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行测技巧:分析话题与思路解语句衔接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国考行测技巧:分析话题与思路解语
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是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中常考的题型。其具体考核形式其实就是句子填空,即选择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类似于逻辑填空,要求填入句子后使整个语段做到话题统一,鲜明地表达同一个中心意思。所以填入划横线处的一句话要与上下文保持话题的一致性和思路的一致性。
一、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即分析划横线处上下文所围绕的话题,从而确定所填入句子的话题核心,使二者一致。
【例1】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窗体底端
【解析】B。分析划横线前后的内容主要围绕着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在描述,根据话题一致性可知,横线处要填的句子应与这两个话题的关。据此可排除不包含“旅游”的C、D。再看 A 项,文段是在讲“饮食文化”而不是“美食体验”,由此可排除A。因此本题选B。
【例2】叶廷芳先生虽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但对美学却一往情深。用他的话来说,与自然美相比,艺术美乃是“更大的王国”:“视觉的、听觉的、感觉的、想象的……无不牵连着我的灵犀。无论它们化身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还是美术、建筑、摄影,虽面貌各不相同,彼此性情却那么相近,仿佛是同一个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其共同的…血缘‟——美学维系着彼此之间的融洽关系。”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学高屋建瓴的意义赫然显出
B.人类对没的追求是共通的
C.美学和其他学科都是相通的
D.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便可水到渠成
窗体底端
【解析】A。文段论述的主题是美学,故“如此”后的总结句应保持话题一致,由此可排除脱离主题的B、D。横线前说的是美学维系
着所有艺术之间的融洽关系,可见各艺术学科中都包含着美学,因此不能说美学和其他学科是相通的,排除C。A 项填入契合句意。故答案选A。
二、思路一致
思路一致即要求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符合整个文段的脉络,满足写文章的基本思路。
【例3】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 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 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 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解析】A。由句中的分号可知,前后分句间为并列关系。前句的“总能吸引一堆眼球”说的是人们对“某某食物致癌”言论的反应,因此空缺处的句子所表示的含义也应是人们对前文“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这一论述的反应。B、C、D三项均不能使其构成并列关系,排除。A项的“普遍认同”恰合句意,故当选。
【例4】农村孩子不易跃“龙门”,症结在于______________。农
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B.农村孩子上更好大学的机会少
C.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D.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解析】C。分析文段行文脉络为总分结构,横线处句子是文段的总起句。由后文的“教育嫌贫爱富”、“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
数”等语句可知,文段讲的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故本题答案为C。
经过专家的总结,相信各位考生能快速掌握语句衔接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再通过一定的的练习将做题的思路运用熟练,再碰上类似问题的时候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