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谈作文

合集下载

对联趣事作文500字

对联趣事作文500字

对联趣事作文500字
对联趣事。

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家门口贴上的对联了。

记得那年,
邻居家的小明看到我家对联后,一脸崇拜地问,“这字写得真好看,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得意地解释给他听,他眼睛一亮,说,“我
也能写!”然后他跑去拿来笔和纸,花了半天时间,写出了一个超
级搞笑的对联,我们看了都笑翻了。

对联这东西,真的是高手在民间啊!那次村里的对联大赛,简
直是一场盛宴!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绝活,有的深沉,有的搞笑,看
得我眼花缭乱。

最后,一个大叔凭借一副充满哲理的对联赢得了全
场喝彩,真是太牛了!
有时候,对联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剂心灵鸡汤。

当我心情不好的
时候,我就会写一些鼓励自己的对联,比如“山高人为峰,路远脚
为程”,看到这些字,我就觉得充满力量,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对联,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有时候,为了想出一个完美的下联,我得绞尽脑汁,甚至饭都顾不上吃。

但当我终于想出那个绝妙的句
子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比吃了顿大餐还满足!
对联,就像是生活中的小调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无论是搞笑的、深沉的、还是励志的,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两幅春联引发的趣谈

两幅春联引发的趣谈

马上写新春两幅春联引出的趣话文//杨远煌我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湖区的一个大队。

我住的那个大队有很大一部分是石杨何三姓的人家,那个老地名叫石杨湾或者石杨河,音同石杨何,一语双关。

后来,这里叫了石杨村。

这里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了。

那年月虽然物质贫乏,但是,很多事情通过口头传播却保留好长的时间。

我小的时候有这样的两则春联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位姓杨的地主,他的家门口挂着一块黑牌,黑牌上写着守法公约。

挨批斗是常有的事。

我在大队小学读书亲眼见过两幅画,是专门画的批判地主的。

两幅画的颜色、形象我不是很记得了,但是,那两幅画的主题我是记得的。

一副是:地主到小队的田间偷红花草被群众发现追赶,地主只顾逃跑,连头戴的草帽都跑飞了。

还有一副是:地主使役小队里的耕牛给小队耕田记工分的。

地主有了赶时间多挣工分,耕一梨丢一梨。

如果说两幅画是我亲眼所见,我还耳朵听说的地主挨斗的事。

那一年的春节,地主家贴了一副春联,春联中的横披是:过过新年放炮。

有人将地主揪去批斗,质问地主:大过年的你放什么炮啊,你用的什么心?地主哪里回答的了。

另一副春联的故事是这样的。

何姓的有一位农民虽然在家种地,但是,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还有点才气,口头的名气还是有一点的。

这年春节他家大门上贴了这样的一副春联:材多米多不如日多多多节点约儿小女小一家老小小小过个年这幅春联被我们当地传为佳话。

那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孩子比现在的家庭多得多,那是,农家烧火做饭用的是材灶,物质虽然贫乏,过日子比现在紧得多,但是,人们的春节过得还是有条不紊的。

通过这两幅对联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特色。

关于对对联的作文锦集7篇

关于对对联的作文锦集7篇

关于对对联的作文锦集7篇对对联的作文篇1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我们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联学问讲座。

首先老师让我们说出一些名对联,并且解释它们的意思。

然后老师给我们讲解并描述贴对联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去了一个叫陈蔡的地方,带的干粮吃完了,便叫弟子子贡去向一个叫范旦的人借粮食。

范旦让孔子说一句话,必需将“好坏多少高兴恼”用上。

孔子便说:“天地之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高兴,还时恼。

”于是范旦就把一桶米给孔子。

后来范旦叫孔子还它的米,可孔子怎么也装不满一桶米。

孔子为了面子,只好对他说:“以后只要你们观察门上贴着对联的人家,便可以去要米。

”孔子回去后,又对读书人说:“以后,凡是读书人,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要是有乞丐讨上门来,要尽量施舍。

