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宋朝的繁荣与北方民族的威胁
宋朝的繁荣与北方民族的威胁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期间出现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商业银行、诗词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北方民族的威胁。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角度探讨宋朝的繁荣以及北方民族对其的威胁。
一、政治繁荣宋朝的政治繁荣主要体现在其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君主专制的统治下。
北宋时期,政府设立了许多重要的中央机构,如中书省、尚书省等,以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和控制。
另一方面,宋朝也注重地方政权的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官员的智慧和才干,实行了一系列的地方治理政策,如科举制度的推行、地方自卫军队的建立等。
这些政策使得宋朝政权得以巩固,政治繁荣稳定。
二、经济繁荣宋朝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上。
在农业方面,宋朝实行了多种农田开发政策,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的产能。
同时,宋朝还推广了一系列农业技术,如种植技术和肥料改良等,使得农业稳定增长。
宋朝的手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丝绸业和陶瓷业的繁荣,使得国内外商品交流频繁。
商业方面,宋朝积极开展封建专营制度,通过国家垄断贸易在商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此外,宋朝推行了货币经济制度,建立了银号和票号,进一步促进了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
三、北方民族的威胁然而,宋朝的繁荣也面临着来自北方民族的威胁。
辽、西夏、金三个北方民族对宋朝形成了较大的威胁,经常侵犯边疆,并不断向南方扩张。
首先,辽国是北方最大的国家,其势力范围广泛,与宋朝接壤。
辽国经济实力强大,军事力量强大,多次组织规模庞大的军队攻打宋朝的边境地区。
其次,西夏也是宋朝的重要敌国。
西夏位于宋辽之间,与宋朝接壤,且西夏国力强大,军事实力出众。
宋朝多次对西夏发动战争,但未能取得完全胜利。
最后,金国在辽国灭亡后成为了宋朝的最大威胁。
金国军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训练,成为了一支具有强大攻击力的军队。
金国曾多次入侵宋朝,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总结综上,宋朝的繁荣与北方民族的威胁密切相关。
宋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北方民族的威胁也逐渐增大,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①政治: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②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地方部队定期更换驻地。
(更戍法)③经济: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作用:中央控制地方之军、政及财权,基本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之弊。
2、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利,使其互相牵制(1)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2)地方:①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②州一级増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崇文抑武、文人治国(1)内容:(2)作用:①积极: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也有效地抑制了武夫篡位的危险,不至于重蹈政权更换频繁的覆辙。
②消极:崇文抑武的推行致使宋代后期少有悍将强将,军事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高度集权,分化事权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④崇文重教,发展科举5、北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1)积极:①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②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北宋的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一)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2.宋夏关系(二)北宋制度带来的影响三、变法求强(王安石变法)【危机严重】(一)治吏: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结果: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清明上河图》繁华街景
宋朝时期朝廷“一岁所 用,养兵之费常居六 七”。“天下六分之物, 五分养兵”。而且从中 央到地方增设了许多机 构以分割权力。到北宋 中期,各级官僚达到 17000多人。这比实际 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 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 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 官员权力是被分割制衡 了,但是也出现了互相 推卸责任,不干实 事,行政效率很低的局 面。
史料中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阅读卡,说说太祖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采取集权措施的背景原因: 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 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权,要防止类似兵变重演;
5
阅读教材P99,找出宋太祖在以下方面 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方面
措施内容
收兵权 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军事) 建立禁军,轮流驻扎京师; 夺臣权 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行政) 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制财权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进行小组讨论,说说 宋太祖巩固统治的措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 响?(材料见附件1)
7
方面
措施内容
积极影响
加强皇帝权力
消极影响
削弱军队战斗力, 形成“积弱”局面; 军费开支过大导致 “积贫”局面
收兵权 解除了统兵大将
(军事) 的兵权;建立禁 军,轮流驻扎京 师; (行政) 的权力;增设机 构以分割制衡各 级官员权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 高”的观点对社会文化的 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教 育的发展。但又强化了“为做 9 官而读书”的观念。
名称 青苗法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 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 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 偿还。 改善农业生产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 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 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 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 农闲练兵。 增强国家军力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 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 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影响: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北宋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战争中,负多 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
③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④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⑤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 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影响: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年代 收入(贯) 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背景:
