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溧阳市别桥中学物理课题组执笔:杨慧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

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而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互联网资源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教改的大好舞台。

我校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紧紧围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研究,师生信息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通过研究,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学情的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加快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开展此课题研究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展此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

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搭建教育改革平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研究已成当务之急。

3、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水平和创新境界,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教育的信息环境?如何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如何把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促进师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通过优秀教师的信息素养来培养和影响学生开展创新教育?这一系列的问题始终激励和困扰着我们,也同时成为我们申报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动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课题应运而生。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整合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理论依据和假设

1、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包括两大方面,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外部因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则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知觉、注意的高度自觉性。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此课题研究依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与发现法教学模式以及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发现法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这四要素的关系及协调十分重要,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关键之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一定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综合性刺激于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并开启学生主动思维的联想,对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十分重要。

2、理论假设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刺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通过丰富、生动和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信息交流的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学生应用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地与学习伙伴开展交流、协作,从而达到意义建构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要通过整合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由单纯灌输向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培养能力方面转变;同时实现教学互动方式的变革。总之,要通过研究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使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第三,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条件,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需要,创造一个适合于学生全面与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