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设计报告.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报告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二卷技术部分第三册变电工程二〇一一年九月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第二卷技术部分第三册变电工程批准:审核:校核:编写:二〇一一年九月第二卷第三册变电工程目录变电站设计技术 (4)1 概述 (4)1.1 主要设计原则 (4)1.2气象条件 (5)2 建设规模 (6)3.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计 (6)3.1接入系统 (6)3.2电气主接线 (7)3.3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 (7)3.3.1短路电流计算 (7)1)计算依据及参数 (7)2)计算结果 (7)3.3.2.电气设备选择 (8)3.4 电气总平面 (8)3.5 防雷接地、照明及站用电 (9)3.5.1 过电压保护 (9)3.5.2 防雷 (9)3.5.3 接地 (9)3.5.4 站用电 (9)3.5.5 照明 (9)3.5.6 检修、通风 (10)3.5.7 电缆设施及电缆防火 (10)3.5.8 电气一次设备工程量表 (10)3.6 电气二次 (12)3.6.1.全站控制监测系统(1套) (12) 3.6.2.继电保护 (13)3.6.3 调度自动化 (15)1)调度关系 (15)2)远动系统 (16)3)网架现状 (17)4)调度数据网 (17)5)调度端接口 (18)3.6.4.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 (18)1)电能计量关口设置 (18)3.6.5 一体化电源系统 (19)3.6.6.微机五防 (20)3.6.7.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20) (1)安全、防盗监控 (21)(2)设备监视 (21)(3)电网应急指挥及演习 (21)3.6.8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22)3.6.9设备状态检测 (22)3.6.10设备清单 (22)3.7 站内通信及自动化 (23)3.7.1概述 (23)3.7.2系统通信 (25)3.7.3站内通信 (32)3.7.4设备材料表 (33)3.7.5投资估算 (35)4 节能、抗灾措施分析 (35)(2) 基坑开挖 (37)(3) 塔基排水 (37)5土建部分 (37)5.1概述 (38)5.2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38)5.3建筑 (39)5.4结构 (40)5.5采暖、通风 (41)5.6给水、排水 (42)5.7围墙、大门 (43)6 消防 (44)6.1 化学灭火器的配置 (44)6.2 建筑消防 (45)6.3 主变压器消防 (45)普雄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变电站设计1 概述1.1 主要设计原则本工程设计执行现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设计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如下:GB50059-92 35—110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0-92 35—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056-1996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11022 高压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GB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15544-1995 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GB50062-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9-199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50062-1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19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60-19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 16-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2001年版)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DL/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DL 5103-1999 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 5134-2002 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19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NDGJ 96-1992 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建筑、消防、环保等其它现行行业标准1.2气象条件根据本线路调查资料,结合全国典型气象区的划分,确定本工程线路设计用气象条件如下表:表1 工程沿线参证气象站一般气候条件统计表项目单位越西站观测场标高m 1659.0年平均气压hpa 832.2气温年平均气温℃13.2 极端最高气温℃34.5 极端最低气温℃-8.5 最冷月平均气温℃ 4.1湿度平均相对湿度%74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68风速年平均风速m/s 1.4 最大风速m/s 17.0降雨年平均降雨量mm 1118.3 一日最大降雨量mm 160.1天气年平均雨日数 d 162.5日数年平均雾日数 d 1.2 年平均积雪日数 d 5.2年平均冰雹日数 d 1.1年平均大风日数 d 10.4年平均雨凇日数 d /年平均雷暴日数 d 75.9年最多雷暴日数 d 98其它最大积雪深度cm 16 最大冻土深度cm /2 建设规模本站110kV侧终期采用单母线接线、35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终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建设规模如下:主变容量:最终2×25MVA,采用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变压器。
三峡水电站下闸蓄水设计报告

三峡水电站下闸蓄水设计报告第一篇:三峡水电站下闸蓄水设计报告7.3 水力机械7.3.1 排水系统本电站排水系统包括:机组检修排水、厂房渗漏排水、大坝渗漏排水三大部分。
7.3.1.1 机组检修排水机组检修排水系统主要排除机组检修时机组流道的存水和上下游闸门漏水。
在主厂房高程186.500m,设有一条贯穿全厂并与检修集水井相通的检修排水廊道,每台机组设有二根Dg400排水管,排水管经盘形阀与检修排水廊道相通。
检修集水井深井泵房布置在安装场下高程215.600m,布置有1台250RJC130-8.5×6和2台300RJC220-13.5×3深井泵。
检修集水井和排水廊道按密闭设计,以确保厂房安全。
当机组检修时,手动启动3台检修深井泵。
当流道内的积水排空后,250RJC130-8.5×6水泵可由水位计控制自动启停,以排除上下游流道闸门漏水。
下闸蓄水时,机组检修排水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注意事项:1)所有机组上、下游流道排水阀必须安装验收完毕,并处于关闭状态。
2)检修排水设备,包括液位计,应安装调试完闭,并验收合格。
所有与上下游及流道相通的管道堵板应割除并采取防污物塞堵措施。
3)深井泵在运行前应将廊道、集水井内所有杂物、淤泥清除。
4)检修排水廊道密封门及检修集水井进人孔盖板应安装验收完闭,并处于密封状态。
7.3.1.2 厂房渗漏排水本系统主要排除厂内设备漏水、消防后积水及基础渗漏水。
在主厂房高程196.000m,设有一条贯穿全厂并与渗漏集水井相通的渗漏排水廊道。
渗漏集水井深井泵房布置在安装场下高程215.600m,布置有2台300RJC220-13.5×4深井泵。
渗漏集水井和渗漏排水廊道按开敞式设计。