名称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 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 ◆目的:富国强兵 息偿还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 ◆时间: 1069年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1课时)
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人物:
◆事件: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都城: 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形势:
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 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 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原因: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
小结:
960年陈桥兵 兵建立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弊 利
1069年王安石变法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人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启示: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 方田均税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
高三历史关于北宋的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之后的第一个唯一的、较为稳定的朝代。
它的建立者为赵匡胤,他在长期内战后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宋朝,首都定为东京(今天的河南开封)。
二、政治制度1. 宋朝政权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形成。
国家政权高度集中,中央政府设立了各级官职,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社会上层人士逐渐和地方势力割席断交,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2. 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即“路、府、州、县”的组织结构。
路是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府、州和县是路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域,这种行政制度相对于以往的封建制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管理能力。
三、社会状况1. 北宋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东京等大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经济繁荣。
同时,农业生产也相对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 社会贵族阶层特权严重,富人和地主成为社会的主要统治力量,而中小地主和贫苦农民则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困境。
这一切导致了社会上阶级差距的加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四、经济发展1. 北宋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商业和手工业也有较大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相对稳定,粮食产量增加,使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成为可能。
2. 商业和手工业方面,北宋时期的货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活动频繁,大量商品流通。
手工业方面,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和冶炼业等都有很高水平的发展。
五、文化艺术1. 北宋时期,文化艺术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文人雅士成为时代的精英。
代表作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在科技方面,北宋时期有很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四、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1)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 之变”。
(2)北宋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的偏安
2.宋金关系
关系
内容
战争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 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历史解释 宋初的统治背景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
1.统治背景
(1)社会经济方面:唐末,长安、洛阳屡遭战争破坏,关中经济凋敝不堪,但汴州城 由于交通、漕运的发达,经济得到了发展,各地商人来汴交易者也日益增多。
(2)交通和漕运方面:唐、五代以来,汴州形成水陆交通枢纽,汴河“漕引江、湖, 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州城的地位上升。
和议
(1)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2) 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
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并立
议和以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 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素养提升
内容
具体措施
中央
①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 无权调兵
地方
①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 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出现,北宋边防空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地方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
分散机构权力 地方:四监司、通判
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特点及影响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边防压力 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 财政危机——三冗二积
王安石变法
背景 主要内容(富国强兵) 评价、败因、启示
隆兴 和议
1164年
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 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 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 两州给金
嘉定 和议
1208年
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 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课堂总结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王安石变法
【课堂探究】王安石变法缘何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1)失败原因:
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立场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且变法过 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③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最大利益,因而不可能 获得农民的支持,更不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2)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 要手段。 ②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体现 百姓利益,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要注意用人。
◎岳飞《满江红》今人书法作品
南宋的偏安
