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国医大师 联姻山东百年药企
本 报 讯 !记 者 张 忠 田 "山 东 省 唯 一 的 国 医 大师张灿 近日 受 邀 成 为 山 东 方 健 制 药 有 限 公 司顾问 # 以便更好地 传 承 弘 扬 中 医 药 文 化 # 确 保 药品质量 ' 山 东 方 健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源 于 具 有 !.! 年 历 史的广育堂 # 现 在 是 鲁 西 南 最 大 的 牛 黄 系 列 产 品研发基地 ' 名医名企 ) 联 姻 * 后 # 张 灿 糹 将 在 药 品组方以及生产 质 量 上 给 予 指 导 # 确 保 药 品 的 药效和品质 , 在安全 合 理 用 药 上 给 予 指 导 # 让 消 费者用上放心药 , 在 企 业 技 术 进 步 上 给 予 指 导 # 进一步提高药品 的 科 技 含 量 # 充 分 发 挥 名 医 名 企的合作优势 '
ABCDE KLM EN
KL$4QR
$%
XY4Z[\]^_ %b def (
a?/Q12) a&) a?/Q12) ao/Q12) ao/Q12) xy"z# VW{ 12) 12) }~5!# =VW
=>
首都糖尿病 中医药防治论坛召开
本 报 讯 &" 月 &) 日 # 由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中 医 药学院与北京中医 药 学 会 联 合 举 办 的 首 都 糖 尿 病中医药防治论坛 在 北 京 召 开 ' 北 京 糖 尿 病 领 域专家汇聚一堂 # 探 讨 该 领 域 的 热 点 ( 焦 点 问 题 # 并进行四场专题报告 ' 首都医科大学高彦彬教授讲授通络法干预糖 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教授讲授消渴病的中医诊 疗方案和诊疗路径 '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主任韩晶岩讲授脏器微循环障 碍与中医药改善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 最 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冯兴中教授 围绕人文环境下的中医发展作报告 ' 李冬华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其中医外治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中药外敷、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等中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索文献得知,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中药外治法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利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今后应广泛开展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且要将四诊客观化的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实现中医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膝骨关节炎熏洗中药涂擦项目资助: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拔尖人才(豫卫中医函〔2021〕15号)2、20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GK004)3、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引言:膝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以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主要以膝关节内软骨退变为主,临床表现为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等。
给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并且KOA是老年人致残的第五大原因[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KOA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9%~13%,女性的患病率为16%~23%,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4]。
兹将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没有“膝骨关节炎”这个名词,它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
《素问·痹论》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郭艳幸[5]教授认为KOA的病机为气血失调,筋骨失衡,使气血共调血、动静互补,筋骨互用,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王璐;陈学奇【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320-322)【关键词】绝经综合征;临床经验;陈学奇【作者】王璐;陈学奇【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杭州 310005;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杭州 310005【正文语种】中文浙江陈氏妇科,源于南宋陈沂(字素庵),著《素庵医要》等书。
子孙世其业,后世称“陈木扇女科”。
陈学奇老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的第25代裔孙,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在临床实践中博采众方、随证施药,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收到较好的疗效,遣方用药尤有特色。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如烘热汗出、面红潮热、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酸肢浮等[1]。
绝经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古代与该病证候相似的论述可见于“百合病”、“脏躁”、“年老血崩”、“不寐”、“郁证”等病症中;治疗上,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明确,但有子宫异常出血、色素沉着、浮肿等副作用,对某些人群有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风险[1-2]。
陈老师认为女子七七,阳明始衰,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天癸、肾气衰退导致的肾虚为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之本。
肾虚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又可造成肾之阴阳两虚,故临床上常见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肾虚又可使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代谢发生障碍,导致多种病理变化。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乙癸同源,肾阴不足,肝失涵养,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与脾先后天互相充养,脾阳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又导致脾肾阳虚。
治疗上常以补肾为主,兼顾心、肝、脾等。
张吉金教授应用黑芥穗的临床治疗经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0期105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张吉金教授应用黑芥穗的临床治疗经验郑欣宇,闫颖(通讯作者),张吉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科,天津)0 引言张吉金教授从医60余年,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人,跟随哈荔田教授侍诊20余年,尽得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之真传,哈氏妇科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
哈氏医学长于内外诸科,尤以妇科为专长,故亦称“哈氏妇科”。
张吉金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哈氏妇科的学术思想,同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观点,成为津门一代妇科名医。
笔者有幸侍诊,整理总结张吉金教授应用黑芥穗的临床治疗经验如下。
1 芥穗的古往今来张吉金教授指出为医读书,宜溯源从流,由远及近,治病必求于本,用药亦同理,饮水思源,方知其精妙。
荆芥:辛、温,归肺、肝经。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治感冒发热,头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瘰疬。
