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合集下载

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1.引言1.1 概述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积极配合检察机关、法院开展案件调查和审判活动,以期减轻其应受的刑事处罚。

该制度旨在鼓励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对自己的罪行进行深刻反思,主动揭发自己及他人的犯罪行为,从而达到减少犯罪行为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积极的法治观念。

当前,我国法律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定,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行制度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使更多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进行案件调查和审判,提高犯罪嫌疑人的主动退赃和赔偿能力,使刑罚具有更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此外,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还能促进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减轻司法负担,推动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均衡发展。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本文将详细探讨现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现刑事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并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背景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文章的整体结构,向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大纲,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就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现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通过背景介绍,说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司法改革中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

然后,详细分析目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问题,包括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和操作上的难点。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为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经验做法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经验做法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经验做法
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侦查、审判阶段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悔罪,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一项司法政策。

在实践中,这一制度的落实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做法:
1. 制度宣传教育,司法机关通过宣传教育、法治宣传等方式,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宣传,使嫌疑人和被告人了解到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表示悔罪的积极作用,鼓励其自觉认罪认罚。

2. 侦查取证,侦查机关加强对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确保案件证据的充分、确凿,为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认罪认罚的基础。

3. 律师辩护,律师在辩护过程中积极引导当事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悔罪,帮助当事人理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减轻处罚的积极作用。

4. 法官裁量,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因素,依法对其进行从宽裁量,对认罪认罚的被告人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

5. 监狱教育改造,对于认罪认罚的罪犯,监狱开展教育改造工作,帮助其认识错误、悔过自新,为其刑满释放后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总之,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需要侦查机关、律师、法官、监狱等多方的合作和努力,同时也需要被告人自觉认罪认罚并表示悔罪,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度的作用。

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制度的对策建议完善

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制度的对策建议完善

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制度的对策建议完善发表时间:2019-08-28T13:48:57.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贺众[导读] 摘要:为防止被告人在被胁迫或受利诱等情况下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认罪认罚,避免可能发生的刑讯逼供、暴力审讯情况,有必要通过国家财政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建立一种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制度,即“法律帮助律师制度”,来弥补当前辩护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律师等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

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摘要:为防止被告人在被胁迫或受利诱等情况下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认罪认罚,避免可能发生的刑讯逼供、暴力审讯情况,有必要通过国家财政购买法律服务的形式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建立一种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制度,即“法律帮助律师制度”,来弥补当前辩护律师、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律师等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

当前这一制度存在帮助律师的职权有限、职责与其职权上的偏差及法律帮助制度欠缺相应的监督机制等问题,通过对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认罪认罚案件中法律帮助制度的完善路径,能有效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

关键词:认罪认罚;法律援助;法律帮助律师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目的在于契合刑事诉讼的程序多元化价值追求,承载着现代司法的宽容精神和人文关怀。

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胁迫或受利诱等情况下做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认罪认罚,避免可能发生的冤假错案,有必要建立一种保障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制度机制。

认罪认罚的自愿性要求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悉其行为性质和行为结果为前提条件。

2016年11月16日,两高、三部出台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当前法律帮助律师制度存在,即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选择认罪认罚,在没有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又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情形下,通过政府财政专款来购买法律服务,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法律帮助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等免费法律服务的新型司法救助制度。

法治建设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法治建设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法治建设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依法惩治犯罪、保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认罪认罚并积极赔偿,主动认罪认罚、悔罪、积极取得谅解的情况下,在量刑、处罚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惠。

这一制度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加快案件审理效率。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如能采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能在第一时间认罪悔过,而且能够避免裁判机构为了确保罪犯的合法权益而不得不进行大量的事实和证据上的查证。

这样一来,可大大缩短审理时间,避免了无谓的官司延期和诉讼成本的上涨。

其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推动司法公正和保护罪犯合法权益。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被告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量刑上的优惠,而且可以避免一些法律证据无法充分证实而导致的落差。

