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南京保利高淳区滨湖大道G02-G03地块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南京保利高淳区滨湖大道G02-G03地块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住宅部分
合院 洋房

29684.00

112401.40
社区配套

287.85
地面建筑面积0.2%
其中
其中
养老用房

物业管理

配电房

门卫

地下建筑面积

地下室建筑面积

其中
地下室

地下车库(含人防)

地下自行车库建筑面积

容积率
绿地率
%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密度
%
223.20 850.15 459.00
结论:容积率满足,但密度利用丌足
利用 退台提容量
8F 7F
24M
8F 7F
6F
6F
5F
5F
4F
4F
3F
3F
2F
2F
1F
1F
7层退台间距24M
7+1层洋房/125/140四面宽 容积率:1.6 密度:23%
13.5排
结论:增加1.5排洋房量、容积率达到1.6
满足容积率情况下, 可减少18栋洋房
容积率:1.6

164

952

1409

1399

10

1741
我们的策略
挖掘隐藏价值
利用 退台,提容量 利用 别墅,加货值 利用 底跃,提品质
方案二
R2二类居住用地
策略一:合院四层局部三层 策略二:四叠+洋房
策略一:合院四层局部三层
UA上海奉贤拓林项目
UA成都中粮武侯项目

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

鄂州市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鄂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二OO六年六月设计证号:1270058院长:李全技术负责人:邵晶项目负责人:王智勇设计:王智勇潘先荣梅霞张玲饶汉王建国目录前言一、概况二、现状分析三、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1、设计依据2、指导思想四、设计原则及目标1、设计原则2、设计目标五、整体景观框架1、确立---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意境2、研究---街道形态空间结构3、探讨---路段城市设计表达意象六、总体空间设计1、总体结构2、总体布局七、景观设计八、局部城市设计前言现代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相关理论和实践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充实过程中。

一般认为,从城市设计范围和尺度来划分,它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城市设计。

宏观城市设计---即总体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即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即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重点地段或城市节点是泛指城市中功能、活动、视线汇聚的焦点、地点和场所,如城市街道、商业中心、重要建筑群、广场、滨水地段等。

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形体环境,其基本要素为在设计中经常被用以构筑城市环境的主要成分与素材。

基本要素一般可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及社会要素等,从城市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分析,其最基本的有城市用地、建筑实体、开放空间及使用活动等。

因此,滨湖东路城市设计将从“人”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中:人---系指人们集中停留和活动场所,体现城市品味的重要地段,如市体育公园、滨水地段、主要道路交叉口等;环境---系指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共生的物质空间环境,同时还体现在场所精神方面,如人们的行为、心理、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民风等。

一、概况滨湖东路是鄂州市主城区的一条生活性主干道,因其地处洋澜湖东岸而得名,她北起鄂燕路,南抵滨湖南路,总体呈南北走向,贯穿司徒村和莲花山风景区,同时是鄂州城市内环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的建成通车,将对推动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庙工业园区的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2017滨水区规划

2017滨水区规划
公共性
解 释
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地区,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平 等,重视每一个群体。
设计采用“综合利用河滩”及“园中园” 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生态修复原则,通 过“园”的空间营造来强化和促进游人的 参与性、互动性及亲水性。同时在硬质景 观的设计中,更加注重精细化的处理,道 路场地铺装、景观挡墙、水景设施、小品 等都刻意注重材料的选择及相互的搭接关 系。该项目共设置了水园、石园、规则园、 叠水园、星光剧场及亲水大平台等重要节 点,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同时包括可 休憩的云廊、满天星桥廊等小品建筑及老 龄健身、儿童活动场地。 李村河连接郑庄、侯家庄、王家下河、李 家上流等17个社区,各社区居民共同享有。
案 例
菲利斯.W.斯迈尔滨河公园(Sasaki作品)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特色性
解 释
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
案 例
加拿大多伦多蜜糖海滩(2012ASLA综合设计奖)
设计师们将之前的一个工业区里的 停车场改建为多伦多市第二大城市 海滩。公园位于下渣维斯街末端, 毗邻Redpath糖厂,是游客从中央水 域沿着皇后码头行进看到的第一个 公共区域。沙滩上有鲜艳的粉色沙 滩遮阳伞,还有标志性的条纹躺椅。 沙滩利用场地特点和周边糖厂的特 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最终景观。公园 包括沙滩、广场和林荫散步道。周 边的工厂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背景, 糖果色的遮阳伞等共同呼应了公园 “糖”的主题。
城市滨水区的特点
环境整治
国外滨水区开发的经验: 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 化环境是开发成功的基本 保证。同时,在滨水区的 开发中,保护水体及周边 环境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 题。
功能重组

