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比较鉴赏

合集下载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在南渡前后的词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在表现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品风格的变化。

一、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南渡前后是李清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南渡前期开始到南渡后期结束,约长达五年时间。

南渡前期,李清照还没有离开北方,生活在一片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之中,这对她的感情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渡后期,李清照来到了南方,此时,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词作家,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种背景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影响。

二、思想感情的表现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思想感情表现有很大差异。

南渡前期,李清照写的词大多表现出对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悲愤,如《如梦令》中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了她对北方战乱的厌倦和绝望。

还有《如梦令》的“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她对亲人离去的思念和无助感。

这些词作充满了较为激烈的情感,表现出李清照南渡前期的悲愤。

南渡后期,李清照的思想感情表现则更多地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词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如梦令》中“白露未晞梧叶稀”,《点绛唇》中“莺啼燕语绮楼前”,《声声慢》中“深院静,只闻钟鼓声,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极致美感。

此外,李清照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也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如《如梦令》中“凄凄别后两应同”,《如梦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生命的瞬息感和珍视生命的态度。

南渡后期的李清照词作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思,但却不失秀雅和平和之感。

三、艺术风格的变化南渡前后的艺术风格也有较大的变化。

南渡前期,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练、雄浑,节奏明快而悲壮,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充满了豪迈和悲壮。

而南渡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地追求细致入微、柔和清雅的效果,如《如梦令》中“对影成三人,伤离别,身虽在,心长在”,《点绛唇》中“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表达了她更加精细的艺术表现力。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爱情题材为主,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矛盾的心境,而在南渡前后,她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痴迷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如梦令》一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虚幻、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由于南渡后的生活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直接和真实。

例如《鹧鸪天·洞房昨夜停红烛》一词:“唱弄晚妆初睡,犹冷却无寒食。

蓬门引无限春色。

”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欢愉和人生的希望。

她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她新的创作灵感,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更加强调离愁别绪和人情世故,展示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二,她的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南渡前的词作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给人以虚幻和梦幻的感觉。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平实和真挚,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所变化,南渡前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直接、真实,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她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南渡前后,李清照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词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比较

秋雁 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种“淡”字表白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 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下阕】
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惊旳 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旳少女旳复杂情感, 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词风格明快,节
奏轻松,活生生旳刻画了 一种活泼害羞,情窦初开 旳少女形象。李清照旳词 就是这么,把握人物旳心 理活动如此精确,勾勒人 物形象是那样旳生动,以 致呈现给一千数年后旳今 日旳我们面前,依然是那 么旳栩栩如生,感觉距离 还是那么旳近,好像就是 在昨天发生旳一切故事。

词人描写在残秋旳所见所闻所感 来充分展示她所处旳冷清悲凉旳环 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旳巨 大悲痛旳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旳心绪)
直接抒情旳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等
淡酒
找出词中旳 主要意象
黄花
晚风 细雨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 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揭示了她在南渡后生活和情感经历的影响。

本文将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以展示她独特的诗词风格及其在南渡后所发生的变化。

南渡前的李清照以豪放、豪情、词锋犀利、辞藻华丽著称。

以《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绿杨烟外晓寒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描写手法和清丽的意境表达了她内心的狂放豪情。

《声声慢》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落”“庭前昨夜共酒,吹灯微醉一相对”则以华丽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她的伤感与愁苦。

整体而言,南渡前的李清照所写词作风格独具特色,虽以豪放、豪情为主,但仍有清丽细腻的一面。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风格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她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热情与深情,词作表现出更多的柔情、深情和愁思,其中情感的厚重和悲凉感更为浓烈。

以《一剪梅》为例,南渡后的李清照用简单明快的语言表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将自己的深情和愁思化为最真实的表达。

整首词虽以简单清丽而著称,但其中蕴含的悲凉感却是南渡后李清照词作的特点之一。

这种深情与厚重的情感在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得到了更为完美的表达。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也有更多的牵挂和回忆的情感。

以《浪淘沙·北戍弦歌》为例,其中包含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其词作中情感的真挚和深切程度也较之南渡前有了显著增强。

可以看出,南渡前后的李清照词作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以豪放、豪情为主,清丽细腻的一面并不明显;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注重内心的热情与深情,更多地表现出柔情、深情和愁思,其中情感的深厚和悲凉感更为浓烈。

整体而言,南渡前后的李清照词作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她独特的诗词风格及其在南渡后所发生的变化。

她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瑰宝。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其清雅豪放、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她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更是引人关注。