这样一来,可以事先得到被告人的承认,明确正确的事实和罪行,并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司法公正和平稳进行。

再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预防犯罪。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能够很好地预防犯罪,因为这个制度不仅能够降低被告人的刑罚数量,还能让被告人在服刑期间获得一定的感化教育,提高其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样一来,罪犯在服刑期间不仅能重新认识自己的罪行,还能逐渐适应社会环境,从而真正做到改过自新、再生育人。

由此可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预防犯罪的重要作用。

最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利于发展法治文化,增强社会信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能够让被告人的认罪、悔罪和积极赔偿更好地展现出法律、公正和公正的价值观,提高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同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一步推动法治文化的普及,从容地推进司法公正。

总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能实现司法公正、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加速案件审理效率、预防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法治文化。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制度价值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制度价值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的制度价值
认罪认罚,从宽原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制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司法公正:认罪认罚,从宽原则鼓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掌握足够证据之前就事实进行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动认罪,有助于提高司法的效率和公正。

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审讯和庭审,减轻司法负担。

2.节省司法资源:通过鼓励认罪认罚,可以减少司法机关的工作量,缩短案件办理的时间,更好地集中资源应对更复杂和重大的刑事案件。

这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使司法资源更合理地分配。

3.保护人权: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尊重被告人的自愿和主动权。

对于一些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被告人可以在获得从宽处理的机会下,主动认罪,减轻刑罚。

这有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无谓的法律争端。

4.社会教育和改造:从宽处理的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改造,引导认罪认罚的被告人更好地认识错误,增强社会责任感,预防再犯。

这符合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更是为了达到矫正和社会重新融入的目标。

总体而言,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有助于推动司法公正、提高效率、保护人权,同时通过社会教育和改造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现状与完善路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现状与完善路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现状与完善路径刘坤【摘要】为了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化解社会矛盾,全国开展首批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嫌疑人或被告人通过认罪、认罚可以获得宽大处理的制度.通过研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初衷,重点问题,结合对某直辖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总结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遵循如下轨迹推进变革进程:适当突破依法从宽的限制、建立辩护律师必要制度以及对现有的量刑建议方式,庭审模式和程序反转进行改革.通过更完善的体系,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期刊名称】《天津法学》【年(卷),期】2018(034)003【总页数】9页(P80-88)【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理论设计;改革建议【作者】刘坤【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检察院二审监督处,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4.1长期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审前程序过于强势,这源于我国刑事诉讼规定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相互制约,而国外都是后一个程序制约前一个程序,审判程序作为最强势的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主导地位。

我国在这种相互制约的制度设计下,审前程序过于强势,尤其是侦查权主导刑事诉讼,导致审判程序的作用受到限制,使得庭审活动空洞化、程序化,法院审判奉行“卷宗主义”,这也成为冤假错案的根源。

这种背景下,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制度改革,目的就是回归到审判为中心、证据为依托的裁判规则,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

认罪认罚制度作为“以审判为中心”的配套制度应运而生。

此外,认罪认罚制度也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的政策,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一、认罪认罚从宽的规划初衷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我国开始“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路径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路径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路径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我国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这制度啊,就像是司法领域的一股清流,给整个司法流程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变化,但就跟任何新事物一样,它也还有进步的空间,咱今儿就来琢磨琢磨它的完善路径。

首先呢,得让这制度更深入人心。

你想啊,好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压根就不太清楚认罪认罚能给自己带来啥好处,糊里糊涂的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所以啊,咱得加大宣传力度,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把这制度讲清楚。

比如说,通过社区宣传、法律讲座这些方式,让大家知道,认罪认罚可不是让你认了就完事儿了,而是在法律的框架内,给你一个争取从轻处罚的机会,这就好比给你开了一扇改过自新的方便之门。

再说说精准量刑的事儿。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量刑得精准啊。

不能让犯罪嫌疑人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认了罪、认罚了,到底能少判多少年。

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在前期做足功课,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给出一个相对明确、合理的量刑建议。

