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气血。
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理论和操作技巧。
以下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供大家参考:1. 穴位定位口诀:上不过头,下不过膝,左右对称,就是穴位。
这句口诀强调了穴位的定位原则。
在寻找穴位时,应当注意参照身体的特定标志来确定位置,如头部的发际线、四肢的关节等。
此外,左右对称也是寻找穴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针刺方法口诀:三进三出,快进慢出,以气为导,以气为尽。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刺方法的基本原则。
在刺入针时,应当采用三次快速刺入的方式,而拔出针时则应该缓慢均匀,以避免伤到患者。
此外,针刺时应当以气为导引,即在刺入和拔出针时要注意顺气流的方向。
3. 针灸调理口诀:病在经脉,治以经脉,经有所通,脉有所缓。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调理的关键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与经脉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时应当注重经脉的选择和调理。
通过对经脉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4. 针灸禁忌口诀:刺头不刺尾,刺心不刺腹,刺背不刺腰,刺肩膝关节少刺。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治疗时的禁忌原则。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当避免刺激头部、尾部、心脏、腹部等重要器官和敏感部位。
此外,背部和腰部的穴位也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肩膝关节的穴位也应当少刺,以免引发关节损伤。
以上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希望对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针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掌握好相关的理论和技巧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自己的学习笔记口诀,加深对针灸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针灸取穴原则
针灸取穴原则
针灸取穴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效果与针灸方法和技巧密切相关,而取穴的准确性则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针灸取穴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病情选穴:不同的疾病对应不同的穴位,应根据病情进行选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遵循经脉走向:针灸取穴应遵循经脉走向、穴位分布的规律。
在取穴时要注意穴位的深浅、位置的准确性。
3.注意望诊、闻诊、问诊:在选定穴位之前,应进行望诊、闻诊、问诊等各项综合诊查,以确定病情和病位,从而进一步确定取穴的方向和部位。
4.强调个体差异:针灸取穴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环境、工作习惯等方面,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注意安全卫生:在针灸取穴的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误伤患者的情况发生。
总之,针灸取穴原则是中医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循,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 1 -。
针灸取穴位的方法和细节有哪些
针灸取穴位的方法和细节有哪些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会选择针灸的方法,有助于治疗疾病,而且,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针灸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注意一些事项,要专心致志,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有利于体位舒适,自然。
那么,针灸去穴位的方法和细节有哪些。
艾灸取穴方法1.足三里和曲池配合,能调节血压,预防和治疗中风。
2.海能益气固精,补肾助阳。
3.肺俞、风门、大椎三穴配合能够用于体弱易患感冒,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
4.三阴交、肾俞、关元三穴进行配合可健脾补肾。
艾灸的灸法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中午11时灸效果最佳,隔日或每3日灸1次。
如无明显不适,每周1次或每月灸1-2次,或每月初连续灸4-8天,坚持数月或长年坚持不懈,必见成效。
2.艾炷隔姜灸:每次灸5-7壮,隔1-3日或每周灸1次,连续灸1-3个月。
脾肾虚寒者,艾炷宜大,时间宜长。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针灸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针灸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针刺皮肤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医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疗效的安全和有效。