”后来,贴对联就被传到了今日。

最终,老师让同学们自出自对,自编对联,看哪位同学编得好。

同学们编了很多好对联。

有一个拆字合字联:踩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座山。

我感觉这幅对联写得真好,细细品尝“踩破磊桥三块石”这句话把磊子分成了三块石,“磊”字是由三个石组成。

“分开出路两座山”这句话把“出”字分成了两个山,“出”字不就是两个“山”字磊在一块的吗?真妙!不仅有拆合字联,还有意境联呢:“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这幅对联让人走进诗的意境。

在夜晚,轻风呼呼地吹着,令人神清气爽,海边柳树的枝条轻轻地摩挲着堤岸,皎洁的月光使安静的夜晚变得更加淡清。

那寒梅在风中傲立着,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傲气。

多么美的意境呀!不知不觉欢乐的时间过去了。

这次对联学问讲座不但让我明白贴对联的故事,而且知道了怎样对对联。

我盼望这样的活动多进行,使我们多了解课外学问。

对对联的作文篇2今日是大年三十,我吃过早饭就去写对联。

首先,我拿起书本,在拿几张报纸,最终再拿笔墨,就照着书上的字,在报纸上练:“春”字。

开头我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是我还是在练,最终,我最终把春字练得特别好,爸爸妈妈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到了下午,我开头写对联了。

趣谈春联作文400字

趣谈春联作文400字

趣谈春联作文400字案例一:“哦,快来看呀,贴春联了哟!我打开门看,原来是隔壁小妹妹家正在贴春联。

我进屋问爸爸:“爸爸,我们家什么时候贴春联?”爸爸说:“别着急。

”只见爸爸拿来一张大红纸、笔墨,拿起笔,想都没想,挥笔就写:以夜继日笑洒热汗千滴,沐雨栉风喜建广厦万间。

因为爸爸是个建筑师,三句话离不开本行。

“真有意思,我也想写。

"”我征求爸爸的意见。

爸爸笑着说:“怎么不行?快去拿材料过来写。

"我飞快地拿来纸、笔墨,可是写什么好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鸡年过了是狗年,狗年过完是猪年。

”爸爸妈妈看了,捧腹大笑,泪水都出来了,说:“你真是异想天开。

”爸爸又说:“这绝对不能贴在大门口,别人见了会笑话的。

“顿时,我心里有点失落。

忽然,我又想了一个好主意:“咱家不是有很多大衣柜吗?把它贴在衣柜门上,不就行了嘛!”爸爸听了,毫不犹豫地说:“好。

就贴在我房间的衣柜上。

"我乐滋滋地贴春联了!写春联多有趣啊!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真的爱上它啦!案例二:在小年的时候,我就问爸爸啥时候贴春联呀?爸爸说:“大年三十。