就好比厨师做菜,各种调料得放得恰到好处,量刑的各种考量因素也得拿捏得准准的,这样才能让犯罪嫌疑人心里踏实,心甘情愿地选择认罪认罚。

还有啊,律师的作用得进一步发挥出来。

律师就像是犯罪嫌疑人在法律迷宫里的向导,得给他们提供专业、靠谱的法律建议。

有些犯罪嫌疑人可能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请不起律师,这时候法律援助就得跟上,不能让他们在法律面前孤立无援。

而且啊,律师也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

另外,监督机制也不能少。

这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问题,就好比汽车在路上跑,偶尔也会跑偏。

这时候就需要监督机制来给它纠偏,确保每一个案件的处理都符合法律规定和制度要求,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最后呢,得不断总结经验。

实践出真知嘛,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然后及时调整完善。

就像打游戏,不断升级打怪,总结经验教训,咱们这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能越来越完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一、引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以换取较轻的刑事处罚。

然而,在实施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利,避免因过于侧重于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而忽视被害人的权益,成为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展开研究。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概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接受刑罚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刑事司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程度有限;二是被害人的赔偿请求权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三是被害人的心理和身体康复关怀不足。

四、存在问题分析(一)被害人参与度不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害人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渠道和方式不够完善,导致被害人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二)赔偿请求权保障不力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这主要是由于刑事诉讼中赔偿程序不够明确,赔偿执行难度较大,导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心理和身体康复关怀缺失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被害人的心理和身体康复关怀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对被害人的心理疏导、身体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支持不够,导致被害人难以全面恢复身心健康。

五、完善建议(一)加强被害人参与诉讼的保障为提高被害人参与诉讼的程度,应完善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渠道和方式。

例如,建立健全被害人诉讼代理制度,为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确保被害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1.试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缺陷与完善措施

1.试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缺陷与完善措施

1.试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缺陷与完善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对自愿认罪、悔罪表现好、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的犯罪嫌疑人和犯罪被告人给予从宽处理的一种司法制度措施。

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案件的快速审理,减轻司法负担,并且对于犯罪被告人也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保障。

然而,该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可能导致强制认罪情况的发生以及对被告人的不公平待遇。

为了更好地保障犯罪被告人的权利,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强化辩护权利保障和增加司法透明度是改善该制度的关键措施。

总的来说,深入认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缺陷以及完善措施对于推进我国刑事司法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制度的研究和探索,以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和公正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介绍和概括。

下面是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接着,阐述本文的文章结构和目的。

引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提出问题,并为后续的论述做好铺垫。

正文部分将主要探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缺陷以及完善措施。

在2.1节中,将详细阐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包括促进案件快速审理和减轻司法负担两个方面。

在2.2节中,将深入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可能导致强制认罪和不公平对待被告人两个方面。

在2.3节中,将提出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措施,包括强化辩护权利保障和增加司法透明度两个方面。

结论部分将总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和缺陷,并强调完善措施的重要性。

同时,展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未来发展,提出对于该制度进一步改进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展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完善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范文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范文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篇一一、引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罪行,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以实现案件的快速处理和司法效率的提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制度设计不够完善、适用范围有限、执行标准不统一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问题(一)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设计和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有限,仅适用于部分犯罪类型和案件情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挥作用的范围。

其次,对于认罪认罚的具体标准、程序和处罚的裁量权分配等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执行中存在困难。

(二)执行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存在差异。

这导致同样性质的案件在不同地区、不同法院的判决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公信力。

(三)被告人权益保障不足在认罪认罚过程中,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时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例如,在被告人自愿认罪的情况下,其合法权益可能因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和辩护而受到侵害。

此外,对于被告人的上诉权、申诉权等权利保障也存在不足。

三、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议(一)完善制度设计首先,应扩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使其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犯罪和案件情节。

其次,应明确认罪认罚的具体标准、程序和处罚的裁量权分配等问题,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刑事制度的衔接和协调,以形成完善的刑事司法体系。

