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主观题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简答题背诵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第一章:
1、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
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
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7、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8、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无视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9、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因为: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量变的彼此较量。两种相反力量的此消彼长,不仅是质变的基础,而且决定着质变的性质和方向。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案:
量变和质变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