本文将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探讨她在南渡前后的生活变迁和情感体验对她词作风格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李清照南渡前后生活环境的变迁来解读她词作风格的变化。

李清照是北方人,她的词作大多在北方创作,南渡后,她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方的气候、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都与北方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种环境的变迁不仅对李清照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也对她的词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渡前的李清照,其词作以豪放洒脱、抒情慷慨为主。

她的词作大多描绘北方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她豪放奔放、率真直接的性格特点。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及《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热情和豪放。

此时的李清照擅长以率真直接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的词作风格鲜明而直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渡后的李清照,其词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南渡后的李清照深受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词作更加注重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她的词作开始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浣溪沙》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及《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此时的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变得更加细腻和含蓄,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她的词作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她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使她的词作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例如《声声慢》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及《浣溪沙》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流传至今,被广泛传诵。

李清照的词作创作时间可分为南渡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后的词作风格与南渡前有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意境描写、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对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进行试论。

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较为含蓄,语言简练,意境深沉。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作中,常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小写意,多进一步思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归时沉醉忘返的情景,语言简练,情感真实,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语言更加直白,情感更加直接。

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简单地表达了作者对爱人不变的思念之情,语言直接而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期望。

从意境描写方面来看,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注重意境的构建和表达,以意境优美、情感抽象为主,给人以意境超脱、卓尔不凡的感受。

比如《武陵春·春晚》:“山暝笛声残,疏花漠漠暗飞阑。

多少泪痕莫相干。

”这首词的意境清新,以对山水、音乐的描写建构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深情的意境。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意境描写更加注重情感直观表达,并采用了更多的直接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以《如梦令·一条简·东篱乌夜啼》为例:“千王别后情多少?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意境简洁而深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与思念之情。

从主题思想来看,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主题多样,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情感和社会风貌。

其中既有对家庭生活、亲情的描写,如《如梦令·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又有对世态人情、官场风貌的反思,如《浪淘沙·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生平跨越了南北宋两个时期,其中,南渡成为了她人生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在风格、主题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用词差异,揭示其词风转变的内在动因和深层含义,以期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南渡事件对她的影响。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从用词选择、意象构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其词风的转变及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挖掘李清照南渡后词作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社会意义,以揭示其词作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对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这一研究对于理解李清照文学创作和宋代词坛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李清照南渡前词作风格分析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词人,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丽,深受后人喜爱。

南渡前,她的生活相对安逸,主要居住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那时她的词作多反映闺中生活、离愁别绪以及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快,情感细腻。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作,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著称。

她的词作中,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溪亭日暮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还表现出对离愁别绪的深刻体会。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影响深远,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上。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题材有所不同。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婉约之风闻名,词中描绘的是幽情、离愁、别离等美好而忧伤的情感。

《声声慢》中的“只有相思无尽处,只有情话不知疲”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爱恋。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题材扩展,不再局限于内心的私人感受,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她以直观的文字描绘自然景色,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与追忆。

她也写了一些对家国兴亡的关注和思考,如《如梦令》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反映了祖国的危亡以及自身为之努力的决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语言风格也有所改变。

南渡前,她的词语言简练、清丽雅致。

她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表达,使词的意境更加优美。

《如梦令》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通过烟柳的形象来表达深情的离愁。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的现实。

她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表达真实的感受。

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富有动感的描写了思念之情和生活中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题材、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南渡后,她的词的题材更加广泛,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情感表达更为平和。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李清照词人形象的发展和成熟,也反映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李清照的南渡后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作,被称为“南渡前后词”。

这些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在南渡前后的两个阶段,李清照的词风格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以其清新、含蓄、细腻、婉约的风格而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情而又细腻的情感。

在词的形式上,她不拘泥于传统格律,运用自由度大、押韵丰富的韵律,使得她的词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这种风格的词作品,清新脱俗,且凝聚了词人对生活的深情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其风格则呈现出与以往略有不同。

她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现实情感和生活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这些词作品更显浓烈、激情,但同时也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她的词中体现了更多的悲凉和苦闷之情,显示了词人在经历了一些苦难和磨难之后,对人生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些词作品以其生动、真挚、感人之情,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又有些微的变化。

这些词作品以其清新、婉约、含蓄、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就必须谈到她的写作题材和艺术手法。

首先是写作题材。

李清照的词以女子的人生体验为主题,她以女子之情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女子在家庭、婚姻、情感关系中的痛苦和忧伤。