本文将介绍针灸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技巧1. 穴位寻找:在进行针灸时,准确定位穴位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需要准确地找到穴位的位置。
一般来说,寻找穴位主要依靠经络、骨骼突起和肌肉的特征。
医生需要通过仔细触摸和观察来寻找穴位。
2. 针刺深度:针刺深度是针灸治疗的关键之一。
针灸师需要根据病情来确定针刺的深度。
一般来说,治疗浅表疾病时,针刺深度较浅,不宜过深;治疗深部疾病时,可以适当增加针刺深度。
3. 针刺角度:针灸师在进行针刺时,需要注意针刺的角度。
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刺角度。
一般来说,针刺角度以与皮肤平行或与经络方向平行为主。
但在一些特殊穴位的处理上,可能需要有不同的角度。
4. 插针技巧:插针时需有稳定的手法,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插针技巧。
一般来说,插针时要用力均匀,避免过快或过慢。
另外,要确保插针的深浅适中,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5. 操纵与疏通:针刺后,医生可以通过操纵来调节气血的流动。
操纵的手法多样,如旋转、提插、弹压等。
医生需要根据疾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操纵手法。
二、注意事项1. 消毒与无菌: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与无菌。
创口消毒是防止感染的重要一环,医生需要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进行擦拭。
此外,针具的使用也需要注意无菌,一次性使用针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针具选择:医生在进行针灸操作时,需要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具。
一般来说,常用的针具有银针、不锈针等。
医生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针具,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3. 针灸禁忌:针灸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
有些情况下,针灸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加重疾病。
一些针灸禁忌包括孕妇、病情严重或恶化、出血倾向、感染性疾病等。
针灸如何取穴?(纯干货)
针灸如何取穴?(纯干货)⊙编辑:杏林君1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通路,联系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
因为脏腑学说是对人类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的高度概括,所以尽管全身病症多,但都可以按照脏腑经络辨证来归纳治疗。
如对一位内伤头痛的患者,则须用脏腑经络辨证来区别证型:头痛眩晕、胁肋胀满、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有力,则辨为肝阳头痛,治当平肝潜阳。
处方:太冲、太溪、风池、太阳、头维。
头痛如刺,久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记忆力减退,舌暗有瘀斑,脉细或涩,治当活血化瘀。
处方:阿是(放血)、大椎、天柱、合谷、三阴交。
这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的运用。
如对肩痛的患者,则需要按脏腑经络辨证法来分辨属于哪条经脉的病变。
肩内侧疼痛,后伸背手受限,为手太阴肺经病变,治取鱼际、阴陵泉;如痛在肩峰下前侧,且上举困难,属手阳明大肠经,治取合谷、条口透承山;痛在肩峰下后侧肩髎穴处,则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取中渚、阳陵泉;痛在肩后或肩胛处,当上肢内收横越胸前方时疼痛加重者,属手太阳小肠经,治取后溪、飞扬。
如舌痛一症,兼见心烦口渴、心尖红、小便短赤,用脏腑经络辨证为心火上炎,治当清心泻热,刺少府以泻心火。
下述三方面的病症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的主要适应证:①五脏六腑病症;②经络循行线路上的病症;③与脏腑病变相关联的组织器官的疾病。
2定位取穴法临床上大多数的病症,都有明确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凡发生在某一部位的病症,只要选用一组常用配穴,就可以治疗该部发生的多种病症。
虽然在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中也包含有定位的内容,但本法的定位则主要是采用西医的解剖定位。
因为有些疾病,运用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法难以取效或收效甚微,而西医对这类疾病却有比较精细的认识。
如以病变部位为取穴基准、以解剖学知识作指导,则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肱骨外上髁炎一病,属中医之肘劳范畴,其痛点和压痛点在外上髁及其上下,其部位介于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之间,这就难以按经络辨证取穴来施治。
取穴精髓——“五腧穴”取穴法
取穴精髓——“五腧穴”取穴法古人言:“善用针者,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就是指五腧穴而言的,意思就是说一些高明的医生给病人用针治病,仅仅针手脚这一段的穴位(五腧穴)即能达到治病愈合的目的。