”“那是不过年了吗?”“对,就要过年贴对联,要不然太早就有可能被撕掉、被刮掉。

”“哦。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我5点钟就醒了,吵着爸爸起来贴春联。

爸爸拿起一些面,一些水,再一搅拌,成了面糊。

爸爸拍了拍手,说:“好了,涂吧!”“用……用这个涂。

”我一脸疑问,说着指着面糊。

“对。

今年咱改革改革,不用胶水。

”这倒有趣。

我拿起刷子开始在春联背面涂。

我看那面糊又稀又软的,心想应该不粘手吧,于是摸了一下,真的不粘手,可是一会面糊干了,全粘手上了。

看来,真比胶水粘性好。

我刷好了一边的春联,就和老爸去贴。

父子配合,成功贴好了一边。

我又开始刷了,又开始贴了,而且一遍比一遍快、熟。

到了贴最后的“福”了。

这“福”是正帖还是倒着贴呢?我赞同把“福”倒着贴,因为‘福到了’。

但爸爸却和我相反,赞同正着贴,因为‘福挣了’。

对联趣事作文

对联趣事作文

对联趣事作文
大年初一清晨,我被隔壁爷爷家传来的热火朝天的吵闹声吵醒了。

原来是他们一家人正在门口热烈地讨论着对联的写法和含义呢!
爷爷满头银丝,正拄着手杖跟儿子们争论不休。

"你们年轻人怎么这么木讷,怎能把'金玉满堂'给写错了?!"他气呼呼地说。

儿子们则一脸狡黠地反驳:"爸,您老人家也太过时了吧?现在可是新时代,咱们得与时俱进啊!"
我看着这热闹的一幕,禁不住偷笑起来。

对于农村人来说,过年贴对联可是一件大事儿。

对联里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往往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爷爷一边嘟囔着"狗嘴吐不出象牙"一边费力地在门框上贴好了那副振振有词的对联。

大家围拢过来,对着那赫然醒目的红色春联,你一言我一语,笑语喧哗。

看着这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我不禁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的关系。

或许,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而那副赤红的对联,则见证了一家人的喜庆和幸福。

贴对联趣事作文

贴对联趣事作文

贴对联趣事作文作文一。

过新年啦,贴对联可有趣啦。

我家的对联可好看了,红红的纸,上面写着大大的字。

爸爸拿着对联,我拿着浆糊。

我把浆糊涂在门上,涂得歪歪扭扭的,像一条小蛇在爬。

爸爸笑着说我是小迷糊。

我和爸爸贴横批的时候,风呼呼地吹。

横批就像个调皮的娃娃,一会儿往左跑,一会儿往右跑。

我和爸爸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横批贴好。

贴完对联,我看着红红的门,心里可高兴了。

感觉新年的喜气都被这对联带了进来,家里一下子就有了浓浓的年味。

作文二。

新年到了,贴对联是件好玩的事。

我和爷爷一起贴对联。

爷爷把对联展开,我一看,上面的字像一个个小士兵,整整齐齐的。

我端着小盆子,里面装着米糊,这就是我们的“胶水”。

我在对联背面刷米糊的时候,不小心把米糊弄到手背上了,黏黏的,像有小虫子在手上爬。

我和爷爷先贴上联,我在下面扶着,爷爷在上面贴。

爷爷贴歪了一点,我大声说:“爷爷歪啦。

”爷爷就调整了一下。

下联就顺利多了。

贴完后,我站远一看,红红的对联在门上,就像给门穿上了新衣服,真好看,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作文三。

每到过年,贴对联就有好多趣事。

记得那次,我和妈妈去贴对联。

对联的纸特别红,红得像火一样。

我们用胶带贴对联。

我负责剪胶带,妈妈贴。

我剪胶带的时候,剪得长短不一。

有的太短了,妈妈刚贴上就掉了下来,妈妈就笑着说我是小粗心。

后来我就慢慢剪得长一点了。

在贴福字的时候,我想把福字倒着贴,妈妈问我为啥。

我说福倒了就是福到了呀。

妈妈夸我聪明。

贴完对联,整个家都变得喜气洋洋的,我在屋子里跑来跑去,特别开心,就像自己做了一件超级伟大的事呢。

趣谈春联作文

趣谈春联作文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

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

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

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篇二:贴春联作文贴春联过年了!过年了!新年的脚步终于临近了,它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大街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

有趣对联作文集锦

有趣对联作文集锦

有趣对联作文集锦第1篇有趣的对联作文400字今天我看见了一副有趣的对联。

宋代吕蒙正对贫富不均的世道非常痛恨,每逢春节,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有一年,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只有两个字:南北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意思,爸爸提醒我说:“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上下联的被字数一般是五,七,九,十一等单数,横批为四个字,你看它的上下联差了什么?”我说:“上联差一个一字,下联差一个十字。

”爸爸又说:“十是不是和食同音,那么一呢?”我心想,一不是和衣服的衣同音吗?缺了一个“衣”少了一个“食”,不就是缺衣少食吗!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是缺衣少食!是缺衣少食!!我又看了看下面的横批,心想,横批要四个字,怎么只有两个字?东西南北不是少了东西两个字吗?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说他家里没有东西!谁知盘中cuan,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吃的和穿的!第2篇有趣的`对联作文400字今天我看见了一副有趣的对联。

