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第一讲:道德本质论(1)
第一讲伦理学基本问题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三个问题
1. 什么是善? 2. 什么是美德? 3. 什么是正义?
先哲的反思:这是人类对自身最早的反思。 1. 人应该往哪里去? 2.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拥有什么样的德性? 3. 相应的社会制度应该如何安排?
柏拉图的贡献
1. 记述了苏格拉底的“著述”,拓展了伦理学的主题。 2. 建立了哲学体系:包括形而上学、知识论、逻辑学、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 系的反映。
道德的基本特征
1. 道德的规范性。指导规范人们的行为。 2. 道德的渗透性。向法律和政治规范中渗透。 3. 道德的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 4. 道德的自律性。对人们自身的行为起支配作用。 5. 道德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幸福的过程。 3. 德性论:一是理智的德性
二是伦理的德性
不及
中庸
过度
平庸的罪恶
艾希曼的道德逻辑 汉娜的发现 现实中的悖论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 补,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 去弥补。” ——意大利 但丁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 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 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 的程度上的差异。”
传统伦理学与现代伦理学的区别:
传统伦理学范围广泛,是包括人生哲学、宗教学 说的广义伦理学,强调因果关系和轮回。侧 重个人伦理。
现代伦理学主要探讨社会正义和个人义务,是狭 义的伦理学。侧重社会伦理。
伦理学的内部划分
1. 规范的伦理学。通过研究道德现象,向人们指出应当 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履行什么样的义务。这种伦理 学重视实际的应用,往往分离出一些具体的应用伦理学, 如各种职业伦理学。
第一章 道德概述
道德是什么?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 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 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 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31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据湖北《 东楚晚报》2006-5-30报道,黄石理工学院40 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浠水散花江边郊游时发生悲剧,两名大 学生坠江身亡。在两名大学生坠江约5分钟时间,有3名 同学见200米远的轮渡码头停着一艘船,急忙赶到船上 求助。“我们3个人跪在船上哀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 水救人!哀求了半天,他们才给了几只救生圈。”一名学 生痛心地告诉记者,“紧急关头,如果船上水手能伸出援 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6 董 仲 舒
神启论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 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 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 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 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 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 导致道德宿命论。
14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 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 能。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 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 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 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 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 合群性的复杂化。
27
三、道德是什么?
人生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 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 到实践阐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
第一章什么是伦理学
规范意义
不道德的(不符合道德标准)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可以指一 种规范或准则;也可以指一种态度或品质。 大多数的人是从“规范”意义上定义道德。 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的观念、情 感和行为习惯,并主要依靠社会舆 论和良心的调节人与人,人与其他 存在物之间关系的规范体系。
2.善与恶的关系问题才是伦理学的基本问 题。因为善与恶是道德中的特殊矛盾,也 只有伦理学才研究善与恶的矛盾;善与恶 的问题也是古今中外一切伦理学家、学派 都要研究的中心和重点问题;善与恶的矛 盾也是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动力,并贯穿 在人类生活的始终及其一切领域;善与恶 也是伦理学范畴的核心。 3.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是伦理 学的基本问题; 4.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的性质、起源 和标准问题;
2.伦理 “伦理”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 乐记》中。 “乐者,通伦理者也。” 郑玄:“伦,犹类也;理,犹分也。” 许慎:“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 玉,治玉也。” 伦理,后指人与人之间一定的复杂的辈分关 系,引申为人与人之间须用共同规则调整 的社会关系,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应 当遵循的道理和规范。
第一编 伦理学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伦理、道德的含义及区别 第二节 伦理学的界定及其基本问题 第三节 伦理学的类型和体系
• 什么是道德? 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 问题。苏格拉底问这位青年:“人人都说要 作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 呢?”那位青年回答说:“做人要忠诚老实, 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 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 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 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 的呢?”那位青年回答道:“对敌人进行欺 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 道德的了。”
《伦理学概论》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7
在“伦理”和“道德”的当下区分中 回答“伦理学”是什么
❖ 当表示现象、问题的时候,我们较为倾向于使用 “道德”一词;当表示规范、理论之时,我们较 倾向于用“伦理”一词。
❖ 道德更含有主观、主体、内在的意味;“伦理” 更具有客观、社会、外有的意味。
❖ 伦理多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如何处理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 道德多倾向于从个体的角度身体力行伦理规范而 后有所得,道德的根源在于人心,“发明本心”、 “致其良知”,就是道德。
精选课件ppt
28
❖ 伦理学更多被认为“是一种对道德现象和问题进行 思考和研究的学问”,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被称 为“道德哲学”。
❖ 道德现象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 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调解人 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 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 上课过程中出教室要与老师示意。
