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名单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附1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免费下载】附1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北京市(5人)王文友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张志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黄丽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高才达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天津市(5人)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炳忠天津市红桥区中医医院武连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洪义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河北省(6人)韩志河邯郸市中医院张士舜石家庄市中医院李淑荣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刘玉洁唐山市中医医院刘启泉河北省中医院高慧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6人)薛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继宁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宋明锁山西省中医院文洪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梁瑞敏山西省中医院贾跃进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3人)琪格其图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米子良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赵震生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辽宁省(8人)田素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白凤鸣辽宁省阜蒙县蒙医医院肖瑞崇沈阳市中医院黄恩申沈阳市骨科医院白长川大连市中医医院杨世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李敬林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秀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5人)赵继福长春市中医院刘大同吉林省人民医院赵树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陈向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吴铁白城中医院黑龙江省(6人)卢芳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隋淑梅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李维民佳木斯市中医医院孙远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市(5人)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李鼎上海中医药大学俞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以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朱培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8人)孟景春南京中医药大学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张继泽江苏省中医院赵化南连云港市中医院李乃庚盐城市中医院谢兆丰姜堰市中医院曾学文盐城市中医院朱世楷无锡市中医院浙江省(10人)盛增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傅萍杭州市中医院楼丽华浙江省中医院董幼祺宁波市中医院姚新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盛丽先浙江省中医院范炳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勇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张培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周富明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安徽省(8人)周玉朱安徽省中医院蔡圣朝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吕美农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赵荣胜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王家琳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窦金发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杨善栋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唐喜玉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福建省(8人)梁栋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谢德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吴炳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肖诏玮福州市中医院秦振华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邓启源福建省邵武市人民医院余庆阳龙岩市中医院黄宝英宁德市医院江西省(8人)洪广祥江西中医药大学范崔生江西中医药大学姚梅龄江西中医药大学何晓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蒋小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熊泽民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宋南昌江西省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津伶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山东省(12人)吉中强青岛市中医院王景彦潍坊市中医院刘清贞济南市中医院秦俊岭德州市中医院高建东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以义威海市中医院张素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瑞芬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陶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谭远超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迟华基山东中医药大学刘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省(12人)娄多峰河南风湿病医院崔玉衡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孟宪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门成福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冯宪章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褚玉霞河南省中医院陈安民河南省中医院赵法新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郑建民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史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培旭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马云枝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省(10人)吴寿善湖北省中医院李家康湖北省中医院王胜利湖北省中医院詹亚华湖北中医药大学周安方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胡思荣襄阳市中医医院谭宗艾恩施州民族医院万远铁武汉市中医医院余南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志敏黄冈市中医医院湖南省(8人)贺菊乔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大舜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田道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旷惠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黎月恒湖南省肿瘤医院胡随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定安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广东省(10人)赖新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钦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梅芳广东省中医院王伯章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邹志为韶关市中医院刘英杰惠州市中医医院缪灿铭中山市中医院梁宏正肇庆市中医医院欧阳汝忠清远市中医院胡焕章深圳市中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赖祥林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黄李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英儒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张达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海南省(1人)杨华海南省中医院重庆市(6人)段亚亭重庆市中医院李配富重庆市肿瘤医院文仲渝重庆市中医院杨廉方垫江县中医院罗玲重庆市中医院张嗣兰重庆市中医院四川省(9人)陈天然四川省剑阁县中医医院张发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天成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罗才贵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春申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汪世强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张毅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刘方柏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景洪贵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贵州省(5人)袁金声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玉林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廖润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徐学义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吕明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5人)罗铨云南省中医医院龙祖宏云南省中医医院易修珍云南省中医医院吴荣祖昆明市中医医院管遵信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西藏自治区(3人)旦增扎西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格桑巴珠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章松昌都县日通藏医院陕西省(8人)高 智榆林市中医医院王素芝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支军宏陕西省中医医院刘华为陕西省中医医院王明怀宝鸡市中医医院吉海旺陕西省人民医院李 军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洪 霞安康市中医医院甘肃省(4人)李妍怡甘肃省中医院张延昌甘肃省中医院李顺保兰州石化总医院葛健文天水市中医医院青海省(4人)吕华青海省中医院万玛昂智青海省藏医院尕贝海西州蒙藏医医院尕土才让黄南州藏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4人)童安荣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高如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金明亮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丁象宸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人)乐德行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李玉贤昌吉州中医医院艾则孜·坎吉喀什地区维吾尔医医院买买提依明·艾力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人)袁今奇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9人)朴炳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国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今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承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庆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余瀛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孝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12人)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徐荣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曰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庞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刘大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素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宋乃光北京中医药大学牛建昭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1人)李文瑞北京医院— 13。