宋代吕蒙正对贫富不均的世道非常痛恨,每逢春节,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有一年,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只有两个字:南北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意思,爸爸提醒我说:“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上下联的被字数一般是五,七,九,十一等单数,横批为四个字,你看它的上下联差了什么?”我说:“上联差一个一字,下联差一个十字。

”爸爸又说:“十是不是和食同音,那么一呢?”我心想,一不是和衣服的衣同音吗?缺了一个“衣”少了一个“食”,不就是缺衣少食吗!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是缺衣少食!是缺衣少食!!我又看了看下面的横批,心想,横批要四个字,怎么只有两个字?东西南北不是少了东西两个字吗?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说他家里没有东西!谁知盘中cuan,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吃的和穿的!第3篇有趣的对联作文400字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当然要贴对联,希望明年过得更好。

奇趣对联之谜作文(小学六年级700字).doc

奇趣对联之谜作文(小学六年级700字).doc

奇趣对联之谜作文(小学六年级700字)
古时候,广东后主有一位精通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的学者。

结对在那个时候很流行,但是不管谁对,学者都可以配对。

因此,这位学者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广为人知。

他几乎所有的岁月都在附近城镇的人们面前写作。

当人们看到他时,称他为“神童学者”。

一时间,他成了“伦敦旭”的转世。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学者变得傲慢起来,觉得自己是今年京都大考的状元。

所以我收拾行李去北京参加考试。

在去野外的路上,我遇到了大雨。

我碰巧看到一座寺庙,就进去避雨。

三月三对联作文

三月三对联作文

三月三对联作文《三月三对联趣谈》嘿,三月三这个节日可真是有趣极了!在我们这儿,一到三月三,大街小巷就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这时候,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那些写对联的事儿啦。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张大爷,他可是我们这一片儿有名的“对联达人”。

每到三月三前夕,他就像个上足了发条的小闹钟一样,忙得不亦乐乎。

他家的小院子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对联创作基地”。

有一次我跑去张大爷家玩,一进院子,就看到他正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毛笔,皱着眉头在那儿琢磨呢。

桌子上摆满了红纸,那红得就像过年时的鞭炮纸似的,特别喜庆。

旁边还有个小墨盒,墨盒里的墨汁黑得发亮,就像黑夜的颜色。

我凑到跟前问:“张大爷,您这是写啥对联呢?”张大爷推了推老花镜,瞅了我一眼说:“哎呀,小家伙,这三月三啊,就得写点应景的对联。

我正想呢,这上联得有咱们三月三的特色。

”我就好奇地在旁边看着。

只见张大爷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在红纸上比划了几下,又摇摇头放下了。

过了一会儿,他像是突然有了灵感,嘴里嘟囔着:“有了有了。

”然后大笔一挥就写了上联:“三月初三,荠菜煮蛋香飘巷。

”嘿,我一看,还真挺有感觉的呢。

这荠菜煮蛋可是我们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每到这个时候,家里都会煮上一锅,那香味啊,真能飘满整个巷子。

我家奶奶煮的时候,我就守在锅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蛋,那荠菜的清香和蛋香混合在一起,直往鼻子里钻,馋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接着张大爷又开始琢磨下联了。

他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看看天,又看看周围的花草。

我也跟着着急起来,忍不住说:“张大爷,您快想啊。

”张大爷白了我一眼说:“你这小娃子,对联哪能那么快就想出来的。

”突然,张大爷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桌子前,又刷刷刷地写了下联:“春风初度,纸鸢飞天乐满庭。

”我仔细一读,觉得妙极了。

三月三的时候,春风暖洋洋的,大家都爱到外面去放风筝。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放风筝,那风筝在天上飞呀飞的,我在地上跑得气喘吁吁,可高兴了。