湖滨公园景观设计说明文书

湖滨公园景观设计说明文书

湖滨公园景观方案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公园位于xxxx,修江中段,西北xxx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8′—115°26′,北纬28°51′—29°34′,全县土地总面积3506.6Km2,是xxxx的门户,赣鄂通道,地理位置重要。

湖滨路设计总宽为13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机动车道宽度为7米。

本次规划的湖滨公园总长约1990米,平均宽度在32—35米之间,呈带状布局,规划总面积约46400平方米。

沿湖一侧水岸线为自然地形,现状绿地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木(如香樟林、竹林及部分常绿大乔木等)均应保留利用。

二、规划宗旨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依据1、城市公园整体规划2、国家有关绿地、建筑、市政、电力方面规划3、现状基础资料4、设计任务书四、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湖滨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沿岸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围,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道路与湖泊的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亲水的设计原则:该公园为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现有河流北端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

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园林的亲水性设计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因此,沿河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苏州滨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

苏州滨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

苏州滨湖新城吴中片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东、南至东太湖大堤,西到龙翔路,北至友翔路转苏震桃一级公路转东太湖大堤,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以苏州湾为城市形态中心,体现“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理念的滨湖新城核心区,苏州市南部副中心。

三.设计构思1、现代繁华都市中心:商业、商务、文化、旅游、居住等多功能综合发展;较高的道路密度,街坊式都市空间肌理;鼓励土地混合使用。

2、充满活力的滨水港湾:开挖苏州湾,形成城市特色中心;以河道绿廊构筑新城空间网络;加强太湖景观与城市的联系。

3、新苏州文化的塑造:强调滨水生活,塑造浓郁的现代江南水乡特色;强调苏州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强调苏州园林与现代都市的交融;空间尺度宜人,舒展灵动。

4、生态优先的低碳新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地区开发的前提;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理念统领新城建设;提供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倡导公交优先;建设专用慢行道路,倡导慢生活;提供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开建共同沟,有重点有计划开发地下空间。

四.建设规模1、用地规模用地规模4.6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区规模1.27平方公里.2、建筑规模总建筑开发量约800-10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商务建筑350-400万平方米。

3、人口规模居住人口6.2万人,工作岗位12万。

五.规划空间结构苏州滨湖新城核心区规划空间结构为:一湾、一带、两轴、四区一湾:苏州湾公共城市港湾——新城商业中心、景观中心、活力中心一带:沿湖生态景观带——生态景观带,开放空间带,休憩活动带,慢生活带两轴:中央大道轴——南北向中央景观带、商业购物活动带、地下空间核心利用带东太湖路景观轴——新城东西向景观大道四区:1、中心商业商务区范围:友翔路以南、塔韵路以西、旺山西路以东地区,面积:127.25公顷。

定位:商务金融、商业贸易、旅游服务、会议展览等功能的密集发展区,城市经济生活最活跃地区。

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文字版

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文字版

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滨湖岸线公示文字材料项目名称: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项目简介:一、规划背景2011年7月,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得到正式批复,合肥,迎来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借助区划扩张,一个辖1万多平方公里市域面积、拥有1200万人的特大国际化都市“呼之欲出。

”800平方公里巢湖水域纳入合肥管辖,建设滨湖城市意义更显重大。

滨湖新区在城市跨越发展和环湖发展两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定位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

滨湖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将: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

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二、规划目标:“国际水准的多元滨湖岸线,独一无二的巢湖文化传播中心”三、规划定位:(1)国际一流、特色滨水之都(2)优势集群、多元活力之城(3)城湖共生、低碳生态之地(4)出行便捷、绿色高效新区(5)立体开发、集约紧凑城市(6)传承历史、巢湖文化之源四、规划理念:⏹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

⏹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确立10大战略,打造具有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的滨水城市中心。

五、规划原则:8个策略方向(1)合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和特色的城市,滨湖地区将成为主战场(2)生动的滨水休闲活动和城市功能(3)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4)环巢湖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5)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区(6)通过设计和更新实现可持续发展(7)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8)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原则下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放六、规划思路:建立四个活力区域、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多样的滨水空间、一条标志性中轴、一个新的天际线、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TOD引导下的环湖发展中心、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CBD立体城市开发、一个巢湖文化纽带。