五腧穴是一种要穴归类法,有以少带多的优点。
这些穴道一直被认为治疗范围广,效果好的穴道,不仅可调理局部,邻近和循经的疾病,还可调理全身脏腑的疾病。
以下内容是《内经》中关于五腧穴的应用,对于初学的小白来说,不要犯难,可以当做字典来用,哪里有问题了对照病症和五腧穴的表去查阅。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病在脏取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井”为地下出泉。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
病在脏取井穴,井,井底之蛙的“井”,所谓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就越要在末梢取穴,井穴全部在手指头或脚趾头末梢,非常敏感,见效非常快。
十二经的井穴可以对照下图。
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是厉兑穴,位于第二个脚趾头。
我们下针或灸的时候,“井主心下满”,临床上,在动脉血管堵塞,搞一下厉兑穴,病人会感到有人在里面扫地,在清洗,立马见效!虽然在足阳明胃经上有好多穴可以取用,但是没有井穴(厉兑穴)效果那么好,见效这么快!所谓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是讲心剧烈的疼痛,这个针一下去的时候,痛马上去掉,就是所谓的实症。
井穴有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的作用。
可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或炎性证初发期之暴痛。
井穴为十二经交接点,急救必用,例如:在少商、商阳点刺出血,能泻脏热,疏通经脉中气血凝滞,开郁通窍,对中风、热厥、喉肿、狂疾有特殊疗效;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墩(肝藏血)能治崩漏症;心井少冲,小肠井少泽均能治中风猝倒,卒然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少冲清热镇心尤有卓效;膀胱经井穴至阴能矫正胎位及治难产;肾经井穴涌泉善治各种厥逆及各种痫症,小儿惊风。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
针灸大全:口诀、取穴,配穴,五输穴一、针灸口诀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针灸取穴要点
针灸疗法,虽不同药物治疗,但取穴处方和决定手法的操作同样的不能离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通过望诊(观查病人的气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听病者的声音、闻气味等)、问诊(询问病史和现状)、切诊(诊脉及腹诊)等四诊,来辨别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属表、属里、属虚、属寔,这就是中医的四诊八纲。
经过这样的分析,确定病的性质,辨明症候,然后立法取穴处方,当针当灸当补当泻进行治疗。
但是针灸疗法毕竟不是用药而是用穴,十四经穴位计有三百六十多个,再加经外奇穴二百多个,合计数百之多,要在短时间内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专题讨论,以便对学者有所帮助。
我们在临床上要将穴取好,首先应了解腧穴的特点,每一个腧穴所在部位都可以治疗所在局部的表面和内脏疾患。
除此以外每一个腧穴还有他的不同属性和特性,即是腧穴属于那一经的在主治上都有他的共同点,属那经的穴都可治他本经的病。
另外每一个腧穴在治疗上除共同点外还有他的特殊作用,下面分两部份介绍一下:(一)十四经腧穴共同的主治特点属于那一经的腧穴在主治方面都有他的共同点,属于那一经的穴就治那一经的病,特别是肘膝以下的腧穴。
现将各经主治特点简介如下:(1)手之阴经:①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部疾患。
②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胸、心、胃部疾患及神志病。
③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胸、心部疾病及神志病。
(2)手之阳经:①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头、项、眼、耳、鼻、喉病,神志病,发热病、(治头以背面为主)。
②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头、耳、目、喉、胸胁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侧面为主)。
③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头、面、眼、耳、鼻、喉、齿部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正面为主)。
(3)足之阳经:①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眼、鼻、头、项、腰、背、后阴部疾患,神志病及热病(治头身以背面为主)。
②足少阳胆经腧穴主治目、耳、鼻、喉、胸胁部疾病及热病(治头身以侧面为主)。
灸法选穴的基本原则
灸法选穴的基本原则2022-01-20 14:43·徐小丽LittleLily1常用选穴法不论何种灸法与针法,都离不开选穴,而选穴的方法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为主,故根据这一共同基础,用以说明各种针灸方法所具备的基本功效与治疗规律。
