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

合集下载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植病研究概述 • 植病症状诊断与识别技术 • 植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 • 植病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研究 • 植病抗性鉴定与利用策略 •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植病研究概述
REPORTING
植病定义与分类
植病定义
植病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植 物生理机能紊乱、组织结构破坏,最终影响植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类病害。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植病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机器学 习等,提高植病诊断和防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高植物的广谱抗性。
PART 06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 趋势
REPORTING
新型检测技术在植病研究中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更准 确地鉴定病原体种类、了解病原体遗传变异情况。
免疫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出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检测试剂,实现快 速、灵敏、特异的病原体检测。
研磨与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研磨成匀浆,接种于适宜 的培养基上。
继代培养
定期将培养物进行继代培养,以保持植原体 的活性。
植原体鉴定方法及操作流程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培 养物中的植原体形态和结构。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PC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检测植原体的遗传特征。
血清学方法
国外植病研究同样活跃,特别是在植 物病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 组学等组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国外还注重将基础研究与应 用研究相结合,推动了生物防治、抗 病育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植病研究方法是指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等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植病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鉴定、病害病原体的培养与保存、病害病原鉴定、病原特性研究、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等。

1.病原微生物鉴定对于植物疾病,首先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将病原鉴定为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比如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病害病原体的培养与保存为了进行详细的病原特性研究和病害生态学研究,需要用纯培养物对病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通常使用人工培养基对病原进行培养和繁殖,并将其保存在病原库中,以备后续研究和防治使用。

3.病害病原鉴定通过对病害病原进行鉴定和分类,可以为我们了解病害的产生机制和扩散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

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4.病原特性研究病原特性研究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生殖方式、致病机制等内容。

这些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为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常用的方法包括病原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virulence factor 的筛选和相关酶活性测定等。

5.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生态学是对植物病害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病害的病原、寄主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病害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研究方法包括病害流行规律的调查和分析、传播途径的追踪和控制、病害的模拟和预测等。

6.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根据病害的特征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可以发展出一系列的病害诊断和防控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病害的快速鉴定和分类方法、病害的早期预警系统、病害的综合防控策略等。

研究方法包括田间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等。

综上所述,植病研究方法是围绕病害的病原微生物鉴定、病害病原鉴定、病原特性研究、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的。

植物枯枝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的原因

植物枯枝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的原因

植物枯枝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的原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病害的四大常见原因解析引言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

现代高新技术与病害监测
3S和3S集成技术 (1)全球定位系统 (2)遥感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 (4)3S集成技术与植物病害监测
计算机技术与植物病害监测 (1)植物病害数据库管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病害监测
2、调查取样方法
根据病害分布的空间格局确定取样方法: (1)随机取样法 (2)五点取样法 (3)“Z”形取样法 (4)平形取样法 (5)对角线法
3、 病害记载
在病害调查过程中,需要对病 情记载。 通常病情用病害发生的 普遍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来表 示。
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一般用发 病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率来表示。
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
严重度:发病单元发生病害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占该 单元的总面积来表示。
病害分级:一般为0~5级或0~9级 严重度=(发病面积/总面积)*100% 病情指数(DI):全面考虑普遍率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 DI=[∑(各级病株数*各病极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 数)]*100% 普遍率和严重程度之间呈函数关系,简称I~S关系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
是对病害流行实际状态进行全面持续的定 性和定量观察、表述和记录。
目的 :在于掌握病害流行的动态和影响病 害流行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从而在生产 上为进行植物病害的预测和防止决策提供 可靠地依据,在科学研究上为植物病害发 生、发展规律和预测方法的研究服务。
本章内容:
病害监测 病原菌监测 寄主监测 环境监测

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 等诱杀害虫。Fra bibliotek色彩诱杀
利用害虫对特定色彩的趋性,设 置色板诱杀害虫。
高温闷棚
在夏季高温季节,通过密闭大棚 提高棚内温度,杀死棚内及土壤
中的病菌和害虫。
2024/1/28
20
化学防治技术
选择性用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防虫网 阻隔等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诱 杀或阻隔。物理防治方法简单、易 行、无污染。
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应 急防治。但需注意科学用药,避免 药害和农药残留问题。
6
02
植物常见病害及防治
2024/1/28
7
真菌性病害
01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 管理、实行轮作、药剂防 治(如农用链霉素、新植 霉素等)
9
病毒类病害
症状
变色、畸形、坏死,复合 侵染症状更复杂
2024/1/28
常见种类
花叶病毒病、蕨类病毒病 等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防治传毒 媒介(如蚜虫)、药剂防 治(如病毒A、植病灵等 )
10
线虫类病害
症状
根结线虫使根部形成根瘤,胞囊线虫使根部形成 胞囊
2024/1/28
5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调整播 种期、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 ,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 原细菌等生物制剂或天敌昆虫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具 有安全、环保、持效期长等优点。

