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数据通信及其应用要点
5G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及关键点

5G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及关键点一、引言5G技术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其高速度、低延迟、大连接的特点,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将详细探讨5G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及其关键点。
二、5G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1.高速数据传输:5G技术提供了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使得大文件下载、高清视频流等应用得以更加流畅地进行。
2.低延迟通信:低延迟是5G技术的另一大特点,为远程操控、实时交互等应用提供了可能。
3.物联网连接:5G技术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
4.自动驾驶汽车:5G技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可靠、低延迟的通信,确保车辆间的安全交互。
5.工业自动化:通过5G技术,工业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6.智能城市:5G技术为智能城市提供了基础通信设施,支持各类智能服务和应用。
7.远程医疗:借助5G技术,医疗人员可以进行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8.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技术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提供了流畅、低延迟的体验。
三、5G技术的关键点1.高频段频谱利用:5G技术采用了高频段频谱,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为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
2.大规模MIMO技术:通过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5G网络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信号,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3.网络切片:5G技术引入了网络切片的概念,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定制不同的网络切片,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4.边缘计算:5G技术与边缘计算相结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响应,降低延迟。
5.切片分组网络:切片分组网络是5G网络中的一种新型架构,可以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数据传输。
6.超密集异构网络:通过超密集异构网络,5G网络可以更加密集地部署基站,提高网络覆盖和容量。
7.端到端通信:5G技术支持端到端通信,使得设备间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经过中间服务器,降低了通信延迟。
四、结论5G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及其关键点涉及到了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通信、物联网连接、自动驾驶汽车、工业自动化、智能城市、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个方面。
浅析gprs远程数据采集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应用科技浅析G PR S远程数据采集通信系统的构成和应用王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0)瞒要]G PRS是25代无线通信技术,与传统G SM网络相比具有更高的网络数据传输数率和带宽。
G Pl峪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方面具有较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本文简单分析介绍G P RS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并提出了G P RS远程教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实例。
9;键词]G P RS;远程教据采集;通信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系统,如气象数据采集、大坝安全监测、水情监测(水位、流速等)、环境监测等,已不再是单个数据或几个数据的处理系统,需要对网点上大量数脯挂行综合处理才能获得结果。
这些网点数据在地理E通常是较分散的。
如何将这些网点数据采集以及如何及时发送到数据中心备处理,这是不少业内人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为远程工业控制及实时现场数据监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所谓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t C,t f田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以单片机、D S P、PC机等作为C PU,控制N D转换器件工作,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数据采集之后通常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或者直接进行数字控制。
数据采集是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数据采集技术己渗透到分析仪器、地质勘探、医疗器械、雷达、通信、测控等技术领域。
在数据成功采集之后,还需要将采集到的结果远程传送到数据处理中,泄行适时的分析和处理。
通信系统主要用于g't g'O q远程传输,目的是将现场数据信息传送到客户端,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传输手段上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G SM、G PS、A D SL、G PR S、D D N、C D M A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方便的传输手段。
其中G P R S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便是综合优势较为突出的一种方法。
远程抄表系统中各种数据通信方式的原理及应用研究