(一)就近(局部)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直接作用于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如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之处取穴,今人称之为就近取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调整局部功能为主,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取穴法。
凡与患病器官邻近的各穴均具有区域性的就近治疗的作用,如头部各穴均能治头痛,眼眶周围各穴均能治目疾;耳廓周围各穴,均能治耳病,腹部各穴均能调理肠胃;腰骶各穴均能作用于前后阴及泌尿系统;胸背诸穴均能作用心肺;四肢诸穴均能作用于关节;局部取穴对于患处的作用,既为就近取穴所特有,也能为远道取穴所共有,不外是:1.改善患处血管和淋巴管之功能。
使机能障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流重新再建,恢复维持细胞生命的物质供应,增强局部的营养,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渗出物之吸收,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
由于循环旺盛,可以带走或中和掉蓄积于患处的病理产物,打断病理的衍进过程,阻碍和减少病理产物的产生,减轻患病组织所发出的病理冲动,大大有利于健康康复。
2.宣泄患处的病理产物。
患处中心是病理产物蓄积最多之处,患处附近也是病理产物谋求出路最近之处,如果加作用于这些孔穴特别是针刺或火针,则病理产物自会更易得到宣泄;或是病理产物在灸针的作用下,由于理化状态的改变,而减轻其毒性。
尤以灸法对很多病菌与毒素,均有直接扑灭与中和的作用,在很多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虫咬等,直接在患处施灸,均有很高的疗效。
3.作用于神经末梢及感受器。
直接作用于患处及其附近之孔穴,既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可影响到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产生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功效。
(二)远道(循经)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作用于远离患处之经穴,是由远而近,以提高全身机能为主、改善局部状况为辅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不外是:1.可以激起经气流行使气至病所。
古中医针灸口诀
古中医针灸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古中医针灸口诀:1. 《针灸找穴有诀窍》一针二穴要记牢,先找经脉再瞧标。
一找骨头二摸筋,肌肉边缘仔细寻。
一按酸痛二找窝,穴位多半藏此处。
一用手指二用尺,距离分寸不错失。
就像寻宝慢慢找,找准穴位病赶跑。
2. 《针灸手法要知晓》一针轻刺二慢捻,手法巧妙心不慌。
一要轻柔二要稳,千万别把皮肤伤。
一提一插有节奏,如同跳舞步悠扬。
一旋一转要适度,感觉舒适效果强。
针灸手法掌握好,健康快乐常伴旁。
3. 《针灸注意事项多》一针之前二消毒,卫生安全不能拖。
一避大脉二避筋,小心谨慎才没错。
一忌空腹二忌饱,饭后休息再扎好。
一要放松二别怕,心情平和针有效。
记住这些小要点,针灸顺利身体康。
4. 《常见穴位作用明》一按合谷二揉风,头疼感冒去无踪。
一压足三里二点中脘,肠胃舒服消化通。
一敲涌泉二摩内关,睡眠安稳心不烦。
一揉曲池二抚肩井,肩颈轻松身板正。
熟悉穴位多保健,茁壮成长乐无穷。
5. 《针灸时辰有讲究》一天十二时辰妙,针灸选时要记好。
子时胆经一当令,丑时肝经二来到。
寅时肺经宜休养,卯时大肠把毒扫。
辰时胃经消化强,巳时脾经营养高。
按照时辰来针灸,顺应天时身体好。
6. 《针灸反应别紧张》一有酸麻二有胀,针灸反应属正常。
一若轻微二若短,无需担心心不慌。
一是气血二是经,运行通畅才这样。
一遇不适二告知,医生调整保安康。
正确对待反应事,针灸效果更优良。
7. 《儿童针灸需谨慎》一量体重二看龄,儿童针灸要小心。
一选穴位二控深,浅刺轻刺才安稳。
一察情绪二哄娃,乖乖配合效果佳。
一用短针二留神,安全第一别忘啦。
呵护儿童多注意,针灸助力快长大。
8. 《针灸补泻有方法》一补二泻有区分,手法不同作用存。
慢进快出是补法,身体虚弱它来帮。
快进慢出为泻法,实热病症赶出门。
一轻一重看病情,灵活运用才精准。
掌握补泻小秘诀,针灸治病更有神。
9. 《针灸配穴有规律》一主二配巧安排,穴位组合效果来。
一治局部二调全,远近结合病痛排。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怎样取穴在人体上分布着几百个穴,每个穴各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叫做穴位。
要想正确地取穴,首先要把位置定下来。
定位置的方法,就叫定位法。
定位法有分寸折最法(也叫骨度法)、指寸法1体表标志和根据特殊动作和姿势取穴等四种。
(一).分寸折量法:分寸折最取穴,并不是使用一定的度量工具,而是将人体不同的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折成若干等分,简称为一寸。
不论成人、儿童,或者身量高矮,都是折成同样的长度或宽度。
譬如后面提到的,由肘弯横纹到腕横纹折成12寸,成人的胳膊长,是1 2寸;儿童的胳膊短,也是12寸。
这个方法,多用作量取头、胸,腹,上肢、下肢等穴位的标准口现分部介绍于下:(1)头部直寸——由前头发边正巾到后头发边正中,折作12寸;由两眉头中间到前头发边,折作3寸;由脖子后面正中直下的一块突起椎骨(第七颈椎)下(即督脉大椎穴)到后头发边,折作3寸。
如果前头发边不明显的,可从两眉头中间到后头发边,折作l5寸;后头发边不明显的,可从大椎穴到前头发边,折作15寸;前、后头发边都不明显的,可从大椎穴到两眉中间,折作18寸。
横寸——耳朵后面有一突起而圆的高骨,叫乳突;两乳突最高点之间,折作9寸。
凡是头部的穴位,都根据以上方法折量定位。
(2)面部直寸——由前头发边正中到下巴(下颌骨)正巾,折作10寸。
横寸——两颧骨最高点之间,折作7寸。
凡是面部的穴位,都根据以上方法折量定位。
(3)胸部直寸——胸部以肋骨间隙为取穴根据。
侧胸部,山腋窝横纹到十一肋,折作12寸。
上腹部;由心口窝上边(胸骨体下缘到肚脐正中,折作8寸。
