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场小说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官场小说的思考
现代官场小说当指晚清以来专以官位(权力)为视点、以现代为时间、以官场(政府机关)为空间、以社会焦点为叙事手法所展开的对社会体制、民生甚至人性特别关照的小说。
它起于晚清(1903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初版),盛于当代,二十世纪首尾两端前呼后应,洋洋大观。
“官场小说”作为一个名称正式提出来,是1998年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以后。
10年来,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和《苍天在上》、周梅森的《至高利益》和《中国制造》、王跃文的《国画》和《梅次故事》等等官场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复杂与阵痛,揭密了个别政府官员的腐败生活,抓住了广大读者的猎奇心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即使是在近年来,官场小说也经久不衰,赢得了无数的读者。
有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与2008年官场小说品种约118种相比,官场小说持续高温,社会再掀官场小说热(2009年4月13日《扬子晚报》)。
确实,《局长》、《意图》、《驻京办主任》、《女行长》、《信贷处长》、《接待处处长》、《花枝乱颤》、《副处长》、《女县长》、《官方车祸》、《大房地产商》、《市长秘书》、《省府大院》、《青瓷》、《红袖》、《三色门》、《省长秘书》、《黑手》、《国税局长》、《欲望之门》、《高官》、《副县长》、《一把手》、《挂职市长》、《市长日记》、《市委办主任》等等官场小说的出版,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官场小说”再次看热,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与深思。
一、官场小说为什么热销?
官场小说迎合了读者的窥视心理。
揭露官场的腐败和斗争,反映领导的工作与生活,了解政府的内幕和潜规则,是大部分官场小说的内容。
看到对腐败的批判和打击,读到对贪官的惩处与揭露,人们就感到解恨,就感到兴奋,就满足了一种仇视和窥视心理。
评论家、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解玺璋认为,官场小说与民国时期的“黑幕小说”相类似,“展示罪恶和官员的腐败生活,尤其我国政治有如铁幕,有人捅开一点,大家就很爱看。
所以,官场小说一开始流行,跟满足了这种窥视心理有关。
”
一些著名的官场小说作者都有过从政经历,他们在从政经验中的体验和观察,在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来,对与官场隔了一层铁幕的普通读者而言,自然很有吸引力。
官场小说沦为了机关人必读的“做官指南”。
以前人们喜欢读什么“厚黑学”之类的励志书籍,想从中得到一点做官的启示。
现在,众多的官场小说不仅满足了机关干部学习官场“潜规则”的愿望,还满足了领导选拔下属的“官经”。
部分官员对一些官场小说及其作者津津乐道,一些年轻人也将官场小说作为进入社会与政坛的“指导手册”。
听说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就被政府机关
干部当为宝典,人手一册。
有一篇博文甚至称,《国画》是“一部让大学生少奋斗10年的成功宝典”。
这是官场小说的歧途。
官场小说满足了商人的阅读需求。
在市场经济还不那么完善的当代中国,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还有那么多的偶然性、随意性的时候,怎样巴结上级、怎样满足需求、怎样拿到项目、怎样贿赂官员,成为了商人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成了商人们的必修功课。
而官场小说在这方面正好满足了商人们的操作需求,满足了商人们的工作需要。
《胡雪岩》的成功,更是将这种需求推到了高潮,将这种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二、官场小说陷入困惑
官场小说畅销,并不表示官场小说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就很高,就不存在问题。
其实,官场小说已经陷入了困惑。
在一个民主社会兴起官场小说热,应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官场小说已经脱离了严肃文学的轨道。
现在的官场小说大都是“揭黑”性质的,以展示罪恶和官员的腐败生活,曝光大量的阴暗面,披露大量的权术为手法,满足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但也脱离了严肃文学的轨道。
许多官场小说,没有创新意识、没有人文精神、没有积极意义、没有艺术特色、没有创作风格、没有优美语言,只要把官场的一些原生态揭露出来就会畅销,谁还会认真思考,谁还会去艰苦创作呢?
官场小说已经落入了创作模式的俗套。
当下的官场小说,总让人觉得千篇一律,极其相似,这是由于每部作品的叙事情节都极其程式化、模式化。
小说作品大多写一个或几个清官与一群由权力金钱利益网结成的腐败群体的斗争,经过清官与腐败分子的巧妙周旋,故事的结尾,大多是以正义战胜邪恶而告终,还社会一个明朗晴天。
这种小说情节模式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六个“一”:即:一个清官、一群腐败分子、一个向上无限延伸的权力关系网、一个(或者几个)女人、一场正邪的斗争,一个光芒万丈的结果。
无创新、无精神、无内涵,这样的小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官场小说的出路何在?
官场小说应向政治小说转变。
如果官场小说没有一个新的起点,就会越来越模式化、套路化。
官场小说的出路,在于突破“就事论事”的“问题小说”的小格局,坚守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批判的思想,一种人文的气质,一种灵魂的升华。
这需要作家在政治上很成熟,对整个社会历史有很好的洞察力,但是中国现在就缺少这样的作家。
官场小说脱离了程式化的写作,真正体现人文关怀,感动人们的心灵,激荡我们的灵魂,就是成功的政治小说。
人们淡化了官本位思想,注重生活品位,关注民生民情,关怀精神世界,就会使官场小说步出困惑,走向成熟。
官场小说应向侦探小说转变。
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所以靠的是几个廉洁的清官来治理国家,来支撑人们的信念。
因此官场小说就靠一个或几个清官来维护政府的清廉,来解除人们的疾苦,而较少去关注民生与人文情怀,就不是成功的官场小说。
在一个民主法制社会里兴起官场小说热,应该说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只有依赖于法制的健全、制度的执行,人性的修养,才会出现政治昌明、人们安居的社会。
只有确立唯法不唯权的体制和信念,才能淡出清官情结,才能让侦探大显身手。
什么时候,中国的侦探小说吃香,官场小说淡出,才是真正的机制健全、法制严明、侦探大显身手的社会。
官场小说应向伦理小说转变。
走出“官本位”思想的老路,走出“包青天”式的人治社会,走出“劳动者不光荣”的误区,崇尚民主、崇尚法制、崇尚人文关怀、崇尚伦理道德、崇尚劳动光荣,应该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是人们的期望所在。
官场小说的出路,就是应该关注民生、倡导道德,摈弃过去那种以“婚外恋”、“情人”为卖点的写法,给人们一种向上的精神,给社会一种道德的环境。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能给人以激励、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精神的具有人文关怀、具有艺术特色、具有曲折情节、具有优美语言的好作品。
有人在为官场小说热叫好,也有人在痛心疾首。
我们只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带着思考的角度来看待官场小说,来关注官场小说,来研究官场小说,才能让官场小说回归文学性、脱离“官本位”,回归人文关怀、脱离“做官指南”。
只有官场小说真正转变了,才说明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才说明市场经济已经逐渐成熟,才说明国家从人治转变到了法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