(二)统一执行标准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公信力,应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

这包括明确认罪认罚的认定条件、量刑幅度、程序要求等,使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在适用该制度时能够保持一致。

同时,应加强对法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适用该制度的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被告人权益保障在认罪认罚过程中,应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简述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

简述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

简述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推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从而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

这一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定义和背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犯罪事实,自愿接受法律处罚,从而获得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制度。

这一制度源于我国刑法中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并在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原则和适用范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遵循以下原则:自愿性、合法性、公正性和适度性。

自愿性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承认犯罪事实,接受法律处罚;合法性是指认罪认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公正性是指认罪认罚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适度性是指从宽处理应当符合罪行相适应原则。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各类犯罪案件,但在严重犯罪、暴力犯罪等案件中,要从宽处理必须严格把握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确保司法公正。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流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承认犯罪事实,表示愿意接受法律处罚。

2.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认罚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认罪认罚真实、合法。

3.法院审理。

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认罪认罚案件进行审理,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认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从宽处理是否适当。

4.判决执行。

根据法院判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判决结果接受处罚。

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效果和意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刑事诉讼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这一制度还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伏法,维护社会稳定。

五、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尽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不够严格,从宽处理的尺度不易把握等。

浅析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浅析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浅析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中国司法领域中的一个独特机制。

该制度的出现,旨在通过赋予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条件下主动认罪认罚的机会,从而缓解司法资源的严重匮乏情况,也促进了司法公正,保障了社会稳定。

本文将基于此,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始于改革开放后。

1984年,中国的《刑事诉讼法》第205条首次出现认罪认罚从宽的相关规定。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七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确定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的具体情形的规定》,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适用范围和条件作出了规定。

根据该规定,如果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积极赔偿损失,并提供关键证据协助披露其他犯罪事实,或者起先揭发并协助侦破其他的严重犯罪案件,那么不仅有可能减轻刑罚,甚至免于处罚。

2.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的效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引入,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公众的高度评价。

过去十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逐步深化,其本质是为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加速审判进程。

同时,该制度还能够对社会保持稳定,折服部分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认罚,提供关键证据对嫌疑犯的惩罚的高压,为司法机关提供更多的刑事过错信息。

实践证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滚动执行的过程中,保护了很多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司法机关在舆论上的公信力,有利于社会进步。

3.认罪认罚从中存在的问题然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刑事犯罪嫌疑人利用其法律空子,拖延认罪认罚的过程,使司法程序进展缓慢,也给道德侵权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仅是为了加快审判进程,也需要司法机关积极应对社会舆论,提高公信度和公正性;最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过去十年中得到的广泛认可,也需要一定的社会评估,以便做出调整和完善。

二、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议1.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嫌疑人法律意识在推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法律教育的层面上进行宣传,让嫌疑人更全面地了解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和适用条件。

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

关于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近年来,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该制度为被告人主动自首和如实供述、积极赔偿等一系列行为提供了从宽减轻处罚的机会,为确保司法公正和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笔者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解释和适用规范的明确定义。

目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法律上的确立比较模糊,存在一些法律适用上的困惑。

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在相应的法律中明确表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条件和具体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和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应进一步加大对被告人认罪认罚行为的扶持和引导力度。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选择认罪认罚是一种自愿行为,但在现实中,一些被告人可能因为对法律不够了解,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心生疑虑,而选择不认罪。

因此,建议司法机关加强对被告人的法律援助和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指导,使被告人更加明确认罪认罚的利弊,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认罪认罚行为的审查和评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是对被告人真实认罪的认定和评估。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被告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虚假供述,从而获得从宽处理的机会。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加强对认罪认罚行为的审查和评估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确保被告人的供述真实可信,避免利用制度漏洞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