下腹部:由肚脐正中到耻骨(就是下腹部长阴毛的地方横着的一块骨头,俗名拦门骨) 上缘,折作5寸。
横寸——两乳头之间,折作8寸。
凡是胸腹部的穴位,都根据以上方法折量定位。
(4)背部直寸——以脊椎骨间隙为取穴根据。
横寸一——曲-乒抱肘,肘胛骨内两侧张开时,由眉胛骨内缘(脊柱缘到脊椎正中线,折作3寸。
(5)上肢部上臂:山腋窝横纹头到肘弯横纹,折作9寸。
针灸取穴定位法
针灸取穴定位法这是杏林观书的第31篇原创文章取穴必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凡执一法而欲求全者,未之有也。
——观书寻找穴位的位置,便谓之取穴。
学习针灸的第一要务便是准确取穴了,如果不能将穴位准定位,那么背再多的歌赋也将是徒劳无功的。
旧时,很多穴位的取法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所流传,当作传承的重要组成。
取穴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现常用的取穴方法有骨度分寸折量取穴法、人体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简便取穴法等。
此法最早见于《内经》,是根据人身体某一段、某一部位的大小、长短,作为一定的寸数,按照规定寸数取穴的方法。
《灵枢·骨度》讲“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是说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是一样的七尺五寸,依法取穴,头、面、躯干均可应用。
然该法所说的长度并不一致,如两发角之间为9寸,前后发际12寸,前后对比1寸的长短明显不太一致,所以用此法取出大概位置后,还需要借助骨性标志取穴,如此灵活运用,方能取穴更为准确。
后面观侧面观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此法是以人体表解剖的各种自然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包括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由骨骼或者肌肉所形成的隆起、陷下等不受人体活动所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来取穴。
如:印堂、太阳、百会、大椎、攒竹、十宣、乳中、神阙、犊鼻、委中等。
还包括一些以固定标志连线取穴,如:两乳头之间的膻中,剑突与肚脐之间的中脘,平肚脐的天枢等穴。
2活动标志:借助于人体各部位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突起、褶皱、尖端等在随活动才会出现的标志而取穴。
如:听宫、听会、耳门等穴在随张嘴而出现的凹陷取穴,颊车在随咬紧牙关而出现的突起,曲池在屈肘的纹头尽端等。
部分患者活动功能受限时或不愿意配合活动取穴时,可参考骨性标志取穴。
手指同身寸的取穴法是指以患者的手指作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
该法分为两种,均来源于《千金方》。
1横指同身寸:该法分为一横指、二横指、三横指三种。
一横指法习惯称为“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关节第一、二关节处的横度为1寸;二横指法以患者食指、中指并拢,取第一、二关节处的横度为1.5寸;三横指法多称为“一夫法”,是指以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一、二关节处的横度为准定位3寸。
针灸选穴原则
针灸选穴原则
针灸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选穴是针灸的重要部分,它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针灸选穴原则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
内容。
首先是神针贯通原则。
人体经络是一种通道,通过经络反映人体
内部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人体穴位则是与经络相连的一种特定位置,
选择穴位和使用正确的插针方法可以贯通所选穴位,使经络畅通,加
速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二是个体化原则。
人体穴位位置因人而异,发挥作用也不同。
因此,在选穴时要基于病情和治疗目的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只有选对
穴位,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第三是综合分析原则。
在针灸治疗中,病因、病机、症状、脏腑、经络等诸多方面都是影响穴位选择的因素。
因此,在选穴时必须全面
分析,找到一个合适的穴位组合。
第四是按需施针原则。
选穴不仅要考虑穴位的方向、层次,还要
看病情的轻重及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
按需施针,可以让针刺的
效果更好,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五是浅层插针原则。
针灸治疗需要注意安全性,因此在插针时
要注意选择浅层穴位,避免因深层穴位而损伤重要组织或造成其他不
良反应。
总之,在使用针灸治疗时,选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以上五个原
则帮助针灸师更加准确地选择穴位,以实现治疗目的,促进疾病的康复。
但是,我们也强调,这些原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针灸医学的技巧
针灸医学的技巧
针灸医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刺来治疗疾病。
以下是一些针灸医学的技巧:
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常用的穴位有经络穴位、特殊穴位和耳穴等。