我手里紧紧地握着风筝线,就感觉自己像能控制天上的云朵似的。

用中国传统文化对联写一篇修作文三百字左右

用中国传统文化对联写一篇修作文三百字左右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

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

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

纪晓岚哈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巧对对联》这本书让我在100多条妙趣横生的对联故事中领略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

说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对联吧--
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个上联让纪晓岚对:“二碟豆。

”纪晓岚信口答道:“一瓯油。

”没想到乾隆改口说:“我说的是二蝶斗。

”纪晓岚哈哈大笑,也改了口:“我说的是一鸥游呀!”这叫谐音联。

有一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对子:“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无儿”。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家老两口有十个女儿,女儿俗称“千金”,十个“千金”就是“万金”;女婿在民间又被叫做“半子”,十个女婿正好就是“五子”。

这叫谜语联。

有一副对子很有气魄,“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

这说的是什么呢?这竟然是挂在一家眼镜店门口的对联。

对联一般上下字数一样多,可有一副却不对称。

坏蛋袁世凯死的时候,举国欢庆。

有一个人写了一副妙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有人提醒他:“上联袁世凯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是四个字,对不齐呀!”他解释道:“这就对了,袁世凯是对不起中国人民啊!"
我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不仅形式美,而且有哲理。

对联真有趣,希望我也能对出这么好的对子。

有趣的对对子作文

有趣的对对子作文

有趣的对对子作文有趣的对对子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对对子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对对子作文1对对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前几天,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鲁迅巧对对子的故事,我们也有点跃跃欲试了。

于是,我们在课余时间出对子,对对子。

当我们聚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仿佛来到了古代的中国,体验着传统的中国文化。

这不,我和几个同学又玩起了对对子,而且玩得热火朝天。

下课了,有的'同学三五成群,有的单兵作战,总会想出五花八门的对子。

马菲雅胸有成竹地说:“鸡冠花可以对狗尾草呀,它们都是植物。

”吴林蔓说:“荷叶亭可以对莲花台”。

我也不甘示弱,就说:“火龙果可以对水凤梨,它们都是水果,而且火对水,龙对风,果对梨,你们说怎么样呀?”大家纷纷赞扬道:“嗯,真是天衣无缝。

”一会儿,我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子:君子兰——女儿红。

大家捧腹大笑,说:“君子兰怎么会对女儿呀?”我辩解道:“君子对女儿,兰对红,多工整啊。

”“叮铃铃”,该上课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座位上,心里还放学了,妈妈来接我。

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们来对对子吧。

”妈妈应声答道:“好啊。

”于是,我就把我们在学校对过的对子说给妈妈听。

妈妈对的得心应手。

但当我说出“金龙”后,妈妈想了好一会儿,我从她的表情就看出来,她不会对这个对子,于是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金龙对……土鳖。

”哈哈哈……,我和妈妈笑得人仰马翻。

“妈妈,你怎么能对土鳖呢?”妈妈狡辩道:“五行中金对土嘛,龙和鳖都是海洋动物。

……”我们一边走一边对对子,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家。

对对子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而且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我真喜欢这有趣的智力游戏。

有趣的对对子作文2对对子就是对对联,一个人出上联或下联,由另一个人对下联或上联,这是一种文字智力游戏。

对联趣事作文500字

对联趣事作文500字

对联趣事作文500字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娱乐活动——对对联。

这不仅是文人墨客间的一种风雅游戏,更是一种集智慧与才思的文学形式。

今天,我就来讲讲我在对联中遇到的一件趣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爷爷出了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

我挠了挠头,仔细想了想,这是要形容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啊!我望着院子里盛开的花朵,灵光一闪,对出下联:“花海波澜蝶自忙”。

爷爷听后哈哈大笑,夸我对得妙,说这既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又与上联的意境相吻合。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愉快的对对联时光时,邻居小明跑了过来,他好奇地问我们在干什么。