另外,应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刑罚执行的衔接机制。

一旦被告人选择认罪认罚,刑期减轻等处罚措施必然会产生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和监狱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存在一些困难,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和误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刑罚执行的衔接机制,明确规定在不同环节中的具体操作和衔接规则,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最后,应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的调研报告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的调研报告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的调研报告目录一、内容简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概述 (4)2.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定义 (5)2.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依据 (6)2.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 (7)三、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现状 (8)3.1 实施情况概述 (9)3.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四、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议与对策 (11)4.1 完善立法方面的建议 (13)4.2 司法实践中的改进措施 (14)4.3 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 (15)五、结论 (17)5.1 研究成果总结 (18)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9)一、内容简述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报告首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该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报告从立法、执法、司法、教育等多方面对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对未来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1.1 研究背景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治理模式的日益完善,公正与效率在司法体系中的体现尤为重要。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通过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和接受处罚,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平衡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益和社会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对于自愿认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给予从宽处理,有助于实现案件的快速处理,减轻法院审判压力,同时确保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性。

刑事诉讼法论述题

刑事诉讼法论述题

刑事诉讼法论述题1、论述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答:(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而不能仅凭主观想象、臆断来定案。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都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及案件事实本身出发,而不是个人喜恶或主观判断。

(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刑事诉讼法》第 7 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互相配合,完成刑事诉讼活动。

(3)有权使用本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刑事诉讼法》第 9 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4)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刑事诉讼法》第 11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辩护包括有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法律援助辩护。

(5)依照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刑事诉讼法》第15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6)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刑事诉讼法》第12 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7)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刑事诉讼法》第 3 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三个方面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三个方面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三个方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认罪并主动配合司法机关查明事实、追究真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的制度安排。

在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完善刑前认罪认罚从宽的激励机制。

要加大对于刑前认罪认罚的奖励力度,鼓励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事实尚未查清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供述自己的罪行。

具体来说,可以对刑前认罪认罚的嫌疑人、被告人予以减刑、缓刑、保外就医、暂时性解除强制措施等特殊待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减轻刑罚对其生活和人身自由的影响。

其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加强对认罪认罚证据的审查。

对于嫌疑人、被告人如实认罪、认罚的行为应给予一定的认可,但同时也需要确保其供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为此,可以加强对认罪认罚的证据审查,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在法庭审理中,应充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尤其是对其自愿认罪的情况要进行一定的审查,以防止任意认罪的现象的发生。

最后,加强对判决执行过程中的人权保障。

在判决执行过程中,应确保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一方面,应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教育和矫治,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减少再犯罪的可能。

另一方面,对于表现良好、积极参与改造的服刑人员,应给予更多的改造机会和减刑考核,鼓励他们良好表现,争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回归社会的机会。

在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合法宽严统一的司法解释和具体操作细则的出台,以及更全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展开,使嫌疑人、被告人充分了解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政策,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自觉性。

通过这样的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作用,提高刑事审判的效率和公正性,实现社会公正与人权保障的统一。

《2024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范文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逐渐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认罪悔罪,从而达到提高诉讼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本文将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1. 制度定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接受处罚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给予其从宽处理的制度。

2. 理论依据该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刑法中的坦白从宽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通过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悔罪,既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也有利于实现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三、实践应用1. 适用范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大多数刑事案件,特别是轻微刑事案件。

对于严重刑事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如实供述罪行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也可以适用该制度。

2. 实施效果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提高了诉讼效率,减少了诉讼成本;另一方面,促进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有利于实现刑罚的公正与合理。

同时,该制度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制度完善不足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如何认定“如实供述”、“积极认罪悔罪”等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对于从宽处理的幅度和范围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2. 被告人权益保障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被告人权益保障不足的情况。

例如,在认罪认罚的过程中,被告人可能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而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在量刑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量刑不当的情况。

五、完善建议1. 完善立法规定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规定,明确“如实供述”、“积极认罪悔罪”等具体标准和程序,以及从宽处理的幅度和范围。

试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以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为视角