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后世医家总结[1]: 荆芥能升提肝木治带下,引血归经疗血崩,疏肝理血调月经,益气化瘀除血晕,和血散风痊类中。
黑芥穗:又名黑荆芥、荆芥炭,是荆芥穗炮制品,指将荆芥采集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以存性,再少喷清水,取出后晾干而入药。
荆芥穗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下疲血,除湿痹。
唐代《药性论》中荆芥穗治恶风贼风…心虚忘事,益力添糟。
唐代《食疗本草》中指出黑芥穗能“助脾胃”,以利中焦;《开宝本草》认为荆芥穗是“治妇人血风及疮疥”要药;宋朝《本草图经》荆芥穗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北宋时期,《本草衍义》明确提及:“荆芥,只用穗”;“治产后血晕及中风…皮肤瘙痒。
”宋朝《普济本事方》中记载华佗愈风散用荆芥穗治产后中风…血量多不醒之证。
明代《滇南本草》中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女子暴崩。
明代《本草纲目》中荆芥穗:散风热,清头目…治崩中,痔漏。
圣爱中医馆
圣爱中医馆简介(2017年1月1日版)圣爱中医馆成立于2005年1月19日,是一家集中医文化、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究为一体的集团化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下设云南昆明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湖北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江苏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四川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贵州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重庆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云南圣爱养生服务有限公司七家公司和华龙圣爱培训学校,还成立了云南圣爱中医基金会、圣爱中医集团党支部和工会等组织。
圣爱中医馆在创始人刘琼董事长的带领下,成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中医中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工作站、云南中医学院和法国巴黎杵针中医学院中医药临床带教基地,并在云南中医学院开设了大学生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园。
圣爱中医馆汇聚了“姚氏妇科流派”、“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戴氏医学流派”、“李氏医学流派”、“张氏疏调学派”、“张氏妇科流派”、“冯氏儿科流派”、“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山阳医派”、“温病学派”、“澄江针灸学派”、“外科学派”、“金陵医派”等二十多个中医流派,成立了二十八个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成立了九十五个名老中医名医工作室,并汇集了中医流派的当代掌门人、传人、弟子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名老中医专家700多名,还汇集了云南、江苏、四川、湖北、重庆等地名老中药专家66人工作在中药房、加工坊等工作岗位的一线零距离服务老百姓。
圣爱中医馆现年服务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圣爱中医馆荣获“全国诚信民营医院”、“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华国医药文化杰出贡献奖”、“云南匠心品牌”、“云南好雇主”、“互联网+中医药团体科普传播杰出贡献奖”、“全国十大名中医馆”等荣誉,姚氏中医妇科疗法还进入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圣爱中医馆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正在开展交流与合作。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摘要】沈氏女科源远流长,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20代之久.沈氏行医崇德重效,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的创新观点,通过历代不断完善与发挥,已经拓展为除了手法、手术之外,凡处方用药者均予诊治的全科中医.通过梳理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整理研究其学术思想内涵,必将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5页(P143-146,152)【关键词】沈氏女科;传承脉络;学术思想【作者】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北京100027;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9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有20代逾600余年,其十九世传人沈绍功于196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从此沈氏女科迁居京城,翻开新的篇章。
沈氏女科讲究医德,崇尚疗效,沉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成为中医学界的一颗明珠。
同时,沈氏女科的传承发展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2年,沈氏女科学术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13年,沈氏女科传承保护被列为北京市西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继续传承并保护沈氏女科必将对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疗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学术特征1.1 源远流长沈氏女科一脉相承、延绵不断,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始,至今已传承600余年20代之久。
李氏杵针流派理论经验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李氏杵针流派理论经验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谭彪;孙瑗;黄勇【摘要】杵针作为针灸学的重要分支,在诸多传统民间治疗方法中独树一帜,具有源于针灸学而不同于针灸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四川李氏杵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上不断探索,目前已成功用于高血压、眩晕、颈椎病、偏头痛、腰腿痛、耳鸣、膝关节炎以及运动创伤等的康复治疗,尤其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杵针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颈肩腰腿痛、颈源性眩晕、膝关节炎、骨科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康复等诸多方面,为骨伤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方向.【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4【总页数】4页(P748-751)【关键词】李氏杵针;骨伤科;不寐;腰腿痛;颈椎病【作者】谭彪;孙瑗;黄勇【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成都 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9针灸治疗作为中医学中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经络、腧穴、刺灸等方法用以防治疾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杵针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分支,与临床常用的毫针相比,杵针亦具有适应证广、疗效确切、应用方便、经济安全、学习曲线相对较短等优势。
杵针疗法经过近17代人的传承,如今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2-3]、骨关节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5]及内分泌系统疾病[6]的治疗及康复,也可用于预防和调理亚健康状态[7-8],也有学者将杵针用于调控肿瘤患者的焦虑、失眠[9]。
“四川李氏杵针流派工作室”是全国首批遴选的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之一。
四川李氏杵针的理论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同源,不同之处在于:①李氏杵针不以药物为主导;②虽然李氏杵针名曰针灸疗法,但与普通毫针、火针等不同,普通毫针、火针等均需要刺入人体皮下组织,针道虽小,但于患者来说依然会有痛苦,存在感染的概率;③杵针以河车段、八阵穴等腧穴为主,天应为导向,取穴简便易操作,学习周期短。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