❖ 3、考试。所有内容都是上课老师讲过的
精选课件ppt
2
❖ 参考书目:
❖ 1、《伦理学》人民出版社,罗国杰主编
❖ 2、《伦理学》,人民出版社,周中之主编
❖ 3、《伦理学》,高教出版社,唐凯麟主编
❖ 4、《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
❖ 5、《新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海明著
❖ 4、《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商务出版社
❖ 5、《正义论》,美(约翰·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6、《德性之后》,美(麦金太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 考试:专业必修课。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 绩占70%。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
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
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
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
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
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
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
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
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单一的思维活动。
在此过程中,行为主体的活动没有受到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完全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
道德意识活动源于社会性人类的公平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善的行为的基础,也是道德社会性评价形成的基础.以公平意识为起源的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
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
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先有信仰,人的心灵和身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命运如何,怎么变化在这个社会中?这个人生来就要面对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他的信仰里,信仰是标准,道德是对信仰的个人解释,信仰的内容应该是不改变的,而人的道德却可能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违背了他的信仰,个人组成集体,如许多不同的信仰团体,在现在的环境下,按少数个体服从多数个体规则确定集体的信仰和道德,集体组成国家,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确定社会公共信仰,即国家法律,按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确定社会公共道德。
“道”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的理解标准的解释,“德”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的执行标准的解释,“道德”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判断标准的解释。
伦理学优秀PPT讲义
•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促使 职业道德得以产生和发展
• 三、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培养锻炼人的优秀的 道德品质推动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研究的范围提出了 伦理研究的新课题促进了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一、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对道德的作用
• 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对道德进步的作用是有条件 的
•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道德进步的冲突 • 一、科技发展对道德的作用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中
通过一定生产关系中介而实现的
• 二、科学技术发民对道德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有目 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 三、科学技术是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 中探索中积累的认识成果和智慧结晶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
• 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体系特殊
本质 •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深层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 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三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 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 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 争
道 德 的 功 能 一、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
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 觉性 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 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 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道 德 的 功 能 三、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道德的本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二者产生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具有明确的内容;而道德规范
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抽象、模糊。 (3)二者发生作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尽相同。 (4)道德与法律所依靠的力量不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一、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 的反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 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正如恩格斯 所说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 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 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 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
一、道德的本质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一切社会道德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与社会经
济关系的根本变革相联系的,当旧的经济关系 被新的经济关系代替后,旧的道德体系或迟或 早也要被新的道德体系所代替。由于社会经济 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的过程,因而新的道德体系代替旧的道德体系 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一、道德的本质