植病名词解释

植病名词解释
初次侵染(primary infection):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
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m):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是一种双核菌丝体。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
胞囊(cyst):异皮线虫属某些种的成熟雌虫死亡后,表皮变褐变硬即为胞囊,内藏大量虫卵。
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是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
闭囊壳(cleistothecium):包被是完全封闭、没有固定的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避病性(avoidance):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
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非循回型(noncirculative):病毒不需要在介体体内循环即可侵染寄主的病毒类型称为非循回型。
分生孢子(conidium):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断裂方式产生,是一类外生无性孢子的统称。
藏卵器(oogonium):是鞭毛菌的雌配子囊,通常含有一至多个卵球(孢子)。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植病生防资料

植病生防资料

名解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广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一种乃至多种生物因素,以削弱或减少病原物的接种体数量与活动,或者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轻病害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狭义:狭义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

2生防制剂(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生物源农药,一般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用来防治病害、虫害、杂草等的制剂,其中也包括保护生物活体的保护剂、辅助剂和增效剂,以及模拟某些杀虫毒素和抗生素等人工合成的制剂。

3定殖:指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一定的生境或解剖位置落脚成活的状态4重寄生现象:指一种寄生物被另一种寄生物寄生的现象,后者称为重寄生物5交互保护:同一病原物的弱致病力株系先侵入寄主后减轻强致病力株系对寄主的致病力,从而使寄主植物受到保护。

6诱发抗性:在某些生物或化学物质等信号的刺激后诱导植物产生对一定病原物的抗性。

7抗生作用:可产生拮抗性物质,如木霉素(倍半萜烯),不饱和的单碱酸,多肽物质,乙醛,对多种真菌和革兰氏阴,阳性细菌又广泛性的拮抗作用。

8诱导抗性:弱致病系或非致病系→对强致病系的抗性9交互抗性10竞争:营养,空间,有毒物质积累填空1植物抗性诱导因子:生物:病原生物,非病原生物非生物:某些化学物质2生防真菌、细菌作用机制:真菌:竞争;抑制;重寄生;捕食;刺激植物生长和诱导抗性。

细菌:代谢产生抗生素(放线菌为主);竞争:占领侵染点;溶菌;重寄生;诱发植物抗性;固氮。

3用于防治各种病害拮抗性细菌真菌有:生防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和假单孢杆菌低等藻类菌;高等子囊菌;担子菌4影响植物生防作用的因素:微生物寄主植物病原物非生物因素病原物浸染类型:无效侵染腐生阶段,休眠期交叉保护介体植物源农药类型:利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者分离的到的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农药制剂。

印楝除虫菊鱼藤苦皮藤、雷公藤番荔枝万寿菊、猪毛蒿微生物农药类型:细菌杀虫剂杀虫抗生素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原生动物杀虫剂微生物杀线虫剂简答1生防作用机制,从哪些途径提高生防效果?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一种乃至多种生物因素,以削弱或减少病原物的接种体数量与活动,或者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轻病害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一、植物病害检测
1、植物病害检测的方法包括:
(1)鉴定法:了解病害的种类及其症状,从而根据病害症状来判断病害的种类。

(2)检查法:根据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进行病害的检查,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3)检查实验:根据实验收集的病害特征以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检查实验,以判断病害的种类及病原体的特征。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
(1)PCR技术可以用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对快速地识别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

(2)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体的特征。

二、植物传染病的防治
1、采取免疫抗性技术。

选择病毒抗性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耐病性,采用竞争性消毒技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作物抗病性。

2、采取检疫技术。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的部位,采取正确的植物检疫技术,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3、采取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及不同的农事管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施肥管理,以延缓发病,提高作物与病原体的
生理耐受性。

三、植物病害的预防
1、采取植物调查管理技术,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防治病害,防止病害的蔓延。

2、采取农药防治技术,采用有效的农药合理施用,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在农田管理上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减少野外小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保证作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的低于正常发病率和正常病害程度。

植病研究法

植病研究法

一、填空 1.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2.PDA 培养基,从化学成分看,属于半组合培养基;从物理状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从使用目的看,属于非选择性培养基。