试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以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为视角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沿革 国家在%决定#中提出)完善*而非)建立*认罪认
收 稿 日 期 %#/#/作者简介杜云隆+/))%0,"男"河南汝州人"郑州大学法学院 %&$' 级诉讼法专业研究生"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
罚从宽制度 可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已经存在于 我国法律规范中的 该制度不仅在刑事实体法规范 中有所体现在刑事程序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在刑事实体规范方面犯罪嫌疑人有自首坦白 等情节按刑法 第 !" 条规定 可对其从轻 减轻或 免除刑罚#$%$ 年最高法出台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形 势政策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引入了认罪这一概 念这也是认罪这一词语在我国刑事实体规范中 的首次出现 虽然首次提出是以政策的形式作出但 最高法在后续发布的 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 见中以肯定形式赋予了认罪在量刑层面的实体 规范地位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更是直接在自 首制度中增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一款将其纳入 到刑法正式规范中 由此看出刑法实体规范方面对 于认罪认罚从宽主要的体现是在诸如自首坦白和 缓刑假释制度等量刑层面
我国在刑事诉讼领域进一步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指导(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
的认罪认罚后不一定从宽)认罪认罚后不存在强制辩护制度)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明智性缺乏审查等问题亟待进一步
解决(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要确保被告认罪认罚自愿且明智)确定
在刑事程序规范方面我国在 %&&! 年刑诉法中 首创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制度 刑事简易程序是指基 层人民法院采用比普通程序相对简洁的诉讼流程 审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案情简单争议不大 轻微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在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中 适用简易程序体现了程序从宽的精神 在 #$%# 年刑诉法中 我国在革新简易程序的同时规定了刑 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是指对于因民事争议引起的 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民主财产三大权利的可能判 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除渎职犯罪的过失犯罪判 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公诉案件 犯罪嫌疑人和被 害人可以进行和解 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达成和解 协议的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检察院可以向法院 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检察院可以酌情对其做不起 诉的决定 人民法院可以视情况对其做从宽处罚的 判决 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认罪协商从宽 的精神 在 #$%' 年全国人大出台在部分地区开展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办法 中首次提出了 刑事速裁程序 随后开始在局部地区开展刑事速裁 程序的试点刑事速裁程序得到确认成为诉讼繁简 分流的重要一环 刑事速裁程序是指对于交通肇事 盗窃行贿等犯罪情节较轻可能依法判处一年有期 徒刑以下刑罚或单处罚金的案件符合相应条件的 适用较简易程序更为快速便捷的诉讼程序对审查 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程序都作了简化 (%)在试点刑 事速裁程序改革的 %* 个城市中对于检察机关提起 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 法院在最终审判时大都予以 采纳认罪认罚从宽 政策的内涵得到了很好的诠 释 而后试点办法又进一步扩宽刑事速裁程序的

《2024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范文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并如实供述罪行,以实现案件的快速处理和司法效率的提高。

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对于推动刑事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并如实供述罪行的基础上,对其从宽处理的制度。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一是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以减少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二是通过从宽处理,实现刑罚的惩罚与教育的双重目的,促进犯罪分子改过自新,减少社会矛盾。

三、实践应用1. 适用范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各类刑事案件,包括但不限于刑事诉讼、刑事自诉等。

在适用过程中,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罪行严重程度等因素。

2. 实施效果:自实施以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推动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该制度也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公正性。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制度完善:虽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例如,需要明确认罪认罚的认定标准、程序和适用范围等,以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 律师参与度: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律师的参与度对制度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律师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3. 公众认知度:公众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认知度较低,导致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制度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不足,影响了制度的实施效果。

五、完善建议1. 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认罪认罚的认定标准、程序和适用范围等,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与其他刑事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形成完善的刑事司法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刑事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一、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概述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含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结合法律法规以及学者的不同观点,认罪认罚系指行为人基于认错悔改的心理而承认自身的犯罪,并自愿接受应当承担的刑罚处罚的行为。