复 出原 始消 息 , 于 多路 复用 信 号 , 包括解 除多路 复 对 还 用, 实现 正确 分路 。 通 信系统 按 传 递 消 息 的媒 质 不 同可 以 分成 两 大 类: 一类 是 有 线 通 信 , 导 线 作 为 传 输 媒 质来 传 递 消 用 息, 载荷 信息 的电磁 波 是沿导 线传输 的 , 其传输 媒质 为 架 空 明线 、 电缆 、 同轴 电缆 、 波导管 、 缆等 。常用 的有 光 专 用线路 和公 用线 路 如 电话 线 、 线 电视信 号线 、 有 电力 线 载波 通信 、 网络 通 信等 ; 另一 类 是 无线 通 信 , 电磁 波 在 自由空间传 播 , 载荷 信 息 的 电磁 波 在 自由空 间 以定 向或无定 向方 式传 递 消息 , 中 、 、 波通信 , 如 长 短 微波 通 信 等 。常用 的无线 通 信 包 括 中 、 、 波通 信 , 波 通 长 短 微 信, 红外 通信 , 星通信 等 。 卫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1.引言1.1 概述数据传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主要讨论不同距离下的数据传输方式。
我们将按照距离的远近,分别讨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数据传输方式。
在近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主要讨论蓝牙传输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传输。
这两种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范围内的数据传输,例如在短距离内传输文件、分享照片或连接蓝牙设备等。
蓝牙传输和NFC传输都具有简单、快速、低功耗的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智能家居等场景。
在中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重点研究Wi-Fi传输和蓝牙传输。
Wi-Fi传输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它可以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适用于家庭网络、办公网络等场景。
蓝牙传输在中距离传输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连接蓝牙音箱、蓝牙耳机等。
而在远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探讨4G/5G传输和卫星传输。
4G/5G传输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移动网络传输方式,它能够在较长的距离范围内提供高速的互联网连接。
卫星传输则是一种更加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方式,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数据传输,例如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等。
通过对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各种传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各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适用性。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传输要求。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简要介绍了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引出了对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方式的探讨。
然后概括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一、引言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手段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远程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通信方式、远程控制协议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二、设计原理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单片机通过接收器和发射器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通过控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整个系统由控制端和被控制端组成,控制端负责发出控制信号,被控制端负责接收控制信号并执行相应操作。
三、系统组成1. 单片机:作为控制端和被控制端的核心控制器,负责接收、处理和发送控制信号。
2. 无线模块:提供无线通信功能,如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
3. 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和设备状态,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4. 执行器:负责执行被控制设备的操作,如电机、继电器等。
四、通信方式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如蓝牙通信、Wi-Fi通信、红外通信等,具体选择通信方式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成本进行权衡。
1. 蓝牙通信:蓝牙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具有低功耗、易于使用的特点。
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与单片机进行蓝牙通信,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2. Wi-Fi通信:Wi-Fi通信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长的通信距离。
可以通过路由器或者Wi-Fi模块连接到互联网,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3. 红外通信:红外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常用于家电遥控、智能家居等领域。
通过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五、远程控制协议为了保证单片机远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定义相应的远程控制协议。
远程控制协议规定了控制信号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安全验证等内容,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控制信号格式:远程控制协议需要定义控制信号的格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等信息。
浅谈数据通信的类别与应用

数据通信 的原理 数据通信 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的结合所产生的 种新型通信方 式。 可 以根据传输媒体的不 同,以无线数据传 输和有线数据传输 作为两地 间传输信息的传信通道 , 使不同地 点的数据终端软件、硬件 的信息资源得 以共享 。
