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3.中招考点识记课文生字词,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4.学情分析这首诗便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
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
教学中适合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还要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世界那奇幻的景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朗读课文,能写出重点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诗歌内容,描述赞颂之情。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学生查阅资料,掌握生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必须把握准文章大意,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化石中保存了古生物生命的信息,让我们窥见了一万年前神话般的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阅读张锋的《化石吟》,认识这些神奇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
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
其诗作被评为“第三代诗歌”。
(三)新课讲解(四)当堂训练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一个小动物的化石。
(用时3分钟)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或一处关键词。
(五)课堂总结用诗的语言诗的情感表现科学内容,节奏明快;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可说话的人来写,显得自然亲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示有关化石的知识;最后一节回应开头,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课题
化石吟
课型
新授
课时序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化石吟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思考,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
3、诗人为什么将这首诗题为“化石吟”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四、猜想
人类可中的知识,看图等。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补 救
4、恐龙的发掘历史。
5、解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音形义(读两遍)
2、先听读,后自由朗读,并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诗文题中“吟”含有什么意味?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诗歌结构有何特点?哪两节结构相近?起什么作用?
(5)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3、比比谁最快(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熟练程度)
三、研读赏析(合作、讨论)
1.诗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
2、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 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 画”是写人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化石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赏析诗歌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的能力。
2.理清诗歌结构,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体会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品赏诗歌的节奏、音韵、语言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化石吟》既是一篇科普文章,同时也具有现代诗的特点,这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一个考验。
为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还要注意对文体的把握。
诗歌往往是把抽象化语言,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进行描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将“抽象化的语言具体化”的训练。
教学难点:1、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2、品析鉴赏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教学设想:一课时。
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而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时,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学习这首诗,要注重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导入新课:(根据具体情况,自己选择)①多媒体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化石吟教学目的:1.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大意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一二节):引发读者的想象。
2.(三至六节):抒写遐思的内容。
3.(七节):回应一二节的内容。
㈡本诗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二、探究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写作重点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本诗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三、反复朗读总结固趣: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2.深入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在化石中,我国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恐龙化石了。
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某某),1938年,杨钟健、卞美年、王存义等在某某省禄丰盆地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中国早期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一发现奠定了中国恐龙研究的基础,禄丰龙成为国内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
某某红色盆地、某某禄丰盆地是恐龙最活跃之所。
先后发现20余个种属,分布于某某40余个县。
其间,在某某大山铺2800平方米的X围内采掘出的蜥脚类、翼龙类、蛇颈龙类、肉食类、鸟脚类、剑龙类等恐龙化石,且保存完好,是我国珍贵的恐龙化石宝库。
为此,某某建立了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某某恐龙博物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1课化石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感知诗歌内容。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新课:(展示鱼、树叶、始祖鸟、猛犸、恐龙等化石图片)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
2.各自练习诵读。
(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变化,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律美。
)如: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
4.每小组找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在朗读中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读的出色的进行表扬,给予掌声。
)5.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学生只要敢说,就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
)6.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骸.骨( ) 潜.行( ) 葱茏.( ) 卓.越( )海枯.( ) 裹.藏(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称赞而且佩服。
(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 )(草木)青翠茂盛。
( ) 奇异而虚幻。
(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歌曲《木鱼石的传说》中写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
1、听范读。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范读,大家要听清字音、节奏、重音和语调。
2、自由读。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节奏、重音和语调。
3、个别读。
请个别同学朗读,然后同学们评一评,看谁读的最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二十一课《化石吟》X锋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学习重、难点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X锋,笔名, 雨岩、风涛.某某某某人。
民盟成员。
1963年毕业于大学生物系。
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
译著《黑猩猩在召唤》《神秘的黑猿国》、《非洲动物猎奇》、《爱尔莎重返自然》、《她和森林恶魔握手》等。
2、了解背景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3、文体知识(抒情现代诗)预习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预习自测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造物主——潜行——幽雅——叹服——海枯石烂——乌有——葱茏——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一、质疑探究:1、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5、联系课文,思考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当堂检测: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21、化石吟预习自测奇幻.huàn 裹.guǒ藏葱茏..zhuó yuè..cōng lóng 卓越骸.hái 骨潜.qián行躯壳.qiào 档.dàng案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1《化石吟》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朗读要有感情。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备习中的质疑,小组内交流后提出来,供研习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
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1、诗人为什么将这首诗题为“化石吟?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2、如何理解第四节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好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
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精习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大胆联想和想象
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时习
在课文中提到的远古生物中选择一种,课外请教专家、老师,查阅资料,深入探究,并向班上其他同学介绍你的探究。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预
习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或否定。
1、指导学生从文本寻求答案。教会学生概括、提炼的方法。
第21课《化石吟》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 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骸.骨( ) 潜.行( ) 葱茏.( ) 卓.越( )海枯.( ) 裹.藏(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称赞而且佩服。
(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 )(草木)青翠茂盛。
( ) 奇异而虚幻。
( )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歌曲《木鱼石的传说》中写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
1、听范读。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范读,大家要听清字音、节奏、重音和语调。
2、自由读。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节奏、重音和语调。
3、个别读。
请个别同学朗读,然后同学们评一评,看谁读的最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味“吟”字的含义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使学生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生物史,从生物史的角度体味文学, 激发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伟大。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板书:科学的神奇
自然如此神秘,科学如此神秘,神秘的自然又是通过神奇的科学来破译,那么是谁在感慨自然的神秘?又是谁渴望揭秘自然呢?又是谁掌握了揭秘自然的科学呢?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引四组同学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最后一节。提问:两节有什么关系?