我兴奋地把对联的事告诉了他,并把刚才的对联分享给他听。

小明也来了兴致,张口就说出上联:“日照香炉生紫烟”。

我一时被难住,陷入了沉思。

不多时,我眼睛一亮,对出了下联:“月照清河流金光”。

爷爷和小明齐声叫好,说这对联有白天的日出和夜晚的月色,相映成趣。

从那以后,对对联成了我们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让我们学会了许多成语和诗词,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和收获知识的喜悦。

关于对联趣谈

关于对联趣谈

对联趣谈关于对联趣谈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内容。

本文以一些古今名联为例,详细论述了对联中的艺术特色,深入发掘了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对联趣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民风民俗。

它可以说是诗词曲赋的余波,它比诗词曲赋更简明,更有神韵。

建筑与艺术,书法与文学,都在这里变得直观,变得具体。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为戏台题写过一副对联:二帝生,三王净,五伯七雄丑未耳,汉祖唐宗也称一时名角。

其中拜将封侯,不过扛旗打伞跑龙套;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几句乱弹。

此外咬文嚼字,总是沿街乞食耍猴儿。

这副对联,境界开阔,戏演的是历史,而历史也如戏:炎黄二帝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生角,夏禹、商汤、周武三王扮演了净角,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只能充当丑末的角色。

那汉高祖、唐太宗称得上名角。

其余的历史人物不过是充当扛旗、打伞、跑龙套的角色了;儒家经典《四书》《六经》是戏台上的念白和引子,诸子百家的言论是杂曲,李白杜甫的诗是唱词。

此外,那些咬文嚼字的文人,为了生活写写画画,这和沿街乞讨耍猴行骗的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副对联,话尽千古风流人物。

雄视历史,点化生活,有情有理。

对联,是一种民风民俗。

婚丧喜庆,开业典礼,各种类型的大小会议,都会张挂一下对联的。

对联是传统的。

它源于宋初期的后蜀。

最早的一副对联相传是蜀后主孟昶所作。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副对联简洁而有气势。

“新年”、“嘉节”、“余庆”、“长春”这些字眼,渲染出新年的吉祥喜庆。

但是,这副对联,对蜀后主来说,却是一个亡国的预言。

巧得很,宋朝灭后蜀后,新上任的成都太守姓吕,名“余庆”;宋太祖的诞辰就叫做“长春节”。

这位才子式的`后主为自己题写了一副人生谶语的对联。

对联是现代的。

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有一道让各省市出句对句的文艺节目。

西藏自治区出了个很妙的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是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

【参考文档】对联趣谈-word范文 (1页)

【参考文档】对联趣谈-word范文 (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对联趣谈北宋苏东坡少时曾自恃才高,于门口写一对子: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天,一白发老翁拿一本小书登门“求教”,苏轼竟不识书上的任何字。

于是羞惭,老翁去后,即改写了门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虽只加入四字,其意却大变。

苏轼终有惊人成就。

据说,一天苏轼访一友人和尚。

进门后他闻到鱼腥味,知鱼在罄中,便念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和尚随口对出: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就说:既然罄(庆)中有余(鱼),那就拿出来吧,两人大笑。

苏小妹、苏轼、佛印和尚泛舟江上。

妹见和尚将竹蒿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

和尚想到苏小妹前日井边打水情景即对出下联。

(小妹)和尚撑船,蒿打江心罗汉,(和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轼为试小妹才华曾出一对,句里有词牌三个,而小妹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而来竟灵机一动,说出下联。

(坡)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贵阳北关桥头有一副对联耐人寻味。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逢。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藏克家题联。

千载传佳话,一身系安危。

邯鄣吕仙祠黄梁梦亭有一对联别有趣味。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淄博蒲松龄故居,郭沫若题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苏州沧浪亭、梁苣林集句题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庐山简寂观、李笠翁题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说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

汤阴岳飞故里,岳府、吴雪樵题联。

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

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最新有关对对联的作文四篇精选

最新有关对对联的作文四篇精选

有关对对联的作文四篇今天我看见了一副有趣的对联。

宋代吕蒙正对贫富不均的世道非常痛恨,每逢春节,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有一年,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只有两个字:南北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意思,爸爸提醒我说:“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上下联的被字数一般是五,七,九,十一等单数,横批为四个字,你看它的上下联差了什么?〞我说:“上联差一个一字,下联差一个十字。