、一Leabharlann 数据传输主要由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终端设备构成, 则为
D C E和 D T E 。D T E是数据 的终端 ,主要分为分组型终端和非分 组型终端两类 。 数据电路 是由传输信道和 D C E组成 , 传输信道 如果为模拟信道, 那么D C E通常就是路 由调制调解器 , 它的作 用是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 号进行转换 : 如果传输 的信道为数字 信道 , 那么 D C E的作用是对信 号码型及 电平进行转化 ,同时对 线路接续进行控制 。 二 、数据通信的类别 数据通信可分为有线数据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 , 其 中有线 数据通信可分为数字数据网络、分组交换 网络、帧中继 网络 ; 无线数据通信分为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网、无 线城 域网等 。 ( 一 )有线数据通信 1 . 数字数据 网络 。 数字数据网是根据光纤或数字微波、卫 星等把数字交叉 复用设备及数字通信 结合组成 的数字数据传 播网络 。 也可 以理解成数字数据 网是把数据、 数字 、 光纤通 信 技术和数字 交叉连接综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 网络 。 2 . 分组交换 网络 。 分组交换网是适应 电脑计算机网络通 信 而衍生的一种先进数据通信技术 , 采用存储至转发 的方式 , 满 足用户的不 同需求, 不 同速率 、 不 同型号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 间 的终端及局域网间的数据通信 、 信息资源共享 。 分组交换网 主要优点体现在:( 1 )传输质量高 ,具有多逻辑 的信道能力 ; ( 2 )能够 实现 同时多种不 同码型、规程 、速率 的终端互通: ( 3 )具有差错检测及纠正能力 ,对网络 的管理功能强等 。 3 . 帧 中继网络 。 帧 中继 网也称为组 网帧中继, 它是一种面
数据通信的应用及发展

指野外勘 探、 施工 、 设计 部门及交通运输部 门的运输 车、 队和快递 船 近 几 年 来 , 国 通 信 行 业 加 快 了 数 据 网 络 的 建 设 步 伐 , 中 X 我 其 . 公司 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 , 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 2 5网络 、 DN已覆盖 全国 9 %以上的县 , T 网络基本 覆盖全 国 D 5 A M 远程数据访 问、 告输入 、 知联络 、 据 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 报 通 数 大多数地《 , 市)移动数据 网络 也投入 了商用 , 数据 通信业务保持 高速 据终端 。 移动 数据 终 端 在 公 安 部 门的 刑 警 、 警 、 警 也开 始应 用 。 巡 交 ③ 发展势头。 个 人 应 用 是 指 专 业 性 很 强 的业 务技 术 人 员 、 公安 外 线 侦 察 破 案 人 员 对 于 数据 通 信 市 场 来讲 , 争 将 会 更 加激 烈 。 但 原 有 的传 统 运 竞 不 等 需要 在 外 办 公 时 , 过 无 线 数 据 终 端 进 行 远 程 打 印 、 真 、 问主 通 传 访 营商 会 进 ~步 加大 数 据 通 信 业 务 的投 入 ,而 且 外 资 也 以 各 种 形 式参 机、 数据库查询 、 查证 。股 票交易商也 可以通过无线数据终端随时随 与进来。 内其他 行业 , 国 包括 广电、 电力等 , 也都会适时地在数据 通信 即使度假 也可以从远 程参 加股 票交易。 无线接 市 场 引起 ~些 波 动 。 因 此 , 数 据 通 信 市 场 中 会 出现 传 统 运 营 商 、 在 外 地跟踪查询股票信息 , 入 Itre 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 ,因此无线数据通信 也得 到广 nen t 资形 式 的 运 营商 以及 国 内 已有 或将 有 的新 兴 运 营 商 之 间 的 复 杂 竞争 泛 的应 用 。 作 为 有 线 数据 网 的补 充 和 延 伸 , 公 安 系统 , 动 数 据 通 在 移 格局。 信 将 具 有 更 广 泛 的应 用。 1 数 据通 信 应 用 主 要 分 为 两 种 2 当前 数 据 通 信 系 统 的发 展 11 有 线 数 据 通信 的应 用 . 随着现代社 会信 息化 的建设与发展 ,数据通信在其带领 下也将 111 数字数据 电路 ( DN) .. D 的应用 ①组 建公用数 字数据通信 更 快 更 好 的 发 展 , 发 展 前 景 主 要 包括 几个 方 面 : 其 网 ; 可 为 公 用 数据 交换 网 、 ② 各种 专 用 网 、 无线 寻 呼 系统 、 视 图 文 系 可 21 关于 下 一 代 互 联 网的 研 究 ,包 括 路 由协 议 、编 址 、演 进 和 . 统 、 速 数 据传 输 、 议 电 视 、S 高 会 IDN( B+D信 道 或 3 B+D 信 道 ) 2 0 、 P 6业务 应用 , 如大规模点到点 的多媒体通信 、 例 无线 / 移动 应用、 邮政储汇计算机网络等提供 中继 或数据信道 ; 为帧 中继、 ⑧ 虚拟专用 Iv 计 视 高清 晰度 电视 、 基于 组 播 网、 A 以及 不同类型 的网络提供 网间连接 ; 利用 D L N, ④ DN实现大 定 位 应 用 、 算 网 格 和 数 据 网 格 、 频 会 议 、 支 基 用 户 局 域 网联 网 ; 我 区 各 专 业 银 行 、 育 、 研 以及 自治 区 公 安 厅 的 多 点 多 路 视频 会议 、 持 远 程 教 育和 远程 医疗 等综 合 应 用 、 于 组 如 教 科 流媒体业务与应用等研 究。 与城 市公安局 的局域网互联等 ; 提供租 用线 , 大用户 自己组建专 播的高清晰度电视 、 ⑤ 让 22 现 在 我 们 已经 进 入 了 3 时 代 ,在 不 断 的调 整 、 完 善 的同 。 G 用数字数据传输 网 ; 使用 DD ⑥ N作为集中操作维护的传输手段 : 或 也 主 把全 区城镇 1 0报警服务 台互联 , 1 实现全 区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 。 时 , 要 进 行 下 一 代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的 研 究 , 要 包括 几 项 关 键 技 术 , OF M 多输入多输 出( MO 技 术、 Ml ) 切换技术、P 6协议技 Iv 11 分 组 交 换 网 的 应 用 分 组 交 换 网 能 提 供 永 久 虚 电 路 如 : D 技术、 .. 2 软 ( V 及交换虚 电路( V 等多种 业务。利 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 术 、 件 无 线 电技 术 。 P C) S C) 23 J . P相关技术的研究 , 包括 IQo P S的模型结构、 信令机 制、 服 台, 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 电子信箱业务② 电子数 ① 务 协 议 、 测 手 段 、 费 和 互 通 等 , 进 行 相 应 的 试 验 , 有 基 于 I 监 计 并 还 P 据交换业务③传真存储转发业务④ 可视 图文业务 L 以太 网 性 能 等 方 面 的研 究 。 113帧中继技术 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 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 网络 和 M P S网 络 的 性 能 、 .. 24 关 于 互 动 多媒 体 网 络 与业 务 、 媒 体 网 络 与业 务 的研 究 。 . 流 访 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 ID S N承载业务 , 主要用于局 25 关 于 虚 拟 专 用 网技 术和 应 用 的研 究 , 括 L V N 网 络 和 业 . 包 1P 域 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 口,是向未来宽带 LV N P MP S P A M 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 T ①组建帧中继 公用网 , 提供帧中 务 框 架 、 2 P 网 络 和 业 务 框 架 、 通 用 V N 功 能 要 求 、 L V N S技 术 、 P S P 的 网 络 管理 技术 等 。 M LV N 继业务。 ②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 中继接 口, 提供业务。 为用户提供 的 Qo ③ 26 关 于 I 讯 通 信 技 术 的研 究 ,包 括 视 讯 系 统 的技 术 要 求 、 . P视 低成 本的虚拟宽带业务。④在专用网中, 采用复用的物理接 口可以减 少 局 域 网互 联 时 的桥 接 器 、 由器 和 控 制器 所 需 的端 口数 量 , 减 少 框架 结构 、 路 并 认证 、 权和 计费 、 授 编号 与编址 、 MC设备技 术要求 以及 互连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帧 中继的数字链 路连接鉴别( L 1 M P设 备 技 术 要 求 等 。 D C) 寻址 功 能可 允许 单个 中继 接 入 设 备与 上 千个 接 入 设备 通信 。 本地 管 其 27 关于 MP S传送话音 ( o L 技术 的研究。 . L V MP S) 理接 口( MI L ) 可大大简化帧中继 网的配置和管理。⑤局域网(AN) L 与 28 关于 电子政府、 . 企业 的信息化和 运营发展模 式的网络化、 网 广域 网( N) WA 的高速连 接iAN与 L _ I AN的互联 :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 格技术 的大量应用 、集 中计算以及企业的协同工作对数据网络 的影 计/ 制造文件的传送、 图像查询以及 图像监视、 会议 电视等。 响 的研 究等 等 。 1 无 线数 据 通 信 的 应 用 无 线 数 据 通 信 也 称 为移 动 数 据 通 信 。 . 2 数 据 通 信 现 已成 为 当代 通 信 发 展 的 主 导 力 量 之 一 , 望 未来 , 展 数 它 的业 务 范 围 很 广 , 有着 广泛 的应 用 。 也 据 将 以更 高 的速 率 、 更广 的覆 盖 范 围 向前 发 展 , 以达 到 更 大范 围的 数 121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 移动 数据通信 的业务 , .. 通 据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领域中的各项技术 , 如无线数据通信业务、 卫 常分为基本数据 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 :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 星数据通信业务 、多媒体通信业务等也将不断的完善 ,应用 日渐广 电子 信 箱 、 真 、 息 广 播 、 域 网( AN) 入 等 。 用 业 务 的 应 用 有 泛 。 此 外 , 据 通 信 与 图 像 通 信 、 音 通 信 的 结 合 ( 媒 体 化 ) 使 数 传 信 局 L 接 专 数 话 多 将 个人移动数据通信 、 算机 辅助调度 、 、 舰 队管理 、 P 计 车 船、 G S汽 车卫 据 通 信 的发 展 迈 上 一 个 新 的 台 阶 。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技术。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类型、协议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介质相互连接形成的系统。
其核心功能是实现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协议三个部分。
硬件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而协议则是规定数据传输方式和格式的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 网络硬件:包括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它们是网络中数据传输和处理的物理基础。
2. 网络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它们负责网络的运行和管理。
3. 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规则,确保数据正确、高效地在网络中流动。
三、计算机网络的类型1. 局域网(LAN):覆盖范围较小,通常局限于一个建筑物或校园内,数据传输速率高。
2. 广域网(WAN):覆盖范围广,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全球,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3. 城域网(MAN):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
四、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物理层协议:定义了电气信号、光信号等物理传输介质的标准。
2. 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协议,负责在相邻节点间传输数据帧。
3. 网络层协议:如IP协议,负责在网络中选择数据传输路径。
4. 传输层协议:如TCP和UDP,负责在网络中建立连接和数据传输。
5. 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通信服务。
五、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 数据通信: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2. 远程访问: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服务器上的资源。
3.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进行商品的在线交易和支付。
W5100在DSP远程以太网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W5100在DSP远程以太网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邹依依;郭灿新;黄成军;王瑶;江秀臣
【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
【年(卷),期】2008(21)8
【摘要】W5100是嵌入式以太网硬件协议栈芯片,它同时集TCP/IP协议栈、以太网MAC和PHY于一体,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文中描述了W5100的内部架构和寄存器设置方法,通过简易的编程操作,即可实现方便的以太网接入,省去了繁琐的以太网协议编写和调试步骤.以基于W5100与TMS320C6713的DSP远程以太网通信系统的设计为例,介绍了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接口方式、时序,以及程序实现等.