(一)非马克思义的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由人的精神或理性决定的 2、物质生活水平决定道德 3、个人利益决定道德
一、道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
道德观念,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中考 察道德现象,认为道德是一种反映社会 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 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也是一种 实践精神。
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第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
【最新】道德的本质
【最新】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很多人虽然道德不离口,但是要他说出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他立马装逼,不得已就按教科书被条条框框。
我个人认为,道德的本质是宽以待人。
这是一个人的柿油意志,不能强迫,意思是不能强迫一个人一定要宽以待人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宽以待人。
一个人可以不宽以待人,但不能损害别人,损害别人就走向道德反面了。
如果走向道德反面继续深陷,则会碰触法律底线。
假如一个人的行为后果可以量化,当后果值小于一个负数,则由法律维护受害人的权益;如果在这个负数至零的区间,则行为受道德谴责,行为后果也在受害人的宽恕范围内;如果后果值大于零,则是道德赞美的。
后果值大于零又分为几种情况,利人利己,利人不利己也不损己,利人损己,在这几种情况下,受益人基于自愿可以给损失方补偿,也可以不补偿。
洪晃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妈妈希望你懂的第一件事情是人的尊严,就是爸爸常说的,你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
当你需要阿姨帮你的时候,要说‘劳驾’,不能用命令式的口气。
我知道你的小朋友中有的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要按照我和爸爸教你的去做,别人没有礼貌,不要去理睬,但是自己要有礼貌,这就是你的尊严。
你的尊严不是别人对你有礼貌,而是你对别人有礼貌,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
”她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讲礼貌?我的一位领导在飞机上听到后座一个妈妈在教育大概四五岁的儿子,母子的对话很有趣。
妈妈:“刚才在车子上,那个叔叔给你让座,你没有说谢谢吧?”儿子:“没有。
”妈妈:“你看,叔叔自己本来坐着,却让给你坐,自己站着,你看你是不是要说声谢谢?”儿子:“不要。
”妈妈:“你这样,以后别人都不给你让座了。
”儿子:“不让就不让。
”妈妈:“没有座位,你就会累的。
”儿子:“累就累。
”领导说,这让她思考,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以后就没人让座给你了),还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呢?我不是专家,我的感觉是,这可以是一个多选题,功利和道德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
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
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
4、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感觉欲望论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来说明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感情或欲望。
例如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
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
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
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伦理学
伦理学一、从公元前四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伦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伦理思想由其儿子整理成《尼各马可伦理学》,由其学生整理出《欧德米亚伦理学》。
在中国,《论语》是中国第一部伦理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规范伦理学著作。
二、、1、道德即知识,罪恶是无知(苏格拉底、德谟克里特)2、道德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霍尔巴赫) 3、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黑格尔)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以个人必要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
这个定义,揭示了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的特殊性以及道德具有丰富的内容。
三、伦理学的基本的问题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包括两重含义:第一,经济关系与道德的关系。
第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1、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不同的伦理学的性质。
2、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各种道德体系确定其原则和规范的前提。
3、这个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史的始终。
4、这个问题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旧伦理学的革命性变革。
四、1、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卓越的唯物主义者和辩证论者,认为火是世界本源,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应从对立面的斗争中去考察世界。
幸福:最早提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
正义:正义就是认识逻各斯。
相对性:第一次把朴素辩证法引进了伦理学的范畴,认为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
普罗塔戈拉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
是古代世界第一个典型的个人主义命题。
德行可学可教。
3、德谟克里特知识非常渊博,被马克思誉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关于幸福:人要追求幸福,就必须对享乐有所“节制”和“适度”。
追求心灵的宁静。
关于善:“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
”关于义务:第一个把义务概念纳入伦理思想体系,义务就是按公正的原则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伦理学_精品文档
Pojman:“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道德哲学,以及关于道德、道德问题 和道德判断的哲学思想。”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伦理学是哲 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什么是道德上的 ‘善’与‘恶’、‘是’与‘非’。伦理 学的同义词是道德哲学。它的任务是分析、 评价并发展规范的道德标准,以处理各种 道德问题。”
第一讲 伦理学概要
内容提纲
❖ 一、什么是伦理学 ❖ 二、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 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 四、西方伦理思想
一、什么是伦理学?
❖1、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2、伦理学的定义 ❖3、伦理学的分支 ❖4、伦理学的意义
1、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 伦理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是哲学的一 个分支学科,是整个哲学的有机组成部 分。
4、伦理学的意义
❖ 是价值意义最大的科学之一
研究优良的伦理道德规范,确定人生的价值。 使人类社会进步,使人生达于至善。
❖ 麦金太尔
在伦理学的目的论体系中包括三种要素(1)偶 然成为的人,(2)一旦认识到自身基本本性后 可能成为的人,(3)使前者变为后者的伦理学 观念或道德戒律。
思考题
❖ 伦理和法律之间有何关系? ❖ 有人认为:“在实现生活中,我遵守法律规
