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
目录
1少泽 (3)
2前谷 (4)
3后溪 (5)
4腕骨 (6)
5阳谷 (7)
6养老 (7)
7支正 (8)
8小海 (9)
9肩贞 (10)
10臑俞 (11)
11天宗 (11)
12秉风 (12)
13曲垣 (13)
14肩外俞 (13)
15肩中俞 (14)
16天窗 (15)
17天容 (16)
18颧髎 (16)
19听宫 (17)
穴位详解——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气血物质的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的散热冷缩变化。
1少泽
少泽穴Shào zé(SI1)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井穴,属金。
【别名】小吉,少吉。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2前谷
前谷穴Qián gǔ(SI2)
【取穴方法】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疾病】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耳门穴、翳风穴治耳鸣。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荥穴,属水
【穴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后溪
后溪穴Hòu xī(SI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列缺穴、悬钟穴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督脉手太阳之会,俞穴,属木。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
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强化督脉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4腕骨
腕骨穴Wàn gǔ(SI4)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 ,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疾病】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陵泉穴、肝俞穴、胆俞穴治黄疸。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手太阳经原穴。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名解】
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