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若干思考王国为徐世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摘要: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学术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中医学的鲜明特色。
如何传承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研究热点,国家政策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体悟,简要解析中医学术流派、学派、流派及医派等相关概念,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意义、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冀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现状;对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由于社会体制、文化背景、地域环境、师承关系、疾病谱等差异,出现了众多学术流派,各派之间的争鸣碰撞、交流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相关论文和著作迅速增加,众多学者从概念内涵、评价标准、分类方法、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路方法等各种角度和层面对中医学术流派进行了讨论和剖析,对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笔者在研读学习相关论文与著作后有所感悟,故不揣谫陋,略述拙见,旨在抛砖引玉,希冀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1 中医学术流派相关概念解析中医学术流派涵盖了学派、流派和医派等概念,在目前学界中尚无严格之区别。
概念乃思维之砖,一门学问往往要通过一定的概念来揭示其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所以明晰这些概念是有必要的。
在最近的研究中,“中医学术流派”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1]该定义基本包含了严世芸先生提出的中医学术流派三要素[2]:“具有创新的学术观点、学说体系,有代表性人物,有一支师承传人”,而且点明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以及影响力要求,较为全面系统。
关于学派、流派和医派,在《争鸣与创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一书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其各自定义引用如下:“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技艺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中医流派则是指中医学同一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流别;“医派属于地域性医学学派之范畴,是’医学学派’的简称,其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再划分流派。
沈氏女科辨治产后病经验举隅
沈氏女科辨治产后病经验举隅沈宁;沈绍功;韩学杰;刘兴方【摘要】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洪武年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沈氏女科行医崇德重效,经过不断吸收历代医家思想和总结发挥,在产后病方面积累了独到的诊疗经验,如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产后低热从甘温论治、产后乳痈宜补托活络、产后下乳宜温补脾肾.同时辨证注重患者舌脉及禀赋尤其是舌诊,论治法随机变,用药灵活,以和为妥,重视意疗和食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9【总页数】2页(P1260-1261)【关键词】沈氏女科;产后病;沈绍功【作者】沈宁;沈绍功;韩学杰;刘兴方【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瑞士明道中医中心,瑞士Bad Zurzach 53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4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1],常见的有产后小便不通、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等。
沈氏女科历代传人在诊治产后病时不断汲取各家精华,辨证注重患者舌脉及禀赋,尤其强调舌诊的重要性,论治法随机变,用药灵活,以和为妥,重视意疗和食疗,现总结如下。
1.1 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感受风寒,骨节酸楚一证最难治愈[2]。
遵循“产后宜温”的原则,以温补气血为重,亦不可忽视温通之力,补而不通其楚难除。
方药:生黄芪15 g,当归10 g,鸡血藤10 g,老鹳草10 g,桂枝10 g,生杜仲10 g,秦艽10 g,川断15 g,怀牛膝15 g,防风10 g,桃仁10 g,桑寄生10 g,蚕砂10 g(包),三七粉3g(冲),防己10 g。
并可加引经药直达病所,增其药力。
如颈部加葛根10 g,上肢加桑枝30 g,下肢加木瓜10 g,腰部加狗脊15 g,腰骶痛甚加川断10 g,生杜仲10 g,胁肋部选加青皮10 g,关节不利选加青风藤10 g。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10.18•【字号】冀中医药函[2012]135号•【施行日期】2012.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冀中医药函〔2012〕135号)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单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2〕170号)要求,现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流派工作室”)。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单位范围(一)政府举办的中医、民族医机构。
(二)非政府举办的具有中医学术流派特色优势的中医、民族医机构。
鼓励将具有流派特色优势的民间特色医药进行整合申报。
二、申报项目范围(一)以独创的学术观点、特色诊疗技术、理法方药闻名的中医学术流派。
(二)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流派。
(三)民族医流派。
(四)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疗效独特的民间医药流派。
三、申报及遴选条件(一)流派条件。
1.该流派至目前的代表性传承人已传承三代以上并有明确传承脉络;2.具有流派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3.具有独特的流派临床诊疗技术和显著的临床疗效;4.流派临床诊疗技术仍广泛服务和应用于临床;5.在申报所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和良好声誉;6.拥有仍活跃在中医药临床一线、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积极开展流派学术传承和诊疗活动、能承担“流派工作室”建设任务的代表性传承人或主要传承人。
(二)代表性传承人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技能技艺,以家传或师承等形式全面、系统掌握并传承、应用和推广本流派学术思想、诊疗技艺、特色用药达15年以上;2.在本流派及行业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3.能积极开展流派学术传承与推广活动,愿意培养流派传承后继人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
五、具体建设内容
• (三)设立学术流派研究专项
1.设立以学术流派研究为主的纵向课题。
2.设立以学术流派共性研究方法和平台建设为 主题的横向课题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 (四)推动中医药学术流派技术转化及成果 推广