2.宋金之战 (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 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7.2北宋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学术潮流的演变来看,中唐的中国文化 出现了三件大事,即新禅宗的盛行、新文化运动(即古文运动) 的开展与新儒家的兴起。宗教的、文学的、思想的新运动的出现, 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新发展。三者的发展持续到北宋,并行成 了主导宋以后文化的主要形态,也是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神表 现。 ——陈来《宋明理学》
制其钱谷: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
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 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
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 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A杯酒释兵权
•
961年秋天,他宴请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 高怀德等人 ,以杯酒释兵权,收夺了禁军 高级将领的兵权。
•
中央设立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掌握发 兵之权和将官的任免升降,但枢密院手中 无兵,这样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制 度 设 计 中 的 分 权 原 则
宋朝军事制度
枢密院——三衙统兵体制 “以文制武” 枢 密 院 枢密使
枢密副使
殿前都指挥使司
文臣
三 衙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司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司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经过太祖的创业,宋朝的历史留下了不少似非 而是(paradoxical)的现象:一个以军人为首脑 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重国防,偏在军事上的
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的民间经
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 它企图注重实际,不受抽象观念所蒙蔽,而这 三百一十九年在它领导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又偏是哲学 家为多。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①军事力量的集中化是皇帝直接统治禁军,收回指挥官的力量并划分军事力量。
枢密院的设立是为了“军事标志来自秘密委员会,但不是由群众统一的;士兵属于三个门的管辖范围,但不能专门从事自己的体系”。
两者相互制约,皇帝直接控制军事力量。
驻军方法的使用使“世界营地部队,纵横交战,转移和驻军,不总是在同一地点”,使士兵不认识将军,以平衡驻扎在部队的部署在首都和其他地方,全军应分为两部分,一半在首都,一半在所有地方②行政权集中化。
在中央政府中,主要是削弱和分割总理的权力,实行军事,政治,民间和财政三权分立,打破了总理“万物统一”的局面;在地方一级,主要任务是派官员担任县长,以防止军队干涉政治,并建立一般性的相互制约的判断,以减少地方权力。
③财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集中,主要是指每条道路所属的州和县的财产税是“除支出外,所有丝绸等物资应送往首都”,以消除与中央政府发生局部对抗的物质基础;同时,必须上报中央审批,司法权也移交给中央军事力量的集中化:撤除禁军将军的军事力量,并转移到其他地方担任州长。
然后,他削弱了节度使的真正力量,却徒劳无功。
然后,他将禁军的指挥权分为三部分,所有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
枢密院有权调动军队,但并不直接指挥军队。
但是,负责军队的将军们无权调动部队,使他们可以相互克制。
实行了驻军法则。
我们将执行“维护内部和外部缺陷”和“内部和外部系统”的政策。
一半的部队驻扎在首都,一半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权力的集中化。
中央成立了顾问,特使和三名秘书,以削弱和分割总理的权力,并分离军事,民政和财政的权力。
在地方一级,任命官员为县,并建立一般性的裁决以相互克制。
财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集中。
在当地,司法人员由中央政府任命,死刑必须上报中央审批。
3.特点:对文学的重视和对军事的光明,文人统治国家,有效地巩固了团结,但也造成了军事战斗力的下降(文职官员对军事不了解)(积累的弱点);薄弱的枪支支持,内外部的守卫,有利于加强权力集权,有效地压制地方和农民的抵抗,但边境防空的缺乏已成为民族斗争屡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北宋;地方分权的高度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地方分权。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点--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2024高考历史复习: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北宋建立后,通过战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派文官出任知州;在各路设置转运司;充实中央禁军,拱卫京师。
(2)分化事权,互相牵制。
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地方上,各路设立“四监司”;各州增设通判。
分权于下,集权于上。
(3)崇文抑武。
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文官执掌枢密院;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朱熹3.措施: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4.影响:(1)积极性: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消极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无力抵挡辽与西夏的进攻。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积弱)(1)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威胁。
北宋两次北伐,均告失败。
(杨家将)辽军南下,澶州之战,缔结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达成和议。
(庆历和议)2.财政危机(积贫) 三大原因:(1)推行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促使军费剧增;(2)分化事权,政府机构重叠,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3)对外以钱财换和平。
送给辽“岁币”,送给西夏“岁赐”。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边防压力沉重,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2)庆历新政的失败。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发起的,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遭到官僚集团的抵制而失败,但是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3)宋神宗锐意改革,大力支持。
2.内容(1)经济上——富国之法:国家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国家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等。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2)军事上——强兵之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将法、设置军器监)。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历程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其中最为显著和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由中央政府负责对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回顾和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1. 古代封建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萌芽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于夏商周时期,这一制度中贵族通过封地和封爵等方式获取特权和权力。
然而,这种制度下的权力分散导致了政权不稳定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朝在建立时秉持“天命”思想,通过封国和宗室征服各地,形成了初步的中央集权格局。
2. 秦朝统一秦国与初步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统一六国的事件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节点。
秦始皇通过强力统一六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推行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郡县制、修筑万里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大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3. 汉朝的皇权与地方豪强势力的对抗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然而,汉朝初期的皇权并未能完全压制地方豪强势力。