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化石的图片。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板书:化石
二、整体感知
化石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在给我们讲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化石爷爷今天将给我们怎样一个故事。
学生带着思考朗读全文
感知全文
本文是首诗,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语感,下面请听录音。
熟悉文本
三、文本探究
.刚才听了录音,下面我们请女同学为我们朗读本诗的第一节,男同学思考:这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女同学朗读,男同学思考、回答(诘问句、排比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化石便向我们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化石的故事。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三节,其他组同学思考:“平凡的真理”指什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化石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1 化石吟【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本诗,联系生物知识,通过联想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诗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化石的作用,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学习重点】联系生物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知识链接】科学诗是以科学知识为题材的诗歌。
科学诗是科学与诗相结合的产物,它用形象思维、拟人化手法,通俗、生动、有趣地把科学知识表现出来,具有艺术的形象性和科学的知识性,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
【学法指津】《化石吟》是一首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我们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自主学习】一、课前准备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二、解题“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石头一样的东西。
吟,吟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标题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激发阅读兴趣。
《化石吟》选自《科学24小时》1982年第二期,略有改动。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的春风正吹遍祖国大地,一个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祖国上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兴起。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向现代化进军。
三、导语(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用歌曲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1课《化石吟》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导入: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
”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整体感知: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探究研讨: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化石吟》教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化石吟》教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教师寄语化石就是人类的进化的历史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优雅、日转星移、海枯石烂”等词语。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4、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是个内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是个内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文简介:《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课前预习: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3、初读诗歌感知韵律韵即押韵,律就是节奏。
在韵文的创作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就叫押韵。
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称为韵脚。
读者可通过捕捉诗歌节奏的变化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而诗歌的节奏是通过朗读时的停顿表现出来的。
4、朗读诗歌,思考: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人为什么将这首诗题为“化石吟”?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5、“学而不思则罔”今天你思考没有?整体感知诗歌: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首尾呼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一问一答,旋律回旋往复,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6、研读赏析:[来三到六节的含义二、当堂练习:见课件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心导入【展示一组恐龙图片】大家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恐龙)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恐龙生活在什么时期吗?(侏罗纪和白垩纪)那么这两个时期距今有多少年了呢?(约6500万年)恐龙在这个世界上早已灭绝,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恐龙就是长这个模样呢?(化石)对,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推测出来的,化石保留了亿万年前的古生物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化石所告诉我们的奇幻神话——《化石吟》出示课题,并析题化石: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大多数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贝壳,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化石等。
化石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我们了解了化石的基本知识,我想大家更关注的是化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化石图片,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进一步加深对化石的了解)展示化石图片“化石吟”是什么呢?我们小学学过《石灰吟》、《游子吟》,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所以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作者要赞美什么呢?为什么要赞美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疏通字词投影生字词,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注音,其他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听配乐朗诵注意听清上面字词的读音,并体会朗读的语气、语速、感情和节奏。
核对注音,讲解词语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配乐齐读(这是一首科学抒情诗,读诗就要按照诗的方式来朗读。
要把握好节奏、语气,还要读出感情。
刚才大家听了朗读录音,你们想不想也像录音里的朗读那样把课文朗读一遍?先给时间练习一下)整体把握1,、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找出相关段落,并给诗歌分层,概括大意。
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 (7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齐读1-2节,思考问题第1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链接】1、主题解读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关资料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1)骸.骨()(2)潜.行()(3)葱茏..()()(4)猛犸.()(5)逝.去()2、解释词语。
(1)腐朽:(2)化为乌有:(3)潜行:(4)海枯石烂:(5)葱茏:(6)叹服:3、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4、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问题探究】5、《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精读精练】(一)、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9、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10、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11、“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12、“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13、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化石吟
教师寄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巴斯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给加点字注音
骸()骨葱茏()()万载( ) 猛犸( ) 躯壳( )
解释词语
奇幻:
潜行:
裹藏:
葱茏:
幽雅: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课外积累
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整体感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理解探究
7、“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8、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9、“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四、赏析语言
1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
六、学习小结
13、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总结自己本科学习所得。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而遭到了交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以下诗节,回答问题。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2.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4.“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5.“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
6.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拓展阅读。
(一)
阅读诗节,回答问题。
人造卫星又回答:
对了,我正想告诉你,
我靠神目——遥感技术,
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
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
这永不消逝的废墟呀,
它的考古价值堪称瑰宝骊珠:
显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间,
古代玛雅文化的繁荣画图!
7.这是人造卫星对地球说的一番话,诗歌采用的手法写出了人造卫星的技术在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8.从古代的遗迹来了解当时的历史,考古的价值就在这里。
请你查阅资料,举出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hái cōng lóng zǎi mǎ qiào
2、奇幻:奇异而虚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秘密行走。
裹藏:包裹隐藏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日转星移:斗换星移。
意思是感叹时光飞逝,事物在变化,物是人非。
3、略
4、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5、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6、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7、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8、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9、“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10、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11、略
12、言之成理即可。
13、略
达标检测
(一)理解运用。
1、(1)ké;qiào(2)qiǎo;qiāo(3)zǎi;zài
2.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林木葱茏、幽雅。
3.因为人们可以从化石中发现许多信息。
4.指代“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进化”;相应的句子为“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发”。
5.人们可以从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历史发展的秘密,让人们去探究。
6.构成反复的关系,强调化石为我们提供的信息。
(三)拓展阅读。
7.拟人化遥感考古 8.示例:我们的史记里记载了五帝时代、夏后王朝、殷商王朝可是早先,国外史学界不认可,认为这只是我们民族的传说而已后来,我国史学界从出土的商代时期(C14的功劳)的甲骨中记载的文字中发现了其中记载的历代商朝君王的名称和史记里基本一致,使得史书和考古发现相互引证,真正确立了商代历史的“信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