依托设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的中国中医 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培训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模 式促进学术流派的技术转化与成果推广。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二)监督评估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基地管理办公室对项目建 设进行动态管理,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指派专人或成立专门的 项目办公室负责本省区的项目组织申报、具体实施、 日常管理、阶段考核、监督评估等工作。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1.主管部门给予基地的建设专项拨款。 • 2.主管部门设立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培训 研究项目基金。 • 3.利用社会力量设立相关研究基金。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一)组织管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全面领导和政策 协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 项目具体管理,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阶段考 核、协调沟通、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2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组织 领导。 3 .流派工作室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与 管理。
1.梳理流派传承脉络。 2.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3.提炼流派诊疗技术。 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二)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临床技术培训及研究
1、借助广东地区“全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模式及设施,指导各学术流派进行下级工作站 人员的临床培训部分;利用学术流派公共学术平 台的远程培训网络,开展远程跟师和网络培训。 从而促进学术流派的优势病种诊治及特色技术普 及推广。协助、指导各学术流派完成“人才培养 ”工作。
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教授
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教授潘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30【总页数】6页(P1-6)【作者】潘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第四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新时代国医学术传承论坛”2019年8 月20 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10 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医学术传承模式、存在问题、名医名家对中医学术传承的观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主题演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教授在题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中,介绍了近20 年来我国名医传承的总体布局和所取得的成果。
李振吉教授指出,名医传承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从鲜活的临证经验中汲取营养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临证经验和诊疗技术技能,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环节。
李振吉教授做学术报告名医传承得到高度重视李振吉教授说,临床疗效是检验中医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表,在他们卓越的临床疗效中必然蕴含着高水平的科学内涵。
名老中医的独到之处是善于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细微之处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巧妙的构思,严谨的思维,准确的遣方用药,从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师承教育是中医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中医师承教育与中医学同步诞生,依靠父传子受、师授徒承的方式,一代又一代中医药后起之秀在前辈老中医药专家的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祖国传统医学得以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李振吉教授说,对名老中医鲜活而实用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治法治则,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学术思想,提高临床水平,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既生动又实用。
邵经明应用大椎穴临床撷萃_邵素菊
唐汉钧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_吴雪卿
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6.05.009唐汉钧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吴雪卿1,2指导:唐汉钧3(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70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上海200032)摘要:介绍唐汉钧教授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辨证思路。
首重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强调“微观”辨证以治未病,同时注重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运用中医整体观,发挥中医诊疗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名医经验;唐汉钧中图分类号:R58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6)05-0923-03TANG Hanjun's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Thyroid DiseasesWU Xueqing 1,2,TANG Hanjun 3(1.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China ;2.Post -Doctoral ScientificResearch Mobile Station in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China ;3.Longhua Hospital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professor TANG Hanjun's experience on treating thyroid disease.He firstly focuses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on that basis he differentiates syndrome and emphasizes the micr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prevent theoccurrence of disease.At the same time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ystemic syndrome and lo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On the other hand ,he uses the holistic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how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 :thyroid disease ;experience of well -know doctors ;TANG Hanjun 收稿日期:2016-01-06基金项目:第一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作者简介:吴雪卿(1973-),女,河北邢台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外科专业。
新闻通稿:中国首批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授牌
新闻通稿:中国首批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授牌5月15日由北京崇厚堂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共同举办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授牌仪式举办。
这是去年底中国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开始重视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以来,北京地区遴选出来的代表性疗效显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到场祝贺并发表讲话。