两台水泵互为备用,定时轮换,并由渗漏集水井内水位计监控,实现水泵自动启停。
下闸蓄水时,厂房渗漏排水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注意事项:1)渗漏排水泵出水管所有堵板应割除,并验收合格。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依据5.1.1工程等别和洪水标准牛头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5000+2500=12500kW,引水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为4.8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电站工程规模属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主、次要建筑物分别按4级和5级设计。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引水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电站发电厂房为非挡水式地面厂房,发电厂房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
5.1.2基本设计资料5.1.2.1水位流量资料a)引水坝正常引水水位419.50m;设计洪水位(P=10%)=423.56m,相应洪峰流量497m3/s,相应下游洪水位423.45m;校核洪水位(P=5%)=423.98m,相应洪峰流量587m3/s,相应下游洪水位423.89m。
b)发电厂房正常发电尾水位为238.00m,发电最低尾水位为237.10m,下游设计洪水位(P=3.33%)242.63m,校核洪水位(P=1%)243.50m。
5.1.2.2地质资料a)地震基本烈度(GB18306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值Ⅵ度。
b)基岩物理力学参数1)坝址:卵石层f ak=250kpa,f=0. 45;2)厂址:坡积层f ak=170kpa,f=0. 35;强风化岩石f ak=500kpa,f=0. 55。
5.1.2.3抗滑稳定及地基应力控制标准a)引水坝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引水坝沿建基面按抗剪强度和抗剪断强度方法计算抗滑稳定,稳定安全度控制标准见下表5.1-1。
表5.1-1稳定安全度控制标准表b)地基应力控制标准:最大正应力σmax<250;最小正应力σmin>0。
电站生态流量设计报告

电站生态流量设计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电站生态流量设计是指在建设和运营电站的过程中,考虑并保障周边生态环境的流量需求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电站生态流量设计成为了电力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将对电站生态流量设计的概念、重要性和设计原则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对目前电站生态流量设计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对电站生态流量设计报告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电站生态流量的定义、重要性和设计原则三个部分。
结论部分包括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对电站生态流量设计提出建议,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为: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电站生态流量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提出相关的设计原则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同时实现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通过对电站生态流量的定义、重要性和设计原则的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电站生态流量设计的关注和重视,促进社会各界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
2.正文2.1 电站生态流量的定义电站生态流量指的是在一个电站周围的生态系统中所流动的资源和能量,包括水流、空气流、动植物迁徙等。
这些流动的生态资源和能量对电站周围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站生态流量的定义不仅涵盖了水资源的流动,也包括了空气、土壤和动植物等各种生物元素的流动方式和路径。
了解电站生态流量的概念对于保护周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电站生态流量的合理设计和规划对于维护电站周围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2 电站生态流量的重要性电站生态流量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某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书

1 综合说明1.1概述1.1.1 工程地理位置广东某市某水电站位于广东某市东北部的黄洞乡和南乡镇境内,在临江河流域主要支流都江河的中下游,与广东省连山县毗邻。
厂址位于都江河出口4.8 km处,距广东某市市府八步镇45km,距黄洞乡政府7km,距柳扬110kV 变电站23km。
坝址位于龙水金矿下游4 km处,距南乡镇政府9km。
1.1.2 广东某市小水电建设情况及今后发展广东某市是全国第一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从1984年开始,经过四年的艰苦建设实施,于1988年11月实现了初级电气化县。
此后,广东某市的小水电建设迅速发展,建成了马鞍洲水电站(2×3200kW)、黄冲水电站(1×2500kW)、西单水电站(1×500kW)等一批小型水电站。
到2001年底,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达4.73万kW(不含地区在广东某市部分,下同),年发电量 1.83亿kW·h。
现正在建设中的小水电站有云腾渡水电站(8×400kW)、草寺水电站(3×630kW)、大雁水电站(2×200kW)、螺石二级水电站(2×500kW),到2002年底,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5.39万kW,年发电量2.43亿kW·h。
规划“十五”期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5.6万kW,年发电量7.13亿kW·h。
2001年全市用电量约1.8亿kW·h,根据广东某市党委和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预测“十五”期间全市最大年用电量为2.6亿kW·h。
目前,广东某市水电发电能力已基本满足了市国民经济发展对电源电力的需求,预计“十五”期间水电发电能力不仅满足市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而且将出现大量的富余电能。
为了充分发挥广东某市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广东某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并更进一步促进小水电事业的发展,计划近期内兴建一批水电站,电能可送入广东某市电网,也可输入广东电网,实现西电东送。
水电站工程设计报告

水电站工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水电站工程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描述,全面介绍水电站的设计方案及其理论基础。
