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人道主义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中人道主义的特点

作者:樊鲁豫于大海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7期

摘要:2003年阿富汗裔美国人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并大获成功,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以后的十三年他又相继创作了《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等小说。在卡勒德·胡赛尼的创作的小说中,我们听到阿富汗内心的哭泣,看到战争之下人们眼中的泪影,在他创作的三部小说中,无不热情地体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道主义情怀。

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人道主义关怀;男权;女性

卡勒德·胡赛尼小说以人物关系折射了阿富汗民族间的冲突以及不平等的社会等级观念。在小说中,描绘的诸如“对偷情的人扔石头,强奸儿童,鞭打穿高跟鞋的妇女,屠杀阿扎拉人”等一些列的情节,说明阿富汗社会的阶层关系根植于不平等的民族关系之上,展示了胡赛尼小说人道主义关注点落在战争、宗教冲突以及男权社会下对妇女儿童的迫害,因此探讨他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特点显得尤为必要。

(一)对战争罪恶的揭露

阿富汗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苏美争霸时期一个重要棋子。1973年开始苏联先

后在阿富汗发动了三次政变。阿富汗当时在查希尔国王领导下,经济发展戛然中断,其后土崩瓦解。此时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童年时期,一系列动荡使得作者开始了多次逃亡,先是法国巴黎,后是美国。在《追风筝的人》中作者这样描述:远处传来警报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还有人高声叫嚷,我听见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跑到街道上,也许身上还穿着睡衣,披头散发,睡眼惺忪。哈桑在哭,阿里将他抱紧……阿富汗的苦难自此开始,作者的苦难也自此开始。1979年12月,苏联入侵,俄国坦克在阿米尔和哈桑玩耍的街道上耀武扬威,给当地父老乡亲带来死亡,开启了血流成河的时代。

小说中说在喀布尔,你不能相信任何人——为了获得悬赏或者因为受到威胁,人们彼此告密,他们将喀布尔分成两派:告密的和没有告密的。战争摧毁了人们之间所有的信任,邻居告发邻居,儿童揭发父母,兄弟陷害兄弟,仆人背叛主人,朋友出卖朋友……这是人的社会吗?作者没有正面批判战争,但是采用侧面描写,写人性、友谊、亲情、善良被破坏,遭践踏,人性中善的一面被侮辱,使得恶的一面被放大,战争给阿富汗人带来的灾难就更突出。

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有廉耻。在艾米尔随其父逃亡的路上,蛇头卡林为了钱答应了俄国士兵野兽般的要求,在父亲义正言辞的驳斥下,俄国士兵说这是战争,战争无所谓羞耻。战争的大环境下,是有多少人变得狂热而扭曲,他们杀人放火、强奸掳掠,视之当然。乡村被焚毁,学校被破坏,地雷像死亡的种子那样遍布,儿童被草草掩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