七、方案特色:(1)对原环湖北路线型进行调整,并提出进一步退离湖岸线的设计思路,结合整体功能布局,将退离湖岸的滨水空间与环湖路沿线其他空间有机结合,进行整体设计;(2)对核心区交通组织提出系统的方案设计,将中心区环湖路段交通压力通过地下空间的系统组织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流与缓解,并对未来核心区地下空间组织模式进行了系统规划设计;(3)对滨水空间进行了系统设计,对湖岸线滨水空间与城市建设空间提出分段控制的设计思路,重点强调了核心区应贴水而建、其他地段远离湖岸建设的发展理念,并实施近远期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塑造了较为多样性、活泼型的沿湖滨水岸线空间;(4)从全市域整体规划层面进行统筹布局,提出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功能区总体布局,并结合环巢湖岸线发展的新动态,综合考虑滨湖新区未来发展职能,分类规划建设了环巢湖旅游服务中心与游客集散中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运河滨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运河滨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运河滨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隶属于地级宿迁市。

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两千年建县史的古老城市,西汉泗水国都城驻跸之所,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

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自此发源,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依膝而卧。

按照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确立的“以两河风光、楚汉文化为特色,以纺织服装、精深木业和电光源为支撑的新兴中等工贸生态城市”的定位,由运河北岸中心城区、运河南岸古镇区及省级经济开发区构成的“三区”用地格局已经形成。

为进一步挖掘城市水文化,彰显滨水城市特色,充分发挥运河的历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打造“滨水城市、运河新城”,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规划编制单位编制“泗阳县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

二、规划设计范围及编制深度泗阳县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二号桥至泗塘河段)包括:①、泗阳县京杭运河北岸景观风貌(二号桥至泗塘河段)城市设计。

北至众兴路、东至泗塘河、南至运河、西至运河二号桥,全长约8.6公里,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

②、泗阳县京杭运河北岸景观风貌(二号桥至泗塘河段)修建性详细规划。

全长约8.6公里,总面积约0.88平方公里(运河风光带宽度依据招标单位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确定)。

③、泗阳县京杭运河南岸景观风貌(一号桥至运河船闸)修建性详细规划。

全长约2.8公里,北至运河、东至运河船闸、南至高速连接线、西至运河一号桥,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

④、泗阳县京杭运河南岸景观风貌(一号桥至二号桥、船闸至泗塘河)概念性规划。

全长约6.1公里,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一号桥至二号桥段北至运河、东至运河一号桥、南至古黄河南岸、西至运河二号桥,长约3.6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船闸至泗塘河段北至运河、东至泗塘河、南至古黄河南岸、西至运河船闸,长约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

其中③、④两项属于本次泗阳县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研究范围,并须在总平面图中体现。

将军大道说明

将军大道说明

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道路工程一、设计依据1.鄂州市建委设计委托书。

2.鄂州市勘测院提供的1:1000地形图及纵、横断面高程(2011)二、设计标准和主要采用规范2.1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2.设计车速:40㎞/h3.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荷载标准:BZZ-100KN4.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5.路面抗滑标准:TD=0.9㎜2.2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本设计所使用的规范及标准如下: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014-97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050-200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G D30-2004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供水排水部分)2000版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2002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 GB50069-2002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三、工程概况本工程将军大道西段位于鄂州市主城区,起点为滨湖东路,止点为葛山大道;滨湖东路~葛山大道段多为挖方,道路用地范围内分布有多处小山丘。

道路K0+150—K0+240段现状为一水塘,K0+300—K0+450段现状为居民区,拆迁量较大。

将军大道西段路幅宽度为50m,双向六车道,设计道路长535.01m,为城市主干道。

四、道路工程4.1平面设计道路中线严格按照规划坐标进行布置,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止点桩号为K0+535.01,路幅宽度为50m,采用双向六车道,三幅路的形式。

现状道路与新建道路衔接处,需将原路基分层开挖成台阶状,以便与新建路面平顺搭接。

在道路平交口和人行道过街横道处,设置了单面缘石坡道,坡度≤1:20,缘石坡道长度为5.0m。

4.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参照滨湖东路现状路面高程、葛山大道设计高程,结合道路平、纵结合的要求,依据原地面高程及周边道路高程,设计路面标高,避免大填大挖。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10.20