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外,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相关单位的领导,首都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26位传承弟子以及诸亲好友共百位同志到场欢聚庆祝。
与授牌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沈氏女科十九代传人沈绍功悬壶五十年誌囍、学术流派传承喜收弟子、沈氏女科养生专著及养生光盘签发、沈氏女科基层推广示范点章程颁布、沈氏女科申请北京市西城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当日收徒的沈绍功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临床基础研究所特聘咨询专家,是沈氏女科流派的第十九世传人。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确立师承教育地位,明确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的定位、形式、作用、保障等,探索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
在改革开放后很长时期里,中医的发展侧重于西式的现代化,不仅强调原材料的提纯与可量化,也强调教育的现代化。
应当指出,中医的传承与现代西方医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和方式。
事实上,作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绍功有嫡传弟子20余名。
在坚持临床带教的基础上,他每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举办1~2次为期五天的学术传承培训班,言传身教,经过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为祖国各地培养了数以千计出色的中医临床人才。
沈氏女科在600余年的传承中,不断总结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学术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针对妇科病诊疗时“理、法、方、药”的运用就是其系统性的具体体现。
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致辞稿
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致辞稿1.引言1.1 概述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在这个令人激动和意义非凡的时刻,我代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举行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挂牌仪式,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流派正是中医学派别的分类和延续,涵盖了众多宝贵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承载着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中医流派的传承逐渐面临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流派,我们成立了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旨在整合国内外各流派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中医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工作室将以集思广益、协作共赢的理念,汇聚顶尖人才和智慧,致力于研究传统医学的前沿问题,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
此次挂牌仪式不仅是对我们工作室成立的一次肯定,更是对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这也是我们承担起责任和使命的开始。
我们将坚守中医文化的传承精神,不断拓展学术领域的边界,推动中医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我谨代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向来宾、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邀请。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崭新篇章!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呈现: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确保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将介绍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背景,包括成立的缘由、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传统医学文化传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部分将探讨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的意义。
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说明其对中医流派传承的重要意义,包括对中医学术研究的推动和对中医临床实践的促进。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中医妇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医妇科学已有萌芽,对剖腹产、难产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更是出现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从宋朝开始,众多中医妇科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建立了众多妇科流派。
经历多年的师承传授和学术创新,有的流派被淘汰,有的流派被保留,被保留的流派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受到后世的推崇,源远流长。
不同流派的妇科因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而相互争鸣、相互学习,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逐渐加强了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12年11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共计64家,其中全国妇科流派占11家,分别为岭南罗氏妇科、天津哈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上海蔡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女科、黔贵丁氏妇科、晋中式王氏妇科、上海朱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中医妇科流派的内容,不仅是为了评价各个流派对中医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更是要通过挖掘学术思想、整理临床经验,古为今用,更好的指导现在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推进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让中医妇科学在历史经典理论和现代科技化水平的共同作用下走向繁荣和昌盛。
目的:岭南中医妇科学是岭南历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中医分支学科。
通过查找有关岭南罗氏妇科的书籍、文章和数据,收集梳理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中医高等教育管理观念,总结分析罗颂平、赵颖、朱玲三位教授辨证论治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达到完善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充实中医妇科流派内容的目的。
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以"罗氏妇科传承脉络"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检索功能,查找中医经典典籍、妇科流派专著、岭南妇科专著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建立微数据库,整理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管理思想和传承脉络,通过专家访谈、同门交流以及跟师学习等形式进行进一步了解罗元恺、罗颂平以及张玉珍教授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完整的梳理岭南罗氏妇科从晚清时期罗棣华开始的发展过程和传承脉络。
南少林拍打疗法机理探讨及临床应用_第一论文网