〞爸爸又说:“十是不是和食同音,那么一呢?〞我心想,一不是和衣服的衣同音吗?缺了一个“衣〞少了一个“食〞,不就是缺衣少食吗!我快乐地叫了起来:是缺衣少食!是缺衣少食!!我又看了看下面的横批,心想,横批要四个字,怎么只有两个字?东西南北不是少了东西两个字吗?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说他家里没有东西!谁知盘中cuan,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吃的和穿的!“今年春节看我的!〞我大声对家人们说。

当天晚上我就开始动手了。

我跑去书房,拿来墨汁,倒入砚台里。

这时,墨汁散发出的香味早已轻轻飘出,把正在看报的爷爷吸引了过来。

“诶呦,你在写对联呢吖!我跟你讲,我年轻的时候也写过对联。

我虽然没正经学过,但邻居来请我,我也不得不写呀……〞说到这,爷爷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不免也露出了得意而又灿烂的笑容。

我看到他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了,也很快乐,认真地听他昂着头,大声讲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但抬头一看表,发现时间已不早了。

爷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说:“我先去喝口茶,你,赶快写吧。

〞他迈着大步走回了书房,仿佛还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里。

我这才拿笔,准备开始写。

希望爸妈不要再像爷爷那样来打断我了。

我极其的照着字帖开始练习,又急急的往红对联纸上腾。

但写完一看才觉察了一个事实,这第一个字写的太丑了。

然而懊悔已经来不及,只能在下一个字上认真的好好写。

果然,静下心来后写出的字就是不一样。

我正想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时,在身后的白色地板上,突然映出了一个人,我又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怎么又是爷爷!他终于从年轻的回忆中醒了过来。

有趣的对联作文

有趣的对联作文

有趣的对联作文
•相关推荐
有趣的对联作文
对联起源于我国,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对联。

在清朝时期,对联在增强“海外关系”时曾传到了新加坡、越南、朝鲜等国家,当时便“火爆”全国,可想而知,对联的“电力”有多么的可怕。

在清朝时期,翰林院里有一个叫“纪晓岚”的人,他三十一岁才进了翰林院,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可是他才华横溢,幽默风趣,深得周围朋友的喜爱。

有一天,翰林院王翰林的.母亲过生日,特地邀请了纪晓岚,好让他为家里添几分“生机”。

吃过晚饭后,有人提意让纪晓岚作对联,他立马答应了,没等下人拿笔墨来,他便念到:“这个婆娘不是人。

”这下可不得了啦!全场人惊呆了,全部目瞪口呆地望着他,他这时又接了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这下大家的心可放下来了,可是纪晓岚似乎还没“闹”够,又张开了他那“乌鸦嘴”,念到:“生个儿子去做贼。

”这下玩笑可开大了,王翰林气得“吹胡子瞪眼”,纪晓岚一看大家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便笑着说道:“偷得蟠桃献母亲。

”大家这会儿看了看王翰林,似乎火气全消了,正在夸纪晓岚风趣呢!大家也笑了起来。

我也写了副对联,现在我也“献献丑”吧!真真假假真的假不了假假真真假的真不了横批:真真假假希望大家在空腹时,看我的对联哟!有趣的对联作文45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趣谈作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对联趣谈作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对联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

大家知道对联趣谈的作文怎么写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大家阅读。

一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的杰作。

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

"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对联"无疑在中国文学里占有一定的位置。

中国古代文人就是将对"对联"来显示自己水平的高低。

民间也把"对联"广泛地用在生活中:春节贴"春联";喜事有"喜联";丧事有"丧联";有的就连招聘女婿也要采用对"对联"的形式。

在不少文学作品和戏剧里都有关于对"对联"的故事。

"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苏小妹的"举手推开窗前月",如果不是大舅子苏东波暗中提示,把石子投入井水中。