沌口路长江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10.20

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1.概述1.1设计依据1.工作联系函(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5.9.25);2.《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5.10);3.《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的批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土地局2015.10);4.沌口路—长江路1:500带状地形图(武汉市测绘研究院2015.10);5.《沌口路—长江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武汉市测绘研究院2015.10);6.《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工程标准化、精细化设计手册》;7.《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路面结构及路基处理方案专家咨询意见》2015.9.29;8.《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意见》2015.10.8;9.《关于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明确排水设计原则的函》及批复(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5.10.12);10.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文件【2015】258号文件(2015.7);1.2主要测设过程1.2015年8月,受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进行研究工作,经与业主沟通协商,决定将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分册提交成果:第一册为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二册为:滨湖东路污水干管工程,第三册为:桥梁改造工程;按业主单位要求将第一册分为三个分册进行设计:第一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三环线~南太子湖桥南)改造工程、第二分册:沌口路—长江路(南太子湖桥南~万家湖中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2.2015年9月29日,由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持召开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路面结构及路基处理方案专家咨询会,并形成会议纪要;3.2015年10月8日,由武汉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持召开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咨询会,并形成会议纪要;4.根据以上两次会议形成的咨询意见于2015年10月15日完成《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并报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局审批;5.2015年10月17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建局对《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方案设计》进行审批并形成规划审批意见;6.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建局对本项目的审批意见,开展施工图设计,于2015年10月20日完成《沌口路—长江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第一册:沌口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第三分册:沌口路—长江路(万家湖中路~车城东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

XX滨湖新城核心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XX滨湖新城核心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

300 km
南京 Nanjing
常州 Changzhou
南通 Nantong
无锡
Wuxi
苏州
Suzhou
上海
150 km
Shanghai
上海大都市圈
关键词:
补充上海城市不足资源 发挥北翼的战略优势
杭州 Hangzhou
宁波 Ningbo
舟山 Zhoushan
长三角城市圈
4
Yancheng in China
口和物流中转节点。
中国沿海先进制造业中心
充分利用现状产业基础,强化先进制造业的集群与集 聚,打造长三角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临港产业基 地,成为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中心。
国际知名新能源产业基地
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打造“全 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研发基 地、出口基地和应用基地。
沿海地区重要新型工业基地
汽车产业与装备制造产业; 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与新能源产业; 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产业。
5
Yancheng in the World
承接东亚发展的新门户
世界的盐城
一级开放口岸: 空港+海港
通过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的有效组合,发展 依托于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特色商务和物流, 成为长三角地区针对日韩等东北亚特定地区的开放窗
后高铁时代的新型沿海城市转型契机
中国的盐城
城市生态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 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 坐拥优质的沿海湿地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州市滨湖东路城市设计说明书鄂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二OO六年六月设计证号:1270058院长:李全技术负责人:邵晶项目负责人:王智勇设计:王智勇潘先荣梅霞张玲饶汉王建国目录前言一、概况二、现状分析三、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1、设计依据2、指导思想四、设计原则及目标1、设计原则2、设计目标五、整体景观框架1、确立---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意境2、研究---街道形态空间结构3、探讨---路段城市设计表达意象六、总体空间设计1、总体结构2、总体布局七、景观设计八、局部城市设计前言现代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相关理论和实践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充实过程中。

一般认为,从城市设计范围和尺度来划分,它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城市设计。

宏观城市设计---即总体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即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微观城市设计---即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重点地段或城市节点是泛指城市中功能、活动、视线汇聚的焦点、地点和场所,如城市街道、商业中心、重要建筑群、广场、滨水地段等。

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形体环境,其基本要素为在设计中经常被用以构筑城市环境的主要成分与素材。

基本要素一般可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及社会要素等,从城市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分析,其最基本的有城市用地、建筑实体、开放空间及使用活动等。

因此,滨湖东路城市设计将从“人”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中:人---系指人们集中停留和活动场所,体现城市品味的重要地段,如市体育公园、滨水地段、主要道路交叉口等;环境---系指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共生的物质空间环境,同时还体现在场所精神方面,如人们的行为、心理、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民风等。

一、概况滨湖东路是鄂州市主城区的一条生活性主干道,因其地处洋澜湖东岸而得名,她北起鄂燕路,南抵滨湖南路,总体呈南北走向,贯穿司徒村和莲花山风景区,同时是鄂州城市内环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的建成通车,将对推动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庙工业园区的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滨湖东路全长约2710M,道路红线宽为50M,道路断面为三块板的双向六车道型式,其中:21M宽机动车道,两侧各4.5M 宽花坛、5.0M宽非机动车道和5.0M宽人行道。