【总页数】3页(P20-21,23)
【作者】邹依依;郭灿新;黄成军;王瑶;江秀臣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W5100在远程电力质量监测设备中的应用 [J], 于春雪
2.多核DSP的以太网远程程序加载方法 [J], 陈晶华;赵鹤鸣;邵雷
3.嵌入式Modem MT5600在远程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J], 熊育信
4.W5100在远程温度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J], 蒋峰
5.W5100在单片机实现以太网通信中的应用 [J], 陆扬;付斌;游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要点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要点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常用的一种标准框架,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过程。
该模型把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一种特定的功能,通过明确的接口和协议与相邻层次进行通信。
下面将介绍每个层次的基础知识及常见应用要点。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其主要功能是将比特流转化为物理信号,并在物理链路上传输。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传输速率、传输介质、信号编码和调制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递数据帧。
其中包括了分帧、物理寻址、差错检测等功能。
它还负责解决在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所遇到的问题。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WLAN)。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的网络。
其主要功能是为数据报文选取合适的路由和转发,实现跨网络的递送。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IP协议、路由选择和网络地址转换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组发送和接收数据,确保数据能够完整无误地到达目标。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管理和维护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会话连接。
其主要功能是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连接,以及管理会话中的同步和流量控制。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会话管理和会话同步等。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处理数据的格式和编码问题,以确保通信双方能够正确解释和解码数据。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等。
常见应用要点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摘要】数据通信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从数据通信的定义与发展、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各行业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数据通信的重要性在于实现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高效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发展机遇。
在各行业中,数据通信已经被广泛应用,如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会对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深入理解数据通信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将有助于把握时代脉搏,促进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数据通信、应用前景、发展趋势、技术特点、各行业应用、重要性、社会影响1. 引言1.1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数据通信是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连接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据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和进步。
从最初的有线电话到现在的移动网络,数据通信的形式和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多样。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在医疗领域,数据通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加快病人治疗的速度;在教育领域,数据通信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在线学习;在金融领域,数据通信可以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通信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未来,我们将看到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数据通信的发展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对数据通信技术的了解和运用,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这个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数据通信的定义与发展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通常通过网络或通信设备进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通信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据通信也越来越重要。
数据通信是指经过一定网络传输介质或通信链路传输数字或模拟信号的过程,涵盖了各种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技术,以及数据传输协议和网络管理等方面。
在今天的世界中,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之一。
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支持。
包括互联网、物联网、5G通信等数据通信技术,支持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数据通信就成为了这些设备之间传输信息的基础。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需要通过数据通信技术进行联网和信息传输,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家里的灯光、家电等设备的开关。
在智能交通方面,无人驾驶的出现也离不开数据通信技术的支持,交通流量识别、车辆位置跟踪等都离不开数据通信技术。
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据通信技术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智慧化的城市系统,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改善居民生活。
除此之外,数据通信技术还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商、金融、医疗等领域中。
通过数据通信,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进行跨境交易、在线支付、远程医疗等活动,使这些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领域能够更为高效和智能化。
总之,数据通信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5G通信技术的推进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将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数据通信技术将变得更为智能,能够更加精准地传递信息,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远程数据通讯网的实际应用研究

1 . 2 电 力 线 载 波 通信
P L C是以电力网为通信信道 , 实现数据传递和信 息交换。与其他通 信方式相 比, 可大大节省通信 网建设费用 。扩频通信 是信息时代三大高 技术通信手段之一, 具 有 窄 带 通 信 所 不 具 备 的优 良性 能 , 如抗干扰性强 ,
1 . 1 电话 专 线
采用 电话线拨号 , 在 附近没有 电话 交接箱的地方 , 需架设通信专缆 , 工程造价较高, 另外通信运行 费用 也较 高。数据传送速率 : 几百 b i t 到几 十k b i t , 通信距受 电信局限制 。
离4 0 m ) , 最远传输距离可达 l O k m( 速率 5 k b p s ) 。C A N节 点最多可达 1 1 0 个, 分成不同的优先级 , 可满足不 同实时要 求, 优先级最高的数据最 多可 在 1 3 4 L L s内得 到传输 。C A N采用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 。当多个节点向总 线 发送信息 出现冲 突时 , 优先 级低的节 点主动退 出, 而最高优 先级 的节 点不受影响, 继续传输数据 。C A N上节点在错误严重情况 下具有 自动关 闭输出功能, 以使 总线上其他节 点操作不受影响 。C A N通信 介质可为双 绞线、同轴 电缆或光纤 。C A N缺 点是成本较高 ,一 片 C A N控制芯片如
要 控 制 好 降 阻剂 的使 用 量 , 保 证 施 工 的经 济 性 。
2 . 3 构 建水 下接 地 网
2 . 4 将接 地 网的 面 积 进 行 扩 大
