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 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 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 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导学案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

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a)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②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⒁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

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

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月考专练

《虽有佳肴》专练 一基础知识 1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7.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8.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9.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链接中考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 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 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 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绘事后素。”()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答案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a)学.学半(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玉碗中心校周高林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存在,课外阅读处在很被动的境地中。通过对以上各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一一攻破,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改善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一、调查动因 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多样且发展均十分迅猛,但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源于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方法。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

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但可惜,这把金钥匙却被许多教育工作者遗弃在角落里,其现实实在令人担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学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与特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具备了一定鉴赏能力,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一、调查对象: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doc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请划两 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 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 ... 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 ... 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 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阅读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 ..()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 ..也() 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7.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嘉肴》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jiá)(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e)学学半(xiào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4.翻译下列句子。 A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了解它的好处。 B.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不清。 C.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

小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生阅读技巧 一.阅读基础知识 1.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大体过程是:读通文章→了解内容→分清段落→把握中心→体会写作。 2.分析文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文章,要弄清楚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达到这个目的,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注释,了解作品的写作年代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体会课后的练习,特别是一些思考性的问题。 3.阅读要“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4.阅读要学会问和比。要善于提问题,问题要提得恰当。有了问题之后自己和自己争论,然后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还要对字词句进行比较,“换一种表达方式行不行?为什么?”对同一事物在前后不同的条件下的表现作比较,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5.认真体会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透过文章的题目去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分析题目要弄清题目中每一个字的真正含义。 6.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摘录式、提纲式、心得式三种。 二.阅读的基本方法 1.怎样给文章分段?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按事物的类别分,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空行、小标题)。 2.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按照这几种方法概括:层意归纳法(将段落中各层意思连成句子),摘句归纳法(找中心句、过渡句),提问归纳法(对内容提问)。 3.怎样给段落划分层次?按连贯关系分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一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因果关系分层,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两种形式。按并列关系分层,各内容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按总分关系分层,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 4.怎样归纳主要内容?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段意归纳法,将各段意思连起来组成完整的句子。重点归纳法,只要抓住重点段落的意思,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就可以了。审题归纳法,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地组成一句话。摘句归纳法,找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补充一些词句连成一句完整的话。 5、怎样概括中心思想?可以学习这四种方法: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6.怎样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前要读懂想清楚,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什么内容。文章标题有这几种类型:以时间为题,以地点为题,以事件为题,以中心为题,以景物为题,以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为题。 7.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选材是否突出了中心,详略是否得当。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看看文章为表达中心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记叙顺序。有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如《飞夺泸定桥》)、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阅读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 ⒀}. ⒁.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划两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强也() ⑶学不可以已()⑷故木受绳则直()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专项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专项训练(一) (1)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bèi)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缘。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峰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

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āi):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shi),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1.注音或写汉字。 厌恶()疲bèi()悲āi()钥shi()2.“心不在焉”中“焉”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_画。下列

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篇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篇 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篇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 一天,它对大地说: 谁也没有我本领大。 夏天的太阳多热呀,像个大火球,可我能用我的手臂遮挡住炽热的光线,给那些走累了的过路人提供凉快的歇脚地方,我的枝杈还能为爱玩的年轻人来搭秋千,让他们愉快地荡来荡去大树越说越得意,它环视四周,讥笑房屋矮小,大地的低下,自认为伟大无比。 人们经常在它脚上浇水,在它树荫下点蜡烛,它把这些都看作是对它的崇拜。 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 天下雨了,人们为了躲避雨淋,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但它却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地摇晃,以示自己是那么了不起。 月夜里,当月亮透过大树的枝叶照到大地的时候,大树就说: 大地,你看看,月亮都是先由我来享受,然后才轮到你。 大地对它的无理挑衅根本不予理睬。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刮起了特大风暴。 大树一看,四周一片混乱,过路的人们四处跑个不停,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到它下面来避风雨。 小鸟也进了远处的房屋。 1 / 13