3.植病控制方法:植物检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农业方法、生物方法 4.植病调查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调查研究 5.发病记载方法:直接计数法、分级计数法 6.常用植物组织表面消毒液有:酒精、次氯酸钠、升汞 7.细菌血清学反应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8.病毒由 核衣壳 和 包膜 构成,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形状分别是 螺旋对称 和 9.病毒的核酸包括: DNA 、 RNA 。

10.植物病毒的外部症状包括:花叶类型、环斑类型、畸形生长、变色、坏死与变质。

内部症状主要包括:花叶和条纹症识别和初步诊断是有意义的。

4.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容:①病原物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②病原物与寄主间的相互识别及其机制③病原物致病因素及其作用过程④病原物与病植物上其他微生物的关系⑤寄主的抵抗反应⑥病害体系中的毒素、酶、生长激素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的作用⑦病植物的代谢生理⑧植物生理病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5.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文献:①应用真菌学文献摘要Review of Applied Mycology (R.A.M.)②植物病理学评述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③植物病理学高级论述Plant pathology :an Advanced Treatise ④植物病害高级论述Plant Disease an Advanced Treatise 6.我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线虫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真菌学报,农药学学报、农药、中国农业科学。

7.国外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①美国: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分子植物病理学②英国:应用生物学记录、生理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③法国:植物病理学记录④日本:日本植物病理学会记录⑤加拿大:加拿大植物病理学杂志⑥印度:印度植物病理学⑦德国:植物病理学杂志 8.参考文献(书、期刊)如何记载:文献常用卡片记载。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
—— • 预测(prediction,prognosis):依据 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 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 行状况。 • 预测具有概率性,即预测分析是对 未来事件或现有事件的后果做出估计, 将未来事件的可能性空间缩小到一定的 程度,以利于人类的活动。
• 二、类推法 机理:观察现象的简单归纳。 应用条件:环境相对稳定,系统 结构简单。 适用范围:(a)特定地域(b) 相似或同步变化的事物有易于观察的 特征;(c)主导因素明确,有阙值。
特点:定性预测为主,特定场合,短 期预测容易进行。 三、数理统计模型法 机理:将系统当作“黑盒”,寻找共 性概率论、相关性、相似性。 应用条件:(a)大量规范系统调查数 据;(b)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能力。
特点:定量动态预测,多输入,多 输出,比较繁难。
谢谢!
适用范围:(a)有一个流行主导因 素或少数几个流行主导因素;(b)有 限的地域和时期;(c)常规流行情况。 特点:定量预测,短期至长期,预 测较容易。 四、系统模拟模型 机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理论,知识和 定量模型的结合。
应用条件:(a)系统知识比较全面 并深入机理研究;(b)有基础生物学 实验和系统监测体系;(c)计算机及 编程能力。 适用范围:(a)病害流行因素多, 关系复杂;(b)相互关系中,有线性 关系,也有逻辑关系,已经基本研究清 楚;(c)防治水平高,有进一步优化 防治方案的要求。
• 植物病害预测的方法: 在植物病虫害预测中曾采用以下分 类方式,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的。 (1)按预测期限划分为短期、中期、 长期和超长期。 (2)按预测内容分为发生期、发生量、 损失量、防治效果、防治效益预测。
(3)按预测依据的因素分为单因子预 测和复因子综合预测。 (4)按预报的形式可分为0~1预测、分 级预测、数值预测和概率预测。 (5)按特殊要求进行品种抗病性、小 种动态、病害种群演替预测等。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

植病流行学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流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传播,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随时间的增长,病害数量不断增加,发病空间不断扩展,造成严重随时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病害流行。

2.稳态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称常发病。

3.突发流行:指病害在某地区以前没有,一旦出现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科学。

5.协同进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密切生态关系但不交换基因的生物的联合进化,在其中,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的进化。

它是一种基因调节的过程。

6.毒性频率:是表现型的统计量,指针对一定品种具有毒性的病原物标样占总标样的百分率。

7.定向选择:垂直抗病性的品种,如果其隐存的水平抗性很脆弱或较弱,逐步大面积推广后,当遇上侵袭力较强的相应毒性菌系,则后者便能得天独厚地发展成为优势小种,这就是毒性或毒性小种的定向选择。

8.稳定化选择: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垂直抗病品种面积减少,感病品种面积增加的条件下,毒性小种的侵袭力不如无毒性小种强,在感病品种上竞争不过无毒性小种,不利于毒性突变,使之后代中出现毒性小种频率越来越低的选择,叫稳定化选择,又叫自发平衡。

9.微梯佛利亚效应: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的过程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10.遗传漂变:有限的群体由于继代繁殖中随机“取样”的结果,群体中某些类型往往会被丢失,而其他被选类型在下代中频率相对增高,从而使群体结构发生意想不到的随机波动或振荡,这就是遗传漂变。