大 。在 某 些 偏 远 地 区 , 变 电站 周 围 的环 境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特 殊 性 , 土 壤 具 有 根据电阻公式 R = p L / S可知 ,增大接地 网的面积能够有效地 降低 电 很 高的 电阻率 , 这就从一定程度 上制约 了变 电站的泄流 能力 , 如 果遇到 阻。在增加接地网面积的过程 中, 电流 的分布均匀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 雷 雨高发季 节势必会影 响变 电站的正常工 作同时也带来 了较大 的安全 的影响 , 这时候降阻效果将会变得 不明显。在某些地区 由于土壤 的电阻 隐患。通过 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变 电站接地 网的泄流 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 率过高 , 即便是将接地 网的面积 进行 扩大也不能达到散流要求 。这 时候 进行防雷 设计与施工 , 让 变 电站能够保 持稳定 的工作 状态 , 让供 电系 统 就要采取另外的方式来对接地 网进 行改造, 以此来保证变 电站 的防雷效 能 够 正 常 运 作 。 果。通过对变 电站 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 , 找到土壤较少 或者没有 土壤的 低 电阻率 区域 , 将接地 网向此 处进 行延伸 , 与此同时加大 变电站 的接地 参考文献 尺寸, 另外可以接设长接地极或者在接地 网附近打 入长接地极都能够让 『 1 1 孙 雷, 王智 超. 变 电站接 地 网的 降 阻措施 f J 1 _ 黑龙 江科 技 信息 , 2 0 1 2 ( 3 5 ): 1 2 3 பைடு நூலகம்1 2 4. 变电站的降阻功效得 到进一步 的强化 。 【 2 ] 周 勇. 浅谈变 电站接地 网电阻偏高的原因及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J 】 . 广 2 . 5 采 用成 套 接 地 模 块
数据通信技术详解

数据通信技术详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手机上的短信到互联网的普及,数据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输媒介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传输媒介将这些信号传输到目的地,然后再将信号转换回信息。
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编码、调制、传输和解调等过程。
在数据通信中,信号的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和多进制编码。
二进制编码将信息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电信号,而多进制编码则将信息转换为由多个不同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编码的目的是为了在传输过程中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调制是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幅度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来表示信息,频率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表示信息,相位调制是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表示信息。
调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传输媒介和传输距离。
传输是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传输媒介传输到目的地的过程。
常见的传输媒介包括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等。
不同的传输媒介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如带宽、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
传输的目的是为了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解调是将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息的过程。
解调的过程与调制的过程相反,通过对信号的幅度、频率或者相位进行解调,将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
解调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噪声和失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数据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互联网通信互联网通信是数据通信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等方式进行远程通信。
数据通信原理及安全应用技术

数据通信原理及安全应用技术发布时间:2021-12-29T09:09:51.38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马强[导读] 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本文对数据通信原理及其安全应用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马强天津智导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110摘要: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本文对数据通信原理及其安全应用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数据通信,网络协议,安全1、数据通信的原理1.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分为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1.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为了实现数据通信,必须进行数据传输,即将位于一地的数据源发出的数据信息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地数据接收设备。
数据终端DTE 有分组型终端( PT)和非分组型终端( NPT)两大类。
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 ( 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 PABX) 、可视图文接入设备( V AP)、局域网( 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
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 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 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
2、数据通信的网络协议2.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

I G I T C W技术 应用Technology Application116DIGITCW2024.04无线数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最初的无线电波到现代的高频宽带网络,这一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远距离数据通信方面,无线数传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多样的应用场景。
由于其灵活性和覆盖范围,这种技术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多种远距离数据传输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依次阐述无线数传技术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在远距离通信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1 无线数传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数传技术从早期的无线电波传播到现代的高速数据通信,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里程碑。
在20世纪初,无线电波主要用于语音和电码通信,其基础技术主要包括振荡器和调谐电路。
进入1990年代后,无线通信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
第一代(1G )主要用于模拟语音通信,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起始;第二代(2G )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标志着无线数传技术进入数字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等标准开始广泛应用。
第三代(3G )和第四代(4G )网络则重点在于提供高速的数据服务。
例如,4G Long-Term Evolution 能提供高达100 Mbps 的下载速率,其频谱效率甚至可以达到5 bps/Hz 。
第五代(5G )网络通过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减少延迟,使实时数据流和物联网应用成为可能。
除了地面网络外,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道卫星网络如Starlink ,也开始能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数据服务。
整体而言,无线数传技术已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到支持各种高速数据应用,且覆盖范围从地面到太空大大拓展。
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高频率和大数据量传输的能力。
通常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使用高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如微波频段和毫米波频段,这有助于实现大数据量的高速传输。
例如,按照Shannon 公式,信道容量C 与带宽B 和信噪比S /N 成正比,即:(1)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魏启明(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微波传输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文章研究了无线数传技术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使用LoRa模块实现手机远程控制

如何使用LoRa模块实现手机远程控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物联网连接了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使它们能够互相通信和协作。