水电站是利用水资源转化为电能的重要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报告将详细说明水电站的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原理、设计方案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2. 设计背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燃煤、燃油发电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相比之下,水电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在工程设计背景中,我们需要考虑国家能源需求、环境保护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设计目标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设计目标:- 提高发电效率: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采用先进的发电设备,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 环境保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保护周围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 经济效益:在设计中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减少投资成本,提高水电站的盈利能力。
4. 设计原理水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将水流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具体来说,工程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原理包括:- 水资源利用原理:根据水资源的流量、水头等参数,计算出水能的大小,以确定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 水力发电原理:利用涡轮机将水资源的动能转换为转动能,通过发电机将转动能转换为电能。
- 输电原理:将水电站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用户所在地。
5. 设计方案在本次工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案:- 选择合适的水源:在选址时考虑到水资源的丰富度和稳定性,选择了靠近山区、水源充足的地点。
- 优化水电站布局:根据现场情况和水电站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合理的布局方案,确保水力发电过程的顺利进行。
- 选用最佳设备:在设备选择上,我们综合考虑了性能、寿命和经济因素,选用了高效、耐用且成本合理的设备。
- 建设环保措施: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水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分布式光伏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图纸及说明书

分布式光伏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图纸及说明书一、设计背景和目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旨在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将光伏电站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益。
本设计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可靠、高效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并实现经济效益。
二、设计参数1. 预计年均发电量:根据当地的太阳辐射情况,预计年均发电量为xxxx kWh;2. 安装面积:根据光伏电池板的型号和数量计算,预计总安装面积为xxxx平方米;3. 转换效率:光伏电池板的转换效率为xxxx%;4. 并网接入容量:根据当地电网的容量,预计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接入容量为xxxx kW。
三、系统组成1.光伏电池板:根据设计参数确定光伏电池板的数量和型号,采用高效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光伏电池板;2.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适应并网接入,并提供稳定的交流电输出;3.备用电池组:用于储存电能,并在夜间或云天气等情况下提供电力供应;4.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状况、发电量和电网连接状态等数据,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远程监控和管理;5.并网接入设备:包括电力计量装置、保护装置和断路器等,确保分布式光伏电站与电网的安全连接。
四、施工安装流程1.地勘和测量: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场地的地勘和测量,并确定安装位置;2.设计方案确认:根据场地条件和设计参数,制定最优的设计方案,并提交审核;3.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购买所需的光伏电池板、逆变器、备用电池组等设备;4.施工安装: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光伏电池板的安装、逆变器的配置和备用电池组的连接等工作;5.并网接入:安装并网接入设备,并与当地电网进行连接和调试;6.系统调试和测试: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系统调试和测试,确保各部件正常工作;7.运行与维护: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经济效益分析1.节约能源成本: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2.销售电力收益:分布式光伏电站可以将多余的电力卖给电力公司,实现销售电力的收益;3.环境效益:分布式光伏电站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初步设计报告

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初步设计报告
一、引言
1.1背景介绍
1.2目的和意义
1.3报告结构概述
二、现状分析
2.1电站运行情况分析
2.2电站效能评估与分析
2.3预测未来电站发电需求
三、改造方案设计
3.1增效改造的原则和目标
3.2具体改造方案介绍
3.2.1技术改造方案
3.2.2设备更新方案
3.2.3管理优化方案
3.3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四、工程设计
4.1工程规范和标准
4.2总体工程设计方案
4.3各部分改造设计方案
4.3.1锅炉改造设计方案
4.3.2燃料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4.3.3发电机组改造设计方案
4.3.4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4.3.5辅助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五、投资和成本评估
5.1改造项目的投资估算
5.2改造项目的投资回报分析
5.3改造项目的成本控制预测
六、项目实施计划
6.1项目实施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6.2项目进度和资源需求
6.3项目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七、结论与建议
7.1对电站增效扩容改造的总结
7.2对未来电站运行和管理的建议
以上是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提纲。
根据这个提纲,可以详细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完成整个报告的编制。
报告内容应围绕电
站增效扩容改造的目标、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投资和成本评估、项目实施计划等方面展开,同时对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最终给出结论和建议。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水电站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其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项目旨在初步设计并建设一座水电站,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