秦少游就难以回答上"投石冲破井中天",也别想入洞房了。

要说对"对联"真正好的,我倒真佩服"诗圣"杜甫。

你看他的诗绝对在"
对仗"上工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太绝妙了。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字对数字,没有一点的含混。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们能对得这么好?原来,在读书时就有一"对课"。

具体是什么我也弄不太清楚,不过听说有一本书叫做"十三韵",其中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据说这就是学会"对仗"的基础。

关于对"对联"的趣事,倒是听过一些:
有一个故事讲,王安石去考举人,路途上碰到一家员外家在招亲。

只见门口挂一"走马灯",墙上有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灭马停步"。

告示上说,谁能对出下联就可招为女婿。

王安石看过,觉得很有意思,但因为着急赶考,就抄下来,继续赶路了。

巧得是,在考场上卷子发下来,竟有一下联要求对"上联"。

这下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隐身"。

王安石一看,大喜,马上把路上拣来的"上联"写上了。

考完试,归途中,王安石又用这幅"下联"去招了亲。

正在大办喜事时,报子来报,王安石中举。

王安石大喜,挥笔写下了"双喜字",据说现在广为流传的"双喜字"就是王安石留下来的。

当然这都是杜撰来的,大概当初王安石变法得罪了人,用此来糟改他吧!清朝"戊戌变法",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得到光绪皇帝的赞赏,光绪帝要亲自召见康有为。

康有为也因此名声大振,但有不少人对他看不起。

话说这一日,康有为从家乡广东海南县一路风尘赶往北京,路过安徽某县,县里住着一位退休在家的朝廷某大臣。

康有为就特意去拜访并问计于
他。

不想这个老人对康有为很不肖,认为康有为没什么真才实学,打算难上一难。

康有为到后,老人站在房间的台阶上张口出了一幅上联:
"四水江第一四方南第二先生来江南可是第一可是第二"。

老人将一幅刁钻的对联来考验康有为。

这幅对联的第一句是"四水江第一","四水"就是"江河湖海","江"占在第一位。

第二句"四方南第二"。

"四方"就是"东南西北","南"占在第二位上。

第三句"先生来江南",尊你一声先生,你来自"江南",这"江南二字又与第一、二句的"江"和"南"相对应,实在是妙。

而最后是问话:"可是第一可是第二"。

不但把问题提出来,而且又对应了前面的第一和第二。

这幅上联可为刁钻,尤其是如果你称自己是第一,则被认为自大,目无他人。

称第二则被认为你甘拜下风。

但康有为既然敢"公车上书",也不是等闲之辈,马上答出下联:"三教儒居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居前不敢居后"。

"三教"既是"儒、释、道","儒"是"居前"的。

"三才"既"天、地、人","人"当然"居后"。

自称"小子"表示对老人的尊重,说自己是"儒人"(读书人),不敢"居前"也不敢"居后"。

回答的简直是滴水不漏,"对仗"尤其工整。

并且用不敢"居前"和"居后"来化解了"第一"和"第二"的刁钻问题,表现得不卑不亢,恰到好处,也表示了对老人的尊敬。

于是,老人大喜,亲自走下台阶迎接康有为进屋,俸为上宾。

在民国期间的1937年,山西军阀阎锡山有一次来到江苏无锡,登上无锡的锡山,一时有感出了一幅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一时成为绝对,无人能对上来。

八年后,著名记者范长江随同陈毅到江苏天长县采访。

范突然来了灵感,将阎锡山的上联对出:"范长江到天长望长
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称:"妙!才子也!"
三十年代,在上海有人出了两幅对联。

一幅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正读、逆读都一样,也一时无人可对。

而另一幅是:"妙人儿倪家少女"。

此联更绝,"妙"拆开是"少女","人儿"合起来是"倪"。

到哪里去找合适的词呀?更是无人能对。

据说前一句后来有人对上了,而后一句至今无人以对,你是否要试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