经过工作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分析,滨湖东路沿线已经规划审批、实施的地块只有市体育公园、司徒小学、滨湖东路拆迁安置楼、司徒村临时门面等少数几处,其他地块多为生态型的自然山体、水面。

二、现状分析空间肌理特征的变化对城市设计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滨湖东路两侧和周边具有强烈的“山”“水”环境特色,是构成城市道路景观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鄂州城市自然特色的有力表现。

山---大鹰山及周边的连绵山丘:是鄂州城区主要的楔型绿地和主要通风口,同时成为道路南段的图底和对景;是鄂州城区的“魂”;水---洋澜湖体现城在水中特色,是鄂州城区的“肺”;五丈港体现水在城中景致,是鄂州城区的“脉”;文---即人文古迹、历史景观等,主要包括:瓦窑咀遗址: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渊源,是鄂州城区的“根”;三、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㈠、设计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3、《鄂州市环洋澜湖地区滨水景观概念规划》4、《鄂州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㈡、指导思想针对外在的自然环境条件,通过调整和更新城市道路空间,将其纳入城市整体空间系统中,重点突出表现历史、显山露水、人本主义、可控制可实施等思想。

使滨湖东路在完成其功能的前提下,成为城市重要的山水景观廊道。

四、设计原则及目标1、设计原则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依据《鄂州市环洋澜湖地区滨水景观概念规划》,确定滨湖东路城市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以市民大众要求为本源,时时刻刻考虑市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公众造福。

重视人对各类要素的体验和情感,更好地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2)、生态优先原则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协调人与环境关系,寻求生态环境优化。

通过道路建设,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同时对沿线的山体、水体进行控制与保护。

道路两侧现有少量已批或在建项目,本次规划通过对道路两侧各150--200M范围内用地提出控制措施,引导将来的开发建设活动。

(3)、个性表现原则充分挖掘与利用各类要素的特色资源,强化城市道路特色。

(4)、整体协调原则正确处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人与自然关系、建筑与建筑关系、建筑与空间关系、空间与环境关系等,促使其有机结合。

考虑到规划地段位于环洋澜湖风景区及鄂州城市的主要通风口,因此,本次城市设计注重与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环洋澜湖地区景观控制设计的协调。

2、设计目标通过滨湖东路城市设计,提出新区建设的控制意象,吸引投资商开发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健全滨湖东路作为生活、景观干道的中心职能,补充和完善环洋澜湖地区交通体系。

城市设计目标:塑造滨湖东路重要的景观节点,引导、控制城市建设的诸多因素,通过创造人、历史和环境的和谐共生空间,以实现城市意象感和体验的回归,演绎城市时空的变幻交响乐。

五、整体景观框架1、确立---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意境青山碧水蓝天,运动休闲宜居。

“青山碧水蓝天”,是滨湖东路街道形象特色所根植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意境表达;“运动休闲宜居”,是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其功能在城市空间品质塑造上的现实再现。

塑造充满活力的山水自然景观,极富动态的滨湖半岛,浓郁的运动休闲气息,保护自然、延续历史、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城市道路文化品质,尺度一张一弛、空间宜人、富于时代特征的现代滨水地区。

2、研究---街道形态空间结构基于滨湖东路的地区特色,提取“山、水、园”等空间要素,突出“山水景观廊道”主题,构建“两廊架构”、“突出节点”、“组团布局”的街道形态空间结构。

3、探讨---路段城市设计表达意象北段(王家竹林、郭家细湾片):作为与武昌大道之间的过渡地段,不过分强调变化,以平稳线性空间为主,适当突出写字楼,成为进入滨湖东路的前奏空间。

中段(瓦窑咀、丁家老屋、体育公园片):强化道路与周边整体开放空间的完全融合,弱化路径空间的线性。

重点强调人对周边城市天际线、开放空间(绿地、游园)和空间景观序列高潮变化的认知,突出表现城市的时代感和环境感。

南段(程家下湾、大鹰山片):地段的地形特点和作为城市主要楔型绿地、通风口是城市设计的主要表达意象。

结合山体建设的公园是大鹰山片城市设计的重点。

同时注重与滨湖南路街道空间景观的协调统一。

六、整体空间设计整体景观空间设计是将街道形象整体空间品质的要求相对具体地落实到街区风貌的各项景观组成要素之中,通过对各项景观组成要素的空间品质的概念性设计及其意境表达,来达到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街道整体形象风貌和特色的塑造。

