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管理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校管理的创新-校长管理论文
浅谈学校管理的创新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必须重新审视管理制度对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与功能,并且依据学校自身特点重新建设一套适合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一、重建管理制度,增强效能意识传统教育的学校管理主要依靠行政职能手段来体现制度的控制作用,它的管理理念与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增强制度的效能意识,重建一套与新课程要求相一致的学校管理制度。在重建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制度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规范性
制度是一种规则,它的任务在于“确定”。为了便于对制度的学习对照、查阅和落实,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书写、保管、实施等一系列过程中都要体现规范性,或专门制定一项有关制度产生、落实、管理的制度,避免执行制度的随意性。
2.文化性
制度建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制度重建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制度的文化内涵。
3.过程性
具体包括制度产生过程、管理过程、评价过程,充分体现制度管理的透明度,使管理更公正、更客观全面。4.效能性学校管理制度的优劣体现在学校工作运行的效能上,学校应少些表面上形式化的东西,而是制定与新课程紧密相联系的实质性制度。二、降低管理重心,增强自主意识新课程要求校长首先要有开放的教学管理思想,充分信任教师、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降低
管理重心,倡导权利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教师对制度管理与执行的自主意识。三年来,我们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作了些改革与实践:
1.改革学校管理机构
我们重新把学校机构设置为“三部四处一室”,“三部”即i个年级部;”四处”为教务处、科研处、总务处和学生(政教)处;“一室”即校长室,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体现在学校办公室协调下,围绕“三部”为中心,增强“四处”服务功能的运行理念和功能,每个部门采用一人总负责的原则,实行目标化管理。
2.体现人本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已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作用与价值,在考勤制度、人事制度、考核制度上都采取弹性化管理,给予教师更宽松、自主的空间,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来增强执行制度的自主意识,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潜能。三、倡导合作精神,增强参与意识1.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强调教师的民主参与改变教师过去只是学校制度的执行者、服从者为制度的设计者、参与者,充分体现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只有在教师的参与下方可使制度更具实效,更能解决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才会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
2.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应体现在活动中
活动应成为落实执行新课程下学校管理制度的主线,通过活动为载体来检验制度的价值和成效,否则任何制度都只是纸上谈兵。例如,我校制定了《“自主·引导”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法》,为了把制度落到实处,近年来举行了课改辩论会、课改沙龙、学校教坛新秀评选、师德“比、学、超”等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广泛参与和合作中把制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四、把
握发展方向,增强创新意识新课程下的学校制度建设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增强制度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制度创新的潜在力量,用制度创新来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1.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一项重要要求,课改需要一大批有专业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而教师专业的提升、发展必须有学校管理制度的支撑。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办法》,把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制度来保障和管理。
2.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校评价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必须改革学校教育管理中的评价制度,使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这两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新课程评价方案》。举教师评价来讲,就包含了《教师发展档案袋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办法》、《骨干教师评选及奖励办法》等,通过评价制度创新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3.创新意识还应体现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上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课程的重要方面,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也是成文的管理制度与不成文的校同文化意识的统一体,通过制度化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每个细节和活动中,有了制度的保障,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正常有序的学校议事日程,保证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
总之,在长期的课改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努力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绣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