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下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下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山中杂诗梁·吴均ϖ山际见来烟,ϖ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ϖ竹中窥落日。
竹林中能看到落日的余辉。
ϖ鸟向檐上飞,ϖ鸟儿在房檐上飞。
ϖ云从窗里出。
ϖ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赏析• 本诗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主题• 本诗歌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
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特点练习巩固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弹琴复长啸。
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没人知晓我在做• 深林人不知,什么,•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品味感情感受意境• 景:优美高雅• 情:宁静淡泊• 画面:•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自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
诗人一边弹着琴,有时“长啸”,似乎是在抒发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在陪伴着他。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专题一古诗词阅读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答:。
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答:。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理解性默写【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答案】1.①幽篁:幽深的竹林②啸:长常的口哨2.弹琴长啸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
古诗赏析(七年级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早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2.与“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为哪一项A.须晴天,看红装素裹,格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案分析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颔联是最能表现禅寺后院环境特点的一联。
其意为一条波折的小道通向清静的远方,那边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依据诗句意思,再联合“幽 " 和“深”两个重点词,能够得出幽静沉寂的特点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意为此时此刻万物都缄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前句写万物静寂无声,后句写钟磬之声,此处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四个选项中,只有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切合这个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 1 幽静沉寂 2.C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边对这首诗歌理解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这首诗向来被誉为歌唱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睁开,热忱赞叹了泰山的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特艳丽的风景。
B. 这首诗写景富裕层次,从近望到眺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宏伟,神气艳丽,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C.“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 " 是实写,虚实相生,写出泰山的高大宏伟,奇特艳丽。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一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衬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矗立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剖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分析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本诗一共四联,据其内容可知,第一联为眺望,第二联为近望。
第为细望,最后一联为梦想。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一、题目:登高1.1 诗词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 诗词详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所见的秋景以及内心的感慨。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景象,但猿猴的哀啸和鸟儿的回归又透露出一丝凄凉。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诗人眼中无尽的落叶和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寓意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身患重病,却依然独自面对人生的坚韧。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但依然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1.3 习题及答案1. 请简述这首诗的景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但又充满凄凉的景象,有猿猴的哀啸、鸟儿的回归、无边的落叶和滚滚的长江水。
2. 诗人为什么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答案:诗人身处异乡,身患重病,面对人生的艰难和短暂,感慨万千,因此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感慨。
二、题目:江雪2.1 诗词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 诗词详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所作,描绘了一个冬天的雪景,以及一个渔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景象。
首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山林景象,鸟飞绝、人踪灭,突显了冬雪的洁白和宁静。
颔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绘了一个渔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情景,渔翁的坚韧和独自行走于雪中,寓意着独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2.3 习题及答案1.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独立自强,不畏艰难,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2. 请简述这首诗的景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山林景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景。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习题八首及答案习题一古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一位在寂静的夜晚,床前明月光照射下的景象。
诗人举头望着明亮的月亮,却又因思念家乡而低下了头。
古诗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一位登上高楼的人,俯瞰着广袤的大地。
诗人表达了对于追求进步和攀登高峰的向往。
习题二古诗三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答案: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农民在春天劳作、秋天丰收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艰难。
古诗四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江雪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封山,人迹罕至。
诗人以孤舟独自垂钓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宁静自然景色的喜爱。
习题三古诗五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坎坷和自身境遇的悲愤之情。
古诗六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将进酒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
诗中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不受命运束缚的态度,以及对于人生享乐和饮酒的追求。
习题四古诗七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泊秦淮文|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泊秦淮①文|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
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
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②[商女]歌女。
③[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群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精品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习题(全册带答案分析)班级:姓名: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原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2小时,100分)答案在后《木兰诗》汉乐府(34分)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
,。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
,。
,。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
,。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 。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竹里馆》王维(8分)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8分)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3、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练习卷(含答案)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练习卷(含答案)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24分)㈠默写(8分)1.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木兰诗》)2. ,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3.战士们奔赴战场。
坐在车上,看着远处的山一座座掠过,不禁想到《木兰诗》中“,。
”这一句,内心感慨。
㈡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第4—9题(16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①中,关中②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③。
采稆④负贩⑤,而常挟持经书。
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⑥《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注释】①兴平:汉献帝年号。
②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③季中:董遇之兄董季中,魏国著名学者。
依:投奔。
段煨:东汉末年将领。
④稆(l ǚ):野生的禾。
⑤贩:贩卖。
⑥治:研究。
4.【甲】文选自《》一书,其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3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蒙辞以军中多务。
6.解释【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人有从学者()7.以下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们)挑选野生的禾负责贩卖,(董遇)常常带着书。
B.(他们)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董遇)常常带着书。
C.(他们)采摘野生的禾依靠这卖钱,并且还常常带着书。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阅读赏析】1.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2.如何理解“隔江”二字?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译文】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无与伦比。
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席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神之事。
【阅读赏析】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参考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阅读赏析】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四)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参考译文】黄梅时节,在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人的朋友却没有如约来下棋,他无聊地敲着棋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带答案)《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玉笛:折柳:故园:闻: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春夜洛城闻笛》参考答案1、解释词语: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折杨柳》笛曲。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闻:听;听见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念家乡3、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4)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5)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6、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7、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8、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竹里馆》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4)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5)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带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带答案)《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玉笛:折柳:故园:闻: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春夜洛城闻笛》参考答案1、解释词语: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折杨柳》笛曲。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故园:指故乡,家乡闻:听;听见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念家乡3、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4)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5)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6、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7、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8、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竹里馆》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4)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5)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 ,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 。
, 。
(岑参《逢入京使》)二、阅读理解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风景?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①李益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1)从《春夜洛城闻笛》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杂诗梁·吴均ϖ山际见来烟,ϖ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ϖ竹中窥落日。
竹林中能看到落日的余辉。
ϖ鸟向檐上飞,ϖ鸟儿在房檐上飞。
ϖ云从窗里出。
ϖ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赏析• 本诗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主题• 本诗歌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
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特点练习巩固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弹琴复长啸。
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没人知晓我在做• 深林人不知,什么,•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品味感情感受意境• 景:优美高雅• 情:宁静淡泊• 画面:•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自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
诗人一边弹着琴,有时“长啸”,似乎是在抒发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在陪伴着他。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
• 夜发清溪向三峡,•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 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
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 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ϖ谁家玉笛暗飞声?ϖ散入春风满洛城。
ϖ此夜曲中闻折柳,ϖ何人不起故园情!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念故乡之情呢!《折杨柳》:古乐曲。
古人别离,折杨柳相赠,以寄托伤离之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感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715--770)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
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路漫漫涉边塞,思故乡表达了诗人远泪不干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无纸笔捎口信,话平安情怀报平安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0后),唐代诗人,曾在苏州做地方官,后人称他“韦苏州”。
他的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歌咏水景物,抒写田园生活的乐趣;也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幽草黄鹂春潮野渡涧边生深树鸣闲淡宁静“怜” 雨急悠闲恬淡为诗之舟横眼特点:以景写情,借景述意1、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江南逢李龟年》背景简介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
《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
”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安史之乱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诗歌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追忆昔崔九堂前几度闻。
日情谊正是江南好风景,述今相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落花时节又逢君。
逢感慨“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寻常,平常;几度,多次。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品味诗歌一、二句写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三、四句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写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
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
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2、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3、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请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
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诗文欣赏】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 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 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