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国医大师 联姻山东百年药企
本 报 讯 !记 者 张 忠 田 "山 东 省 唯 一 的 国 医 大师张灿 近日 受 邀 成 为 山 东 方 健 制 药 有 限 公 司顾问 # 以便更好地 传 承 弘 扬 中 医 药 文 化 # 确 保 药品质量 ' 山 东 方 健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源 于 具 有 !.! 年 历 史的广育堂 # 现 在 是 鲁 西 南 最 大 的 牛 黄 系 列 产 品研发基地 ' 名医名企 ) 联 姻 * 后 # 张 灿 糹 将 在 药 品组方以及生产 质 量 上 给 予 指 导 # 确 保 药 品 的 药效和品质 , 在安全 合 理 用 药 上 给 予 指 导 # 让 消 费者用上放心药 , 在 企 业 技 术 进 步 上 给 予 指 导 # 进一步提高药品 的 科 技 含 量 # 充 分 发 挥 名 医 名 企的合作优势 '
ABCDE KLM EN
KL$4QR
$%
XY4Z[\]^_ %b def (

a?/Q12) a&) a?/Q12) ao/Q12) ao/Q12) xy"z# VW{ 12) 12) }~5!# =VW
=>
首都糖尿病 中医药防治论坛召开
本 报 讯 &" 月 &) 日 # 由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中 医 药学院与北京中医 药 学 会 联 合 举 办 的 首 都 糖 尿 病中医药防治论坛 在 北 京 召 开 ' 北 京 糖 尿 病 领 域专家汇聚一堂 # 探 讨 该 领 域 的 热 点 ( 焦 点 问 题 # 并进行四场专题报告 ' 首都医科大学高彦彬教授讲授通络法干预糖 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教授讲授消渴病的中医诊 疗方案和诊疗路径 '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韩晶岩讲授脏器微循环障 碍与中医药改善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 最 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冯兴中教授 围绕人文环境下的中医发展作报告 ' 李冬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10.13•【文号】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4]214号•【施行日期】2014.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4〕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宣传展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传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运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结合开展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征集各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分期分批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丛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主要内容是重点反映2010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成果,收录对象为2010年建设的2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二、2010年传承工作室按照《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编撰体例要求》(附件1),以示范样稿(附件2)为参考范本,认真做好文字材料的编写和照片的收集工作。

三、编撰材料和照片务必真实、准确,能很好地反映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以及传承工作室在建设周期内取得的成果,体现特色优势。

四、每个传承工作室的编撰文字材料,总字数不得超过3000字,其中“老中医药专家基本情况”控制在1500字以内;“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控制在900字以内;“依托单位基本情况”在600字以内。

照片仅提交电子版,采用JPG格式,1MB(老中医药专家证件照)或2MB以上,内容能展现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和特色。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王璐;陈学奇【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320-322)【关键词】绝经综合征;临床经验;陈学奇【作者】王璐;陈学奇【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杭州 310005【正文语种】中文浙江陈氏妇科,源于南宋陈沂(字素庵),著《素庵医要》等书。

子孙世其业,后世称“陈木扇女科”。

陈学奇老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的第25代裔孙,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在临床实践中博采众方、随证施药,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收到较好的疗效,遣方用药尤有特色。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如烘热汗出、面红潮热、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酸肢浮等[1]。

绝经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古代与该病证候相似的论述可见于“百合病”、“脏躁”、“年老血崩”、“不寐”、“郁证”等病症中;治疗上,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明确,但有子宫异常出血、色素沉着、浮肿等副作用,对某些人群有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1-2]。

陈老师认为女子七七,阳明始衰,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天癸、肾气衰退导致的肾虚为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之本。

肾虚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又可造成肾之阴阳两虚,故临床上常见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肾虚又可使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代谢发生障碍,导致多种病理变化。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乙癸同源,肾阴不足,肝失涵养,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与脾先后天互相充养,脾阳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又导致脾肾阳虚。

治疗上常以补肾为主,兼顾心、肝、脾等。

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可行性说明

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可行性说明

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可行性说明摘要: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中医药界当前的首要任务。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德术并进,深研经典;提高悟性,临证思辨;申请科研课题;参加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等途径,加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宣传,促进人才及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虽已取得部分成绩,但目前申请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仍显不足。

今后计划总结张xx中西汇通学派治疗脾胃病、脑病、治未病、中医养生及药膳的经验。

并以陈宝贵教授临证思辨方法和用药特点为重点,整理、研究名中医对中医药理论的独到见解和系统解析,提炼形成名中医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推广应用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之中。