❖ 对于伦理原则规范的性质、形式、层次、 功能予以研究,并对人类社会何以需要 伦理规范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 供给一套自洽的伦理规范体系,并对其 内涵给予合理的说明,对于具体的伦理 道德规范本身给以有力的理论证明。
伦理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 伦理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条理,是个体在生活中所当依循的必然 之理、当然之规;
(李春秋版)第一章道德的本质
四、道德与宗教 • 1、区别——对社会发挥作用的依靠力量 不同;与唯心主义联系必然性不同;在
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同。
• 2、联系——历史上紧密相联;现实社会 不同地位。
第四节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相对稳定性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夸大或否定道德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1)道德决定论 (2)道德无用论 2、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论证作用
在漫漫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科技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千古不朽
的贡献。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今天还可能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年
代,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人类一直对科技抱以巨大的热
情,寄予厚重的希望。
然而,套用佛经上的箴言:每人都有一把打开天国之门的
钥匙;同一把钥匙也能打开地狱之门。科技也是如此,它可以打开
天国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当我们利用科技造福于人类发展 时,科技便是我们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倘若我们利用科技肆意妄 为,科技便成为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人类极有可能成为科技进 步的牺牲品。 就像原子能在为人类造福之前,首先是作为杀人武器而诞生的。
讨论(1)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
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
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 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
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 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 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 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伦理学_王泽应_第一讲伦理学概说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的全部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 动现象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 遍性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
道德现象的特征
二、伦理学研究的类型
元伦 理学
规范 伦理学
美德 伦理学
前者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该行为的结果决定。在这个意义上,目的论伦理学又称 为结果论伦理学。
后者则坚持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受其结果以外的东西决定。在这个意义上,非目的论伦 理学又称为非结果论伦理学。
第二节 伦理学的性质和基本问题
一、伦理学的性质 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其研究对象——道德的特殊性。 1、伦理学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 2、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 3、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
第九讲:三大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建设 6课时
第十讲:人生观与道德理想
4课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唐凯麟编著:《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魏英敏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万俊人著;《伦理学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周中之著:《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二、伦理学基本问题
1、关于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①善与恶的关系问题 ; ② “应有”与“实有”的关系问题; ③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幸福)与其所承担的义务的关系问题 ; ④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的关系问题 ; ⑤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 ; 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或公私关系 ; ⑦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2、利益与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1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章 理解伦理学,理解道德
(数学研究;火药)
1.基本概念
• 行为的几个相关概念:
– 对的行为:符合道德;诚实 – 错的行为:违背道德;说谎 – 无关对错的行为:可做可不做,与道德无关;要不要
出国留学?要不要选修《伦理学》? – 超义务行为:道德并不要求,超出道德的规定;舍己
5.伦理学的内容
• 应用伦理学
– 政治哲学:探讨社会应该如何构成?什么是一个正义 的社会?涉及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
– 职业伦理:探讨各种职业相关的伦理问题。 – 实用伦理:堕胎、安乐死、死刑等伦理议题。
6.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6.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 宗教作为道德的基础所存在的问题:
– 证明超自然存在物的困难性 – 宗教人士可能是不道德的 – 非宗教人士可能是道德的 – 提供理性基础的困难 – 何种宗教? – 解决冲突的困难
救人
2.什么是伦理学/道德?
• (一)伦理学与哲学 • 哲学(philosophy):爱智慧
– philia:爱的意思 – sophia:智慧
• 哲学:用理性、批判性的方式思考最根本的问题。
• 学习哲学的理由:
– 一个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苏格拉底) – 哲学的价值:祛除盲点与偏见
2.什么是伦理自然论:道德来源于超自然的存在物
– 批判:不可靠性
• 超自然物存在吗? • 即使存在,其所竭力启示的价值是什么?
• 自然法则论:道德存在自然界(同性恋道德吗?)
– 例如:老子“上善若水” – 批判:自然法则是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
• 主观论:道德起源于人类自身
– 当且仅当有了能够评价事物的有意识的人时,事物才会有价值, 才能谈得上道德与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道德不是什么 1,道德不是意识形态 2,道德不是做好人,做好事 3,道德不是利他 4,道德不是毫不利己 (四)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本质就是善,体现为社会公共理性 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以及个体善良意志或德性 的完善性
二、什么是伦理 1,西语:Ethics,意指风俗、习惯, 单数指个人的性格、品性。日本学者 翻译为伦理,严复借用,主要指人社 会生活和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价值准 则。 2,中国:伦者,辈也,即人伦,隐身 为人际关系,尤其是辈分关系。理,