1、总体结构滨湖东路空间结构形式为节点----组团式结构,通过街道和洋澜湖水岸线呈南北向布局。

2、总体布局节点:自北向南分别为商贸节点、遗址节点、文体节点、绿地节点。

商贸节点位于滨湖东路与鄂燕路交叉口,根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此处作为商业、市场用地。

本次规划布置了一处市场和一幢办公写字楼。

遗址节点位于瓦窑咀,通过设立瓦窑咀遗址保护区域,结合洋澜湖建设主题遗址公园。

与街道对面的体育公园形成城市共享空间。

文体节点位于鄂城合金粉厂至程湖尾湾之间,即市体育公园用地,该用地已通过规划审批。

通过体育运动场馆与山体、广场的有机结合,营造舒适宜人的运动健身场所。

绿地节点位于大鹰山附近,根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鄂州市环洋澜湖地区滨水景观概念规划》,此处作为主城区东南方主要通风口和楔形绿地,山体、水面予以保留。

围绕山体建设主题公园,并与莲花山公园连成一片。

同时点缀少量公建设施,创造清新明快的休闲娱乐场所。

组团:自北向南分别为商住组团、休闲娱乐组团、行政办公组团。

商住组团位于郭家细湾、王家竹林,城郊农村居民点的更新改造是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

规划目标有两个方面:其一,按照旧城改造规划原则,对街区内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其二,对城中村、城郊村进行统筹规划,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休闲娱乐组团位于丁家老屋至滨湖南路及该组团的设计原则是对山体、水面进行全面保护,在山坡周边临街、临水地段布置少量娱乐休闲设施,建筑体量小,层数低,与周边环境充分协调,体现自然山水特色。

对大鹰山等被破坏的山体进行绿化植被,严格禁止乱采乱掘活动。

行政办公组团位于程湖尾湾至学府路段,主要为鄂城区政府新址用地,大体量的主要办公建筑结合两侧的附属建筑及广场用地,构成了亲民、高效的政府机关形象。

滨湖东路与滨湖南路交叉口两侧设计注重与整体衔接。

七、景观设计滨湖东路是一条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综合性街区,整条街道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部分地段的建筑正在实施建设。

就其性质而言,路东侧以行政办公、商贸、文化体育设施为主,西侧以商住、休闲娱乐、绿化设施为主。

1、形式与体量:建筑的形式与体量应与周边环境及其使用功能相协调。

滨湖东路两则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形成了建筑形式与体量的多样性。

行政办公、商贸、体育场馆等建筑体量较大,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体量较小,且与周边环境协调,设计强调显山露水,以体现街道景观与山水园林城风貌和谐统一。

2、街墙与天际景观:街墙景观设计强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与连续性。

滨湖东路沿线重要交叉口或重点地段规划3~4幢高层建筑物,结合过渡地段的多层建筑群、低层休闲娱乐设施,辅以自然山体、水面,形成高低错落,变化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3、节点景观:节点空间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集散等多项服务功能的城市开敞空间。

规划通过对五丈港沿线、洋澜湖岸线、体育公园、大鹰山沿线绿化景观地带的精心布局,以创造一种宜人的空间环境,结合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小品等设施,使街道的生活气息更浓,人气更旺。

4、绿化景观:滨湖东路绿化景观遵循传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以街道两旁行道树为点,环湖绿带及道路隔离带为线,体育公园、山体绿化为面,通过植物的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木的高矮搭配、春夏开花与秋冬结果搭配,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体系。

5、街道小品及广告牌:雕塑:设置数量少而精,做到在最适合的位置设置最贴切的雕塑,设计尺度应接近真实,表现主题应贴近生活,体现街道滨水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如在体育公园设置体现奥运精神,激情、健康向上的一组运动雕塑。

小品:在遗址公园节点、大鹰山节点,结合各自特点,规划设置与之相关的建筑小品、花架、廊道等,除保留现有大树外,适当增加硬地加乔木的组合形式和喷泉水景,包括可移动式的树箱、花坛和组合花卉等。

另外,在遗址公园安装完整的背景音乐系统、完善的标识系统和人流疏散系统。

广告牌:商家广告牌对形成商业气氛有重要作用,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