二、设计目标1.发电能力:设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XX兆瓦,确保能够满足当地电力需求。
2.环保性能:在设计过程中,优化水电站的水力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可靠性:设计水电站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设计方案1.水源选址: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并确保其水流量充足,以提高发电效率。
2.水坝建设:建设适当规模的水坝,用于拦截水源,并形成水库以储存水能。
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水坝材料和结构。
3.水轮机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水电站的水头高度,选择适当的水轮机类型,以实现最高的发电效率。
4.发电机组安装:选用高效可靠的发电机组,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连接,确保可持续地发电。
5.输电线路建设:根据发电能力计算,设计合适的输电线路,确保及时将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四、设计考虑1.环境影响评价:在水电站初步设计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设计水电站时,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以保证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
3.社会影响评估:根据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合理安排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减少对当地社会的不利影响。
4.经济效益分析:根据水电站发电能力的估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可行性。
五、预期效果1.满足当地电力需求:设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能够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和生态保护因素,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能源供应提供支持。
3.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回报。
新寨河四级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1.1 概述新寨河四级水电站位于普安县高棉乡棉花村,北盘江一级支流西泌河中上游新寨河段上,是上世纪1986年《黔西南州水资源调查评价、水利化区划、水利水电规划》规划的第四级,现新寨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第七级。
站址位于新寨河下游与岔河的汇合处,地理位置为东径105°8′,北纬25°48′,距320国道约20km、高棉乡政府所在地8Km,普安县城32km、州政府所在地兴义178km、省城贵阳245km。
普安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苗岭山脉西部,贵州省西南面,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
地处东径104°50′~105°10′,北纬25°18′~26°11′,东邻睛隆县,南与兴义市、兴仁县相连,西靠盘县,北与水城县、六枝特区隔河相望,东西宽32.0km,南北长96.6km,国土面积1429km2,全县辖8个镇、6个乡,16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261个村民小组,15个居民小注。
是贵州省的少、边、穷地区之一。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30.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7.84万人,占总人口的25.8%,布依、苗、回、彝、黎、白、汉等民族共同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格局。
普安县是国家500个重点扶持县之一,又是国家定点的“九五”、“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和“十五”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试点县。
普安县由于历史原因和交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属贵州省17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县境内已建成小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62880kw,其中吟路一级电站装机17500kw,为县电网骨干电站。
原有数座农村小电站因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枯竭而报废。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电网的不断延伸,县属电站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用电需求,均需大量从国家电网上下电,导致电价偏高,人民群众难以承受。
小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初步设计报告

【Word版,可自由编辑!】1 综合说明1.1 概况1. 1. 1 工程地理位置xxxxxx水电站(以下简称xx电站)工程位于xx的xx支流上,属于括苍山脉,距县城约11km。
区内山高坡陡,水流湍急,溪床狭窄坡降大,植被覆盖良好,林木茂密。
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是开发水电资源的理想场所。
xx电站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24km2,河道长2km,平均坡降7.4%,引水集雨面积4.49km2,合计可利用集雨面积为6.73km2。
电站厂房位于广度乡三亩田村对岸,厂址以上集雨面积为27.25km2,主流长7.71km,河道平均坡降5.6%。
水库总库容23.6万m3,正常库容19.9万m3,电站装机2×500KW。
1. 1. 2 勘测设计过程2005年9月,xxxxxx水电站业主委托我所进行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经过前期的资料准备及随后实地踏勘,并于10月组织测量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外业工作,于11月交付测量成果。
随后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开展设计工作,于2xx年9月完成了《xx县xxxx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 1. 3 设计依据本报告的编制依据主要有:1. 仙计投[2005]75号《关于xx县xxxxxx水电站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 . xx县xxxx电站工程勘测设计委托书;3 .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9-96);4 .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J71-84;5 . 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6 . 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7 . 工程测量成果;8 . 87版万分之一地形图;1.2 自然条件1. 2. 1 自然概况本工程位于xx的xx和中央坑支流上,地域上属广度乡管辖。