在汉武帝之后的汉朝时期,地方豪强势力逐渐抬头,与中央政府产生矛盾和对抗。
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如设立太尉、太子太傅等高官,实质上扩大了皇帝的权力与控制范围。
4. 隋唐时期的高度中央集权统治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巅峰时代。
隋文帝和唐太宗等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权力。
例如,隋朝实行明断陈规、推行均田制等,而唐朝采取了察举制、科举制等措施,使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选拔与任免更加严格,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5. 北宋时期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格局,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并存。
北宋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地方官员,使得地方政权对地方事务有较大的自主权。
这种局面既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又出现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城镇和城市
交通要道附近-贸易集市-城镇 大都会:东京、临安 中等城市:苏州、泉州 工商业市镇、草市
六、社会生活与文化
1、宋代的社会阶层
•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和地主 •被统治阶层:农民(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佃户)、工商业者
2、宋元的社会生活
•日常生活变化 •传统节日的活动 •文化娱乐场所——“瓦子”
北宋与辽的关系
• 北宋几次北伐,均告失败,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对策
• 澶渊之盟 宋真宗在有利形势下接受
议和。双方商定: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 对于“澶渊之盟”,历来有不同的认识。 在你看来,“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 约 “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
担,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 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
党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 在生产领域,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手工 业均相当发达。竖式风箱鼓风技术 • 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 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 • 西夏也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 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三、南宋与金的和战 1、关于女真族
3、宋元的文化
•宋词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杂剧) 马致远、关汉卿
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1、火药
•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地应用于战争
•当时的火药武器主要有 突火枪、火箭、火炮 震天雷 火铳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2、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平民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② 手工业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配套练习题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1.北宋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首要的措施是()A. 削夺大将兵权B. 削夺丞相权力C. 削夺地方权力D. 扩大科举规模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A. 外戚夺权B. 权臣代政C. 武将兵变D. 君主禅让3.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A. 赵匡胤B. 赵光义C. 赵普D. 石守信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 陈桥兵变B. 五代的频繁更替C. 唐末农民起义D.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5.宋太祖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下列哪个机构()A. 东厂B. 锦衣卫C. 御林军D. 禁军6.下列事件跟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②创立科举制③“杯酒释兵权”④发展禁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北宋时期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策略直接有关()A. 崇文抑武B. “杯酒释兵权”C.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D. 发展禁军8.北宋的都城是()A. 开封B. 洛阳C. 长安D. 杭州9.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
宋神宗任用谁主持变法,使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A. 商鞅B. 李悝C. 石守信D. 王安石10.宋太祖规定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下列属于该策略影响的有()①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②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③加强了皇帝的权力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
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赵匡胤采取了许多措施。
(1)赵匡胤为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2)采取以上措施的背景是什么?(3)谈谈采取以上措施的利弊。
北宋与南宋两个不同的王朝
北宋与南宋两个不同的王朝一、背景介绍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分别存在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和1127年至1279年。
两个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政治体制1. 北宋政治:北宋实行封建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官僚体系完善,有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宰相是最高权力代表。
2. 南宋政治:南宋也是封建制度,但由于北宋的灭亡,南宋政权受到很大挑战,南方豪强势力较大,导致南宋政权相对于北方的金朝和蒙古族势力较为弱小。
三、经济状况1. 北宋经济: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农业发展较为稳定,商业活动兴盛,货币流通广泛,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南宋经济:南宋时期,战乱不断,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推行新法,鼓励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文化艺术1. 北宋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以诗词、书法、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北宋时期也是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时期,木版印刷术、火药等的发明和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南宋文化:南宋时期文化艺术依然繁荣,文人墨客如陆游、杨万里等继续承袭北宋文化传统。
此外,南宋时期的建筑工艺也有很大发展,如江南水乡的吊脚楼和宜兴紫砂陶等都是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
五、社会风貌1. 北宋社会: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相对稳定,乡村宁静,百姓安居乐业,而城市中的商业繁荣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活力。
2. 南宋社会:南宋时期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面对金朝和蒙古族势力的威胁,社会变得不稳定。
许多人流离失所,百姓生活困苦,但也出现了一些英雄人物,如岳飞等,他们为保卫家国而战斗。