11.基因流动:在寄主病原物群体遗传学中,基因流动和包子远程传播是紧密相关的。

当甲地区推广了抗病品种,病原菌群体中也产生了毒性小种后,通过孢子的远程传播,新的毒性基因也就传入了原来没有这个基因的乙地区,这就是基因型或亚群体的流动。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 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签定都必须按照柯赫法则来验 证.每个医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都应该牢记并熟练地运用。
• 柯赫氏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 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 病害时,可以补施某种元素来缓解或消除其症状.即可确认是某 元素的作用。
途径侵入未发生地区的种类才具有检疫意义。 • 在国内尚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区发生,传入机率较高,适生性较强,
对农业生产和环境有严重威胁,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有 害生物,在检疫法规中规定为检疫性有害生物(pest of quarantine significance),是检疫的主要目标。 • 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提出一套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行针对性检 疫。
称或分类上的地位。如是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是真菌病害或是病 毒病害等。 • 有些病害特征明显,证据确凿,可直接诊断或鉴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 但有好多场合是难以鉴定病原物的属种的,如花叶病易识别,由何种病原 物引起就必须经详细鉴定比较后才能确认。
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
•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
4. 及时准确的诊断,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 和产量.如果诊断不当或失误(误诊),就会贻误时机,造成更 大损失。
二、诊断的程序
• 对病植物进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 下结论要留有余地。
• 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 点,如有无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等。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 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 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 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 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 适当结论。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1. 植物病害1.1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主要感染叶片和花序。

病害初期表现为白色粉状物质覆盖在叶片上,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枯萎变黄。

1.2 黑斑病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感染叶片和果实。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

1.3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果实和花朵。

病害初期表现为果实或花朵表面出现灰色绒毛,严重感染会导致果实腐烂。

1.4 病害病害是由感染植物引起的疾病,通过叶螨、蚜虫等昆虫传播。

病害表现为叶片出现变色、变形等症状,严重感染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

1.5 根腐病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感染植物的根部。

病害表现为根部腐烂、变黑,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死亡。

2. 植物虫害2.1 蚜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主要吸食植物的汁液。

害虫大量繁殖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卷曲,严重感染会造成植物死亡。

2.2 白蜡虫白蜡虫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叶片的背面。

害虫分泌的蜡质物质会覆盖在叶片上,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2.3 蚧蚜蚧蚜是一种以植物汁液为食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叶片和新梢上。

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黄化、卷曲,严重感染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4 银蝶银蝶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的害虫,主要影响果实。

害虫吃食果实会导致果实出现凹陷、腐烂等症状,严重感染会导致果实产量下降。

2.5 蚜蚜蚜蚜是一种以植物汁液为食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叶片和嫩梢上。

害虫分泌的蜜露会吸引蚂蚁等昆虫,严重感染会导致植物生长衰弱。

以上介绍了常见的20种植物病虫害,包括植物病害和植物虫害。

这些病虫害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保护植物健康的重要步骤。

对于大面积感染严重的情况,还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施用农药、清除病虫源等,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植病实验报告

植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和病原菌的特征。

2. 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提高对病害的识别能力。

3. 掌握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植物叶片、果实、根系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培养皿、移液枪、酒精灯、放大镜等。

三、实验方法1. 采集样本:从不同植物上采集具有明显病害症状的叶片、果实、根系等样本。

2. 观察症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观察,记录病害症状,如叶片斑点、果实腐烂、根系腐烂等。

3.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将采集的样本进行表面消毒,然后在培养基上分离病原菌,进行纯化。

4. 病原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孢子等,进行病原菌鉴定。

5. 病害防治试验:对不同病害进行防治试验,观察防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病害症状观察(1)水稻纹枯病:叶片出现云纹状病斑,边缘不明显,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后期病斑扩大,叶片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

(2)小麦白粉病: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黄,病斑边缘呈红色。

(3)玉米锈病: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明显,后期病斑扩大,叶片枯死。

(4)大豆根腐病:根系腐烂,表面呈褐色,严重时整株枯死。

2.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通过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分离出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玉米锈病菌和大豆根腐病菌。

3. 病原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确定病原菌分别为: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玉米锈病菌(Puccinia sorghi)和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4. 病害防治试验(1)水稻纹枯病防治试验:采用浸种、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浸种和喷洒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小麦白粉病防治试验:采用喷洒农药、轮作等方法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喷洒农药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

