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1、《蝙蝠和雷达》小学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十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晚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对于聋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要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弄清蝙蝠夜晚能安全飞行的道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4、了解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识蝙蝠和雷达(飞机夜行)的关系,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所以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计要三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体验,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积累语言。
第一课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在夜晚飞行的?从而引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情况,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2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蝙蝠和雷达》评课
《蝙蝠和雷达》评课听了霍老师《蝙蝠和雷达》一课,专题为“关注文体语言物质,训练言语表达能力”,我个人在听了这节课以后,提出了几个疑问。
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
为了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没有考虑到如何将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质疑,没有明确读文方向,然后老师没有扣住贯穿全文的问题,将它作为主线串联讲读全过程,达不到训练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二、以“字、词比较分析”突出不了语言基本功训练,也就是说没有关注文体语言物质。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我们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常识后,往往存在忽略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标点、表达方式等语文形式的现象。
课文是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介绍科学常识的。
因此,在教学中,霍老师抓不住语言因素,没有通过对句、段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不了科学常识。
如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蝙蝠夜间飞行很灵巧。
他没有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蝙蝠灵巧的句子读一读,看哪个词最能突出蝙蝠的灵巧?当学生提到“无论…即使…也…、极细”这些词时,老师进一步设问:“多灵巧的蝙蝠呀!你能读出你的惊奇和赞叹吗?”将“无论……也……”这个复句关系渗透于学生的朗读中,力求在词、句的强调读中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再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了解“配合、反复、终于”等词在文中所含盖的丰富意义,实现了文本“工具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三、注重课外延伸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此老师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想象:你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
评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评课记录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
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
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为
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授课
教师进行了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一、自主研究
上课伊始,通过蝙蝠夜间飞行的视频,让学生发现蝙蝠飞
行本领高超,于是,人们怀疑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设下疑问,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
学3-6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教师将
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
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部分的研究,学生
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
二、突破重点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师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
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绘制,让该生当小小科学家,为大家介绍蝙蝠是怎样依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注重课外延伸。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一、教材简介本文档评价的教材为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蝙蝠和雷达》一课。
该教材以科普故事《蝙蝠和雷达》为背景,通过描绘蝙蝠如何利用声波定位捕食猎物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雷达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1. 学习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 3. 理解蝙蝠利用声波定位的原理; 4. 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理解蝙蝠利用声波定位的原理。
2.教学难点–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课本《蝙蝠和雷达》; - PowerPoint讲义; - 学生练习册; - 黑板和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3. 教学展开(30分钟)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蝙蝠和雷达》,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含义。
讲解蝙蝠利用声波定位的原理通过图片或动画,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蝙蝠如何利用声波定位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教师通过示例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雷达与蝙蝠定位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 练习巩固(15分钟)学生针对课文进行答题练习,巩固对故事内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2024年《蝙蝠和雷达》教案反思《蝙蝠和雷达》教案的学情分析优秀
《蝙蝠和雷达》教案反思《蝙蝠和雷达》教案的学情分析优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一、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小学四年级,他们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知识储备学生在生活中对蝙蝠和雷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原理和作用不够清晰。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反射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蝙蝠和雷达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像,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探究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1)组织学生观看蝙蝠捕食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观察蝙蝠的飞行路线和捕食动作。
(2)讲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让学生了解蝙蝠如何利用声波探测周围环境。
(3)设计实验:让学生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通过敲击不同物体,感受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3.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1)讲解雷达的发明背景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雷达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2)组织学生观看雷达工作原理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雷达的工作过程。
(3)设计实验:让学生制作简易的雷达模型,模拟雷达的工作原理。
4.分析蝙蝠和雷达的优缺点(1)引导学生讨论蝙蝠和雷达的优缺点,对比分析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其他利用声波和电磁波的探测技术。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究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蝙蝠和雷达的优缺点等环节,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有了深入的了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新2018】便服和雷达评课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便服和雷达评课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点评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付菊老师今天所授的课《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
听了付老师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一、以“质疑问难”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贵在生疑,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激发更深地探究。
在课堂开始,付老师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问学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那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
这样,以疑促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教学的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付老师的课上就能很好的体现,例如课堂引入环节的小游戏“蒙眼识路”,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上黑板摆雷达飞行的示意图,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
通过活动,通过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回归文本,参照黑板摆出的卡片,用自己的话复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过程。
按照黑板示意图复述是对文章内容的巩固训练,更是锻炼学生说的极好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付教师始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指挥者,定位合理,组织学生游戏,与学生合作完成“示意图”,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等,师生互动,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
三、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这节课中,付教师让学生通过读书,小组合作质疑问难,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次试验”表格。
由于是一种合作学习,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热烈,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成果丰富。
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能力。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教材版本】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课【设计理念】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
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
【教学目标】1、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蝙、蝠”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铃铛”等字词。
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能通过提出疑问、列表、图画等方法读懂科普文章,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知道科学家如何开展实验,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利用表格,感受作者表达的简明、准确。
