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的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免疫荧光方法

免疫荧光方法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实验方法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

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

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

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 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

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1)细胞准备。

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设计免疫荧光实验报告

设计免疫荧光实验报告

设计免疫荧光实验报告# 设计免疫荧光实验报告## 引言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物在样本中的分布和定位,从而实现对特定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免疫荧光实验的方法检测样本中的特定抗原,并观察其在细胞中的定位,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细胞培养物- 特定抗原抗体- Alexa Fluor 488荧光标记的二抗- 细胞培养基- PBS缓冲液- 封片剂### 方法1. 细胞培养:取细胞培养物并加入适量的细胞培养基,以适宜的条件培养细胞至充足生长。

2. 处理样本:将培养的细胞液滴在玻璃片上,利用离心机将细胞固定。

3. 渗透固定:用PBS缓冲液对细胞进行渗透固定处理,以提高抗体对细胞内抗原的渗透力。

4. 抗原结合:将特定抗原抗体滴加到玻璃片上的细胞上,使其与细胞中的目标抗原结合。

5. 洗涤:利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片,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二抗结合:将荧光标记的二抗添加到细胞样本中,与特定抗原抗体结合。

7. 洗涤:再次利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片,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 涂片:将细胞样本利用封片剂加覆盖玻璃片,并封闭。

9. 检测:将封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适当的波长下检测荧光信号。

##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设计中的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结果如下:1. 细胞的生长情况良好,呈现正常形态和大小。

2. 细胞固定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染色均匀,且不透明。

3. 特定抗原抗体与样品中的目标抗原结合成功。

4. 荧光标记的二抗与特定抗原抗体结合,形成荧光信号。

5.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样品中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增加。

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我们可以验证特定抗原的存在并定位,从而实现对相关疾病的研究与诊断。

## 结论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选用适当的荧光标记物,我们可以成功检测到样品中特定抗原的存在和定位信息。

免疫荧光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荧光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荧光技术实验报告免疫荧光技术实验报告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来检测和定位生物分子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究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一、实验原理免疫荧光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即兔抗小鼠IgG。

首先,将小鼠IgG注射到兔体内,兔体会产生针对小鼠IgG的抗体。

然后,将这些抗体与荧光染料标记,形成荧光标记的抗体。

当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小鼠IgG结合时,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荧光信号。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样本:将小鼠IgG溶解在缓冲液中,制备不同浓度的小鼠IgG溶液。

2. 固定标本:将小鼠IgG溶液滴加到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分布,并用乙醇固定。

3. 孵育抗体:将荧光标记的兔抗小鼠IgG加入载玻片上,与固定的小鼠IgG反应。

4. 清洗样本:用缓冲液洗涤载玻片,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5. 观察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上的荧光信号。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荧光显微镜下载玻片上出现了荧光信号。

荧光的强度与小鼠IgG的浓度成正比,即小鼠IgG浓度越高,荧光信号越强。

这表明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小鼠IgG发生了特异性结合。

四、实验分析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定位生物分子。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小鼠IgG结合,形成荧光信号。

这表明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原,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信号。

免疫荧光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病原体、研究细胞蛋白定位、诊断疾病等方面。

例如,在病原体检测中,可以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和定位,从而提高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细胞蛋白定位研究中,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观察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从而揭示蛋白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疾病诊断中,荧光标记的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免疫荧光膜定位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膜定位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膜定位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膜定位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抗原的位置。

下面是免疫荧光膜定位实验的一般步骤:1. 样本制备:将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可使用甲醛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2. 渗透处理:使用洗涤缓冲液(如PBS)对样本进行渗透处理,以去除细胞内的蛋白质交联物质。

3. 阻断处理:使用阻断液(如BSA、牛血清蛋白等)对样本进行阻断处理,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4. 一抗处理:加入特异性的一抗(即与待检测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与样本进行孵育反应。

5. 洗涤:使用洗涤缓冲液对样本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6. 二抗处理:加入与第一抗体结合的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与样本进行孵育反应。

7. 洗涤:使用洗涤缓冲液对样本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 脱水和封片:使用适当的溶剂对样本进行脱水处理,并使用透明的封片剂封闭载玻片。

9. 观察和成像: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成像样本,检测荧光信号并
定位待检测抗原的位置。

以上是免疫荧光膜定位实验的一般步骤,实验中可能会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抗体的选择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