2.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包括插入、刺出、旋转和扭转等,不同的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
3. 针刺深浅: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穴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针刺深度,有的穴位需要深插,有的穴位需要浅插。
4. 刺激强度:通过控制刺激的强度来调节疗效,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弱针刺的刺激力度。
5. 针刺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确定针刺的时间长度,一般为10-30分钟。
6. 针刺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确定针刺的频率,有的病情可以每天一次,有的病情可以每周一次。
7. 针刺技巧: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要,可以采用单针刺、多针刺、立针、平针、留针、电针和火针等不同的技巧。
针灸医学的技巧需要结合实际病情和患者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和应用,需要针灸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中医治疗取穴原则
中医治疗取穴原则
中医治疗取穴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近部取穴:也叫局部取穴,是指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的
规律,在患者病变局部或邻近部位取其经络穴位。
如面瘫取颊车穴,胃痛取中脘穴等。
阿是穴实际上也属于近取方法。
临床上,一般躯体器官病证多选用病变局部腧穴,如鼻病取迎香穴等;而五脏六腑病证多选用患病脏腑邻近部位的腧穴,如胃病取胃俞穴等。
2.远部取穴:根据穴位主治功能,选取离病变部位较远的穴位进行
针灸治疗。
3.随证取穴:即根据病症选取穴位进行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对针灸五腧穴的认识
对针灸五腧穴的认识
针灸的五腧穴是指针灸治疗中特别重要的五个穴位,分别是太阳穴、迎香穴、风池穴、印堂穴和百会穴。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太阳神经和颞动脉交叉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痛、牙痛等症状,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2. 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外侧凹陷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迎香穴可以缓解鼻腔充血、鼻窦炎等鼻部问题,还可以舒缓头晕和精神压力。
3.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的肌肉凹陷处,是颈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风池穴可以舒缓颈部紧张及疼痛,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
4. 印堂穴:印堂穴位于眉毛中央与前发际线交点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眶疼痛、失眠等症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5.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脑后枕骨最高点的凹陷处,是头部重要的穴位之一。
针灸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高血压等症状,还可以改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此外,针灸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00幅针灸取穴图解,村医值得一看!
400幅针灸取穴图解,村医值得一看!根据古代记载,临床取穴需要有纵横两个方面的坐标定位。
纵向定位通常是根据骨度分寸定位,还需结合横向定位,纵横相交才能准确定位。
而杨甲三教授将横向定位规律概括为“三边”“三间”。
“三边”是指骨边、筋边、肉边;“三间”是指骨间、筋间、肉间及筋骨间、筋肉间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用,疗效可靠。
根据这一规律,杨甲三教授结合西医解剖学知识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逐经进行了腧穴定位分析,形成了独特的取穴经验。
各经取穴要点如下:1.肺经主要应掌握肱二头肌的桡侧缘、肱二头肌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以及掌指关节后方等解剖标志。
2.大肠经主要掌握第2掌指关节前后、掌骨间、筋骨间、屈肘纹头、胸锁乳突肌与喉结(中医称为结喉)等解剖标志。
3.胃经主要掌握对瞳孔的直线、口角、下颌角、鬓角、颧弓、胸锁乳突肌、喉结、肋间隙、髂前上棘、髌骨外上缘、外膝眼、胫骨前嵴、外踝高点、第2跖趾关节等解剖标志。
4.脾经主要掌握第1跖趾关节前后、胫骨内侧后缘、股内侧肌等解剖标志。
5.心经主要掌握指甲根、掌指关节、尺侧腕屈肌腱、肘横纹、肱二头肌尺侧缘等解剖标志。
6.小肠经主要掌握指甲根、第5掌指关节前后、三角骨前后、尺骨掌侧缘、肩胛冈中点和两端、喉结、胸锁乳突肌、下颌角等解剖标志。
7.膀胱经主要掌握目内眦、眉头、发际、脊椎棘突、臀横纹、股后正中线、腘横纹、腓肠肌、外踝、跖趾关节等解剖标志。
8.肾经主要掌握足底、内踝、跟腱、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脐、肋骨等解剖标志。