1990 1994
第四节 植病流行学发展趋势
植病流行学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综合性 : 病害流行是多种流行因素结合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 简单的一两个因素。看重环境、病原、寄主、介体对流行的 综合影响。有的病害流行以环境因素为主,如小麦锈病,有 的以品种抗性为主导因素,如大豆灰斑病。

背景资料
1970年 2 月在美国南部 Flourida 洲的 杂交种玉米上发现,该杂交种以往对 Bipolaris maydis是抵抗的,70年它已经 失去抗性,症状十分严重,叶茎及穗部都 腐烂,受病的玉米品系有数个不同的抗病 基因,但它们都是用细胞质雄性不孕系制 成的。

最早发现 TCMS 玉米对 B.maydis 侵染过敏是在菲律宾 1961 年。 1969 年前此病在美国还不引起经济损失。 69 年 Illinois、Iowa、Indiana等中西部发现对含有TCMS的玉 米侵袭力很强而对一般玉米为弱小种。
六、本课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1.植物病害流行的生态学及系统论观点 2. 病害流行的监测,包括对寄主、病原、环境和病害 的监测。 3.流行过程的时空动态分析和资料数据分析。 4.病害流行的预测与管理。
第二节 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植物病害大流行

世界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植物病害流行事例很多。病害大 流行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对社会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1.最早记载的一次是公元 857年麦角病在欧洲莱茵河谷的 流行,有数千人死于食物中毒。
5.商业化服务
预测预报病情、损失程度,损失估计,指导药剂防治, 抗病品种及耕作栽培方法的应用。预测抗病品种抗性的丧失, 以指导品种的适应范围与更替,提供信息或直接使用,可作 为商品,取得直接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定范围内,损失和病害流行程度大体上 呈正相关,但是在病情从0至饱和的变化范 围内,二者不一定会总是线性关系,通常 会出现三种情况,接下来我们将具体分析 一下.
(1)损失与病情表现为近似于直线的关系 如右 图,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关系。呈现这种关系的 病害往往其危害部位就是寄主植物的收获部分, 并且主要在寄主植物生长后期发生,如小麦赤 霉病、小麦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水稻稻 曲病、苹果炭疽病、苹 果轮纹病.
(3)图
• (3)基本与(2)相似,即损失与病情之间也呈s 形曲线,不同之处在于病害较轻时不但不会减产, 反倒略有增产的作用。据说是植物的超补偿作用 (超越补偿是植物对伤害产生的一种自我调节能 力,这种能力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生长冗余。适度减 少生长冗余,使有限的生物能朝着有利于经济产量 形成的组织器官进行再分配,以提高农林业生产的 经济效益 )属于可能的原因之一。如危害花和幼 果的果树病害,一定数量下的病害能起疏花疏果 的作用,从而较不发生病害时有所增产。实际中 这种情况远远少于前两种。图
第二节 植物病害损失的生表示,是指一个生长季节内 病害流行全程病情的代表值(如病害造成损失的关键期 病情指数)或综合值(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即 AUDPC)。 • 其中特别说明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模型实际是多期病情 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基本形式为 1 2 式1中,Y为损失;X为AUDPC .式2中,x为病情;t为 时间.
(2)图
(2)损失与病情呈s形曲线,最为常见,而 且前后出现两个病情阈值,T1和T2。当病情 在T1以下时,并不造成损失,只有达到T1以 后,才造成损失。故T1可被看成损害阈值; 当病情处于T1和T2之间时,损失随病情的增 加而增大;当病情达到T2以后,损失趋于饱 和,不再随病情变化(或变化非常小)。 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苹果褐斑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等。病害较轻时(就是在T1 以下时)不会造成损失的原因主要是产量饱 和效应和补偿作用。图
产量饱和效应指植物产量与光合面积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饱 和” Picture Frame 现象,即在一定范围内 产量随光合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合面 积达到一定值后,产量的增加趋于缓慢或趋于饱和,也可以说一个 健康的植株有一部分光合面积对于产量来说属于“冗余光合面积”, 当叶部病害发生较轻时,实际危害的是这部分“冗余”,因此不会影 响产量,也就不会造成损失。 补偿作用则可以体现植株的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如小麦灌浆期 叶片受害使光合面积减少时,叶鞘和颖片可以某种程度的补偿作用, 当属个体水平的补偿作用;而对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小麦 秆黑粉病等病害,当植株病比较早且生长弱小时,则相邻的健康植 株可获得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光照以及土壤养分和水分,会发育得 比一般植株更旺盛一些,从而起到了群体补偿的作用,当病株率病 不很高,而且分布高度分散则补偿作用往往颇大,整个群体并不会 显著减产。正是由于寄主植株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补偿作用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