流域内谷口以上山高坡陡,山峰连绵不断,水系发育,河床狭窄,两岸树木植被覆盖良好。
1. 2. 2 气象条件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7.2℃,平均无霜期20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69mm,多年平均迳流深970mm。
设计报告

1 工程设计概述1.1 工程概况南盘石水库电站位于永福溪主干流中游,地处漳平市永福镇、官田乡境内,是永福溪流域开发的第三级枢纽工程。
坝址座落在永福镇南盘石村下游约1.0km处的峡谷,距漳平城区39km,厂址位于官田乡下浙村上游0.5km处,距城区40 km。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11km2,多年平均来水量2.273亿m3,多年平均流量7.21m3/s,正常蓄水位545.00m,总库容820万m3,其中兴利库容455万m3,为季调节性能水库。
拦河坝为砌石拱坝,最大坝高58.3m。
引水隧洞进水口布臵在左岸,距坝址上游80m处的山坡上,为竖井式进水口,调压井为阻抗式,隧洞全长2770m,压力钢管主管长699.05m,管径2.2m。
电站为地面厂房,厂房尺寸34.53m×23.5m×25.1m(长×宽×高),额定水头198m,额定流量7.16m3/s,电站装机容量2×12000kW,保证出力324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960万kW〃h,年利用小时3733h。
水库淹没耕地100.9亩,无迁移人口。
电站以一回110kV出线至马坑变电站,另一回110kV出线至泽源水电站。
1.2 设计任务的接受永福溪流域曾于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省水电设计院进行过规划,提出了《龙岩专区永福溪流域规划意见》,确定以文星水库为调节库的“一库四级”开发方案,即文星水库电站、下浙电站、小村电站、长潭电站。
1991年3月原省水利规划队提出了《永福溪流域规划复勘报告》,确定以文星水库为调节库的“一库四级”开发方案即文星水库电站、小村电站、浙溪电站、西溪电站。
1999年省水利规划院对文星和南盘石坝址的地质作了补充勘测,提出《漳平市永福溪流域规划报告》,确定以文星水库为调节库的“一库四级”(漳平境内)的梯级开发方案,即高树岭、文星水库电站、南盘石水电站和小村水电站。
2000年原省水电厅以闽水电[2000]计17号文作了审查批复,基本同意该方案。
鹅颈项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

7.1工程概况鹅颈项水电站位于峨边县金岩乡、大堡镇境内,为官料河干流梯级开发的第五级电站。
电站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电站为低闸、右岸长引水隧洞、地面式厂房,装机36MW,闸址位于金岩乡黑竹沟温泉山庄下游520m,厂址位于大堡镇关庙河索桥下游侧右岸河边缘坡地段(杨村尾水电站库尾)。
7.2气象特征官料河流域地处四川盆地至大凉山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热,雨量较丰沛。
具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季节特点。
河源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具有高山气候性质,寒冷潮湿,下游夏热,潮湿多雨。
据峨边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6℃,历年最高气温37.0℃(1992年8月31日),最低气温-3.2℃(1976年12月29日);多年平均降水量831.9mm,蒸发量在697.5~847.7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0%;多年平均无霜期280d;多年平均日照时数964.8h;多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17.0m/s。
峨边县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7-1)。
峨边县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表7.3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鹅颈项水电站工程的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自防自救”的设计原则。
考虑各建筑物、构筑物在厂区规划,厂房布置上的防火间距,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车道,事故排油,事故排烟、自动报警,化学灭火、人工灭火等要求及按火灾危险级别及耐火等级进行设计。
对可能发生火灾的场所,在建筑物和设备的布置、安装、建筑物内装修、电缆敷设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火灾发生。
设置消火栓,水喷雾头,灭火器,沙袋等设备,以及必要的消防通道,疏散通道,以达到一旦发生火灾,则能迅速灭火或限制其范围,疏散工作人员,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小到最小。
鹅颈项电站以下列规范作为设计、安装、调试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9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局部修订条文;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6、《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7、《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9、《电力设计典型防火规程》。
100KW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报告

lOOKWp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技术方案一、.......................................................... 总体设计方案. (2)二、.......................................................... 系统组成3三、.......................................................... 相关规范和标准 (3)四、.......................................................... 设计过程44.1并网逆变器................................................... 4…4.1.1性能特点简介............................................... 4...4.1.2电路结构.................................................. 5…4.1.3技术指标.................................................. 6…4.1.4 LCD液晶显示及菜单简介 ................................... 7...4.1.5并网逆变器图片............................................ 18.4.2光伏电池组件................................................. 1.9...4.3光伏阵列防雷汇流箱........................................... 2.0..4.4交直流防雷配电柜............................................ 20..4.5系统接入电网................................................. 21...4.6系统监控装置................................................ 22...4.7环境监测仪.................................................. 24...4.8系统防雷接地装置............................................. 25..五、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清单 (26)六、系统电气原理框图 (27)一、总体设计方案针对lOOKWp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项目,我公司建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元,通过1台SG1OOK3 (100KW )并网逆变器接入0.4KV交流电网,实现并网发电功能。