关键词:名中医工作室;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思路探讨。

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中医药界当前的首要任务。

名中医是中医学科和学术的带头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薪火传承"。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做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工作,发扬中医特色,促进中医人才与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武清中医院于20XX年10月成立了名中医工作室,经过6年多的建设,积累了部分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名中医工作室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方面的工作介绍如下:1、成立名中医工作室的目的。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中医是中医学科和学术的带头人,名老中医在数10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中,许多经验是属于家传、师授或亲身摸索而得,往往是论不见经传,发前人所未发。

对于许多疑难杂症有独到的疗效,受到诸多患者的称颂,故名老中医是亟待开发的宝贵资源。

充分发挥名中医这份宝贵资源,对于缓解看病难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第一批拟建项目名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第一批拟建项目名单
新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
斯拉普
80
中医 科学院 10
扶正培本(肿瘤)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广安门医院
林洪生
81
筋伤手法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望京医院
朱立国
82
心血管病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西苑医院
史大卓
83
中药药效评价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西苑医院
刘建勋
84
针灸基础理论创新与方法学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针灸研究所
方剂配伍效应评价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澎涛
91
证候规范及客观化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92
脑病中医证治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高颖
93
心脉气血证治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庞鹤
94
中药信息工程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延江
95
中医体质“治未病”应用技术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琦
96
消渴病络病证治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段俊国
70
中药质量生物学评价研究室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赵军宁
71
重庆
1
中西医结合皮肤免疫调节重点研究室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刁庆春
72
贵州
1
痛症研究室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朱广旗
73
云南
1
男科病证治规律重点研究室
云南省中医医院
秦国政
74
西藏
1
藏药特效药处方优选与疗效评价研究室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中国药科大学
王广基

圣爱中医馆

圣爱中医馆

圣爱中医馆简介(2017年1月1日版)圣爱中医馆成立于2005年1月19日,是一家集中医文化、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究为一体的集团化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下设云南昆明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湖北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江苏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四川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贵州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重庆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云南圣爱养生服务有限公司七家公司和华龙圣爱培训学校,还成立了云南圣爱中医基金会、圣爱中医集团党支部和工会等组织。

圣爱中医馆在创始人刘琼董事长的带领下,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中医中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工作站、云南中医学院和法国巴黎杵针中医学院中医药临床带教基地,并在云南中医学院开设了大学生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园。

圣爱中医馆汇聚了“姚氏妇科流派”、“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戴氏医学流派”、“李氏医学流派”、“张氏疏调学派”、“张氏妇科流派”、“冯氏儿科流派”、“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山阳医派”、“温病学派”、“澄江针灸学派”、“外科学派”、“金陵医派”等二十多个中医流派,成立了二十八个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成立了九十五个名老中医名医工作室,并汇集了中医流派的当代掌门人、传人、弟子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老中医专家700多名,还汇集了云南、江苏、四川、湖北、重庆等地名老中药专家66人工作在中药房、加工坊等工作岗位的一线零距离服务老百姓。

圣爱中医馆现年服务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圣爱中医馆荣获“全国诚信民营医院”、“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华国医药文化杰出贡献奖”、“云南匠心品牌”、“云南好雇主”、“互联网+中医药团体科普传播杰出贡献奖”、“全国十大名中医馆”等荣誉,姚氏中医妇科疗法还进入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圣爱中医馆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正在开展交流与合作。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摘要】沈氏女科源远流长,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20代之久.沈氏行医崇德重效,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的创新观点,通过历代不断完善与发挥,已经拓展为除了手法、手术之外,凡处方用药者均予诊治的全科中医.通过梳理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整理研究其学术思想内涵,必将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5页(P143-146,152)【关键词】沈氏女科;传承脉络;学术思想【作者】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北京100027;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9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有20代逾600余年,其十九世传人沈绍功于196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从此沈氏女科迁居京城,翻开新的篇章。

沈氏女科讲究医德,崇尚疗效,沉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成为中医学界的一颗明珠。

同时,沈氏女科的传承发展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2年,沈氏女科学术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13年,沈氏女科传承保护被列为北京市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继续传承并保护沈氏女科必将对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学术特征1.1 源远流长沈氏女科一脉相承、延绵不断,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始,至今已传承600余年20代之久。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徐世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摘要: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学术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中医学的鲜明特色。

