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石吟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精选14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篇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

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

它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也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

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2、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讲解过多,不能上成生物课。

3、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而《化石吟》作为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

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阅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的美,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关于教法:1、朗读法: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课文原文及赏析《化石吟》课文原文最早的鱼儿怎没长出腿?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长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渡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化石吟》课文赏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并赞美了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诗人以优美的语言,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对化石和古生物的产生进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演化的好奇。

诗歌中通过描绘化石的形象,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进化过程,从而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诗人用“冰冷的骸骨”来描绘化石,却又从中寻找到了生命的灵火,这种描绘方式既科学又充满诗意。

诗人称化石为“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化石为历史留下了生命的痕迹,通过研究这些痕迹,人们能够了解生命的演化过程。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好奇心,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吟咏,引导读者去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奇迹。

同时,诗歌也体现了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

人教版七上语文《化石吟》(53张ppt)

人教版七上语文《化石吟》(53张ppt)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扫除阅读的障碍,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2.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
奇幻(huàn)
裹(guǒ )藏
葱茏(cōng lóng )
卓越( zhuó yuè )
骸( hái )骨 躯壳( ké ) 潜(qián )行
dàng )案 档(
悄(qiǎo )然
猛犸(mǎ )
要求: 1.观看视频朗读,感 知诗歌内容,体会诗 歌的节奏韵律之美。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 诗句。
张锋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 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有 骸骨和贝壳等。保存在地壳岩石中 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 遗体存在的证据都可称之为化石。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 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赞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关系。 (重点) 2.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的生物世界。 (难点) 3.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 想情感。
1、合作探究 组内合作再读3—6节,思考:沉 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在课文中勾画相关诗句并加以理解。)
体会诗歌语言的含蓄美

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_课件8

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_课件8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拓 展 阅 读
作者艾青,1957年被打为 “右派”,诗人从此从社 会上消失,1978年复出后, 对漫长的人生进行思考, 他的灵感从鱼化石上找到 了流溢口。


1、本诗的前两节通过作者的想象,
阅பைடு நூலகம்
写出了鱼化石的 来历 。

2、本文运用了几处对比,把鱼儿
生前的 自由活泼 与成化石后的压
抑、痛苦作对比;把化石形态的
与实质的不能动弹作对比;把化石栩栩如生
的 绝对的静止与运动作对比,寄托
了作者对化石 同情 的思想感情。
3、作者写鱼化石其实就是在 写他自己的遭遇,篇末表现诗人勇于斗争 的思想感情。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的 结构特点照应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 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小 结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阅读《鱼化石》一诗,回答问题


在大海里浮沉;
却不能动弹;
依然栩栩如生。
作拓展 业阅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就没有生命。
探 究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
质 疑
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①生命的起源 ②生物进化的历程 ③人类的出现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化石吟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化石吟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
化石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hái)骨猛犸(mǎ) 葱茏(lóng) 雕(diāo)刻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2)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二、重点句子
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2.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三、文学常识
《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化石吟,祝您学习愉快!
相关链接: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总结:化石吟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0课知识点归纳:寓言四则。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化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体会作者对化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化石。

(2)板书课题《化石吟》,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含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体会课文情感。

第三课时1.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练习成果。

2.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石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收集化石等。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语文-《化石吟》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化石吟》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最早的鸟儿——中华龙鸟
一种生 长在海 里叫三 叶虫的 古生物
海星 化石
树叶化石
贝壳 类化 石
恐 龙 化 石
恐龙 标本
恐龙蛋化石
其它动物 化石
头 骨
始盗龙
最早的人
亚洲象
鱼龙外形像鱼,是 生活在海洋中的爬 行动物。经过演变, 鱼龙能在水中快速 游动。该中心于 2002年在贵州发现 并带回宜昌的这块 鱼龙化石,长8.4 米,比中国自然博 物馆的鱼龙化石还 要长0.9米左右, 堪称中国第一鱼龙 化石。
全诗结构特点: 首尾呼应
怎样阅读诗歌?
好诗阅读有节奏, 反复吟诵感悟深, 重点词句细品味, 联想想像悟中心。
朗读你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A、发 问 想

问的 生奇 命异 早现 期象

最早的鱼儿___________? 鸟儿___________?
登陆的鱼儿___________? 树儿___________?
— 鱼的形态?
2、请找出诗中举的两个 “鱼化石” 形成的原因。
3、诗中的“你”指的是什 么?
4、最后一节诗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精神?
世界 石头
化石 讲述

B
否定造物主
远 3 描绘生物进化图画
回答真理

肉体 乌有 灵火
潜行
神4
躯壳
信息

密码
景 观
5
皱纹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太古
近代
恐龙 6 猛马
重现
C 回答呼应
重现 说话
猛犸象
研读赏析
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 什么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化石吟》的诗歌内容,包括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3.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朗诵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诗歌中生命意识和敬畏自然的情感理解,以及掌握朗诵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并能够自行分析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来源和意义,进而引出课题。

2.呈现(15分钟):介绍作者背景、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等。

4.应用(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于自然和生命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相关诗歌。