南少林拍打疗法机理探讨及临床应用_第一论文网周丽莉游杭生李媛媛毛忠清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122【摘要】南少林拍打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法。
本文探讨了拍打疗法的四个应用机理:改善血流、驱除邪气、刺激经筋和整体调节,并简述了拍打疗法的具体临床应用,讨论了当前研究该疗法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拍打疗法;机理;临床应用南少林手法医学是中医传承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广泛流传于海峡西岸,而且对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
“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建设单位,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南少林手法医学这一具有魅力的特色医术。
拍打疗法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内病外治法,历史悠久,并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优点。
它源于少林拳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直接施治于浅表皮肤,从而达到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
将南少林手法医学与拍打疗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
以下是对拍打疗法的机理探讨以及临床应用的简述。
1 拍打疗法应用机理1.1 改善局部气血流通由于劳损、外伤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局部产生酸胀痛麻等各种不适,拍打疗法通过拍打使被治疗部位温度升高,所产生的温热效应可加速局部血液流动,推动该处循行经络的气血流动。
《素问? 调经论篇》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淤积于局部的气血受到温热刺激后得以流动。
《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脉中的气血得以通畅运行后,方可以濡养筋骨、通利关节,濡养四肢百骸,使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达到“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灵枢? 天年》)的生理常态。
拍打患处能够解除局部血管的阻塞和压迫,提高患处毛细血管的扩张以及通透性,进而加快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局部营养,增强汗腺及皮脂腺的功能。
此外,这种温热还可以去除夹杂其中的风寒湿等邪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负责人 孙树椿 沈绍功 王庆国 韦企平 曲剑华 哈虹 庞荣 门九章 王金权 乌兰 王鹏琴 刘海起 王之虹 赵文海 韩延华 姜德友 朱南孙 陆金根 黄素英 石印玉 张琪 顾植山 任思秀 葛惠男 张建斌 何嘉琳 宣桂琪 陈学奇 沈元良 王键 郑日新 王和鸣 黄小宾 傅淑清 王新陆 姜建国 郭艳幸 邵素菊 安建原 陈新胜 左新河 黄会保 章薇 朱克俭 廖怀章 罗颂平 李红毅 庄礼兴 刘力红 黄贵华
重庆正刚中医骨科研究所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仁甫何氏骨科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 昆明市中医医院 昆明圣爱中医馆 云南省中医医院 拉萨市藏医骨病医院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省中医院 宁夏张氏回医正骨医院
朱怀宇 陈明岭 钟磊 何浚治 丁丽仙 管遵惠 徐涟 彭江云 旦增达杰 宋虎杰 路波 方晓丽 李盛华 张宝玉
建设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北省人民医院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晋中市中医院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省孙华山骨伤研究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常州市中医医院 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无锡市中医医院 苏州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绍兴市中医院 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 安徽省中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医医院 鄂州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岳阳市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省份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流派工作室名称 北京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沈氏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燕京刘氏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 燕京韦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天津哈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河北庞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山西门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晋中市王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蒙医五疗温针流派传承工作室 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辽宁华山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天池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上海朱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上海市顾氏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上海蔡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石氏伤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孟河医派传承工作室 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无锡黄氏喉科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吴门医派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 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杭州宣氏儿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绍派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 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 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旴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齐鲁内科时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齐鲁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 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 何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岳阳张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湘五经配伍针推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湖南孙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岭南皮肤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燕青门正骨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 四川文氏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四川李氏杵针流派传承工作室 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黔贵丁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工作室 康派藏医流派传承工作室 西岐王氏济生堂儿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宁夏张氏回医正骨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