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的故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柯的故事

教材说明

〔解题〕

课题是一个偏正词组,表明本课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丹柯”。这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94年出版的《伊则吉尔老婆子》中。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于一个木工家庭。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从此登上文坛。1898年,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了文坛,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群众示威游行,创作了著名的诗篇《海燕》,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大智大勇搏风击浪的海燕的形象,受到列宁的热烈称赞。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峰。1934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1936年6月18日逝世。高尔基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在各种文学样式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母亲》《海燕》《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

〔结构分析〕

本课讲述丹柯用自己的心照明,把集体引出绝境的故事。故事塑造了一个集体主义英雄的典型,歌颂了丹柯的勇气、责任感和坚毅、果断的行动,赞扬了勇于战斗、追求自由、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战士。课文共19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顺序划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丹柯的族人被另一强族赶入条件恶劣的林子深处。

第二部分(第2~18自然段),写丹柯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照明把族人领出绝境。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丹柯为族人的福祉而献出生命。

〔语意理解〕

“那儿很阴暗,而且到处是泥沼;要是阳光照在泥沼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会因此而接连死去。……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好像要把他们压碎似的。更可怕的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这些人,在给他们唱葬歌。”

这一段话写出丹柯族人被赶进林子深处后的恶劣而严重的局面。作者是从两方面写的:其一,写恶劣的环境给人们肉体带来的伤害。人需要阳光。有阳光,人的生活才方便,身体才健康,才能获得食物。然而“那儿很阴暗”,丹柯的族人失去了生存的必要条件。“到处是泥沼”,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泥沼里有大量的腐烂物,其湿热蒸腾起的恶臭的瘴气,能使人得传染病。其二,写恶劣的环境给人们精神带来的伤害。黑暗无边无际,无法驱逐,死死地锁在人们的周围,另外,风吹树林的响声,阴森恐怖,让人毛骨悚然,感到死亡的到来。这是写心理上的感觉,心理特别压抑、恐惧。这一段环境描写,在于说明丹柯族人要生存必须走出树林,此外别无选择。这是丹柯英雄壮举的动因。“泥沼”,烂泥坑。“葬礼”,殡葬仪式。“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走一步都碰到泥沼张开那些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想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丹柯他们前进的道路十分艰难,充满危险。其一,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的;其二,到处是泥沼,在黑暗中极容易落入其中而丧命;其三,茂密的树林和其他植物极难穿越。一句话,两个分句,分别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第1分句用的是比拟法,把泥沼写成吃人的野兽,极言危险重重;第2分句用的是比喻法,用墙比喻树林,极言困难重重。这些情况对人的意志和力气是严峻的考验,是下文意志薄弱者围攻丹柯的动因和理由。“龌龊”,不干净,很脏。

“怒火在他的心中燃烧起来,不过又因为怜悯他们而熄灭了。他爱这些人,而且他认为,他们没有他也许就会灭亡。他愿意拯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于是在他的眼睛里亮起那种强烈的火的光芒……”

这段话表现了丹柯的冷静与高尚。虽然只有3句话,却极好地描绘了丹柯复杂、矛盾的内心斗争。写他两次冒“火”。前者是愤怒之火,他好意引领大家走出绝境,而大家却曲解他,围攻他,这使他生出怒火。后者是坚定之火,他深爱同胞,愿意拯救他们,于是,熄灭了委屈的怒火,代之以蕴涵必胜信心的坚定之火。这“火的光芒”是爱族人的爱心之光,是冲破黑暗与险阻的力量之光,是必定成功的信念之光。“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拯救”,救,救助。

“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不!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被这个伟大的人类之爱的火把照得透亮,黑暗逃跑了。人们全吓呆了,好像变成了石头一样。”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丹柯掏心照明的壮举,抒发对丹柯自我牺牲精神的敬佩之情。先写赤心之光如同“太阳”,这已经够夸张的了,但一个“不”字果断地否定。作者觉得用日之光比丹柯心之光还远远不足以表达敬佩之情,继而写“比太阳更亮”。后两个句子都是写丹柯壮举产生的效应。“唱葬歌”的风声停了,所以“树林静下去了”;“坚固的黑暗的”圈子打开了,所以“黑暗逃跑了”。这是说自然界的艰难险阻破解了。丹柯把心掏出来让它熊熊燃烧,这是任何人也想不到的。面对这突发的、意想不到的壮举,族人惊呆了,极大地感动了,刹那间竟不知所措,所以“变成了石头一样”。这几句综合地使用对比、拟人、夸张、比喻,增强了抒情的力度。

“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的人们欢呼雀跃,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那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灭了……”

丹柯终于死了,他的死换来族人的“生”,换来种族的延续,换来活着的人们的快乐和希望,这是他死的价值。他心甘情愿去死,死得默默无闻,以至于人们没有注意到他的死。“那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直到看到族人的胜利欢笑,那颗心才破碎,变成了火星,可见丹柯的责任感有多强,他要完全彻底地实现领人们出绝境的意愿。“熄灭了”的后面加省略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原文结尾写“在雷雨到来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这是人们希望那颗伟大的心永世不灭。

〔写作特点〕

1.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生活的理想。

2.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会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会认2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有关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的古代俄罗斯神话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族人并不完全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丹柯为了拯救族人,历尽艰辛,最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