免疫荧光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被检测目标结合,并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标记的荧光染料来标记抗原或抗体,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或定位分析。

免疫荧光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样品制备:根据需要检测的目标物选择相应的样品,如细胞、组织或酶解物等,然后进行固定和包埋处理,以保持目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抗体处理:将特异性的抗体加入到样品中与目标物结合,通常先经过一定的预处理步骤,如洗涤样品等。

3. 溶液处理:将样品置于含有稀释的荧光标记物(如荧光染料或荧光素等)的缓冲液中,使标记物与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4. 洗涤:为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无标记物质,需要进行多次洗涤步骤。

洗涤步骤有助于提高免疫荧光实验的特异性和背景噪声的消除。

5. 扫描与图像分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物质的荧光信号,并通过相应的图像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图像记录和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对于不透明的组织,需要进行切片和脱水处理,以便抗体和标记物能够渗透到组织中。

- 抗体的选择应根据被检测目标物的性质和特异性来决定。

- 操作过程需注意无菌条件,避免污染样品。

- 实验中的洗涤步骤要彻底,以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和背景噪声。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实验的详细步骤,以供参考。

实验材料准备:- 试验样本(包括细胞或组织)- 抗原或抗体- 包含荧光素的二抗- PBS缓冲液- 荧光显微镜- 封片胶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 如果是细胞样本,在培养皿中培养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

- 如果是组织样本,将组织切片并进行固定,然后反复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

2. 抗原或抗体的固定- 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可以使用正硫酸盐和乙醇来进行固定。

- 固定后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固定试剂。

3. 孵育抗原或抗体- 在固定后的样本上加入适量的抗原、抗体或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 在室温下或4摄氏度下孵育一定的时间,以实现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4. 洗涤- 使用PBS缓冲液洗涤固定后的样本,可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5. 荧光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调整荧光滤镜组合以观察荧光信号。

- 使用合适的放大倍率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信号。

6. 影像采集与分析- 使用相机或图像采集系统记录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

-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测量荧光强度、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水平等。

7. 结果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 讨论实验结果与研究假设的一致性,并可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8. 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可以进一步讨论实验结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9. 实验清理- 定期清洗和消毒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仪器设备,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以上是免疫荧光实验的基本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控制实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第一步:样本准备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并培养适当的细胞系或组织样本。

2.将细胞或组织培养在适当的载玻片、孔板或离心管中。

3.使细胞或组织粘附在载玻片等表面上。

第二步:固定和渗透化处理1.使用适当的缓冲液(如甲醛)或有机溶剂(如甲醇)将细胞/组织进行固定处理。

2.在室温或低温下,将缓冲液中的固定液置于载玻片或孔板中,进行固定处理。

3.固定后,用洗涤缓冲液(如PBS)洗涤细胞/组织,去除多余的固定液。

4.在细胞内透明化的同时,保持细胞结构完整。

第三步:抗体染色1.准备合适的一抗和二抗。

一抗是特异性与待检测蛋白结合的抗体,二抗是带有荧光染料的抗体。

2.将一抗稀释到适当的浓度,并加入到载玻片或孔板中,与细胞孵育。

3.将载玻片或孔板中的一抗与细胞孵育30-60分钟,使抗体与待检测的蛋白相结合。

4.在恰当的洗涤缓冲液中洗涤载玻片或孔板,去除多余的一抗。

5.同样的方法,添加二抗到载玻片或孔板中,并孵育30-60分钟,使二抗与一抗结合。

6.再次使用洗涤缓冲液洗涤载玻片或孔板,去除多余的二抗。

第四步:显微镜观察1.利用适当的显微镜镜头,观察载玻片或孔板上的细胞,并选取合适的区域进行观察。

2.使用适当的荧光滤波片,观察细胞中的荧光信号。

3.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进行图像记录和分析。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和定位,提供有关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的信息。

不同的实验目的和需求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优化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结合,其次是带有荧光基团的二抗识别并结合一抗,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荧光,下文主要列举了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步骤。

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1、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

2、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3、4%的甲醛室温固定20-30分钟4、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5、0.2%Triton X-100透化2—5分钟6、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7、5%BSA室温封闭30分钟8、加一抗(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度过夜9、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0、加二抗(用1%BSA稀释)30分钟,闭光!!!11、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2、95%甘油封片注:4%甲醛,0.2%Triton,5%BSA均用1×PBS稀释从大鼠分离的T细胞能否直接做细胞免疫荧光细胞爬片的免疫荧光步骤基本一致:1。