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但怕人讥笑,仍故作镇静,硬挺着腰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跟松动了。 它羞愧地对大地说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从此以后它不再也不敢吹嘘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空一切: ___________不知所措: 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讥笑()镇静()傲慢() 3、给最后一节空缺的地方加上标点。 4、回答问题。 (1)大树为什么目空一切?在短文中的大树是怎样目空一切的,请直接用直线画出来。 (2)大树因为什么羞愧了?(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5、给短文加个题目。 28 又是一场(chǎng chng )大雨过后,一辆载(zǎi zi )重汽车驶了过来。 司机想买点儿食品,他拖着疲惫的腿,急匆匆奔(bēn bn )向包子摊,可是,还没有接过包子,他突然栽倒在地,把包子摊碰翻了,热气腾腾的包子满地滚,吓得卖包子的老大娘连喊带叫。 这时,陆续跑过来好几个年轻人,围住了司机。

《虽有嘉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②害:妨碍,影响。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4分)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虽不琢以为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 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 (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 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 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2分)

巧用比较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5849354.html, 巧用比较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邱秋玲 来源:《师道·教研》2013年第11期 比较阅读,是指将阅读文本特征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理解、分析,使学生在对比中迅速、准确地提取信息,从社会背景、景物描写、表现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对课文展开解读。 一、促使小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特征 1. 交融性特征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道德、伦理、艺术、科技等多种方面,可以说是思想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综合体,并以此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知识网络,课本中选取的作品都可堪称经典之作,精彩篇章使人目不暇接。但是在鳞次栉比的作品中,在纵览全局的情况下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发现很多文章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具有交融之处,使学生感觉到纷繁的文章却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再见了,亲人》与《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两篇文章都是写送别的,虽然在时代背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物设置、情感表达等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就这两篇文章的主题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只有最可爱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怀念的人。”学生从比较出发,自然而然地找出交融作品中的特征。 2. 发散性特征 横向性比较阅读。这种比较阅读不但包括同一作品中人物的比较,还包括不同作品人物的比较。如《将相和》中的廉颇与蔺相如、秦王与赵王,在比较中更能凸显人物的鲜明特点。又如《丰碑》中的军需处长与《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都展现出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通过这两篇作品的比较阅读,能够使小学生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纵向性比较阅读。这种比较阅读可以从情感方面比较,如“山水情”(老舍《趵突泉》),“故乡情”(王鲁彦《我爱故乡的杨梅》)等。又如哲学思考方面的比较,从哲学思想方面比较,如《揠苗助长》的主观与客观,《惊弓之鸟》的原因和结果,《守株待兔》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掩耳盗铃》事物是客观存在等等。 3. 互补性特征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章内容主旨表达、内容剪裁、写法技巧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形成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体系。如《温暖》与《一夜的工作》都是对周总理这一人物进行叙述,但因为两篇文章在主题方面的差异,导致选材有所不同。《温暖》写经过一夜工作后的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对一位普通清洁工进行亲切

《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2.(1)旨:甘美(2)负:背 评分说明:(2分)每题1分。 13.(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评分说明:(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是故”“困”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B 15.D 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评分说明:(2分)围绕两文,言之有理即可。

《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小学生阅读专项训练

小学生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将相和》选段,回答问题。(15分)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 .......................... 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 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请在“——”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一定要细心考虑哟!(2分) 2、“廉”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1分)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请按要求在文中找句子。(2分) (1)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 (2)请用“——”划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5、请把“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1分) 6、仿照“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个句子的写法写一句话。(1分)

《虽有嘉肴》课内外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 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佳肴》练习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填空。 本文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 学.学半()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 ..也() 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⒀其.此之谓乎() 5.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重点难点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 个步骤和 个解题技巧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 和5个解题技巧 小学阅读理解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第一: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 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第二:摘句法 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第三: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四:联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