如何传承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研究热点,国家政策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体悟,简要解析中医学术流派、学派、流派及医派等相关概念,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意义、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冀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现状;对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由于社会体制、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师承关系、疾病谱等差异,出现了众多学术流派,各派之间的争鸣碰撞、交流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相关论文和著作迅速增加,众多学者从概念内涵、评价标准、分类方法、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路方法等各种角度和层面对中医学术流派进行了讨论和剖析,对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笔者在研读学习相关论文与著作后有所感悟,故不揣谫陋,略述拙见,旨在抛砖引玉,希冀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1 中医学术流派相关概念解析中医学术流派涵盖了学派、流派和医派等概念,在目前学界中尚无严格之区别。

概念乃思维之砖,一门学问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概念来揭示其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所以明晰这些概念是有必要的。

在最近的研究中,“中医学术流派”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1]该定义基本包含了严世芸先生提出的中医学术流派三要素[2]:“具有创新的学术观点、学说体系,有代表性人物,有一支师承传人”,而且点明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以及影响力要求,较为全面系统。

关于学派、流派和医派,在《争鸣与创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一书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其各自定义引用如下:“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技艺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中医流派则是指中医学同一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流别;“医派属于地域性医学学派之范畴,是’医学学派’的简称,其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再划分流派。

沈氏女科辨治产后病经验举隅

沈氏女科辨治产后病经验举隅

沈氏女科辨治产后病经验举隅沈宁;沈绍功;韩学杰;刘兴方【摘要】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沈氏女科行医崇德重效,经过不断吸收历代医家思想和总结发挥,在产后病方面积累了独到的诊疗经验,如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产后低热从甘温论治、产后乳痈宜补托活络、产后下乳宜温补脾肾.同时辨证注重患者舌脉及禀赋尤其是舌诊,论治法随机变,用药灵活,以和为妥,重视意疗和食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9【总页数】2页(P1260-1261)【关键词】沈氏女科;产后病;沈绍功【作者】沈宁;沈绍功;韩学杰;刘兴方【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瑞士明道中医中心,瑞士Bad Zurzach 53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4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1],常见的有产后小便不通、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等。

沈氏女科历代传人在诊治产后病时不断汲取各家精华,辨证注重患者舌脉及禀赋,尤其强调舌诊的重要性,论治法随机变,用药灵活,以和为妥,重视意疗和食疗,现总结如下。

1.1 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感受风寒,骨节酸楚一证最难治愈[2]。

遵循“产后宜温”的原则,以温补气血为重,亦不可忽视温通之力,补而不通其楚难除。

方药:生黄芪15 g,当归10 g,鸡血藤10 g,老鹳草10 g,桂枝10 g,生杜仲10 g,秦艽10 g,川断15 g,怀牛膝15 g,防风10 g,桃仁10 g,桑寄生10 g,蚕砂10 g(包),三七粉3g(冲),防己10 g。

并可加引经药直达病所,增其药力。

如颈部加葛根10 g,上肢加桑枝30 g,下肢加木瓜10 g,腰部加狗脊15 g,腰骶痛甚加川断10 g,生杜仲10 g,胁肋部选加青皮10 g,关节不利选加青风藤10 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 (三)设立学术流派研究专项
1.设立以学术流派研究为主的纵向课题。
2.设立以学术流派共性研究方法和平台建设为 主题的横向课题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 (四)推动中医药学术流派技术转化及成果 推广
依托设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的中国中医 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培训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模 式促进学术流派的技术转化与成果推广。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二)监督评估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基地管理办公室对项目建 设进行动态管理,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指派专人或成立专门的 项目办公室负责本省区的项目组织申报、具体实施、 日常管理、阶段考核、监督评估等工作。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1.主管部门给予基地的建设专项拨款。 • 2.主管部门设立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培训 研究项目基金。 • 3.利用社会力量设立相关研究基金。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一)组织管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全面领导和政策 协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 项目具体管理,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阶段考 核、协调沟通、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2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组织 领导。 3 .流派工作室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与 管理。
1.梳理流派传承脉络。 2.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3.提炼流派诊疗技术。 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二)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临床技术培训及研究
1、借助广东地区“全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模式及设施,指导各学术流派进行下级工作站 人员的临床培训部分;利用学术流派公共学术平 台的远程培训网络,开展远程跟师和网络培训。 从而促进学术流派的优势病种诊治及特色技术普 及推广。协助、指导各学术流派完成“人才培养 ”工作。

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教授

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教授

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教授潘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30【总页数】6页(P1-6)【作者】潘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第四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新时代国医学术传承论坛”2019年8 月20 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10 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医学术传承模式、存在问题、名医名家对中医学术传承的观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主题演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教授在题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中,介绍了近20 年来我国名医传承的总体布局和所取得的成果。