取出细胞爬片放到35mm或60mm用过的细胞培养皿里,PBS洗三遍。

注意:有的时候作的细胞爬片可能比较小,因此夹取的时候要小心,注意反正面,放在皿里洗比较方便,避免了来回夹取,另外洗的时候加PBS不要太冲,不要细胞冲下来。

洗的时候我都是多加PBS,稍晃一下就倒掉,没有等5分钟或10分钟。

2. 4%冷的多聚甲醛固定20分钟,PBS洗三遍。

3。

0.2%Triton X-100通透10分钟,PBS洗三遍。

4。

与二抗相同宿主的血清封闭30分钟,PBS洗三遍。

5。

一抗4度湿盒内过夜,也可37度2小时,感觉前者效果好,PBS洗三遍。

6。

二抗室温2小时(避光),或者37度1半小时,PBS洗三遍。

7。

最好用DAPI染核,然后直接照荧光片。

8.蒸馏水洗掉PBS,甘油封片,指甲油封片子的四周,因为甘油不象树脂那样会干,所以不用指甲油封的话会弄的一塌糊涂。

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一、试剂和溶液10X PBS:80g NaCl,2g KCl, 14.4g Na2HPO4 和2.4g KH2PO4 加1L 纯水,调pH 至7.4 洗涤液:1× PBS:纯水稀释10X PBS;1× PBST:含0.05% Tween-20 的1×PBS 固定液:4%多聚甲醛:4g 多聚甲醛溶于100ml PBS 通透液:0.1% triton-100 封闭液:PBS 配制的3% BSA 抗体稀释液:一抗稀释液:3% BSA;二抗及鬼笔环肽稀释液:1X PBS;DAPI: 纯水稀释二、实验步骤1.细胞爬片:将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灼烧片刻灭菌,铺在12 孔板中,然后接种细胞,置于37℃,5% CO2 培养箱过夜,待细胞形态完全伸展开并且处于健康状态,细胞密度为40%-50%(做爬片的细胞一般是复苏细胞传代2 代后的细胞);2.洗涤:倒掉细胞培养液,1×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3.固定: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室温放置20min,倒掉多聚甲醛,加入适量PBS;4.冻存:-20℃保存(如果直接使用,可跳至7);5.解冻:常温下放置30 min;6.洗涤: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7.通透:加入适当体积的通透液室温放置10min。

(若蛋白为膜表达则无需此步)8.洗涤: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9.封闭:加入适当体积的封闭液,室温放置30 min;10.一抗孵育:倒掉封闭液,加入适当体积及浓度的一抗,37℃孵育60min;11.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12.二抗孵育:加入适当体积及稀释比的荧光二抗,37℃避光孵育50 min;(如果一抗是荧光素标记的则无需此步);13.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14.核染色:加入适当体积及稀释比的核染料DAPI 室温反应10min (如果无需加鬼笔环肽,可洗涤后跳至16);15.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16.细胞骨架染色:此步骤只针对有细胞核定位的项目;加入反应体积为0.2ml,适当稀释比的鬼笔环肽,避光37℃孵育60 min 或4℃孵育过夜;17.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纯水轻微振荡洗涤5min;18.封片:取干净的载玻片,分别标记和编号,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防荧光猝灭封片剂,用镊子取出盖玻片,细胞面朝下,盖在载玻片上;19.荧光显微镜观察,记录结果。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1、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1)荧光免疫法: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

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可在8min内得出结果。

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

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除去未结合抗体,然后加受检标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洗涤除去未结合物,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使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最后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对蛋白抗原进行定量。

传统的荧光免疫法受本底荧光的干扰较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是以具有特长寿命的稀土金属如铕,作为标记物,加入正常液后激发测定,能有效去除短寿命本底荧光的干扰。

2)放射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是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与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原,竞争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有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有过剩的标记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

然后通过离心沉淀等方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抗原分离,分别测定其放射性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对未标记的待测抗原进行定量。

RIA法测定血清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准确定量到ng/ml水平。

但早期的方法操作麻烦,耗时长,且有放射性污染。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RIA的灵敏度又有了较大提高,且操作大为简化,并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使用方便。

3)酶联免疫法(ELISA)ELISA法有竞争法和夹心法两种。

竞争法是基于标准或血清Mb和微孑L 板上包被的Mb竞争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原理而建立,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线性范围达1 000ug/L。