她的词题材广泛,涉及到家庭生活、自然风光、社会风情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她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是艺术手法。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手法上,注重以意境渲染、以情景抒发,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真情实感、生动自然的特点。

她擅长用对比手法,以及运用比兴、寓情于景,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具有鲜明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还必须谈到她对词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贡献。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词人之一,其词作为宋代文学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的词,展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这种差异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从情感色彩上来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有明显的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追求的是深情浓意,流露出浓烈的爱情情感。

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描绘了词人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土离别的惋惜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声声慢》中的“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海上花已向秋阴”,表达了词人对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从用词和构思上来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也有所不同。

南渡前的词作语言简练,用词质朴,意境明快。

例如《钗头凤·红酥手》中的“忍把浮名,换了灯花柳巷,拚取闲愁消瘦”,表达了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由自在的渴望。

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细腻入微,用词典雅华丽,构思繁复深沉。

例如《如夜雨晚霞·无眠》中的“新雁初嗷嗷,千江暮雪,未明朝又至,断肠人在天涯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还体现在对古典文化的运用上。

南渡前的词作受到了传统古文化的影响,融汇了古文词的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例如《如梦令》中的“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到天明。

东方晓阮籍殪。

楚乡云雨成由罢”,运用了典故和修辞手法,展现出了独特的词人才情和才思。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呈现出了更加真实和生活化的情感表达。

例如《如夜雨晚霞·无眠》中的“窄草街、长巷陌,此是南边旧时小屋”,通过对街巷和屋舍的描写,展示了词人对故土的怀旧之情。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南渡前后创
作的词,展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首先,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以清新脱俗、雅致唯美为主要特色。

她以深情的笔触,
将自己的心情娓娓道来,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怀旧、忧伤、清丽的意境。

比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其中,“浓睡不消残酒”,“海棠依旧”这些细节,把读者带入了感受细腻、美好的心灵盛宴中。

其次,李清照南渡后,创作风格逐渐走向成熟。

她的词作更加深刻、含蓄,起承转合、婉转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在描
写景色的同时,传达出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道出了青春
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

而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采用了破音插句、
托物抒情的表现方式,将诗情融入了自然之中,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各有千秋,但都表现出她高超的文学才华和
对生活的细致感受。

无论是清新雅致还是深刻含蓄,她的词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彰显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是一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她南渡后的词,更是被广泛传诵和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为主要特点。

她的词语言简练,明快而不失
委婉,清新脱俗,不同于其他词人的华丽辞藻和做作。

例如《如梦令》:“常恐秋节至,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中表达的情感深刻,意境优美,句式简洁,语言流畅,极具韵味。

而南渡后的词则更加婉约细腻、感情深邃,充满悲凉哀怨之情。

词作品浸润着内心痛苦、孤独寂寞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尽日寻芳只觉浅,薄暮听弦总是新。

别来春雨知人意,暮去秋风不自情。

”此词写出了作者
在别离的空间和时间面前的孤寂和悲伤,感情深刻,凄婉动人。

另外,李清照南渡后的词歌词追求意境和意象的深刻化、丰富化。

例如《如梦令·昨
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南渡后写的唯一一首描写雨天的词,描写出雨后叶子晶晶发光,露
珠晶莹,境致清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感。

总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有所不同,但在表达情感和形象描写上都有着独
特的特点。

南渡前的词语言简练,明快而不失委婉,清新脱俗;南渡后的词则更加婉约细腻、感情深邃,充满悲凉哀怨之情。

此外,南渡后的词更加追求意象的深刻化、丰富化,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感。

这些不同点也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研究她的词提供了重
要的线索。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的词风秀媚动人,表达了她作为女性的婉约柔美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也有所不同,南渡前的词作更为豪放激昂,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为婉约含蓄。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时期的词作风格进行分析。

首先是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是指南宋初年政治上的一次大变革,这对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较为豪放激昂,这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她的词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气,表现出她的个性和对现实的反抗。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微云孤鹤,伴我终老”则表达了对孤独和终老的无奈和苦闷。

在这些词作中,李清照表现了对于生活的热情和个性的追求,展现出了她对于南宋变革的关注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善良,自弹琴写诗,为后人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体风格也有所变化,今文就试论其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期,她的词作平淡中见精湛,词风清新脱俗,与词人辈出的北宋词坛有所区别。

她的词不仅形式简练清丽,而且含意深刻,具有诗意。

其词多为抒发哀思,感慨生命短暂,以及对生活的感知。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惜时感怀,抒发诗人的感叹之情。