而LoRa模块作为一种便捷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LoRa模块实现手机远程控制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方案。
LoRa(Long Range)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它专为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LoRa模块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同时具备低功耗和长传输距离的特点,这使得它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远程控制是物联网应用中常见而重要的功能之一。
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各种设备进行操作和监控。
比如,当你外出时想要打开家中的空调或者监控家中的情况,只需要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就可以轻松实现。
而LoRa模块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手机远程控制的应用场景。
实现手机远程控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通信、远程数据传输和手机应用程序开发。
首先,对于需要控制的设备,需要接入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相关的环境信息或设备状态。
传感器可以通过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
其次,无线通信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手机端的关键,LoRa模块的高传输距离和低功耗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然后,远程数据传输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从设备端传输到云端的过程,可通过搭建云平台或物联网平台实现。
最后,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是实现远程控制的关键,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与设备进行交互,实现控制和监控等功能。
LoRa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频率扩频技术,它通过在较长的时间内发送较低的传输速率来达到远距离传输的效果。
LoRa模块采用的是双向通信模式,可以同时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LoRa模块一般包括射频模块和微控制器,射频模块用于无线通信,微控制器用于处理数据和控制设备。
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孙博(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陕西西安710032)应用科技(摘要】随着局域网服务区域的扩大,对远程教据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种关键技术在远程数据通信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基于移动公网的远程数据通信技术、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利用T C P/I P协议进行通信的优势。
(舅;镩阙]G pR s;cD M A;TcP/I P1基于移动公网的远程数据通信移动公网的覆盖范围愈来愈大,提供的信息服务也愈来愈多,例如基本的数传(dat a)、短信(s m s),还有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的G SM—G PR S、C D M A lⅪ利用电信部门现有的稳定的可靠的网络,实现用户信息的广泛覆盖、轻松传输,具有无建网成本、功耗低、价格低等优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明智选择。
1.1G P R_SG P R 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 e ner a IP a c ket Radi oS e rvi c e)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
G PR S与现有的G S 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 S 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 P R S是~种分组交换系统。
因此,G 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这—特点正适合大多数移动互联的应用。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公司(C M C C)建成的G PR S网络,在采用编码方式为CS一4、且无线环境良好,信道充足的情况下,支持的理论最高速率为1712kb ps。
G PR S在达到理论最高值1712kbps时,己经完全可以支持~些多媒体图像传输业务等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应用业务,但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受网络编码方式和终端支持的因素影响。
现在用户的接^速度大概在30kbps一40kbps,在使用数据加速系统后,速率体现大概在60kbps~80kbps左右。
G PR S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数据通信是指通过一定的传输介质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来,数据通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数据通信在互联网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比如在线购物、在线支付、社交媒体等。
数据通信技术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各种信息能够快速传输和交流,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未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数据通信将在互联网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次,数据通信在智能交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交通事故频发。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车联网等。
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此外,数据通信在医疗领域中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电子病历、智能医疗设备等越来越普及。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使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远程会诊,减少交通和时间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同时,数据通信还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最后,数据通信在工业生产领域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4.0的兴起,工厂开始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
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在各个环节中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和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数据通信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互联网、智能交通、医疗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加便利、高效和智能化的服务和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 (3)1.1 数据通信概念 (3)1.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1.3 数据通信协议与标准 (4)第2章传输介质与物理层技术 (4)2.1 传输介质概述 (4)2.2 有线传输介质 (4)2.2.1 双绞线 (4)2.2.2 同轴电缆 (5)2.2.3 光纤 (5)2.3 无线传输介质 (5)2.3.1 无线局域网 (5)2.3.2 蓝牙 (5)2.3.3 无线广域网 (5)2.4 物理层设备与接口 (5)2.4.1 串行接口 (5)2.4.2 并行接口 (5)2.4.3 物理层设备 (5)2.4.4 网络接口卡(NIC) (6)第3章数据链路层技术 (6)3.1 数据链路层服务 (6)3.1.1 帧定界与帧同步 (6)3.1.2 流控制 (6)3.1.3 差错控制 (6)3.1.4 寻址 (6)3.1.5 介质访问控制 (6)3.2 错误检测与纠正 (6)3.2.1 奇偶校验 (7)3.2.2 循环冗余校验(CRC) (7)3.2.3 检验和 (7)3.2.4 纠错码 (7)3.3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7)3.3.1 流量控制 (7)3.3.2 拥塞控制 (7)3.4 数据链路层协议 (7)3.4.1 点对点协议(PPP) (7)3.4.2 帧中继(Frame Relay) (7)3.4.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8)3.4.4 互联网数据包交换(IPX) (8)3.4.5 传输驱动接口(TDI) (8)第4章网络层技术 (8)4.1 网络层概述 (8)4.2 路由选择算法 (8)4.3 路由协议 (9)4.4 网络层设备与互联 (9)第5章传输层技术 (9)5.1 传输层服务 (9)5.2 TCP协议 (9)5.3 UDP协议 (10)5.4 传输层安全 (10)第6章应用层技术 (11)6.1 应用层协议 (11)6.1.1 HTTP协议 (11)6.1.2 FTP协议 (11)6.1.3 SMTP协议 (11)6.1.4 DNS协议 (11)6.2 常见应用层服务 (11)6.2.1 Web服务 (11)6.2.2 文件传输服务 (11)6.2.3 邮件服务 (12)6.2.4 网络会议与即时通讯服务 (12)6.3 应用层安全 (12)6.3.1 加密技术 (12)6.3.2 认证与授权 (12)6.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2)6.3.4 应用层安全协议 (12)第7章网络管理技术 (12)7.1 网络管理概述 (12)7.