,歌德《文艺谈话录》中的“世界文学”观;

5,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

6,马克思“世界文学”观的特征与内涵。

六、马克思美学原理与中国文学

(课堂讨论:结合中国文学中的个案讨论马克思美学论题)

下篇

七、普列汉诺夫的原始艺术起源研究

1,普列汉诺夫原始艺术研究的原创性;

2,普列汉诺夫关于原始艺术起源的观点;

3,普列汉诺夫原始艺术起源论中的问题。

八、卢卡奇的“物化”论及其小说技巧分析

马列文论

1,《资本论》与卢卡奇的“物化”论;

2,卢卡奇的“物化”论与小说技巧分析;

3,卢卡奇小说分析方法的创意与影响。

九、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技巧及其戏剧创新

1,布莱希特“陌生化”概念分析;

2,布莱希特戏剧中的“陌生化”技巧;

3,“陌生化”技巧与布莱希特的社会关怀。

十、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研究

1,马克思著作中的“艺术生产”;

2,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3,《讲故事的人》与“故事”的生产方式。

十一、阿多诺的批判美学

1,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论;

2,“奥斯维辛”与阿多诺诗论;

3,阿多诺的《奥德修斯》阐释。

十二、马尔库塞的《单维人》与《审美之维》

1,马克思的“完整人”与马尔库塞的《单维人》;

2,从《单维人》到《审美之维》;

3,现代小说中的“单维人”形象。

十三、巴赫金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研究

1,巴赫金与前苏联语境;

2,巴赫金论陀斯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

3,巴赫金小说技巧分析中的人文关怀。

十四、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与创作

1,“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2,萨特的“介入”说与其小说创作;

3,萨特的“介入”说与其戏剧创作。

十五、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

1,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伊格尔顿小说评论中的新方法;

3,伊格尔顿对现代主义文学中“神话”复活的解说。

十六、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论与文本阐释

1,詹明信论“晚期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性”;

2,詹明信论“艺术形式”中的“意识形态”;

3,詹明信论“文学阐释”。

十七、萨义德的西方小说新论

1,马克思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萨义德的《东方学》;

2,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中的西方小说观;

3,萨义德西方小说新论中的问题。

十八、布尔迪厄社会学中的美学

1,布尔迪厄论“文化资本”;

2,布尔迪厄的“区隔”说与摄影美学分析;

3,布尔迪厄的《论电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