夹心ELISA法与EI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多份标本的检测,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

免疫荧光 标准方法

免疫荧光 标准方法

免疫荧光标准方法一、样品制备1. 选取适当的组织样品,用冷丙酮固定,并保存在-80°C。

2. 将样品切成5μm厚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3. 用PBS漂洗切片,5分钟/次,共三次。

4. 用3%的H2O2在室温下处理切片10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5. 用PBS漂洗切片,5分钟/次,共三次。

6. 用0.1%的Triton X-100在室温下处理切片10分钟,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7. 用PBS漂洗切片,5分钟/次,共三次。

二、免疫荧光染色1. 用5%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切片,室温下放置30分钟。

2. 取出切片,用特异性一抗溶液封闭切片,4°C孵育过夜。

3. 用PBS漂洗切片,5分钟/次,共三次。

4. 用荧光二抗溶液封闭切片,室温下孵育1小时。

5. 用PBS漂洗切片,5分钟/次,共三次。

6. 用DAPI染色液染色核,室温下孵育5分钟。

7. 用PBS漂洗切片,5分钟/次,共三次。

8. 用抗荧光淬灭封片液封片,避免强光照射。

三、观察和记录1.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荧光信号的位置、强度和分布情况。

2. 对每个样本至少观察三个不同的视野,并记录数据。

四、结果分析1. 根据荧光信号的位置、强度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2. 可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3.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五、标准化1. 采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作为内标。

2. 阳性对照应呈现强烈的荧光信号,阴性对照应无荧光信号。

3. 对所有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六、质量控制1.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间的干扰。

2. 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脑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脑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脑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实验步骤一、脑片免疫荧光实验步骤1. 选择适当的脑片: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脑组织样本,并将其切片,厚度通常为20-50微米。

2. 取样品:将脑片放置在玻璃载玻片上,用磨刀机或刮片仪取出样品。

将脑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确保其平整。

3. 抗体处理:用适当的抗体针对感兴趣的分子进行标记。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异性抗体来检测不同的分子。

4. 渗透:将抗体溶液加入载玻片上的脑片样品上,并确保完全渗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时间的渗透,通常为1-2小时。

5. 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样品,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洗涤次数和时间根据实验需求而定,通常进行3-5次洗涤,每次洗涤5-10分钟。

6. 荧光染色:加入适当的荧光染料,与抗体结合的目标分子将发出荧光信号。

根据荧光染料的性质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单一染色或多重染色。

7. 透明化:使用适当的透明化剂,如甘油或聚乙烯醇,使样品透明,以利于观察和成像。

8. 成像和分析:将样品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成像。

可以使用适当的成像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数据。

二、脑片免疫组化实验步骤1. 取样品:选择适当的脑组织样本,并将其切片,厚度通常为20-50微米。

将脑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固定:用适当的固定剂固定脑片样本,以便后续的处理。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醇、甲醛等。

3. 脱脂和脱水:将脑片样本依次浸入不同浓度的醇溶液中,使其逐渐脱脂和脱水。

常用的醇溶液包括乙醇和丙酮。

4. 抗体处理:用适当的抗体针对感兴趣的分子进行标记。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异性抗体来检测不同的分子。

5. 渗透和洗涤:将抗体溶液加入载玻片上的脑片样品上,并确保完全渗透。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时间的渗透,通常为1-2小时。

然后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样品,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染色:使用适当的染色剂,如DAB(二氨基联苯胺)或HRP(辣根过氧化物酶),与抗体结合的目标分子将呈现棕黑色或其他颜色。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一. 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相对使用标记抗体用量偏大。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 的PBS 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 份+ pH9.2 0.2M 碳酸盐缓冲液1 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 的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37℃温箱等。

实验步骤1. 滴加0.01mol/L,pH7.4 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一定湿度。

2. 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覆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一30min定时间(参考:30min)。

3. 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 的PBS 冲洗后,再按顺序过0.01mol/L,pH7.4 的PBS 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4.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覆盖。

5.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荧光明亮;(+++ --++++)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照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注意事项1. 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在1:20-100 之间,要自行摸索最佳梯度,建立最好的稀释比例,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2.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 到数小时,一般30 min 已足够。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1.标本固定:将所需分析的细胞、组织或细胞培养物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乙醛、甲醛、乙酸醋酸洗等。