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朗诵诗歌,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谈话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3.研究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技巧,同时结合问题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口头提问、判断题、填空题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朗诵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自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变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读准字音 奇幻( huàn) 裹( guǒ )藏 葱茏(cōng lóng ) 卓越( zhuó yuè ) 骸( hái )骨 潜(qián )行 躯壳( ké ) 档(dàng)案 猛犸( mǎ ) 悄(qiǎo )然
字词积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骸骨 尸骨。
葱茏 (草木)青翠茂盛。 化为乌有 变得不存在。
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 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 变化。比喻时间流逝。
发掘现场
什么是化石?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 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 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 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 西。这就叫化石。
化石的形成
任何生物都有生有死,恐龙也不例外。一般讲 来,恐龙死亡后要形成化石,必须具备如下条 件,而且缺一不可: 第一,恐龙死亡后必须迅速掩埋起来,不致被 食腐动物吞食和自然界破坏。 第二,恐龙掩埋起来必须要有硬体部分,如牙 齿、骨骼等,因为它们不容易被破坏,可以在 一定条件下形成化石。
发掘历史
恐龙在自贡这块土地上沉睡了上亿年,直到 1915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地质学家乔治.D. 劳德伯博士发现。劳氏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地质 古生物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 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为不使恐龙标本大量外流, 于 1934年入川考察,在距荣县东约1公里的西瓜山发 现了著名的的“荣县峨眉龙”。1979年古脊椎研 究所的董枝明为完成中英联合发掘恐龙化石的考 察选点任务,带队入川考察。他们同市盐业历史 博物馆的同志商量之后,调查了大山铺化石点。 于是,罕见的恐龙“公墓”就这样发掘出来。
比比谁最快
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填序号)。
5 3 6 1 2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乌有骸骨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潜行”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的节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会快速默读评析探究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难点:诗歌的音乐美教法学法指导:诵读法联想法教学程序与策略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左右后就灭绝了,而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地球上才开始出现最原始的人类,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是呀,我们的科学家们正是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恢复了亿万年前生物世界的奇幻景象,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对下列字词的掌握情况:裹(guǒ)藏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ké)猛犸(mǎ)悄(qiǎo)然档(dàng)案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幽雅)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悄然)③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④(草木)青翠茂盛。

(葱茏)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海枯石烂)⑥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

比喻时间流逝。

(日转星移)2、朗读诗歌。

教师: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的化石。

全诗节奏鲜明,声音和谐,音乐性强,并且以第二人称来称呼化石,亲切自然。

诵读中要仔细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参考:(1)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课件

有一位小朋友拿着下面的鱼遗体化石图,问你鱼 为什么会到了石头里,你怎么向他讲授?
示例:这是一幅鱼化石的图片。亿万年前这条鱼 本来生活在海洋里,但由于受到地震或火山爆发 的影响,古海洋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海洋消失 了,最后成为平地或隆起成山,把这些海洋生物 深埋在岩层中,使它们变成化石。
遐思飞跃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①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 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火,电闪 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 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 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 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 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聚集到原始 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 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生命起源 泥盆纪 二叠纪
二、研读3—6节,看看沉睡万年的石头究竟 向我们说了什么?(各小节主要的内容) 1.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既引出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第3节: 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学 西方,上帝造人; 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
达尔文以大量的化石 为根据,提出了生物 进化论,否定了上帝 创造万物的观点。
第4节: 裹藏生命信息 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
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 将其外形复原。
怎样理解第4节“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明确: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 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 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 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育不断的。 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 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七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优秀课件(17页) 人教新课标(通用)

七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优秀课件(17页) 人教新课标(通用)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2021/5/112021/5/112021/5/11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5月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112021/5/11May 11, 2021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有问有答
三层:回应发问, 7 首尾照应
答疑
问题探究:
1、你觉得第一、二节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 有什么作用?
提示:诗歌1、2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排 比),增强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 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 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拟人——和化石对话,自然亲切
示例: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 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 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世界?发挥你的想象力,描绘 一下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石吟》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石吟》

现代诗《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化石和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一)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

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

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

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

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

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奇huàn()guǒ()藏cōng lóng()()zhuóyuè()()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三)化石的重要意义(3节)揭示真理(4节)保存信息(5节)描绘进化(6节)复现自然三、研读、探究。

1、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第二节与最后一节一问一答,互相照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诗歌》,其中的一篇诗歌《化石吟》是唐代智者李时中所作,诗歌的主题是回顾变迁的岁月,颂扬岁月的力量。

《化石吟》运用了季节、自然景物的才思,通过对斧凿锥锤、石头变化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力量、变迁的无常和岁月的奇妙。

本课程通过学习《化石吟》,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唐代诗人李时中的一首诗《化石吟》;2)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3)理解诗中的词语、熟词生义、修辞手法;4)学习借助描写物象、景物、传神的人物活动等表现诗歌主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和解读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3)能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造句。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自然、感悟生活,增强他们的感性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声音、诗句等多种形式将学生的视线吸引到本节课程的课题上——“苟富贵,勿相忘,长者身,体几何?” 。

2. 热身训练: (10分钟)通过导入阅读诗句,学生积极参与,了解之前课程的内容。

之后让学生朗读《化石吟》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

3.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整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选一位代表,通过组内讨论了解李时中的生平和作品文化背景,总结出李时中作品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手法,并回答在阅读《化石吟》时,如何理解和感受这首诗。

4. 课文分析阅读:(30分钟)1)让学生朗读整首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的节奏、平仄、韵脚;2)学生就诗句、词语力求真正领会李时中的具体用意;3)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和历史背景,以达到对整个诗篇的初步认识和把握。

5. 图文呈现:(20分钟)1)教师播放《化石吟》的相关图片和动画,学生有机会从感性层面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思维;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画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与图片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沉浸式地感受《化石吟》诗的内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诗歌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世界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关键性语句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句,体会、理解课文所蕴涵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加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加深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有条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果不用多媒体,可出示恐龙的图片,然后设疑:“你们现在看到的是-----”“恐龙”“我们在小学自然中学过恐龙在7000千万已经灭绝,那我们今天又怎么知道你看到的就是恐龙,而恐龙确实是长得这样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化石’。

“那么什么是化石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化石有什么用呢?”学生纷纷讨论。

总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

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