110kv变电站设计报告

3、110千伏系统保护
110千伏线路配置阶段式距离保护,要求能反应相间及接地故障。
对于110千伏双母线接线,配置一套能快速有选择性切除故障的母线保护。
每条线路配置功能齐全,性能良好的的故障录波装置。
4、主变压器保护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大量使用的重要的电气设备,它的故障将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正常运行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大容量变压器也是非常贵重的设备, ,因此必须根据变压器的保护的容量和重要程度装设性能良好、动作可靠的保护。
(3)自动重合闸
(4) 过电压保护 在变电所周围装设独立避雷针,为防止直击雷和雷电波的危害,在35kV和10kV出线均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变压器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0kV母线也用一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过压保护。
10kV线路保护部分:
(1)10kV线路保护: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实现电流速断及过流保护、实现三相一次重合闸。
当今世界各方面因素正冲击着全球电力工业,在国外变电所技术有十分剧烈的竞争,而世界范围内的变电所都采用了新技术; 其次,不同的环境要求给所有的电力供应商增加了额外的责任,使电力自动化设备尤其是高压大功率变电站的市场开发空间大大拓展。另外高压变电所的最终用户对变电站的自动控制、节能、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迫使其上游提供者尤其是系统集成商更加重视地区性电能分配技术方面的需要,所以变电所在世界上飞速的发展,从而要求我国变电技术上也要加入世界先进的变电技术行业。
(2)10kV电容器保护: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实现电流过流保护、过压、低压保护。
(3)10kV母线装设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发送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遥信。
三、 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
一、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初步设计报告

电站进水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亿m3
3.472
4、
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m3/s
11.01
保证流量(p=90%)
m3/s
1.82
设计洪峰流量(P=2%)
m3/s
658
热水河进水口
校核洪峰流量(P=0.5%)
m3/s
835
设计洪峰流量(P=2%)
m3/s
441
冷水河进水口
校核洪峰流量(P=0.5%)
m3/s
石门坎电站从热水河、冷水河、春天坪沟取水,热水河进水口以上集雨面积为152.7 km2,河长19.8km,比降75‰,进水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7′30″,北纬27°20′05″,冷水河进水口以上集雨面积为94.3 km2,河长17.2km,比降99.5‰,进水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5′49″,北纬27°17′20″,春天坪沟进水口以上集雨面积为56.4 km2,河长14.82km,比降88.11‰,进水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5′54″,北纬27°18′10″,电站厂房建于树瓦河右岸,厂房以上集雨面积为330.6km2,厂房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7′47″,北纬27°17′21″。
万t
2.886
热水河进水口
多年平均输沙总量
万t
3.319
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
kg/m³
1.652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万t
1.782
冷水河进水口
多年平均输沙总量
万t
2.049
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
kg/m³
1.652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万t
1.066
春天坪沟进水口
多年平均输沙总量
水电站设计报告

水电站设计报告1. 引言水电站是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设施。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水电站的设计方案,包括水电站的选址、水电站的基本结构、水电站的主要设备以及水电站的运行参数等。
2. 水电站选址水电站的选址是极为重要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水资源:水电站必须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使得水能转化为机械能。
因此,选址要考虑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水流的稳定性。
•地质条件:选址要尽量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地震等。
•生态环境:选址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地区。
•地形条件:选址要考虑地形条件是否适合建设水电站,如地势高差、河流弯曲度等。
根据以上要素评估,我们选择了一个位于山脉中的河流,具有充足的水资源、稳定的水流和合适的地形条件。
3. 水电站基本结构水电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3.1 水库水库是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蓄水,以便控制水流量和水位。
水库的建设需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适应性,并采用合适的防渗透措施。
3.2 水导系统水导系统是将水从水库引导到水轮机的管道系统。
水导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水流的流速、压力等参数,并采用合适的管材和阀门进行控制。
3.3 水轮机房水轮机房是水电站发电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水轮机和发电机。
水轮机的选择要考虑水头、水量和效率等因素,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
发电机则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4 出水系统出水系统是将水从水轮机房重新排入河流的管道系统,需要考虑水流的控制和保护河流环境的因素。
4. 水电站主要设备水电站的主要设备包括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4.1 水轮机水轮机是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主要分为斜流式水轮机和轴流式水轮机两种类型。
在设计中,根据水头和水量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轮机。
4.2 发电机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根据水轮机的机械能输出,选择合适的发电机容量。
4.3 变压器和开关设备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用于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升压并接入电网,确保电能的稳定输出。