六、影响与启示北宋与南宋两个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政权的显著集权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有着重要地位,而南宋政权面对外敌入侵的艰难局面,体现了抵抗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宋朝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政治制度:
宋代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以及防御辽、夏等侵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政治制度评价:
两宋时期在中央采用的是二府三司制,在地方实行文官制。
两宋的政治制度是造成宋代积贫积弱的根本因素。
利:
1、宋朝重文轻武,采用文官制,吸取了五代藩镇割据武人称雄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的巩固了统一。
2、宋朝分割地方的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3、宋朝政治典型特点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可以有效的镇压地方和农民起义。
弊:
1、文官制因为领导人是文人不懂军事,导致了军事战斗力的低下不利于军事的发展。
2、分割地方权力导致地方行政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亢官。
3、弱枝强干导致边防虚空,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
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中央集权
在北宋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的权力被高度集中。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并掌握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他通过政治机构和官员控制着各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
2. 官僚制度
北宋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官僚制度,核心是科举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管理层次的人员素质,加强了官员的行政能力和责任感。
3. 地方分权
尽管掌握大权的是中央政府,但北宋时期也实行了地方分权。
地方官员有相当的自主权,可以依照地方情况制定政策,处理矛盾纠纷,并负责本地区的经济、农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4. 基层自治
北宋时期,除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外,还出现了一些基层自治的现象。
比如,在一些地方,村民会议可以决定一些事情,如管理土地、裁决争端和制定规章制度等。
5. 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繁荣时期,特别是商业和手工业、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在文化方面,北宋时期儒学强盛,诗词、绘画、科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北宋与南宋的差异
北宋与南宋的差异一、引言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时期,它们相继承袭自唐朝,各自持续了约一百年。
虽然北宋与南宋都属于宋朝,但由于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两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北宋与南宋的差异。
二、政治差异1.北宋政治特点北宋时期,政权集中在中央,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
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定期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北宋时期还设立了御史台来监督政府的行政与司法部门,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2.南宋政治特点南宋时期,中央政权相对较弱,地方势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南宋政权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原则,重视文治,推崇儒学,并实行了更加宽松的政治方针。
在南宋时期,科举考试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吸纳更多的人才。
三、经济差异1.北宋经济特点北宋时期,农业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社会的基础。
同时,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冶铁业、陶瓷业等手工业蓬勃发展。
2.南宋经济特点南宋时期,由于南方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水稻种植成为南方农业的主要经济作物。
与此同时,南宋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纺织业、漆器业、造船业等行业更是十分发达。
四、文化差异1.北宋文化特点北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并广泛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
人们推崇儒雅之风,注重礼仪和品行。
同时,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兴起,诗词、书法等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2.南宋文化特点南宋时期,在儒学的基础上,理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理学强调人的本性与天理的关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鼎盛,例如绘画方面出现了"南宗北派"的分野。
五、总结北宋与南宋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北宋时期政权集中,科举制度鼎盛,农业和商业兼具发展;而南宋时期政权相对较弱,注重文治,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北宋的政治》优秀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3、影响
⑴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 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⑵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 2.政治上“稍夺其权”: •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2)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
年一换,设置通判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并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 相不止一人)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各地州县的长官,对州县 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权力。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辽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
大理
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⑴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⑵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政治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官员权力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
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
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文化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他君臣礼仪的变化加强了皇权作用:积极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
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3、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
北宋的政治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1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臣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权,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中央,不仅政事堂、三司等机构 的官员由文官担任,连主管全国军务枢密院主官也基本 上由文官担任,担任此职的武官屈指可数。
