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期末考试A卷(开卷)
一、
1、建国初期,一部分是从解放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艾青、赵树理,一部分是从国统区走来的作家比如茅盾胡风,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座谈会讲话的影响,而前者更多一些,沿着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走。当然,也有一些作家被禁声,比如沈从文,以及胡风案之后的七月派。
当然这时也有一些五十年代崛起的青年作家比如王蒙。
六七十年代,因为政治的因素作用,是政治在引导文学,已经没有了五四时期的传统,虽然也是在“启蒙”,其实这个趋势从上一个十年已经有了展示,更多的在于对历史的重新塑造和对政策的图解。这期间文学活动也就是样板戏,此外,在压抑之外,还有地下文学的写作,比如手抄本,和知青诗人,比如白洋淀诗人,但是一直都是处于潜在写作的状态
七十年代后期,反拨,处于一种揭露和反思的状态。这时像王蒙一些作家,已经开始注意引入如意识流这样的西方现代小说技巧
八十年代,大范围的引入西方现代注意小说技巧,并引发大范围的讨论,这以先锋派的艺术实验最为明显。
总的来说,总的开端是五四,然后是讲话,乡土,图解政治和革命史,现代主义,反拨现代主义。主流还是现实主义。
2、2、以具体作品为例 谈谈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陈陈晓明概况为5个方面 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 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 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一从叙事学角度看 “新写实小说”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 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 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如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在《风景》中 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 即那个个夭折的幼婴 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母母亲 哥哥姐姐的生活 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 听到的故事 在这篇小说中 叙述者得智力 判断力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人物 当然 《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 特殊的个案 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 读者一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 高于小林的地方。二从故事的角度看 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 细节 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 承担不同责任 而在“新写实小说”中 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 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 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 故事一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 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的“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池莉的《烦恼的人生》发表时 “编者”曾介绍其叙事结构说 “这部小说的特点是 它那完全生活化德尾随人物行踪的叙事方法 它那既有故事又没有故事模式 让主人公面对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机缘 偶遇 巧合自由行动 因而就像植物的生长发育那样 不是预先定型而是逐渐定型的结构形态 它那接近于提供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 它那希望由读者自己面对作品去思索 去做判断的意愿 这种不重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 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 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 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 就是典型“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结构。
三、
文章从“文革”中侥幸保全下来的一面大镜子写起,先写“我”因为这面镜子所感到的不愉陕、不舒服,有道是“忠言逆耳”,于是“有一个时期就不照镜子”,听着“好听的话”,幻想着自己“返老还童”:但不久,作者便“发现自己垮了”,他终于明白了“镜子对我讲的是真话”这样一个事实,并制定出了面对现实的计划,对镜子抒发感激之情,最后对社会发出真诚的请求。文章表面讲镜子,但深处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作者敢于坦陈自己的心灵,并对自己进行毫不留情的解剖,表现出极为可贵的自审意识。镜子确实是这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无论是神奇的、美丽的,还是腐朽的、丑恶的,它都能毫无保留、毫无遮掩地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