这首词意境表现深刻,诗人真实感情,引人深思。

又如《如梦令》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歌咏的领域是追遥挽回不可目睹的青春,所脱发出深深的思恋之情,令人感伤。

李清照南渡后期,词偏重于描写个人情感、生活喜悦和家国情怀,语言热烈、朴实、自由。

如《声声慢》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都门桥下游冶处,爱君刘阮故相逢。

” 委婉的描写情意,以及对故人深挚的思念,词情酸婉。

这首词体现出了词人的朦胧美和花间派的特色。

又如《如夜雨声》中“断不信韶华红粉,空负年华,偷将烟火寄微茫。

”以简单的笔法,铺陈出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激昂的心情,风格自然而然。

这首词写尽了她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了对现实的深深关切。

总的来说,李清照南渡前期的词,意境深远,感情浓郁,词体清新脱俗,具有诗性;南渡后期的词,语言热烈自由,追求朦胧美,突显个人情感以及家国情怀,不仅具有词人的风范,还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可以说,李清照南渡前后,不断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李清照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如下是关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题材与思想内容上由“闺中闲吟”变为“国破家亡之泣”(一)南渡之前1.少女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少女情怀洒脱,如《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格调轻快,一片天真烂漫。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明丽少女内心的些许苦闷。

2.婚姻美满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琴瑟谐和,夫唱妇和,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婚后有相聚时的甜蜜,亦有小别离的呢喃,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其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以萧瑟、凄凉的秋景起兴,形象委婉地抒发了思念丈夫的绵绵之情。

这首词问世后,一直为人赞叹不已。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记载:“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 1、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意象、意见、手 法、情感)
• 2、在理解词的内容后,通过鉴赏,体味词中 表达的情感。
• 3、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会鉴赏词的方法。
• (品读意象+品析意境+鉴赏手法+提炼情感)
第二课时
•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比较鉴赏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比较鉴赏:知人论世(时代、处境):
• 《醉花阴》(早期)新婚不久,情投意合, 暂别新郎。
• 《声声慢》(晚期)南渡后,山河破碎、 丈夫离世、晚年生活凄苦。
意象、意境
• 《醉花阴》:薄雾浓云 瑞脑 金兽 重阳 纱 厨 半夜 东篱 酒 黄昏 帘卷西风 黄花(幽 雅清闲宁静的意境气氛 )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 词中精彩之笔,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说说李清 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 “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 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 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 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 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 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创造出一个凄清 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 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 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 成就为最高。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 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 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 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 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
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才女李清照
——写尽世间苍凉
• 《醉花阴》作于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之后。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 阳,李清照作此词,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载, 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 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 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 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 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 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 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 愁苦的感情色彩。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
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 不涉及,若不堪忧。”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 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 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 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 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 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 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 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 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 而出。
• 《声声慢》:晚风 淡酒 孤雁 黄花(残菊) • 梧桐 细雨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凄
凉哀怨意境)
感情、心境
• 《醉花阴》: • ①表达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抒发内心
孤独苦闷、寂寞哀愁) • ②对爱情生活得向往 • ③表现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
• 《声声慢》: • 亡国之恨 • 故土之思 • 悼亡之悲 • 丧夫之哀 • 孀居之苦
其词可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
合作探究一
• 1、从知人论世、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艺 术手法等角度,比较鉴赏《醉花阴》和 《声声慢》。
• (分小组合作——展示学习成果——评价)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 国破家亡之痛 颠沛流离之苦

孤苦凄凉之悲 思家念亲之愁
鉴赏《声声慢》的意象和意境
•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极具特色, 请加以赏析。
• 2、选取特殊意象来鉴赏。晚风 淡酒 孤雁 • 残菊 梧桐 细雨(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
作业:评价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提炼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 ①表达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抒发 内心孤独苦闷、寂寞哀愁)
• ②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 ③“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 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 趣。
•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 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清幽寂 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 寂寞的心情,抒发闺阁女子对美满爱情生 活的向往。(闲愁)
艺术手法
• 《醉花阴》: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点染 比 喻对比(以人喻菊 人不如菊)
• 《声声慢》:触景伤情 衬托(哀景衬哀情)
小结
•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正 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 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后期的李清照独身漂泊江 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连遭国破、 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
大河百代 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 群芳竞秀 盛开一枝女儿花。 • 用 “身世概括、词句摘引+见解”的模式写一 段话,抒发你对千古才女李清照的感慨。 (语言简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