变电站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

变电站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输电、变压、配电等重要功能。
在发展现代化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变电站的可行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变电站设计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设计方案,为变电站建设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急剧增长,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变电站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变电站规模较小,技术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二是部分变电站建设地点选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三是部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三、可行性研究1.市场需求分析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电力需求极大,变电站建设市场广阔。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变电站建设市场潜力巨大。
2.技术可行性分析现代变电站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具有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特点,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同时,现代变电站设计还注重节能减排,环保性能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经济可行性分析变电站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周期。
可以通过融资、引进资本等方式筹措资金,实现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四、设计方案1.选址合理变电站选址应考虑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隐患。
同时,还应考虑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提前预留扩建空间。
2.技术设备先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变电站,有效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
3.节能环保注重变电站的节能环保性能,采用节能设备、环保材料,减少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变电站设计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其可行性研究对于推动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变电站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为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东县汇明30MW光伏电站工程(调度命名:柏栎箐光伏电站)设计报告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4月审定审核编制1 工程概况凉山州会东县汇明30MW光伏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野租乡境内,距离攀枝花市区直线距离约90km,距离会东县城直线距离约17.5km。
其中心地理东经102°42’22”,北纬26°30’55”,场址区海拔高度在2700~3200m间。
场地用地面积约990.7亩,场址利用区域主要为几个南向缓坡及部分东西向坡面。
场址位于会东县通往拉马乡和野租乡的乡道旁,交通条件便利。
场址距离已投产的海坝220kV变电站直线距离约7.0km,接入系统条件较好。
图1-1-1 会东汇明30MW光伏站地理位置图会东县汇明30MW光伏电站多年平均太阳辐照量取6133.0MJ/m2,参照《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区域属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带”。
不存在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现场调查走访及前期专题结论,场址处无自然保护区、军事用地等敏感对象,本工程不在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无古文化遗址分布,无压矿资产等现象。
电站临近通乡公路,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现场工程建设条件较好。
本项目电站30MW光伏发电系统由19个 1.6MWp太阳能电池阵列组成;每个1.6MWp方阵由276个太阳能电池组串组成,每22块光伏组件串联成1个太阳能电池组串。
6个太阳能电池组串接入一个36kW逆变器,每个方阵共46个逆变器,分别并联接入8台6进1出的汇流箱。
本工程拟采用两级升压:光伏电池方阵发出的电能经逆变器逆变,经现地箱式变压器升压至35kV,采用35kV集电线路接入就近新建的汇明110kV升压站35kV侧,最终由110kV出线接入电力系统。
电站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光伏支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光伏支架为25年)。
本光伏电站光伏支架基础采用微型灌注钢管桩的基础形式。
光伏支架采用热浸镀锌钢结构,支架与基础间为可伸缩式结构。
光伏支架南北方向采用固定角度安装方式,固定角度为28度,东西方向沿地形自然坡度起伏布置。
2 设计管理工作概况2.1 设计组织管理本工程设计组织参见下图:在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分管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设计总工程师、各专业分管主任工程师、分管专业组长、专业主设计人及设计、验证人员组成工程项目设计部,领导小组带领本工程设计及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设计管理工作。
工程设总直接领导各专业主设人组织该工程的设计工作。
各专业主设人同时接受本部室主任的行政领导和主工、组长的专业指导。
专业主设人负责组织本项目本专业的设计工作。
组成专家组,由主任工程师担任组长,吸收设计专家作为本工程的技术顾问参加本工程各阶段的设计评审,在优化方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予以指导和把关。
本工程各层各类人员,一经确定,不准随意变换,如个别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换,需经本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本工程的设计工作以保证在承诺的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勘测设计工作。
设计按照国家有关光伏发电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图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并配合业主做好现场施工服务等工作。
2.2 设计质量控制1)整个工程勘察设计中,要始终贯彻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到事必留痕迹,问题有关闭。
2)认真分析项目特点,综合考虑成熟技术与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路径、投资等几个方面的多方案比选,推荐具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合理,并且可行的方案。