固定时间视具体对象而定,一般为10-30分钟。

2.细胞透膜处理:对于细胞,需进行细胞透膜处理,常用方法有:冷冻切片、石蜡包埋切片、异丙醇造液切片等。

其中,冷冻切片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原代组织、生物样品等。

3.抗原解膜:将标本解膜以增强抗原表面表达,使其易于与抗体结合。

常用方法有:酸性解膜(如:使用0.01M蛋白酶K)、热解膜(如:使用高温蒸气)等。

解膜时间和条件因抗原种类、标本类型而异。

4.阻断非特异性蛋白质结合:使用蛋白质阻断剂(如:牛血清白蛋白、小鼠胶原蛋白等)对标本进行阻断,以防止非特异性蛋白质与抗体结合。

阻断剂的浓度和时间视实验要求而定,一般为30分钟。

5.抗体结合:将与目标抗原相关的特异性一抗加入到试管中,与待检样本中的抗原结合。

一抗的浓度和孵育时间需进行优化,一般为1-2小时。

6.清洗:使用缓冲液对载玻片或试管中的非结合抗体进行清洗,以去除非特异性、非结合的一抗。

常用的缓冲液有:PBS、TBS等。

7.二抗结合:加入特异性的荧光标记的二抗(如:荧光染料标记的抗小鼠IgG)与一抗结合。

二抗的浓度和孵育时间需进行优化,通常与一抗相同。

8.清洗:重复第6步骤,去除非结合的二抗。

9.盖玻片:将载玻片或切片用透明胶带盖住,以防止样本干燥。

10.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玻片,记录目标抗原的荧光信号分布。

除了以上的步骤,还有一些增强免疫信号的步骤可选用,如增强素方法,例如亲和素-酶联生物素-生物素-(酶)染色。

总结: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齐全且繁多,每一步骤的条件、孵育时间和浓度等都需进行优化和调整。

实验者应根据实验目的、所用抗体和标本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优化操作,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技术,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物质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以下是免疫荧光检测的两种主要方法:
1. 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加在抗原标本上,经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染色,用水洗去未参加反应的多余荧光抗体,室温下干燥后封片、镜检。

2. 间接法:滴加以/L,的PBS适当稀释的待检抗体标本,覆盖已知抗原标
本片。

将玻片置于有盖搪瓷盒内,37℃保温30分钟。

以上是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介绍,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免疫荧光的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的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的操作方法
免疫荧光是在细胞或组织中,利用特殊成分将蛋白质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在一起,产生荧光标记,用来可视化受体的技术。

以下是免疫荧光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样品的制备:在进行免疫荧光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制备,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

2. 抗体标记:选用特异性抗体,并将它们标记成与荧光染料等可视化试剂结合的格式,如荧光分子、酶、金粒子等。

3. 样品的处理:在进行免疫荧光实验时,需要将样品进行特定的处理,如孵育在抗体或底物中。

4. 光学显微镜: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等可视化技术,观察标记物的分布和数量。

5. 数据分析:使用特定的软件分析图像,帮助确定荧光强度、荧光标记的数量等。

总之,免疫荧光是一项十分繁琐的技术,在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步骤

免疫荧光检测步骤

免疫荧光检测步骤
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蛋白质或分子的技术。

以下是一般免疫荧光检测的基本步骤:
1. 样本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当的细胞、组织或切片样本。

确保样本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2. 固定和通透: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多聚甲醛)固定样本,以保持样本的形态和结构。

对于细胞或组织样本,可能需要进行通透处理,以使抗体能够进入细胞内部。

3. 抗原修复:对于某些样本,可能需要进行抗原修复步骤,以暴露被掩盖或隐蔽的抗原表位。

4. 封闭:使用非特异性蛋白或血清封闭样本,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5. 一抗孵育:选择适当的一抗,将其稀释到适当的浓度,并与样本一起孵育,使一抗与目标抗原结合。

6. 洗涤:孵育后,用缓冲液洗涤样本,以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7. 二抗孵育:选择与一抗种属匹配的荧光标记二抗,将其稀释到适当的浓度,并与样本一起孵育,使二抗与一抗结合。

8. 洗涤:再次用缓冲液洗涤样本,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9. 荧光显微镜观察:将样本置于荧光显微镜下,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和滤光片,观察荧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

10. 图像分析: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荧光图像进行分析和定量。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荧光检测的具体步骤可能因实验目的、样本类型和所使用的抗体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建议仔细阅读相关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1.细胞处理:将需要进行染色的细胞培养于培养皿中,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PBS(磷酸盐缓冲液)洗涤细胞,以去除培养基或其它细胞残留物。

