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上海的桥多为木、石结构,技术依赖经验。史载较早的桥为“安就桥” 俗称“跨塘桥”,该桥原系石桥,后改为木桥。现坐落在松江县城中山西路的“云间第一桥”是明代在“跨塘桥”旧址上重建的3孔拱形青石桥。清咸丰五年(1855 年),由英国人威尔斯组成的“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用了将近1年时间建成苏州河大桥。桥为木结构,长394英尺、宽16英尺,中间一孔是活络档,桥面可上下

翻动,以便船从中通过。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7月28日,工部局在外摆渡地方建造一座铁梁架空、石驳撼水的新桥。桥长385英尺、宽40英尺,两边各有7英尺宽的人行道。桥名“花园桥”亦称“外摆渡桥”。

清光绪三^一年(1905年),工部局工务处主任梅纳着手重建“花园桥”。大桥全部改为钢铁型结构,钢梁由英国克莱佛兰桥梁公司定做。光绪三十二年初开工,光绪三十三年底完工。民国11年(1922年)建造的四川路桥是一座悬臂梁钢筋混凝土桥。

建国前,上海市建成的桥梁为488座,其中城市桥140座,公路桥348座,极大部分是木桥。根据1963年4月2日的统计,当时上海市郊区的公路桥已增加至877座,其中临时性桥144座,半永久性桥为189座,永久性桥为221座,仅占25.2%。以后通过应用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施工方法及桥梁橡胶支座等新技术,逐步将木桥全部改成了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在苏州河上新建和改建了10多座大桥。在黄浦江上游建造了公路铁路两用的松浦大桥,其公路桥的总长度为 1.858公里。此外,在市区建成全桥长达8.436公里的南浦大桥。根据1989年底的统计,当时上海市的公路桥已增加至2411座,城市桥已增加至578座,共计2989座,比建国时增加了5.2倍,且全部为永久性桥梁。

建国后,桥梁工程的演变过程,是从普通钢筋混凝土桥向预应力混凝土桥发展,现浇混凝土桥向装配式混凝土桥发展;简支结构向超静定结构发展;桥梁设计从繁杂的手算向应用电算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桥梁工程已由大跨径向特大跨径发展,结构设计及张拉锚固安装架桥工艺,均已达到现代国际水平。

一、预应力混凝土桥

早在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即举办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讲座,认准了预应力技术是桥梁方面的发展方向,并开始研究。1955年继铁路桥应用预应力技术之后,1957年开始在城市桥上应用。上海市预应力桥梁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跨径由小到大,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后张法起步,逐渐扩大到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一)后张法

1957年底,工务局技术科、材料试验所、养护处等单位,共同建造了中新泾人行试验桥,桥跨径12米,荷载按人群荷载及K—35拖拉机荷载计算,为我国城市和公路系统中最早的预应力混凝土桥。

1958年建成的北翟路1号桥,由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市政公司施工,为上海市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公路简支梁桥,采用混凝土杯形锚具,_ 60吨单作用拉伸机张拉

jfe罡害祁灵才网I

出.www.lqjot>Sa_-conn

强大钢丝束。接着又建造了5孔计算跨径为23.72米,全长123.6米的金山大桥。

60年代初,为修建苏州河上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作准备,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大型钢丝束的锥形锚具、S形管道的摩阻力等应力损失测试、双作用千斤顶张

拉的工艺研究,加快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进度。

1969年8月,江宁路桥建成。其主桥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径组合为16.1 + 36.1 + 16.1米,主梁间架设微弯板,多跨引桥采用预制先张法空心板梁,全桥总长321.2米。这座跨越苏州河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建设,标志上海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技术有了新的进展。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除简支梁桥外,并在其他结构形式的桥梁中广泛应用。70年代初建成的彭浦车站立交桥,是上海软弱地基上建成的第一座超静定结构3跨预应力等截面连续梁桥,它采用预制I字梁,现场联结成箱梁断面,先形成单悬臂加吊梁,然后通过施加预应力转换成连续梁。

1976年9月竣工的复兴岛桥,其跨径组合为17.5 + 37+37+ 17.5米,全长109.2

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采用钢铰线为预应力筋及星形锚具,用YC—60千斤顶张拉的后张法工艺,并在架设预制梁时,首次采用聚四氟乙烯滑板进行横向移动。1978年建成苏州河曹杨路桥,是一座正桥3跨预应力变截面箱形连续梁桥,采用逐段对称拼接施加预应力的悬臂拼装法施工,并在边墩上设置升降支座调整标高,以满足施工中体系转换要求与建成后消除基础不均匀沉降给上部结构带来的不良影响。

1979年12月竣工的纪蕴路桥,位于长江西路以北约1.4公里处,是跨越黄浦江支流蕰藻浜的最大的公路桥。全桥长427.5米,正桥3孔,中孔为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 其跨径组合为27+45+27米。它利用桥面竖曲线凸出部分增加跨中梁高,以满足设计

弯矩要求,并用钢铰线作为预应力筋。引桥共21孔,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宽18米包括车行道14米及人行道各2米,设计荷载为汽-20,挂-300,人群荷载为

35MPa

(二)折线先张法

自1960年开始,上海的中小跨径桥梁,逐步改用先张法代替普通钢筋混凝土。上海

市道路桥梁给排水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所前身)和市政二公司预制构件厂,于该年

4月试制成功第一根跨径为10米的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随即在生产中逐渐应用。到1962年7月,共生产了8.66米、11.36米及14.06米3种尺寸的梁共88根,先后在市区及公路桥梁上应用。

上海第一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为飞云桥。该桥位于市郊沪太路罗店以北6公里,跨越宝山县小川沙河。全桥总长29米,分成3孔,梁长度为8.66 + 11.36 + 8.66 米,均为预应力梁,双车道,车行道宽度为7米,设计荷载为汽-18及拖-80验算。

其余先后建成的同类型的桥梁有:邯郸路桥(单跨,梁长14.06米)、南汇县姚塘湾桥(单车道、3跨8.66 + 11.36 + 8.66米均为预应力梁)、隋塘桥(3跨中跨为11.36 米预应力梁)、周浦桥(3跨的两个边跨为8.66米预应力梁)。

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梁,与同跨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比较,能发挥7成钢材完成10 成工程及1吨钢材当1.5吨钢材的作用,在节约钢材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三)长线台座先张法

1962年,市政工程研究所进行预应力空心板小型桥梁的研制。1969年由于江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