9.心包经主要掌握乳头、肱二头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掌指关节、中指端等解剖标志。
10.三焦经主要掌握第4、5掌指关节,指伸肌腱,尺骨,桡骨,尺骨鹰嘴,肩峰,下颌角,胸锁乳突肌,耳郭等解剖标志。
11.胆经主要掌握目外眦、耳郭、乳突、颧弓、发际、肋骨、乳头、脐、股骨大转子、髂前上棘、股外侧面正中线、腓骨、外踝、跖趾关节等解剖标志。
12.肝经主要掌握第1跖趾关节、内踝、胫骨内侧面、屈膝横纹头、乳头、肋骨等解剖标志。
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
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针灸快速入门的不二法门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秘诀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秘诀学习中医我们虽然不提倡快速入门的诀窍方法等,但学习以下方法,对一个针灸的初学者来说,起码可以起到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效果:针灸的要点:一是辩证,一是取穴,第三则是必要的手法。
做到如上三者针灸的效果我想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辩证需要深厚的积累,手法也不是一两天可以练成。
那在取穴上我们不难发现一定的规律,从此入手,则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现归纳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如下:第一,八总穴;第二,八会穴;第三,局部取穴;第四,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第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首先是第一“八种穴”古书有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总结增加歌诀如下: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例如:眼睛红肿。
眼睛所在的部位和头面与颅脑有关,于是就在太冲与合谷穴位上扎针;胸闷心烦失眠,胸闷心烦所在的部位和胸部有关,与颅脑有关。
于是就在内关与太冲穴位上扎针;呕吐胃痛,呕吐胃痛所在的部位和胃脘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足三里穴位上扎针;颈项强痛,颈项强痛所在的部位和颈项与肩背有关,于是就在列缺与委中穴位上扎针等第二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它们分别是一、腑会中脘;二、脏会章门;三、筋会阳陵泉;四、髓会绝骨;五、骨会大杼;六、血会膈俞;七、脉会太渊;八、气会膻中。
八会穴的使用一般‘男左女右’,初学者用寸的毫针,切记勿忘。
”另外有三个部位初学者先不要针刺:“一是枕骨下面的区域,如风府、痖门、风池等穴位,它们与延髓靠得很近,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事故。
深刺风府治精神病,但是初学者不容易操作。
古语云:‘刺胸腹者,必避五脏’,‘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一个就是眼睛以及它的周围的区域;一个就是肚脐眼。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针灸穴位与操作要点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针灸穴位与操作要点针灸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中医行业工作中,掌握针灸穴位与操作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以及操作要点,帮助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穴位一:曲池曲池是手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位于前臂肱骨外侧上部凹陷中,属于阳经之首。
经络学说认为,曲池穴具有收敛扬阳、疏风清热、利咽消肿的功效。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针刺或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
操作要点包括:1. 选择合适的针具,一般推荐使用细针或三棱针;2. 消毒穴位及针具,确保操作前的卫生;3. 轻握针具,以稳定手势将针头准确地刺入穴位;4. 控制针灸刺激的力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做出调整。
穴位二:太渊太渊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位于下巴下缘的中央凹陷处。
太渊具有疏散风热、利喉止咳、解毒的作用。
常用的操作方法包括:1. 清洗患者的面部,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2. 用酒精棉球擦拭太渊穴位,做好消毒准备工作;3. 使用细针轻握针刺入太渊穴位,注意角度和深度的控制;4. 在刺激时应注意力度和频率的适度,以避免过度刺激。
穴位三:足三里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三横指的距离。
足三里具有健胃消食、利水利尿的作用。
操作要点如下:1. 清洗患者小腿前外侧的皮肤,保持穴位区域干净;2. 使用细针或针刺连接仪轻握针具,稳定手势刺入穴位;3. 控制好刺激的时间和深度,根据患者的舒适感做出相应调整;4. 针刺后保持穴位清洁,避免引发感染。
总结起来,中医行业中的针灸穴位与操作要点非常重要。
通过掌握曲池、太渊和足三里等常用穴位的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针刺、温针灸等不同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护,确保穴位和针具的消毒,避免引发感染风险。