在本设计中,集电线路路径应综合考虑沿途的乡镇规划,军事设施、爆炸物存放情况、工厂、矿山及其规划,地下资源的开采范围,水利设施规划,林区及经济作物区,已建及拟建的电力、通信、油管、公路、铁路等管线等设施。
升压变电站选址尽量利用荒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减少工程土、石方量、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尽量选择环保节能的电气设备。
工作人员做好现场记录,结合沿途地质、地形、气象条件系统地进行路径优化,提出满足社会、环境、地方要求,技术合理,工程投资较省的方案。
做到工程设计满足招标书要求,并逐项落实投标书承诺。
3)各专业提资力求准确、完整,各专业负责人认真分析专业接口关系,做到利于相关专业的技术经济要求,使整个项目协调一致,提高项目整体质量,控制项目总投资。
根据系统规划要求,认真做好导、地线选择,量体裁衣,做好铁塔规划;加强专业配合,做到主要设备材料选型技术合理,价格合适。
4)把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落在实处。
树立健康的服务意识,关注业主(顾客)需要,谦虚接受各方意见,本着为业主(顾客)负责的思想,未经慎重考虑,未进行必要的计算和调查,不得轻意做出肯定(同意)或否定答复,更不能作出违反原则,影响工程质量的许诺。
5)为避免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本次设计将严格杜绝套图等不良设计行为的出现,坚持设计的实际针对性,完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设计。
由主任工程师统一监督,设总负责,各主设人执行,层层把关,保证高品质的设计质量。
6)作好过程控制,加强设计验证管理。
为确保设计阶段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使产品质量符合规定,应在各设计阶段设计输出形成文件后,对设计进行验证。
设计成品校审是验证的一种基本形式,所有设计文件都必须进行校审。
另外根据该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应结合类似项目或限额指标,采用类比方式进行验证。
7)设计评审。
分专业评审和综合评审,专业评审应在专业方案确定前进行,之后,专业间正式提资;综合评审内容是对技术经济关键点、难点、分歧点和工程设计总体方案进行评审,协调遗留问题的各专业关系。
根据评审结果,出版资料。
设计评审应作好记录,以及跟踪检查工作。
8)设计确认。
产品交付后,由业主(顾客)组织,对本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或施工图交底(设计确认),完成由业主、专家、建设、设计、施工、运行等各方共同组成的团体进行项目阶段性或项目实施前的方案论证及质量大检查。
3 工程设计特点3.1 接入系统方案根据《汇明30MW 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设计报告》及汇明光伏电站最新规划容量,汇明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为:汇明30MW 光伏电站出一回导线型号为LGJ-240,线路长度约7.0km 的110kV 线路接入会东220kV 变电站。
接入系统方案如图3-1-1所示。
220kV 变电站110kV 线路110kV 变电站220kV 线路图 例光伏电站方案一35kV 线路红房会东LGJ-18513LGJ-18558至会理至杜家湾至会理LGJ-40063LGJ-400小龙潭拉马升压站LGJ-24020汇明30MW61至杜家湾30MW图3.1-1会东汇明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示意图3.2电气部分3.2.1光伏场区电气一次 3.2.1.1 电气主接线本工程电池阵列占地面积较大,电能从最远的方阵输送至升压站距离较远,由于低压输电输送容量小、输电距离短且电能损耗大等不利因素,推荐在方阵附近逆变并升高电压后,再采用高压电缆将电能输送到配电装置室,以减小场内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最大限度将发出的电能输送至电网。
故本工程拟采用两级升压:光伏电池方阵发出的电能经逆变器逆变,交流汇流箱汇流至现地箱式变压器升压至35kV ,采用35kV 集电电缆汇集至本期新建的110kV 升压站。
本工程本期光伏发电装机30MW ,由19个1.6MWp 方阵单元组成。
每个光伏方阵单元组成:1)每个1.6MWp 方阵由276个太阳能电池组串组成,每22块光伏组件串联成1个太阳能电池组串。
每6个太阳能电池组串接入一个36kW 逆变器,1.6MWp 方阵共46个逆变器,分别并联接入8台6进1出(其中7台接6进,2台接4进)汇流箱。
该8台汇流箱通过各自的交流电缆并联接入1台升压变压器的低压配电柜,升压变压器容量为 1.6MV A,37kV/0.48kV。
光伏电气主接线图35kV集电线路共二回。
其中一回为9台容量为1.6MV A箱变并联后通过35kV集电线路接入本工程新建的110kV升压站35kV侧;另一回由10台容量为1.6MV A箱变并联后通过35kV集电线路接入本工程新建的110kV升压站35kV侧。
3.2.1.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1)短路电流计算根据设计方案,每 1.6MWp光伏发电单元经过逆变器后提供的短路电流按其额定电流的1.5倍计算;根据系统提供的资料,系统至该光伏电站35kV母线侧短路阻抗为0.195。
计算结果见表3-2-1。
表0.48kV按35kA进行选择。
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电站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原则为:在满足正常运行、短路和过电压等各种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有成熟运行经验、技术先进、安装运行维护方便和经济合理的产品。
由于本工程位于海拔2700m~3200m的地区,电气设备应选择高原型产品,所有电气设备均应满足在海拔3000m高程运行的要求,并应进行高海拔带电距离及电气参数的修正,主要设备选择如下:(1)光伏组件本工程太阳电池组件经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全部采用国产的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采用固定支架形式。
峰值功率:260Wp峰值电压:30.51V峰值电流:8.52A开路电压:37.65V短路电流:9.09A(2)逆变器型式:高原型36kW 组串型并网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电压:1000 VMPPT电压范围:250V - 850V满载MPPT电压范围:580V - 850V额定交流输出功率:36kW电网频率:50 Hz最大输出功率:40kW(功率因数为1)最大输出电流:48A(3)交流防雷汇流箱在采用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数量多,且逆变器到箱变的距离较远,如果全部逆变器都直接与箱变相连,电缆量很大,电缆布线困难,且线损很高,会大大降低系统效率。
考虑到以上因素,本工程通过交流防雷汇流箱汇流。
本工程推荐采用6进1出型号的交流防雷汇流箱,每台交流防雷汇流箱提供6路交流输入接口,每路输入回路配置一个交流断路器,选用63A 3P断路器或开关开断容量及选型应与组串逆变器容量相匹配;6路输入经汇流后通过一个断路器或负荷隔离开关输出,出线断路器或负荷隔离开关选用400A 3P开关开断容量及选型应与多组组串逆变器汇集后的容量相匹配。
每台交流防雷汇流箱出线均通过电缆接入箱式变压器低压侧配电柜。
(4)35kV现地升压变压器考虑串联汇流接线、环境条件及布置方便,35kV现地升压变压器推荐采用美式箱式变压器。
箱式变压器的高压侧容量与其连接的方阵发电容量相匹配,低压侧的容量与其连接的逆变器输出功率匹配。
本工程需配置两种容量的箱式变压器,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600kV A箱式变压器:型式:高原型三相无载调压油浸式变压器型号:S11-1600/35 (GY)额定容量:1600kV A额定频率:50Hz额定变比:37±2x2.5%/0.48kV阻抗电压:~6.5%冷却方式:自冷联结组别:D,y11外壳防护等级:IP54辅助变压器型号:SG10-20/35kV额定容量:10 kV A额定变比:0.48/0.4kV3.2.1.3 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光伏场区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包括:组串式逆变器、交流防雷汇流箱、就地箱式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