认罪认罚从宽,则是指对于认罪认罚的人予以相对缓和的刑法评价。

这些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法律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规定不仅体现在刑法定罪、量刑、行刑的不同阶段中,在刑事诉讼法的具体程序中也有所规定,更体现在不断更新的刑法修正案中。

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从实体法层面来看本文由收集整理
在定罪阶段,首先,《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危害不大主要体现在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则包含了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

若行为人悔罪,则体现了更小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应当获得相应从宽的刑法评价。

其次,关于违法性认识。

我国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违法性认识,但在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概念中有所体
现。

在故意犯罪的过程中,行为人存在更多认罪的机会,如果放弃认罪,则表明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2.从程序法层面来看
《刑事诉讼法》修改了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明确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且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该规定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给予已经认罪的被告人明顯的程序收益,尽早结案。

《刑事诉讼法》还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特别程序,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当事人双方可以和解。

对于达成和解的案件,可以从宽处罚甚至不起诉。

二、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实体法上缺乏明确系统的制度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罪从宽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规定严格明确的认罪标准。

刑法中的从宽处罚制度,多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这种量刑情节虽不意味着法官可以行使完全的自由裁量权,但实践中法定的量刑情节无法普遍有效的体现,判决书中的表述也模糊不清。

在被告人存在多个从轻减轻情节时,如何体现认罪认罚从宽,从宽幅度如何划分就更加难以判定。

我国目前司法解释只是将被告人认罪规定为一项酌量从宽处罚的情节,而不是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

在被告人看来,其认罪结果是否一定从宽处罚依旧不确定。

将增加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难度,导致
被告人认罪案件速裁程序出现虚置。

被告人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认罪,其产生的诉讼价值是不同的。

但在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认罪从宽处罚没有区分不同的诉讼阶段。

(二)程序法上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处理机制
程序方面除了简易程序、刑事和解,最高检、最高法自2014年来试点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也涉及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容。

但当前刑事诉讼法中程序处理机制依旧存在问题:上述程序的适用均是以被告人认罪认罚为前提,但认罪认罚并非主要考量因素,只有在满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罪行较轻、同案被告人亦自愿认罪等情况下才能适用。

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审查及处理流程滞后。

刑事司法资源的稀缺性与易耗性,决定了国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总是力图以最少的诉讼资源投入来产出最大的案件解决数量。

在司法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有必要针对认罪认罚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的司法程序,以实现对案件的繁简分流。

所以,认罪认罚的案件原则上适用简单的司法程序,无需投入较多的司法资源。

三、被告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立法上对认罪认罚的情节作出明确普遍有效的积极评价
立法上应将被告人认罪认罚确定为强制型的法定情节。

即如果被告人认罪认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官在量刑时必须适用该情节。

建议对于坦白认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自首的从宽幅度应大于坦白。

(二)明确“认罪”的认定标准
认罪的认定必须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客观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由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真心悔罪;客观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表达出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错误的意思表示。

只要其满足法律规定标准。

无论在认罪形式或认罪时间上存在差异,都应使其成为从宽处理的必备条件。

同时从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来看,行为人如实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对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辩解不影响其‘认罪’的认定。

”
(三)明确诉前认罪优于诉中和诉后认罪,诉中认罪优于诉后认罪
行为人在侦查阶段认罪,其认罪态度往往比较积极,悔罪态度诚恳,不仅再危害社会可能性低,而且侦查机关根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所提供的线索收集证据材料,将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也更有利于弥补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在量刑时从宽处理的幅度也应该尽量扩大。

因此,越早认罪,量刑时考虑从轻、减轻的幅度就越大。

(四)改革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
目前,法律上对认罪认罚案件的快速审理仅为零散规定,如能明确案件审查、分流、快速办理模式,法律上确立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的快速审理程序。

有利于促进该类案件的迅速办结,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以考虑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之前设置庭前量刑协商程序。

在被告人认罪的前提下,控辩双方可在庭前就量刑问题交换意见。

参考域外做法,对
于控辩协商,要注重协商程序的公开性和法官的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