第二,功利主义的缺陷。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 效用的,但是王先生特别强调利害关系,将道 德与利益联系在一起,将道德设置为利益的监 督者或旁观者、甚至反对者,忽视了道德自身 自在的价值和效用,道德沦落为一般的规范, 卖身为奴。 第三,什么叫非权力规范?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权 力,同时也是对于权力的批判或认同。对于市 民而言,道德正是他们行使权力的手段之一, 因此不能将道德从权力舞台驱逐出境。
三是价值论意义上的道,所指为“正当之 道”,即正道。 道德之道,是指价值论意义上的正道,引申 为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但是这个 正道的最终来源是天道,直接来源是人道 2,德 主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对于 道的认知、认同、怀疑与批判、信仰,内 在状态为人格,外化为行为,固化为德性。
3,道与德的关系 道是外在规范,代表客观力量,是对于主体的导 引和约束; 德是内在信念,体现精神自由,是主体对于“道” 的认知、认同和批判,对于自身人格目标的设 置. 结论:道德,就是人类生活中善与恶的 标准和人的行为规范,以及个体基于善恶观念 形成的德性。
第二,“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说明道德的本 源和限度。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很 丰富,为什么只是由经济关系决定?这个观点 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将道德当作 上层建筑因素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 础决定的,所以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 是这个判断缺陷在于,将道德当作经济关系的 派生物,人的精神自由和价值观建构的主体性 被忽略了,而且,为什么只是由经济关系而不 是由其他关系决定道德?理论上没有说明。其 实,人类的道德首先起源于血缘关系,即爱情、 婚姻家庭关系。
原意为治玉,一种玉器制作方式,引申为道理。郑玄:伦,类也。 理,分也。伦理,指人们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应该遵循的道 理,这些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扩大为社会关系,主要 是政治关系,即家国同构。 注解:五伦关系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这五种人际关系,即“五伦”。五伦始言于《孟子.滕文公篇》 (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三、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伦理,其核心是道德之“道”,注重的是道理。道德不仅 注重道理,还注重个体的德性或品德。因此,伦理追求的是社 会公共理性,社会集体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正当原则;道德 追求的是公共理性与个人德性的结合,在个人的精神自由与公 共价值规范之间寻找契合。
结论:这是在批判罗先生的前提下提出的概念, 体现了我国伦理学界理论探索的时代进步,那就是开 始确定道德的意义和功能,但是缺陷在于,没有更进 一步抽象出道德的本质。 3,王海明话语: 道德是社会制定和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 (亦即利害人己)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 规范 解读:第一,是谁制定和认可?这个判断带有强烈的权 力意识和精英意识,逻辑结果就是道德创设和道德教 育的专制,它将道德关系分割为“道德制定者”与 “道德接收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忽视了部分人的道 德权力。
伦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 理论部 政治与行政学院 魏 则 胜
第一专题 道德本质论
本章教学目的: 设定伦理学知识的逻辑起点,道德概念的认知 本章探究的主要问题: 1,什么是道德 2,什么是伦理 3,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4,什么是伦理学 5,伦理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一)道德概念的谱系 1,罗国杰先生话语: 道德就是人类生活中特有的,由经济关系 决定的,依据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 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 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解读:第一,人类生活中特有,意味着道德类特 性与社会性,与一般动物区别,一种文明现象。 但是,人类特有的存在物并不仅是道德。因此, “特有”无法通向“本质”
第三,揭示道德结构要素,是由善恶对立的心 理意识、原则规范以及行为活动构成,外在 的道德规范、内在的道德观念以及规范与观 念共同作用下的道德行为,共同构成道德现 象。这是这个概念最具理论价值的地方。 结论:相对而言,唐先生的概念比较完备,借 用孔子的话来说是:尽善也,未尽美也。
(二)内涵与外延 道德是一个概念,所指为两个事物,一 是“道”,二是“德” 1,道的含义: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道,指宇宙 万物运行的规律,在万物之先,大道运行而生 万物,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道为世界本体或本原。 二是实践论意义上的道,指人道,即人类生活 遵循的规律,它是天道的向人类社会的延伸, 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或本原。但由于人类社会是 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社会之道也 就是人道,离开人的社会实践,道便无法存身 与社会历史。
第三,“由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这个手段是 什么?没有明确,造成一种潜伏的危险,一些不 道德的不人道的手段,在维系道德的高尚名义下, 摧残人的精神自由,毁坏人的现实幸福。 第四,“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 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这个判断混淆了道德作为 规范与法律、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管理规范的区别。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很复杂,都可以用善恶 来进行评价,但是,法律、制度、管理规章却不 是道德。 结论:这个概念是1980年代“文革”后第一代伦 理学家的创设,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性格, 但
是其缺陷是明显的,没有充分的学理依据和文法依据。 2,魏英敏先生话语: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 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 据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 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 解读:第一,它是描述性概念,遵循归纳法,将一些现象 加以描述和归纳,但难免以偏盖全,且停留在表象,无 法深入事物的本质; 第二,功能性概念。以功能界定道德,但是这只能回答道 德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指出道德何为,却忽略了道德 何谓。
因此,道德,内涵主客体辩证法。人 类的道德,就是外在之道与内在之德的互 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和进步的。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伦理,是客观意 志的法;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四、伦理学基本问题 1,本体论话语: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追问道德的来源 2,价值论话语: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或自由, 或公正,或善与恶的关系 伦理学基本问题,可以根据理论逻辑自我设置, 但是以道德本质作为逻辑起点进行演绎,则伦 理学基本问题就是公共理性的正当性,以及个 人德性的完善性,也就是实践理性的建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唐凯麟先生话语: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 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解读: 第一,揭示道德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混 淆了本质与本体或本源的关系; 第二,揭示道德特殊性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有一定的道理, 但这只是手段的特殊性,外在的特殊性,而不是 内在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