【教学重难点】运用提问、列表、画图等读懂课文,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表格有所发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蝙蝠与雷达》,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蝙蝠”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1)哪些段落写蝙蝠,哪些段落写雷达开头写什么(2)课文用了哪几句话把三块内容连接起来。
(3)根据这些句子把课文内容说清楚。
3、小结:找文中相关的句子,把他们连起来整合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发现1、什么使科学家产生疑问?(1)读第三自然段观察了这些现象,科学家产生了什么疑问?2.学习第4-6自然段(1)读这三段,科学家又产生了什么疑问?代科学家提问。
①学习第一次试验:自由完成表格试验次数实验室布置过程结果结论一二三②交流反馈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
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
】(2)回归课文,比较发现①课文是怎样写第二、三次试验的。
A继续独立完成表格:试验次数实验室布置过程结果结论一二三B、学生交流【学生的交流中,在“实验室布置”一栏出现了“同上”,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变相思维,又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会文字表述的方法。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11蝙蝠和雷达人教新课标《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中,新课文令人耳目一新,但教材仍保留了一些“老”课文,这些老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堪称经典。
“老”课新教,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因而要上好“老”课文,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
今天这节课,上得很“顺”,但却没有看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
整堂课,老师精心安排了每一个教学步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得很被动,这一步读哪几个自然段,下一步画什么示意图,都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发挥。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能读书,阅读的本质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
因此,这篇课文如果能按“问题情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点拨总结”的流程教学,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或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让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并用自己的方式汇报学习的结果,如画示意图,填空,小小解说员介绍,表演等等,教师再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
这样的语文学习是不是就更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能体现《课标》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⑵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老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每篇课文在本单元所应担负的学习任务,《蝙蝠和雷达》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是“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万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本单元的这一训练点,没有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抓住要点进行归纳,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蝙蝠和雷达教学评语
蝙蝠和雷达教学评语第1篇:蝙蝠和雷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李凡志教学目标1、复习“蝙蝠、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3、通过小组合作,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的,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词语等幻灯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词,指名读)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你还会吗?(出示句子,学生开火车读)二、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学生简单介绍,师适时板书)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1、找学生回答师:是呀,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的秘密,研制出了雷达。
2、(出示课文第三段)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指名读)问:这一段有哪些关联词?(生回答)从这些关联词你懂得了什么?(蝙蝠夜里飞行特别灵巧)师:蝙蝠飞行本领真高,来,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一下。
3、师:为了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出示幻灯片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六自然段,在书上找出答案。
)4、生交流自读情况。
5、全班交流,出示表格,指名填。
蝙蝠和雷达说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2009-04-05 09:47《蝙蝠和雷达》说课稿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课文。
《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的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学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说教学程序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再度组织游戏“蒙眼捉人”的游戏展示自己的想出的高效办法。
2、引导学生谈体会和发现。
(1)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又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可以发挥目标。
《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蝙蝠和雷达》优秀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蝙蝠和雷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十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晚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对于聋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要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弄清蝙蝠夜晚能安全飞行的道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4、了解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识蝙蝠和雷达(飞机夜行)的关系,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所以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计要三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体验,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积累语言。
第一课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在夜晚飞行的?从而引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情况,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评课稿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xx小学的xx,很感谢x老师和xx学校师生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学习平台,感谢x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阅读策略之提问策略”课。
如何上好关于“提问策略”的学时课,本堂课要教给学生哪些提问的方法,如何将这些提问方法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便是我们教研组在研磨这堂课时努力的方向。
我们教研组研磨这堂课时,有了x老师的悉心指导,有了我们四年级组语文教师的用心研讨、思维碰撞,有了x老师的多次修改试讲。
它让我们对于提问策略教学课有了较清晰的认知。
综观唐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这堂课呈现出了以下几个亮点:一、循序渐进,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提问的意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因此,唐老师在教学时从扶到放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让学生习得方法轻松上手。
1.课前谈话,引提问。
在课前热身活动中,x老师利用“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这个问题和孩子们交流,既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又激发孩子提问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提问的乐趣和意义。
2.根据课题,初尝提问。
在入课环节,x老师引导孩子们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让孩子们感觉到提问其实并不难,也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阅读文本的兴趣,真可谓“一举两得”。
3.由扶到放,习方法。
在课堂上,x老师首先带着学生根据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进行提问,再根据孩子们所提的问题相机梳理提问的角度。
然后放手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从多角度提问。
从扶到放,既有老师的引导,又有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了从多角度提问的方法。
二、以生为本,乐提问。
在我们领到提问策略的研究课任务时,我们曾想策略就是习得方法,用方法。
怎样习得方法,用方法呢?曾经我们设想是以这篇文章为载体,只是进行纯粹的方法引导,以老师讲授方法和引导为主,结果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单纯靠老师讲授和引导,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真正学会多角度提问,整堂课显得非常沉闷和低效。
【2018最新】蝙蝠和雷达,评课膏-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蝙蝠和雷达,评课膏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篇一:蝙蝠和雷达评课稿《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6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
蝙蝠和雷达评课语文组四年级《蝙蝠和雷达》评课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评课发言。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四年级语文课文,通过讲述蝙蝠利用声波进行定位的能力,来帮助孩子们理解生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篇课文既内容新颖有趣,又能够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并能够促使学生对生物的适应方式展开思考。
首先,这篇课文选材独特。
通常,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以人为主题,而本文所涉及的蝙蝠是一种独特的动物,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生活有所不同。
通过这样一种设计,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还能够引发学生对动物适应环境的思考。
其次,这篇课文的结构层次清晰。
课文结构首先介绍了蝙蝠发出的声波以及其定位能力,然后讲述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并最终将两者进行了对比。
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再次,这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拓展的空间。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蝙蝠的定位能力与雷达相似?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只蝙蝠,你会怎样适应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深入。
最后,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
作者通过对蝙蝠和雷达的形象描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作者通过对蝙蝠和雷达能力的比较,使得学生对两者的特点能够印象深刻,更加易于记忆。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选材新颖,结构清晰,思考拓展空间大,语言生动活泼。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因此,我认为《蝙蝠和雷达》是一篇非常好的语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
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