2.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甲醛或乙醛,固定住细胞。

通常在室温下固定细胞10-30分钟,然后用PBS洗涤。

3.渗透化处理:为了增强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需要使用渗透化剂如BSA(牛血清白蛋白)或胎牛血清等,封闭其它非特异结合位点。

浓度通常为1-5%的BSA,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调整。

4.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可以增强抗原的可见性。

预处理方法包括煮沸、酶解或蛋白酶处理等。

具体方法应根据需要选择。

5.抗原特异性溶液:将具有特异性的抗体溶液加入到含有细胞的培养皿中,使其与抗原结合。

抗体通常与标记物如荧光染料共价结合,使得标记的抗原能够被荧光显微镜观察。

6.清洗:将细胞用PBS洗涤,以去除未与抗体结合的游离抗体。

7.荧光显微镜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细胞中的抗原。

荧光显微镜具有特殊的光学透镜和滤光片,可以选择和激发不同荧光染料的发光。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滤光片来检测多个染色的细胞。

8.影像分析: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进行分析和量化。

常见的分析内容包括抗原的位置、表达强度和相对数量等。

9.结果解读:根据荧光染色的结果来解读细胞中其中一抗原的表达情况。

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亮度或表达分子的定量来确定差异。

补充说明:2.正、阴对照:在进行抗原染色前,应设置正、阴对照实验。

正对照是指使用已知表达目标抗原的样本,而阴对照是指使用未表达目标抗原的样本。

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判断染色结果是否可靠。

3.染色条件优化:染色条件如温度、时间、抗体的浓度等都可能影响染色效果。

因此,需要对染色条件进行优化,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结果。

4.扩展检测:除了直接染色,还可以使用间接染色方法来增强信号。

通过使用辅助抗体,可以将多个标记物同时进行检测,提供更多的信息。

总结起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是:细胞处理→固定→渗透化处理→预处理→抗原特异性溶液→清洗→荧光显微镜观察→影像分析→结果解读。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免疫荧光染色大全(精华版)组织免疫荧光法1.将待染组织切片置于65摄氏度恒温箱烤片1小时,脱蜡。

2.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3.在室温下,使用0.5% Triton X-100(PBS配制)通透10分钟。

4.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注意:步骤3和4用于检测细胞核抗原,细胞膜抗原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步骤。

5.进行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3分钟,后转成低火15分钟。

6.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7.在室温下,使用3% H2O2孵育30分钟,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8.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9.使用1% BSA进行室温封闭30分钟,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10.按照抗体推荐使用说明书孵育特异性一抗,4℃湿盒中静置过夜。

11.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30分钟。

12.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3.选取相应的免疫荧光二抗滴加于血管组织上,37℃避光孵育30分钟。

14.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5.在避光条件下,使用DAPI染液染细胞核,浓度和时间根据试剂说明书使用。

16.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17.在血管组织上滴加抗荧光淬灭剂进行封片。

18.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

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法1.在培养板中接种的带染色的细胞爬片用PBS泡洗3次×3分钟。

2.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爬片15分钟。

3.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4.在室温下,使用0.5% Triton X-100(PBS配制)通透10分钟。

5.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6.使用1% BSA室温封闭30分钟。

7.弃掉封闭液,细胞爬片滴加适量稀释至适当比例的一抗,4℃孵育过夜。

8.用1×PBS洗涤3次,每次5分钟。

悬浮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悬浮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悬浮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引言悬浮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特定抗原。

本文将详细介绍悬浮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细胞培养物•PBS 缓冲液•离心管•血清(含抗体)•荧光染料(如 FITC、PE 等)•显微镜片•封口胶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与收集1.1 预先准备好需要进行实验的细胞培养物,确保其在良好的生长状态下。