总之,中医行业工作中的针灸穴位与操作要点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快速入门的不二法门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秘诀
针灸前行禅
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秘诀学习中医我们虽然不提倡快速入门的诀窍方法等,但学习以下方法,对一个针灸的初学者来说,起码可以起到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效果:
针灸的要点:一是辩证,一是取穴,第三则是必要的手法。
做到如上三者针灸的效果我想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辩证需要深厚的积累,手法也不是一两天可以练成。
那在取穴上我们不难发现一定的规律,从此入手,则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现归纳针灸取穴的五大要点如下:
第一,?八总穴;
第二,?八会穴;
第三,?局部取穴;
第四,?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
第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
首先是第一“八种穴”
古书有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现总结增加歌诀如下:
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足)三里,
腰背委中,胸胁阳陵,少腹(三)阴交,颅脑太冲
例如:眼睛红肿。
眼睛所在的部位和头面与颅脑有关,于是就在太冲与合谷穴位上扎针;
胸闷心烦失眠,胸闷心烦所在的部位和胸部有关,与颅脑有关。
于是就在内关与太冲穴位上扎针;
呕吐胃痛,呕吐胃痛所在的部位和胃脘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足三里穴位上扎针;
颈项强痛,颈项强痛所在的部位和颈项与肩背有关,于是就在列缺与委中穴位上扎针等
第二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它们分别是
一、腑会中脘;二、脏会章门;
三、筋会阳陵泉;四、髓会绝骨;
五、骨会大杼;六、血会膈俞;
七、脉会太渊;八、气会膻中。
八会穴的使用一般‘?男左女右’,?初学者用0.5寸的毫针,切记勿忘。
”
另外有三个部位初学者先不要针刺:
“?一是枕骨下面的区域,如风府、痖门、风池等穴位,它们与延髓靠得很近,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事故。
深刺风府治精神病,但是初学者不容易操作。
古语云:‘刺胸腹者,必避五脏’,‘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一个就是眼睛以及它的周围的区域;
一个就是肚脐眼。
另外一个地方初学者也先不要针刺,就是?天突穴。
”
第三局部取穴
就是在发病的部位的体表取穴或者发病部位的邻近取穴。
也就是说,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针灸。
这种取穴的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也可能是先人最早发现的一种取穴的方法。
如?面部局部长痘,可以用火针在局部点刺,被毒虫蛇咬可以在局部点刺加拔罐治疗等。
注意事项还有以下二项:
一项就是在胸背部与腹部初学阶段针刺深度不超过0.5寸;
一项就是对于体弱者、因劳累而体能消耗过多者,一定都要平卧在床上针刺,以免“晕针。
第四、阿是穴
“取穴方法中,少不了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出现在人体体表的敏感的压痛点,在这些压痛点上针灸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一般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
”
例如:
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头部、颈部、肩部的疾病与发热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胃部、胸部、胁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腰部、下腹部与妇女的胞宫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上任何疾病,只要发现脊椎骨上有压痛,就要在这里取穴。
第五、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针灸取穴第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这种取穴法在《内经》中叫做‘缪刺’,日本针灸家称之为‘天平疗法’,对肢体与关节疼痛的疗效比较显着。
它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左右对称取穴,一种是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
”
譬如,你的左手腕疼痛,如果使用左右取穴法,可以在右手腕与左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
针刺后,快速地左右捻转与上下提插三十秒左右。
”
例如:
“对于痛经的诊治,”“急性发作时腰骶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出现压痛的机会最大,日本针灸家称之为‘上仙穴’,它是治疗痛经的首选穴。
当然种取穴的最高原则还是?‘以痛为穴’
后世具体的应用如:?平衡针、董氏奇穴、左常波在这方面应用上有较多发挥。
文章来源于网络,着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