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具体的实践性,因此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性”,突出“心理关怀”,探索能够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新途径、新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必经之路。
一、以《实践论》理论为指导,从教育思路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践论理念指导,有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拓宽教育途径,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强调教育理论向注重学生行为转化,以达到使学生知行统一。
1、用《实践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实践论》强调“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并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充分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发展的动力。教育的过程其本质来讲就是一个探索发现、印证检验的过程,究其本身并非是一个死板教条、空想灌输的过程。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在检验教学理论的正确性与局限性,进而通过再实践再论证使教学理论日臻完善。所以,对高校学生从教育思想上讲一定要牢固树立“不能把主观与客观相分裂,把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的意识。把对学生的思
想政治教育与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现象分析、与社会实践体验等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倾听学生的思想、分析学生的困惑、给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不逃避现实,不主观臆断,不唯我独尊。在教育的过程要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言、行、思与现实环境、与教学理论、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自教自践自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切实发挥好指路灯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当成“拐杖”或者“口袋”。
2、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促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
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学校,高校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直接地认识某些事物,了解某些现象,从而主观或客观地做出对某些人、事、物的评价与判断。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再辅以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指导,就能促使学生把教育理论的认识转化为实践,内化到自身,落实到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实践活动过程,从而也使思想教育更具体更丰富更实际,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逻辑能力。注重教学内容向学生行为的转化,从而逐步扭转和改变当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得理论轻实践现象。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践、生产劳动、主题教育、公益活动、实案分析等方式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实。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教育形式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充分说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生、实效性、感染性已是刻不容缓。
1、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思想性”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力量。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但是生活实践与社会阅历又使得他们辨别力弱、容易冲动。往往是现实社会他们有很多迷茫,网络虚拟世界他们又真假难辨,理想中的美好与现实在的残酷使他们无所适从,如此种种,使得他们容易片面地看待某些问题,也常常发表一些过激地言论。同时,他们面临着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有的甚至经济压力也大。在这些情况下,有些学生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有了心理问题,思想上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帮助,就容易把积怨的心理化成偏激的行为。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能够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融入学生世界,维护他们的正当诉求。用感化心理的方式来慰藉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与帮助。通过思想性的渗透教育,使大学生们得以良好的个性发展,培育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促进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2、突出大学生的“主动性”,注生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因而教育应该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教育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必须是要有差异化的设计形式。比如,通过“兴趣引导型”教育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
自然、融洽的氛围中得到感染,接爱并喜欢思想教育内容;通过“实践体验型”教育形式,运用具体情节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思想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当中;通过“现实需求型”教育形式,针对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与之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并融入情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更好;通过“自教自律型”教育形式,使学生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自我分析、评价与选择中吸收、理解和筛选,从而获得健康的养分,帮助他们学会自择,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总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学以致用感染学生的情感;只有突出“思想与心理”交融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怀,从而达到教育人、陶冶人、塑造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