1.2 使用 PBS 缓冲液洗涤细胞,去除培养物中的残留物。

1.3 使用离心管将洗涤后的细胞收集起来,并进行离心,以沉淀细胞。

2. 细胞固定与渗透化处理2.1 将离心后的细胞沉淀加入适量的 PBS 缓冲液,使细胞悬浮。

2.2 将细胞悬浮液滴于显微镜片上,并用封口胶固定显微镜片,使细胞固定。

2.3 使用适当的渗透剂(如 Triton X-100)进行渗透化处理,以使荧光染料能够进入细胞内。

3. 抗体染色3.1 准备含有特定抗体的血清。

3.2 将抗体血清滴于固定的细胞上,保持一定时间的孵育,使抗体与细胞中的目标抗原结合。

4. 荧光染色4.1 准备荧光染料(如 FITC、PE 等),按照说明书中的指导将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4.2 将荧光染料溶液滴在固定并经抗体染色后的细胞上,并保持一定时间的孵育,以便荧光染料与抗体结合。

5. 洗涤与封片5.1 使用 PBS 缓冲液洗涤固定、染色后的细胞,去除多余的抗体和荧光染料。

5.2 将洗涤后的细胞沉淀加入适量的 PBS 缓冲液,使细胞悬浮。

5.3 将细胞悬浮液滴于显微镜片上,并用封口胶固定显微镜片,以封装细胞样品。

6. 显微观察与分析6.1 将封好的显微镜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和曝光时间。

6.2 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固定、染色后的细胞,并记录荧光信号。

6.3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图形展示。

结论悬浮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特定抗原的常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rdinated nuclease activities counteract Ku at single-ended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Immunofluorescence
Cells were seeded on ~160 μm thick coverslips (VWR International) 24 h before experiments. After treatments, cells were pre-extracted by two incubation of 3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CSK buffer (10 mM PIPES (pH 7), 100 mM NaCl, 300 mM sucrose, 3 mM MgCl2 and 0.7% Triton X-100) containing 0.3 mg ml−1 RNase A
(CSK+R), except for RAD51 foci for which pre-extractions were performed once with CSK on ice for 5 min. After pre-extraction, cells were washed with PBS and fixed
15–20 min with 2% paraformaldehyde in PBS before being washed three times with PBS. Before staining, cells were permeabilized 5 min with PBS/0.2% Triton X-100, washed with PBS and blocked with PBS/0.1% Tween-20 (PBS-T) containing
5%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Coverslips were incubated 75 min with primary antibodies in PBS-T/5% BSA, then washed with PBS-T and incubated 45 min with appropriate goat secondary antibodies coupled to AlexaFluor 488 or 594 fluorophores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for anti-mouse and rabbit and Abcam for anti-rat) in
PBS-T/5% BSA. Note that for RAD51 staining, the primary antibodies were incubated sequentially. After washes in PBS-T and PBS, coverslips were incubated 15–30 min with 1 μg ml−1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in PBS. After washes in PBS, coverslips were dipped in water and mounted on glass slides using VectaShield (Vector Labs) mounting medium.
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 Cleavage by α- and γ-Secretases Is Required for Neurotrophin-mediated Proliferation of Brain Tumor-initiating Cells*
Ki67 Immunostaining for Cell Proliferation
BTICs were transfected with control siRNA, p75NTR siRNA, wild type p75NTR, or cleavage-resistant mutant p75NTR (p75FasTM); and cells were also treated with DAPT (200 nm), TAPI-2 (500 nm), or K252a (200 nm) and with NGF (25, 50, and 100 ng/ml), BDNF (50 ng/ml; Peprotech, catalogue no. 450-02), NT3 (50 ng/ml; Millipore, catalogue no. GF031), anti-NGF (0.1 μg/ml; Millipore, catalogue no. MAB5260Z), or control IgG (0.1 μg/ml; Calbiochem, catalogue no. N101), fixed in 4% paraformaldehyde, and processed for the proliferative marker Ki67 by immunostaining. Cells were permeabilized with 0.1% Triton X-100 and 0.1% sodium citrate for 1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washed with 1× PBS, and blocked with 10% normal goat serum for 1 h at room temperature. Then cells were incubated with the Ki67 antibody (1:100 dilution; Biocare Medical, catalogue no. CRM 325C) in PBS containing 0.1% Triton X-100 overnight at 4 °C. This was followed by incubation with anti-rabbit Alexa 488 (1:500 dilution; Molecular Probes, catalogue no. A11008) or anti-rabbit Alexa 546 (1:500 dilution; Molecular Probes, catalogue no. A11010) in 1× PBS for 1 h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staining with DAPI (Vector Labs) to visualize nuclei. Cells were viewed and captured using an LSM 710 Meta confocal micro scope (Zeiss) at ×40. The number of Ki67-positive (mainly nuclear) cells was quantified by examining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counted (by DAPI staining), and proliferation wa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