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7.3 SNMP协议 (13)7.4 网络管理工具 (13)第8章数据通信安全 (14)8.1 数据加密技术 (14)8.1.1 加密算法 (14)8.1.2 加密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4)8.2 认证与授权 (14)8.2.1 认证技术 (14)8.2.2 授权技术 (14)8.2.3 认证与授权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4)8.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4)8.3.1 防火墙技术 (15)8.3.2 入侵检测技术 (15)8.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5)8.4 VPN技术 (15)8.4.1 VPN技术原理 (15)8.4.2 VPN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5)第9章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15)9.1 无线通信概述 (15)9.2 无线局域网技术 (15)9.2.1 无线局域网基本概念 (15)9.2.2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 (16)9.2.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 (16)9.3 无线城域网技术 (16)9.3.1 无线城域网基本概念 (16)9.3.2 无线城域网标准与技术 (16)9.3.3 无线城域网的应用 (16)9.4 移动通信技术 (16)9.4.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6)9.4.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6)9.4.3 5G移动通信技术 (17)第10章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0.1 5G技术 (17)10.2 物联网技术 (17)10.3 边缘计算 (17)10.4 未来数据通信技术展望 (17)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1.1 数据通信概念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源点传输到目的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数据的发送、传输和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NBUS
A、CAN为多主工作方式,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 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不分主从。 B、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MBPS(此时通信距离40M) C、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0KM(速率5KBPS) D、CAN节点最多可达110个。 E、CAN上节点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优 先级最高的数据最多可在134uS内得到传输。 F、CAN采用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当多个节点向总线发送信息 出现冲突时,优先级低的节点主动退出,而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可 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 G、CAN上节点在错误严重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 总线上其它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 H、CAN的通信介质可为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I、CAN的缺点成本较高,一片CAN控制芯片如:SJA1000 约20 元。
异步串口
• RS-422 由 RS-232 发展而来。为改进 RS-232 通信距离短、速度低 的缺点, RS-422 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 10Mbit/s, 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 10 个接收器。 RS-422 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RS-422 的最大 传输距离为 4000 英尺(约 1200 米),最大传输速率为 10Mb/s 。 其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 ,在 100kb/s 速率以下,才可 能达到最大传输距离。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 一般 100 米长的双绞线上 所能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仅为 1Mb/s 。
• 为扩展应用范围, EIA 在 RS-422 的基础上制定了 RS-485 标准,增 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通常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至上千米时, 广泛采用 RS-485 收发器。RS-485 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 即在发送端,驱动器将 TTL 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输出;在接收端, 接 收器将差分信号变成 TTL 电平,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加上接收器具有高的灵敏度,能检测低达 200mV 的电压,故数据传 输可达千米以外。
性能比较
电流环通信
电流环是一种非正式的串行通信标准。
它以电流流过通信环路表示数据信号的传递 (逻辑1),无电流为空号(逻辑0),在接收端 由光电耦合器件将电流还原为处理器可以 读的电平信号。
由于电流环方式是通过环路中电流的有无来 表示逻辑值“1”和“0”,而不是用电平的高 低表示逻辑值,加上在收发二端采用光电 隔离技术,因此与电平方式相比,具有明 显的优点:信号不易衰减、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最大可达几千米。
并行与串行通信
• 计算机与外设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常有两种方式:并行 通信和串行通信。
• 并行通信指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并行方式传输数据速度 快,但占用的通信线多,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随距离的增加 而下降,只适用于近距离的数据传送。
• 串行通信是指在单根数据线上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送。 发送过程中,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再发送第二个,依此类 推。接受数据时,每次从单根数据线上一位一位地依次接 受,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在远距离数据通信中, 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它具有占用通信线少、成本低等 优点。
常用并行总线
• 单片机的三总线(8080总线、6800总线) • ISA插槽是基于ISA总线(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 的扩展插槽,其工作频率为8MHz左右,为 16位插槽,最大传输率16MB/sec
•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传输带宽达到133MB/s(33MHz * 32bit/s), 或者266MB/s(66MHz * 32bit/s).
现场总线
• PATA 硬盘并口接口规范
串行替代并行
• 早期微控制器系统由于主频不高,所以,在需要 高速数据传输的时候,通常使用并行方式,在主 频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位宽的扩展提高总的数据 传输率。
• 并行总线位宽的增加就以为着连接线的增加,在 多个设备连接时PCB的设计将是巨大的挑战,所 以很难扩展过多的设备。而且太多的布线互相之 间的干扰也制约着频率的提高。
远程数据通信及其应用
一、远程数据通信 远程数据通信分有线和无线两种。
有线方式主要有:RS232、RS485、RS422、电流 环、CANBUS或其他数据总线、TCP\IP网络通信,电 力载波;
无线方式主要有:专用数传电台、开放频段遥控模 块和数传模块、公用GSM或CDMA网络。
异步串口
• 目前 RS-232 是 PC 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 行接口。 RS-232 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信中增加 通信距离的单端标准。 RS-232 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 所谓单端通信。典型的 RS-232 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 +5 ~ +15V , 负电平在 -5 ~ -15V 电平。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 TTL 电平,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 TTL 电平到 RS-232 电平再返回 TTL 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 +3 ~ +12V 与 -3 ~ -12V 。 RS-232 是为点 对点(即只 用一对收、发设备 )通信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 3 ~ 7k Ω 。由于 RS-232 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 2V 至 3 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 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 30 米,最高速率为 20kb/s 。
• 串行总线在全面替代并行总线
串行替代并行
PATA硬盘并口接口规范 SATA串行高级技术附件
PCI
PCIE
USB: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 缩写
IEEE1394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主要优势就 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的16X 2.0版本可达到 10GB/s,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