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积极现象。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了解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通胀压力和治理通货膨胀。

首先,就我国目前的通胀而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内方面

1.货币超发

从通胀的定义出发(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不难得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2008年,为应对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我国央行超发了43万亿的货币。这大大的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目前我国的M2(广义货币)的发行量约为实体经济的需要的货币量的2倍。而且,2011年央行的货币增幅依然维持在16%左右。由此可以断言,通胀会成为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内经济面的一种常态。

2.成本推进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教授统计,2003―200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收入水平也必然发生变化。据统计,农民工实际工资每年增长率达10.2%。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范围内的民工荒就是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表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开始上涨。工资上涨之后,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品价格的提高随即传递到CPI上。

(二)国际方面

全球四大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充裕。美国走出金融危机靠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应对泡沫崩溃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付强震用的依然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宗商品是用美元来计价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升,最明显的例子是石油。原油价格的上涨与CPI之间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而原油价格上升已经推动全球相关产品价格上升,如日化品等相关原材料价格大幅跳升,从去年底至今上升50%左右。

其次,我国此次的通货膨胀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央行的信用泛滥引起的。2009年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自2009年年初起逐月加快,到11月末,两者增速分别达到34.6%和29.7%,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高峰。从信贷增长情况看,全年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新增贷款达到9.59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比上年多增4.69万亿,是2007年新增贷款3.64万亿元的2.63 倍。

再次,货币和信贷的高速增长,为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是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负面作用。正因为如此,从去年10月起,中央银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步回收市场流动性。在货币市场操作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停滞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12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开始回落,M1和M2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了2.25和2.02个百分点,

降至32.35%和27.68%。尽管如此,仍然比2009年年末分别高出23.29和9.86个百分点。

最后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这种局面是是汇率体制与机制欠灵活所致。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再加上我国实行银行结汇制,以及以稳定汇率为目标,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大量收购外汇作为国家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而且随着国外净资产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以及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的上升,国外净资产的增长对基础货币增长已经具有了支配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