李振吉教授指出,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从鲜活的临证经验中汲取营养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临证经验和诊疗技术技能,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环节。

李振吉教授做学术报告名医传承得到高度重视李振吉教授说,临床疗效是检验中医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表,在他们卓越的临床疗效中必然蕴含着高水平的科学内涵。

名老中医的独到之处是善于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细微之处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巧妙的构思,严谨的思维,准确的遣方用药,从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师承教育是中医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中医师承教育与中医学同步诞生,依靠父传子受、师授徒承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中医药后起之秀在前辈老中医药专家的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祖国传统医学得以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李振吉教授说,对名老中医鲜活而实用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治法治则,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学术思想,提高临床水平,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既生动又实用。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为了贯彻落实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和省壮大医药产业集群部署,充分利用地方中医药资源优势,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和潜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塑造医药品牌,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中医药产业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充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以建成中医药强城为目标,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努力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城市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9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医师数达到0.6人,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到2025年,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

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创建50个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服务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4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1张。

唐汉钧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_吴雪卿

唐汉钧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_吴雪卿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6.05.009唐汉钧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吴雪卿1,2指导:唐汉钧3(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70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上海200032)摘要:介绍唐汉钧教授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

首重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强调“微观”辨证以治未病,同时注重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运用中医整体观,发挥中医诊疗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名医经验;唐汉钧中图分类号:R58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6)05-0923-03TANG Hanjun's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Thyroid DiseasesWU Xueqing 1,2,TANG Hanjun 3(1.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China ;2.Post -Doctoral ScientificResearch Mobile Station in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China ;3.Longhua Hospital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professor TANG Hanjun's experience on treating thyroid disease.He firstly focuses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on that basis he differentiates syndrome and emphasizes the micr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prevent theoccurrence of disease.At the same time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ystemic syndrome and lo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On the other hand ,he uses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how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 :thyroid disease ;experience of well -know doctors ;TANG Hanjun 收稿日期:2016-01-06基金项目:第一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作者简介:吴雪卿(1973-),女,河北邢台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外科专业。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 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 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标准化理部编码-6889628-J68568-1689N]―、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 在场所安排、坏境布旦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兀,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着等。

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致辞稿

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致辞稿

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致辞稿1.引言1.1 概述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在这个令人激动和意义非凡的时刻,我代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举行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挂牌仪式,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流派正是中医学派别的分类和延续,涵盖了众多宝贵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承载着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中医流派的传承逐渐面临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流派,我们成立了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旨在整合国内外各流派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中医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工作室将以集思广益、协作共赢的理念,汇聚顶尖人才和智慧,致力于研究传统医学的前沿问题,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

此次挂牌仪式不仅是对我们工作室成立的一次肯定,更是对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这也是我们承担起责任和使命的开始。

我们将坚守中医文化的传承精神,不断拓展学术领域的边界,推动中医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我谨代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向来宾、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邀请。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崭新篇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呈现: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确保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将介绍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背景,包括成立的缘由、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传统医学文化传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部分将探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意义。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说明其对中医流派传承的重要意义,包括对中医学术研究的推动和对中医临床实践的促进。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中医妇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医妇科学已有萌芽,对剖腹产、难产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更是出现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从宋朝开始,众多中医妇科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建立了众多妇科流派。

经历多年的师承传授和学术创新,有的流派被淘汰,有的流派被保留,被保留的流派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受到后世的推崇,源远流长。

不同流派的妇科因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而相互争鸣、相互学习,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逐渐加强了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12年11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共计64家,其中全国妇科流派占11家,分别为岭南罗氏妇科、天津哈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上海蔡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女科、黔贵丁氏妇科、晋中式王氏妇科、上海朱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中医妇科流派的内容,不仅是为了评价各个流派对中医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更是要通过挖掘学术思想、整理临床经验,古为今用,更好的指导现在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推进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让中医妇科学在历史经典理论和现代科技化水平的共同作用下走向繁荣和昌盛。

目的:岭南中医妇科学是岭南历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中医分支学科。

通过查找有关岭南罗氏妇科的书籍、文章和数据,收集梳理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中医高等教育管理观念,总结分析罗颂平、赵颖、朱玲三位教授辨证论治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达到完善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充实中医妇科流派内容的目的。

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以"罗氏妇科传承脉络"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检索功能,查找中医经典典籍、妇科流派专著、岭南妇科专著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建立微数据库,整理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管理思想和传承脉络,通过专家访谈、同门交流以及跟师学习等形式进行进一步了解罗元恺、罗颂平以及张玉珍教授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完整的梳理岭南罗氏妇科从晚清时期罗棣华开始的发展过程和传承脉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