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东吴、蜀汉势力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期曹魏、东吴、蜀汉势力范围
东汉末年朝廷衰微,天下扰攘,威令不行,各路英雄霸据一方(见《东汉末年地方主要割据势力》)以伺扩大势力范围。
这期间东吴军事统帅鲁肃(172-217,字子敬,今安徽定远人)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得到孙权的赏识。
之后,孙权的整个战略思路就是联刘拒曹,以成鼎足之势。
后来,诸葛亮也秉承了鲁肃的战略思想,按着“ 三分天下” 的思路,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蜀汉政权。
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册封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这年也被认为是东汉与三国分界之年。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221年,刘备称帝。
222年,孙权被曹丕册封为吴王、大将军、督交州荆州扬州诸军事;229年,孙权称帝。
魏、吴、蜀三国都比较重视发展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因而三国鼎立时期也是从破坏到统一的恢复过渡阶段。
这时期魏国主要推行屯田制和九品中正制;蜀国推行“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吴国则发展世家大族。
这其中曹操的贡献相对较大。
无论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潮流。
尤其是他接受羽林监枣祗的建议,实行屯田制,把荒芜的无主土地收归国有,招募流亡百
姓到北方屯田。
流民按军队建制,由国家统一发放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所得收成由国家和流民按比例分成。
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军事战备的物资需要,极大地发展了北方农业生产,加快了统一北方的进程,也开创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仿效。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兼并战争并未停止,而是仍旧进行。
但是,淮南(魏吴相争)、荆州(魏吴蜀相争)、汉中(魏蜀相争)是三国鼎立时期的主要战场,其中荆州因为接壤三国,因而也成为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魏地:
司州(司隶校尉部)、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凉州(后分为雍州、凉州)、荆州(其中南阳、南乡、江夏、襄阳、等四郡65县属魏地)、扬州(九江、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
吴地:
荆州(南郡、武陵、长沙、零陵、贵阳等五郡102县属吴地)、扬州(丹阳、会稽、建安、吴郡、豫章、庐陵、庐陵南部等七郡146县属吴地)、交州(后分为交州(后被蜀汉占据)、广州(东吴所置。
辖十郡、国。
治所番禺,在今广东广州南。
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
))
蜀地:
益州、交州(后从东吴手中夺得)
魏、吴、蜀三国势力分布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