4.史料实证(德州中考)北宋时期最 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 200人,其中 文臣出身者 162 人武将出身者 39 人。这反映了北宋 治国策略的特点是
A.落镇割据 C.休养生息 B.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解析)根据题干数据可知,北宋文臣出身的枢密院正 副长官要远远多于武将出身的枢密院正副长官,这 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选 D。
历史解释
3.(北京西城区模拟)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曾忧虑地说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之计,其道何如?”针对此情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C
A.废分封,行县制 B.分化事权,削相权 C.收兵权,置通判 D.收财权,设转运使
宋朝政治:济贫积弱;中央集权强化;辽、西夏的威胁;王安石变法(夭折); 科举制度开始采取糊名制。
宋朝政治体制的影响之利 1、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 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 ,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谓中央集权, 是指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则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主宰一切 。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就已经确立起来,但专制主义还未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宰相 权力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宰相,权力相当大,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到了宋代以后,宰相的权力就越来越小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皇帝手里。可以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2、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 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 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 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包括职官 、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为解决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利,在地方上,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 等职,代替节度使掌管地方政事,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以防止他们的 权利过大,难以控制;又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将地方的财 富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全部运往都城,收归中央。另 增设了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增 设了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
【高度集权之危机】
材料一:唐太宗时曾将 材料二:宋朝重文轻武,主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 要是为了抑制武将的权利, 减至六百三十四人,宋 而不是轻视武备。事实上, 1021 15085万 12677万 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 宋朝大量养兵,拥有比此前 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 1049 12625万 历朝数量都更为庞大的军队, “所出无余” 北宋所辖疆域仅为唐疆 军费开支每年要耗费全国财 1065 11613万 政收入的70%以上。 13186万 域的二分之一。
后周大将 定都
,(人名) 夺政权。(事件) 称东京, (地点) 尊士人。 (策略)
作业:课外去了解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情况,
结合史料,提出你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认识。
如果愿意分享,请发送至邮箱:780785904@.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材料三: 我们可以概括的指出,全宋朝319年的记录, 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 ——《中国大历史》
【高度集权之我见】
观点一: ……终于使宋朝亡于金与蒙古。亡国之罪归咎于 宋太祖。 观点二: 整个北宋以至于南宋300余年再也没有发生过兵变, 自唐朝中期以来的武将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威胁中央的 局面终于结束。
唐玄宗时,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十五道。各道 设采访处置使,并无地方实权。后来边境不靖,又兼度 支使等,逐渐掌握财政,军政方面大权,称为节度使。 安史之乱关内,河南河北要冲也遍置节度使。节度使骄 横跋扈,渐渐独霸一方,不受节制,成为藩镇,父死子 袭,亦称方镇。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 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的开国君主均为节度使。
北宋建立
时间:公元960年 地点: 陈桥驿 人物: 赵匡胤 (宋太祖)
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结果:
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 为都城,史称北宋。
【为何高度集权】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 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 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 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如何高度集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以探究单上的材料为主,结合课本 知识,说说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 取了哪些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问题 中央 君弱臣强 表现 ①将领专横跋扈 ②将士结党营私 ③拥兵自重 地方 藩镇太重 ④独揽行政权 ⑤掌握地方财权 解决措施
材料一:
北宋实行更戌法,将禁军一分为二,一半留守京城,一半远去边境,二 者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更防一次。将领都是皇帝临时指派的,并没有固定的 人选,而且将帅只能根据皇帝预定的战略、战术打,宋廷会派监军前往监 督。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烽火燃,五十年, 陈桥驿站披 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 杯酒之间销兵权。 南征北守定宏图, 玉斧一挥指大渡。 十四万人齐 解 甲, 金陵王气 黯 然去。 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赵匡胤 怀仁厚,复江南,满腔热血图幽燕。 谁料想,烛影摇,斧声乱,壮志未竟人已远。 人已远,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 纷扰扰剑影刀光寒,韶华成殇笙歌散。你默默无言无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问题 表现
①将领专横跋扈 中央 君弱臣强 ②将士结党营私
③拥兵自重
解决措施 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实行更戍法
将地方上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 由皇帝直接控制 增设知府,宪司等职解除节度 使的权利
地方 藩镇太重
④独揽行政权
⑤掌握地方财权
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 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 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用以压制武 将的权力;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烽火燃,五十年, 陈桥驿站披 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 杯酒之间销兵权。 南征北守定宏图, 玉斧一挥指大渡。 十四万人齐 解 甲, 金陵王气 黯 然去。 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怀仁厚,复江南,满腔热血图幽燕。 谁料想,烛影摇,斧声乱,壮志未竟人已远。 人已远,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后的江山。 纷扰扰剑影刀光寒,韶华成殇笙歌散。你默默无言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